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文化可译性限度

2016-02-25高爽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

高爽

【摘要】人类居住在同一个宇宙,面对着同一个物质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有着相似性,也就是具有共约性。但是因为文化具有专属性,它受地理环境,人民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人们意识形态不同的影响,导致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性。由于文化上存在的差异性和专属性,所以会出现“文化可译性限度”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差异 可译性限度 不可译性

一、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除了是一种符号的转换外,还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播,它是文化传播的桥梁。鉴于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学派中出现了翻译的文化研究学派,并且苏珊 巴斯奈特和勒弗维尔做为翻译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吹响了“文化转向”的号角。国内最早的研究者是包振南,他在《试论可译性》中提出“语言是可译的,但有时又是不完全可译的,甚至是不可译的,其不可译的根源是文化上的差异。”

二、英汉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为了更好的分析文化可译性的限度,下面从2个方面分析限制文化可译性限度的因素,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1.宗教文化的差异。宗教文化是社会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丰富的人们的精神世界,它渗透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大多信奉基督教,《圣经》的传播对西方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The God”(上帝)至高无上,不可侵犯。而中国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中国人信奉佛教,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像“涅槃重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而这种宗教文化上的不同必将在语言上有所表现,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困难,比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道酬勤)。“for gods sake”(看在上帝的份上)。

2.习俗制度的差异。由于中西方节日上存在的差异,所以就造成了好多翻译上的不准确性,即有些东西是一种文化中所特有的。比如说中国春节时期,鱼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鱼虽然在英语中有对应词“fish”,但是在中国的春节时期,“鱼”有着特殊的文化含义,其不仅代表着“年年有余”的深层含义,还与中国特有的图腾有关,代表着幸福安康。对于“鱼”的这一深层文化含义是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一个简单的“fish”是不能正确无误的表达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的。而今出现了好多 “中国特有的事物”(China English),像“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一系列词语都是中国制度中所特有的。而上述词语的对应翻译分别为“well-off society”、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China Dream”.而这些翻译很显然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存在的,因此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困难。这就是“文化的不可译”现象。

三、基于文化差异上的英汉文化可译性限度

1.文化的可译性的原因。何为“可译性”?“可译性”就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文字符号之间,借助于翻译的方法,将源语言用另一种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这两种表达形式都是针对于同一个事物。”而文化的可译性可能性的原因可以总结为:由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虽然地处地球的各个角落,各个民族文化却具有相似性,也存在共性,这就为文化的可译性提供了可能。再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出现了大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的融合,这也为文化的可译性提供了可能。比如:“象牙塔”(the tower of ivory)、“武装到牙齿”(armed to the teeth)等词语在起初是在汉语中是不可译的,现在已经成为了汉语文化中的一部分,这就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文化的可译性提供了可能。

2.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各民族间文化的特性和个性造成了文化可译性的限度,但是可译性的限度是不断发展的,一方面可以通过转移的方式来是这种限度变得越来越小。比如,“talk of the devil and will appear”早期的被译为 “魔鬼说来就来”,这一译文就体现了文化的不可译性,如今,我们将其译为“说曹操曹操到”,人们普遍接受这一译文,这种通过转移的方式将其文化特点译出。这也说明文化的可译性限度是不是绝对的,它还是在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文化的可译性限度是短暂存在的,对于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它们是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如“馒头”、“包子”、“阴阳”、“气 ”等词语,在以前都是不可译的,就算将其译出,其译语也不能传递中国特色的文化,但是随着科技的法杖,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交流,这些词语被直接译为:“Mantou”、“Baozi”、“Yinyang”、“Qi”。通过对文化可译性限度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活动,是可能的,翻译中文化可译性限度是存在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大小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着很大的关系。

四、结语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互动活动。它不仅是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还是文化价值的传递。但由于受地理环境、宗教文化、习俗制度和思维习惯差异所带来的文化上的差异,从而为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文化差异对文化可译性限度的影响很大,由于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造成了文化的不可译性,但是文化的可译性限度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出于动态发展之中。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民族之间的越来越多的交流这种文化可译性的限度就会越来越小。这就要求无论是译者还是读者都要尽可能地多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在不可译中寻求可译,从而消除造成文化不可译性的因素,降低文化可译性限度。

参考文献:

[1]王洪涛.翻译学的学科构建与文化转向[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