APP下载

江西省农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进程评价与探讨

2016-02-26周海波苏小波黄千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全面小康同步

周海波, 苏小波*, 黄千红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南昌 330200)



江西省农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进程评价与探讨

周海波1, 苏小波1*, 黄千红2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南昌 330200)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性目标,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是全面实现社会小康的核心,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江西提出了“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江西作为一个农业经济比重较大的省份,要实现全省的全面小康,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尤为重要。因此,对江西省农村全面小康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此提出对策,对促进江西省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能有所启示。笔者根据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对江西省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进程进行分析,指出江西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1江西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现程度

根据《江西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课题调研数据[1],江西省在“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目标指引下,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民生的改善及扶贫攻坚,全省农村全面建成小康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4年江西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5.18%,总体发展趋势良好,具体数据见表1和图1[2]。

从经济发展指标来看,江西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了92.11%,江西省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是增速有所回落,2014年江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0 117元。在该指标上,江西省已经提前实现6 000元的全面小康目标值,2014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为30.71%,已经达到全面小康的35%的指标,但是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较低,2014年仅为26.87%,低于全面小康的35%的指标,说明江西省农村人口比例较高,走新型农村城镇化之路、实现“镇村联动”是全面提高农村小城镇人口指标的主要方向。

从农村社会发展指标来看,江西省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88.04%,2014年江西省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4.10%,己经全面达到小康社会的程度。江西省的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较为滞后,农村养老覆盖率分别为25.20%,实现程度为40.21%,与其他省份对比,江西处于落后水平。2014年江西省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指数为7.26,超过全面小康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4的指标。作为中部较为落后的省份,江西省农业科技人员数虽然超过全面小康水平,但是农业科技水平仍有待提高。2014年江西省的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均被控制在合理区间,实现程度为100%,农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不是很大,但是绝对水平以及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仍有待提高。

从人口素质指标来看,2014年全省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仅为33.35%。江西省在农村人口素质方面底子薄,而农村居民人口素质的提升是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其中,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9年,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1.8岁,与城市相比,无论是平均受教育年限还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均有一定的差距,与全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8.9年和平均预期寿命74.8岁差距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条件的逐步改善,这项指标将会有显著性的提升。

从农民生活质量指标来看,2014年全省的实现程度是69.48%。其中,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2.25%,实现程度为25%,江西省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全面小康设定的40%的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可见,江西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仍处于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层面,随着收入的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将继续降低。从农民居住质量指数上看,江西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局部地区的农村居住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3]39,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江西省农村居民居住质量虽然低于农村全面小康水平,但是可以看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以及“村村通”道路工程的建设,全省的农村居民居住质量大为改善。2014年江西省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为4.35%,实现程度为41.11%,全省需要继续加强农村文化工作。2014年江西省农民信息化程度为65.5%,实现了全面小康水平,彩电和电话的普及率均达到全面小康水平,计算机的普及率较低,该指标仍有改善空间。

表1 2014年江西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分析

注:数据来源于《江西统计年鉴》和课题调查数据。

Note: Data were from the project survey of JiangxiStatisticalYearbook.

从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指标来看,江西省全面小康建设实现程度己达96.25%。江西省一直在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省在基层民主法制文化环境、农村法律法规制定、基层法律服务机制等方面成绩斐然,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稳步推进,全省的农村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农村社会治安保险参保率稳步提升,农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83.6%,接近全面小康的85%的指标。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种社会矛盾有加剧的趋势,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的基层维稳工作仍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从资源环境指标来看,实现程度为58.87%,虽然全省的耕地保有量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但是全省常用耕地面积保有量略有下降。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省的城镇化将进一步加速,对土地的需求度将一进步加剧,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是今后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2014年江西省森林覆盖率63.1%,远远高于全面建设小康设定的23%指标,2014年江西省万元农业GDP用水量为1 445 m3,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100%,可以看出江西省节水灌溉和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均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和发达农业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图1 2014年江西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示意Fig. 1 Realization degree of 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4

总体来看,2014年江西省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大指标体系的实现程度均未达到100%。实现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民主法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质量、资源环境、人口素质,特别是农村的生活质量、资源环境和人口素质环节比较薄弱,需要继续努力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江西省农村全面小康主要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当前江西省普遍存在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距大、受教育程度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生活整体质量较低等影响农村全面小康的制约因素,这将是江西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2.1农民收入偏低,城乡收入差不断扩大 由表2可知,江西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7年的11 222元增加到2014年的24 3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4 098元增加到2014年的10 117元。但是,江西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一直维持在 2.5 左右,2007~2009年江西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一直在缓慢扩大,在2009年达到最高值2.76,直到 2010 年这种增加的势头才被控制,逐步放缓,呈下降趋势。2014 年江西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 2.4∶1,虽然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绝对值一直在不但扩大,2007年差值为7 124元,2014年差值为14 192元,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一直有扩大的趋势。如果这中间再考虑到城市居民享受的医疗保障、住房补贴、公共卫生和教育投入等因素,那么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更大。

