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016-02-25陈燕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激趣策略

陈燕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设情境 激趣 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设计和运用得好,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是“激发者”,应采用新颖、灵活多变、富有情趣和鼓动性的“开场白”,营造“课始激情情即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全身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一、对情境导入与情境导入作用的认识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情境导入是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课方式。情境导入法缩短了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师的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获得全面发展。

二、情境导入法运用中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围绕一个主题——“精心创设情境,有效导入新课”,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情境的设置要有明确的目标,问题指向性要明确,不能太泛,否则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但又决不能划地为牢。如教学“ Weekend Activities ”就可以选择一些孩子们周末喜欢进行的活动图片复习来导入新课。

2.简短性。导语情境的创设在一堂课中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该保持一个度,要能够充分挖掘一个主题情境所负载的内涵理想的教学情境,应该既保持动态生成性,又要保持静态稳定性,一节课40分钟,导语导入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否则,就容易“喧宾夺主”,影响教学重点和教学效果。

3.趣味性。如教学“Do you like bananas?Part A”,就可以这样导入:老师上课的时候准备一个梨和一个苹果,然后咬一口梨做出很喜欢的表情,然后自问自答“Do I like pears? Yes, I do .” 然后再拿起苹果咬一口,做出不喜欢的表情自问自答“Do I like apples? No, I dont .” 然后再反问学生“Do you like pears ? Do you like apples ?”看着老师充满表情的表演,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兴趣,很自然的就进入的主要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No, I dont.” 的句型练习。

4.有效性。情境服务于教学,生发于教材,融合于特定的知识内容。创设有效的导入情境可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有了生气,有了效率。但是,如果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这背离了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的目的,降低了课堂教学实效。

5.有新意。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方式才能在一开始上课就深深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教学“Asking the way ”,我的导入方式是播放了一段关于问路的flash 动画,然后问学生“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回答“They are asking the way .”很自然就引入了那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学生对这样的导入充满了期待。

三、情境导入法的几种常用策略

1.故事呈现法。儿童特别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具有情节、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设一则故事导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教学“Thanksgiving Day ”可以先用中文给孩子介绍这个节日的由来和节日活动。

2.表演导入。进行表演,就是把教室当“舞台,”学生当“演员”,促使全员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Activities ”就可以用直观,形象的表演导入新课。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3.媒体导入。多媒体电教手段直观、形象、生动。在一堂课开始时放映一些与新课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片断,或者难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视、听、欣赏的过程中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进入教学情境。如教学“birthday”先播放一段同学过生日的视频。简明的图画与逼真的形象,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情境导入法还有很多,如游戏情景导入,问题情景导,悬念情景导,图像情景导入等等,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法。

总之,“导”无定法,贵在得法。要选择合适的导课方法就要先把握好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导入情境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都必须具有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使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猜你喜欢

激趣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低年级语文课堂“激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