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词汇发展模型视角下英汉词典和英英词典比较研究

2016-02-25永权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

【摘要】对于英语词典的选择问题,教学界有着流行的看法:英语学习者随着水平的提高应该尽早使用英英词典,原因是英英词典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释义且有利于英语思维。本文运用蒋楠的词汇发展模型,对两类词典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英汉词典并非一些教师所认为的那样不利于学习,英英词典也并非那么准确。

【关键词】二语词汇 英汉词典 英英词典 比较研究

英汉词典与英英词典的比较是一个跨领域的问题,其涉及到认知心理学、二语词汇、一语迁移、语境等领域,本文运用集以上领域于一体的蒋楠的词汇发展模型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一、蒋楠的词汇发展模型介绍

蒋楠提出的成人第二语言词汇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词汇联想阶段(Word Association Stage)、一语词目调节阶段(L1 Lemma Mediation Stage)和完全整合阶段(Full Integration Stage)。在第一阶段,二语词汇与一语翻译直接联系,二语词汇的使用依赖于一语翻译,受一语翻译调节,一语对应词目信息或称为语义和句法信息在二语词汇被接触或使用时与二语词汇同时激活。随着同时激活次数的增加,一语词目信息逐渐迁移到二语当中。在第二阶段,随着更多的接触或使用,迁移的词目信息与二语词汇和概念表征直接连接并且调节着二语词汇,这时一语翻译过程逐渐减少,二语词汇的使用趋于流利和自动化。更多语境下的输入可能会使得二语词汇的词目信息得到补充,这时二语词目可能同时含有一语和二语词汇信息。在第三阶段,二语表征信息占有主要地位,二语词汇和其对应概念表征形成了强烈连接。二语词汇与其对应的一语翻译的连接弱化甚至消失,这时二语词汇的使用不仅能够达到无需翻译过程的自动化,而且还可以达到地道的水平,一语翻译的影响几乎不复存在。然而蒋楠的另一模型表示即使是高级二语学习者,也多停留在第二阶段(Jiang, 2000)。蒋楠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以上观点(Jiang, 2004)(Jiang, 2002)。

二、蒋楠模型与我国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结合

蒋楠的三阶段模型有一个前提,即是学习者在第一个阶段是用翻译的方法来学习这个单词的,所以其模型好像并没有考虑到学习者使用英英词典或者在语境当中自然习得的情况。似乎因此蒋楠的三阶段模型并不能直接应用到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当中。其实不然。我国普遍采用语法翻译法进行英语教学(常宏,2010)。更重要的是,我国高考英语要求的词汇量仅仅为3500,而应付英语书面语和口头语需要8000-9000个词汇(Nation,2006)。而且不少高三学生的词汇量与3500有很大差距(赵尊霞,2006)。可见我国英语学习者绝大多数的词汇都是在他们成人之后习得的,而且成人之前主要以英汉释义或类似的翻译方式来处理第一次接触的词汇。

三、由蒋楠模型得出的结论

1.词汇知识主要以语境下的输入而非词典释义习得。蒋楠的三阶段模型中只有第一阶段之初与词典释义存在关系,因为英汉词典释义也是一种翻译。随后二语词语词目信息的变化都是由语境下的输入或产出引起的,这种输入显然不是英英释义,而是包含有某个单词的具体语境。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思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超出词典中的释义,没有一本词典包含词语的所有意思。所以词典释义在词汇发展过程中只起到了小部分的作用。

2.母语影响有限,且终难脱离。蒋楠的实证研究说明学习者对多数单词的掌握停留在第二阶段。这一方面说明了二语词汇发展不停留在英汉释义层面上。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学习者阅读英英释义中的单词时,即使对英文释义的理解表面上不经翻译,可汉语迁移过来的信息依然存在,这种母语的影子自然也会带到这个英文释义所解释的单词上来,可见使用英英词典依然无法脱离母语影响。

四、结论

蒋楠模型暗合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中的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的方法,运用这个模型来研究,可以看到,英汉词典并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样阻碍英文思维的形成,英英词典实际使用中也并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准确。考虑到英英词典也有其自身特性与优势,综合来看,笔者推荐学习者使用兼顾两类词典优点的英汉双解词典。

参考文献:

[1]Jiang,N.(2000).Lexical repres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Applied Linguistics,21,47-77.

[2]Jiang,N.(2002).Form-meaning mapping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4,617-637.

[3]Jiang,N.(2004).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Modern language Journal.

[4]常宏.论语法翻译法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合理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2:156-158.

[5]Nation I.S.P.(2006).How Large a Vocabulary Is Needed for Reading and Listening?.Modern Language Review,63(1),59-82.

[6]赵尊霞.高中学生英语词汇水平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本论文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词汇认知过程中英英、英汉词典使用对比》成果,指导教师为方元。

作者简介:永权(1994-),男,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语言教学。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
如何在高校更好实行俱乐部教学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论中外狼文化写作中的生态意识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