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价值规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2016-02-24李霁洲

现代农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农牧业支农农牧民

李霁洲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浅议价值规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李霁洲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马克思对价值规律在《资本论》一书中进行了详细而科学的阐述。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比较局限的遵循的价值规律,而我国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也应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当今全球经济大发展的市场经济当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会更加重要和有意义。同样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价值规律也具有指导意义。

价值规律 资源 惠农 农村经济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没有专门为价值规律下过定义。由于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形式不同,要真正懂得它,需要钻研全部《资本论》,但是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下述的说法,看作是对价值规律的定义。这就是“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农牧业是内蒙古经济的基础,没有农牧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农牧业也要发展商品经济。不会运用价值规律,农牧业就不能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农牧民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牧民自身的素质问题

农牧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影响着农牧民的收入。农牧民文化程度与收入大致可以看成是正比关系。目前来说,很多农牧民的教育程度一般都停留在小学、中学,而且还存在部分文盲,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对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文化教育水平偏低,目前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者中,绝大部分农牧民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牧民,他们大多数受小农思想禁锢,使用的劳动工具简陋,有的偏远地区仍然使用着“牛拉犁”的耕作方式,在一些牧区,有些牧民仍然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他们对于自然灾害的侵袭只能是束手无策。有的地方即使引进一些优良品种,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技术掌握不好,导致优良品种退化,也不能增加收入。有些新技术,即使能够给农牧民带来较高的收入,由于农牧民技能素质不高、掌握不了技术要领也难以全面推广。

2.农牧业经营规模小

内蒙古农牧业经营规模狭小是造成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而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几十亩、十几亩甚至几亩耕地的家庭经营模式,与发达国家的“千亩农场”不能相提并论。农牧民都是以家为个体,在激烈的市场交易谈判中势单力薄,各自为政,无法掌握价格的主动权。尽管内蒙古的农业这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解决了农牧民的温饱问题,但是仍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意义上农业的“粗放型”劳作手段。为了农业产量与产值的增长,往往就要过度垦殖,掠夺式利用农业资源,有的还大肆开垦草地资源。这样,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局部的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出现,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农业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造成了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明显,成为刺激牧民,增加收入多养牲畜的直接动力。

3.信息不对称

由于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系统化的农牧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的信息化平台,作为生产者的农牧民与城镇中的消费者之间、各个区域之间的信息衔接主要由批发市场来完成,而市场本身又有失灵的时候,这时就会出现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内蒙古农牧民居住地大多数远离城镇,居住地比较分散,农牧民自身素质低等,决定了他们对信息的收集分辨能力不高,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盲目性,价格信息的误导致使产地农牧民时常一哄而起,一哄而上,盲种盲收,产品烂市时有发生,这也是近年来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产地农牧民与城镇消费者与中间经销商获得农牧产品供求与价格的信息不对称,产、销地价格差距大,最终受益者是中间经销商,受损者仍然是农牧民。另外,虚假信息伤农事件屡屡发生,2006年“西瓜注艾滋水”的虚假信息给安徽瓜农带来毁灭性打击;同年7月“西瓜注红药水”导致海南瓜农累计损失达3000万元;10月份“香蕉乙烯催熟有毒”的报道,让海南香蕉价格成倍下跌,估计损失上亿元;2007年3月间“香蕉致癌”虚假信息,导致海南香蕉产业严重受挫。据不完全统计,1个月内约6万户蕉农收入减少,收入损失超过5亿元,投资的良好预期化为泡影。还有,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内蒙古伊利、蒙牛两大企业损失惨重,广大奶农生产出的牛奶售不出去,致使当年预期的收入化为泡影。显然,信息伤农现象不容忽视,应该引起关注和思考。信息不对称对农牧民的收入增长的影响是深远的,要想尽快实现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必须要把“互联网+”的现时代信息传播技术融入到农牧民的思维当中,让农牧民了解更多的国内为知识,商品的价格波动情况。这样就会对农牧民掌握价格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4.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党和政府虽然制订了一系列加强农业投入、保护农牧民利益的支农、惠农政策措施,但往往落实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有的农牧区,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资于“短、平、快”项目,甚至截留支农资金和挪用支农专款,并以巧立名目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特别是乡镇、苏木一级基层机构臃肿、费用增多,也加重了农牧民负担,成为农牧民增收缓慢的又一重要原因。再一个就是农牧民子女的教育费支出所占家庭收入比重远远高于城镇居民的支出比重。据内蒙古农调队对牧区28户牧户调查的资料显示,有些牧户中的教育费、医疗费已超过饮食比重,高达50%以上。国家近年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农民得到的实惠微乎其微。中央财经领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讲过,“国家用于农业的投资其实70%并没有用到农民头上,农民没有得到实惠,而是用于各个部门的大的项目建设上,比如大江大河的治理、大型水库的建设等。”“三农”问题的专家温铁军说,“国家增加农业投资,但农业投资70%以上没有投到农民身上。名义上是增加了,实际上都是到了部门手里。所以说我们现在已经是利益结构固化了,固化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内蒙古农牧民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使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农牧民头上,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在发放支农资金和各种补贴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实行财政账户直接对农牧户的个人账户。支农、惠农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关系到农牧民的收入能否稳定增长,关系到农村牧区的社会稳定,也是检验我们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常抓不懈。

三、内蒙古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对策

1.利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作用,有效引导农牧民发展本地经济

商品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生产部门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使某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产品供应的减少。

2.利用价值规律的属性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发展现代农牧业

促使农牧民改进生产工具,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会获得较多的收入,反之,技术水平差的生产者则无利可图甚至亏损。这样,就调节了社会收入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

3.利用价值规律的波动性,预判生产商品的种类与规模,能够有效降低因盲目投入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猜你喜欢

农牧业支农农牧民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
乡村振兴亟待支农精神的回归——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