表22008~2014年江西省城乡收入差距比较

Table 2Comparison of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 Jiangxi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4

年份Year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Percapitadisp-osableincomeofurbanresidents∥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ercapitadisposableincomeofruralresidents∥元收入比Incomeratio收入差Incomegap∥元20071122240982.74712420081286646972.74816920091402250752.76894720101548157892.67969220111749568922.541060320121986078282.541203220132187387812.4913092201424309101172.4014192

2.2农村养老保障低,农民文化娱乐活动缺乏江西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传统的养老保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农村居民养老问题,2009年江西省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先期24个县市进行试点,此后试点的范围不断扩大,2011年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又新增至53个县市。但从调查结果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普及率较低,在试点的县市参保率达到78.56%,但是统计调查全省农户数据可知,农户中有57.2%还没有加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图2)。从当前的趋势来看,2014年末全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达到12.97%,已经超过人口老龄化的标准,全省农村老龄人口比例达到10.12%。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当前的人口政策下,全省的老龄化问题将会加剧,农村的养老保障将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的关键。

在生活质量方面,农民文化娱乐活动比重一直很低,2014年江西省农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活动支出为590.99元,除去教育,全省农民人均文化和娱乐支出比重更低。从统计数据看,全省农村文化娱乐支出呈现增长缓慢、比重低的特点,2014年涉及生存型消费的“衣食住行”支出5 613.4元,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82.6%,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在文化和娱乐活动方面无力消费。

图2 江西省农村养老保障渠道分析Fig. 2  Channel analysis of endowment insurance in rural areas of Jiangxi Province

2.3农村人口素质不高,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据统计,2014年江西省农村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5.57%,其中文盲、半文盲占8.88%,农民中50岁以上的64%为文盲、半文盲,40~50岁的人群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农村义务教育的推行以及“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农村孩子“上不起学”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目前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已经由“上不起学”变为“上不好学”,部分地区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

2.4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民生活质量需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涉及到农村的基本民生问题,在取消农业税之后,大多数地方预算内财政只够“吃饭”,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弱化。从调查看,农民首先需要政府提供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公共服务产品(如医疗卫生、养老与社会救济、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然后才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公共产品(如文体设施及服务、广播电视网络)。目前农村公共服务面临的问题是农民对农村养老、农村医疗、农业基础设施的需求难以满足[4]115,政府对文化娱乐、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村需求的公共服务迫切程度不同,排在首位的是农村医疗保障和养老、社会救济;其次是田间道路和乡村道路建设,农田、山林、水利建设、饮用水改善;再次是义务教育、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农用电改造、生活垃圾处理;最后是文体设施及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计划生育(图4)。可见江西省的农村公共服务还未满足农村基础的公共服务需求。

图3 江西省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示意Fig. 3 Satisfaction degree of rural public service in Jiangxi Province

2.5民主法制推广面较广,但实施中面临困难体现江西省农村民主法制的“一事一议”制度覆盖率逐步提高,2014年江西省实施“一事一议”制度的村占到78.7%,在促进村政务公开、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已经实现了覆盖所有县市,“一事一议”的推广将有力地推进江西省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显著提高农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极大地将民主和法制观念在广大农村推广开来。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由于“一事一议”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实施的过程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会议召集困难,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情况下,议事的难度体现在代表性不全面;二是资金筹集难,由于农民整体收入水平较低,涉及出钱的事情通常会有困难,同时又没有明确的约束力,造成项目资金到位难;三是达成决议难,当前农民群体日益分化,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差异也在拉大,导致议事达成决议难。

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江西农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议

从2014年8月11起,我国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标志着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江西省农村全面小康将面临新的挑战。

3.1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水平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江西省农村人均纯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收入比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为此,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是江西省农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

3.1.1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一是以创新思维提升江西省的传统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实现水稻、蔬菜、水果等江西传统农业产业种植的规模化,积极鼓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展开农业的规模化发展,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健康农业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在全省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品种如稻米、水果、水产品、油茶等,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专业化,重点在全省开展水稻高产示范及制种、设施园艺以及观赏性林木产业,积极发展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特色林产业等[4]。

