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农产品上行”电商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6-02-26温兴生

学习月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湖北省农产品物流

◆温兴生

自2014年商务部、财政部启动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工作以来,湖北省农村电商得到长足发展。农村电商成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引擎。支付宝数据显示,湖北人网上支付的金额位列中部第一,但是湖北农产品真正参与网上交易的产品非常少,在淘宝网注册的农产品电商卖家数量只能排到中部第四位。湖北省农商平台存在着起步晚,影响力小,发展困难的问题。

一、湖北省“农产品上行”电商发展形势喜人

近年来,湖北省加快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着力加强统筹谋划,稳步推进示范工程,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电子商务实现蓬勃发展。全国前10大电商平台踊跃投资布局,阿里巴巴、亚马逊、京东、苏宁、腾讯等电商巨头相继在湖北省建设全国性总部、运营中心和电商物流中心,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电商在建项目超过20个,总投资达500多亿元,我省电商发展动力强劲。

到2016年5月,湖北省有15个县(市)纳入国家示范点。从调研情况看,湖北省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方面做得比较扎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据统计,湖北省共建成县级运营中心21个、乡镇服务站194个、村级服务点2266个。2015年,全省农产品网上批售、零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仅武汉市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就达280亿元。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湖北开展“农村淘宝”项目,目前“村淘”已在11个县(市)开业、合计500多个村点,预计2016年底在湖北开业将超过40个县、20000多个村点。示范县(市)强化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电商经营网点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养电商经营人才,高度重视打通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将电商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快速改变了三农工作面貌。

二、目前湖北“农产品上行”电商发展的问题

(一)分头管理,资源难以整合。从调研的几个县市来看,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模式基本都是“县里建一个运营中心、乡镇建一些服务站、村里布一批服务网点、再加一个物流配送体系”。政府直接涉及农村电商的有经信、商务、农业、供销、邮政、交通运输的诸多部门和单位,这些部门条块分割,往往是九龙治水、政出多门,彼此之间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出现互相竞争、掣肘,小而全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使地方农产品上行做大、做强,以及“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双向物流体系有效运转困难重重。

(二)农产品上行困难较多。分散的小农生产导致农产品流通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够,创品牌、宣传品牌意识不强,培育产品品牌、区域品牌等经验不足;涵盖农产品生产全程的品质控制、质量检验、清理筛选、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等环节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尚待完善;流通环节组织管控能力不高,高效运转的农产品供应链还不成熟,对农产品上行形成制约。我省农村分布零散、地形地势复杂,道路、电力、光纤、4G网络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畅通高效的物流运输和信息化体系尚未实现全覆盖;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对生鲜农产品运输影响较大;物流运输总量小,配送时效差,配送成本高,返程空载严重,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仍待破解。

(三)电商专业人才匮乏。目前我省农村青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电商应用能力欠缺,农村缺乏一批懂政策、有思路、有技能、肯扎根的电商专业人才,特别是具备“互联网基因”、“文化基因”、“创新基因”、“群体基因”、“情怀与使命感”的复合型高素质“新农人”较为稀缺,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电商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促进湖北省“农产品上行”电商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要加强组织引导。省财政部门整合相关的扶持资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电商业务的,给予适度扶持;省商务部门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电商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引导;省银监局应出台农村电商业务经营规则和监管规则,指导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融资性担保机构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融资服务性收费,认真落实相关减免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农业经管部门应在土地流转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金融机构要加快建设农村信贷担保服务体系,优先支持发展电商业务的新型经营主体。

(二)整合资源,形成网络。政府部门应当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运营”模式为主进行资源整合,起到不同产业、行业之间“粘合剂”的作用,将农村电子商务中的不同主题联合在一起,构建“合作社(商品)+信用社(金融)+邮政局(服务)”型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在把工业产品从城市运到农村的同时,也能够将更多的农业产品采购运到城里,从而形成一个闭合并能够可持续性发展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循环系统。

(三)强力打造农产品上行产业链。第一,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政府要引导企业、农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扩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面,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要加快制定农产品网上销售标准,推动农产品质量等级化、生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第二,“土、洋”并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培育和改造本土农村电商主体,积极推进农业企业由传统的销售经营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变,推动本土“小户”、“散户”向“大户”发展;二是嫁接引入“洋和尚”,助推地方品牌建设。第三,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鼓励实行订单化生产。订单化生产可以实现消费者对整个种植生产全程遥控、全程跟踪、全程追溯,以达到让消费者彻底放心的目的。

(四)做好宽带服务与连接。依托村级便民服务网点,升级村级电商服务站。促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结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持续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积极推动4G和移动网络技术应用。农产品生产者多半是个体农户,对于网上交易知识欠缺,需要“连接者”来进入电商平台。建议各级政府依托供销、邮政、农村小卖部等网路体系,在惠农资金中安排专款,以奖代补的方式整合已有的便民富民服务平台,提升农村网络宽带,统一设置农村电商服务站条件,让其具备网络购物、网络销售、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缴费支付、取送货品等基本功能,既要农产品运的出去,也要外面的商品送的进来。

(五)建设和完善物流体系基础设施。一是以省内主要大中型城市为重点,以武汉城市圈为依托,利用武汉城市圈便捷的基础交通条件,以降低成本和节约时间为核心,依托港口、铁路、机场和公路枢纽,优化物流设施的规划布局,加快省、市、区货物枢纽(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编制步伐,推进商贸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物流中心布局和建设,支持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贸中心、专业市场以及省、市、区同步化和乡镇区域性网络化配送中心。二是利用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发挥武汉、宜昌、荆州、黄石等保税区港口在物流、物流金融等港口高端服务,形成湖北物流与全国、以至全球的接口,并与各市级政府协商布局,定位县区级大型服务网点和乡镇级小型服务站。

(六)加强培训和人才培养。依托现有培训项目和资源,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各类培训机构、协会,对机关、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等,进行电子商务政策、理论、运营、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农村电商的重点培训人员应是乡镇干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特别是镇村团委书记(电商委员)等人员,这样有利于利用微信、微博、QQ空间、网络媒体推广本地农产品,为家乡产品代言。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专业的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把那些有乡土情怀、创业激情的年轻人、大学生吸引回家乡干事创业,进行专业化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湖北省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