3.1.2积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出台补贴政策,缩小农村之间的差距,农业补贴重点要向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倾斜,既发挥政府转移支付的作用,又进一步强化政策的激励效应,改善农民增收外部环境。二是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分红收入。全省通过开展土地整理、村庄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既能实现常用耕地面积的增加,又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城镇周边的农村区域可依托城镇和区域特色经济兴建特色工业园区等产业载体。三是要推进公共服务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间接提高农民收入,而且能够提高人口素质。

3.1.3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指标来看,反映农民生活质量指标的农民恩格尔系数、农民居住质量指数、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均已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因此要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上,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满足农民文化生活需求作为今后全面小康的重点来抓。一是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家园绿化、村庄净化、道路硬化、房屋美化、环境洁化、生产田园化的“六化”目标。二是建立乡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提升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水平,积极开发和推广各地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手工艺、民俗等文化活动。三是引导农村文化娱乐方向,提倡农民文化质量水平,积极鼓励农民在文化消费上多投入,结合本地的乡规民情,分别用不同人群各自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开展娱乐活动。

3.2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是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市场化。围绕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最终实现城乡互动,城乡互惠,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将农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之中。江西省在《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方向和工作目标:一是在全省大力推进“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完善财政投入及管理方式;二是积极开展“产城融合”试验,破解当前农业常用耕地、农民居住用地、工商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和困境;三是推进多种模式实现江西省“镇村联动”,强化工业支撑作用,加强城市新区建设作用,加大现代农业开发,实现“镇—农—村”联动。

3.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小康社会成败的关键。一是坚持 “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基本方略,以保障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宗旨,从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出发,适应农村人口流动、社会阶层分化的趋势,遵循“分级分层、多元供给、梯层推进”的原则,着眼长远,系统谋划,下大决心,出大力气,推进实现公共财政城乡全覆盖并适度向农村倾斜,坚持优化供给主体结构与完善供给制度体系并举,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市场主体,放活第三部门,以公共产品的统筹供给促进城乡产业布局、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的统筹。二是要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一方面,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非政府主体,开展农村养老、农业科技服务、农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市场环境[5]。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鼓励非政府主体充分发挥作用,使更多具有良好社会效益或外部经济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能顺利、及时的被提供。三是拓宽农村社会保障筹资渠道,政府部门要利用减免税收和给予信贷优惠等政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市场效益,将“PPP”模式引入农村,促使其他社会成员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

3.4推进基层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农村民主法制提高农村的民主法治水平关键在于推进基层政治体制改革。一是要是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强化村级正式组织的合法权威;二是提高农民政治诉求表达能力,对农民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自身权利的认知水平,培育其利益表达权利意识,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三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强化“政府+科研院所+村支书”的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在全省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实现全省“双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鲜祖德,盛来运,孙梅君,等. 2003年农村全面小康进程监测报告[J].调研世界,2004(10):7.

[2] 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省统计年鉴(2007—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14.

[3] 刘新民,徐海洋.江西省赣州市关于解决扶贫对象基本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J].老区建设,2012(3):38-40.

[4] 郑军,张海川.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实证考察与政策建议[J].保险研究,2012(2):113-120.

摘要根据《江西统计年鉴》及相关课题调查数据,从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人口素质、农民生活质量、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了2014年江西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偏低,城乡收入不断扩大;农村养老保障低,农民文化娱乐活动缺乏;农村人口素质不高,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农民生活质量需要改善;民主法制推广面较广,但实施中面临困难。提出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江西农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议: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层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农村民主法制。

关键词江西农村;全面小康;同步

Evaluation and Discussion of Realizing 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in Rural Areas of Jiangxi Province

ZHOU Hai-bo1, SU Xiao-bo1*, HUANG Qian-hong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chang, Jiangxi 330200; 2.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chang, Jiangxi 330200)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ata inJiangxiStatisticalYearbookand project investigation, the realization degree of 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in rural areas of Jiangxi Province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ural society development, population quality, farmers’ quality of life, rural 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The problems in 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in rural areas of Jiangxi Province were as follows: the low income of farmers, the increasing income gap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the poor endowment insurance in rural areas, lack of farmer’s 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low quality of rural population, backward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low rural public service level, difficult extension of democracy and law system and so on.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in rural areas of Jiangxi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uch as enhancing farmers’ income and quality of life, promoting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achiev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perfecting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mproving the rural public service level, promoting the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and enhancing the rural democratic legal system.

Key wordsRural areas of Jiangxi Province; 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Synchronization

收稿日期2015-12-14

作者简介周海波(1981-),男,湖北麻城人,助理研究员, 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通讯作者,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农业信息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项目(2013CJJ011)。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1-301-05

猜你喜欢

全面小康同步
素质教育理念下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政府职能的转变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步
贵州省城镇工矿用地增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相关性研究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拥抱自由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
时间统一系统秒同步故障远程预警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