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电商扶贫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6-02-24平延龙

现代农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牧区农牧民内蒙古

平延龙

内蒙古自治区革命老区建设与扶贫项目管理站

内蒙古自治区电商扶贫现状及对策建议

平延龙

内蒙古自治区革命老区建设与扶贫项目管理站

互联网时代日益主流化的电子商务被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并被列入“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电子商务在实现贫困区域弯道超车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该文详细阐述了内蒙古电商扶贫的现状,分析其在推动电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推动内蒙古电商扶贫提出建设性对策建议。

电商扶贫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一、内蒙古电商扶贫现状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电子商务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同时被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国务院扶贫办于2014年将“电商扶贫”正式纳入扶贫的政策体系,并于2015年初,将电商扶贫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要求“在贫困村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发挥市场化电商渠道的作用,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电商扶贫作为贫困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地区加入电商扶贫行列。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内蒙古80.3万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梦想,内蒙古把电商扶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在全自治区开展贫困县电商扶贫基本情况调查,做实做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确保精准“滴灌”,并在贫困区域开展电商扶贫培训、电商扶贫试点,创新电商扶贫体制机制,为推进贫困区域经济发展、拉动贫困户增收加油助力,努力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嘎查村换貌、贫困旗县摘帽。

电商扶贫就是将今天互联网时代日益主流化的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作用于帮扶对象,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改进扶贫开发绩效的理念与实践。从当前的电商扶贫开发方式来看,主要有几种扶持方式,一是直接帮扶贫困户进行网上销售创业,包括进行基础知识培训、相应的启动资金支持及后续服务等;二是改善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主要是加强贫困嘎查村的信息、交通、物流基础建设;三是通过扶持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龙头企业、网商经纪人、专业协会与地方交易平台等电商主体,扩大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扶持有基础的贫困区域实现电商主体聚集,促进物流、电商服务、平台等电商生态圈的构建,实现电商规模化发展,分享电商溢出效应,达到减贫脱贫效果。

二、内蒙古电商扶贫困境

目前电商扶贫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政策设计仍在筹划中,电商扶贫困难和挑战艰巨,特别是在广大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着交通及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低、物流配送成本过高、电商人才短缺、产品缺乏规范标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不利因素。内蒙古作为中西部区域的典型代表,农村牧区区域电商发展相对滞后,广大农村牧区区域贫困情况严重,电商扶贫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性问题。首先,内蒙古贫困区域“信息化不等式”现象尤为显著,农村牧区网络覆盖率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尤其是PC互联网时代,宽带安装成本偏高,进一步阻碍了农牧民对互联网的接入速度。同时,受限于贫困区域农牧民自身的眼界和学习能力,互联网应用能力普遍较低。其次,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区域交通不便,物流配送体系比较落后,四通一达、顺丰等快递公司鞭长莫及,偏远地区的物流快递主要借助中国邮政的快递体系,配送效率低、成本高。第三,电商扶贫行政推动理念需要深化,电商扶贫将新兴电子商务与扶贫结合是一项创新型工程,目前电商扶贫还处于草创期,缺少政府自上而下理论政策的指导,亟需地方政府结合区域个性从出政策、投资金、搭平台、育人才、造环境等多方位开展一把手工程,达到扶上马、送一程的效果。

三、内蒙古电商扶贫对策建议

互联网下沉及电子商务主流化必然激活乡村资源的趋势与机遇,但是采用何种路径,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考与实践探索,结合内蒙古实际情况及其他贫困县域电商发展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以下几条电商扶贫建议。

第一,政府、企业、贫困户同舟共济、各司其职。电商扶贫要取得成效,人是核心要素,农牧民生产、企业营销、政府扶持,三者发挥各自职能密切合作才能发挥电商扶贫功效。首先,政府的作用应该定位于“催化剂”,政府需要制定电商扶贫可实施性方案,做好顶层设计,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需提升公共服务,塑造区域品牌、对接分销产品资源、开展电商培训,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最终是让贫困主体和参与扶贫开发的市场主体实现更好地发展,达到扶上马、送一程的效果。对于贫困户而言,其角色应定位为产品生产者,在实际操作中,培训农牧民贫困户开网店销售农畜产品实现“脱贫”的概率极低,农牧民的优势在于生产产品,而销售渠道则需专业的电商企业完成,电商扶贫更为需要建设的是“辅助性平台与服务体系”,完成贫困农牧民自己无法完成的“产品拍摄、网络传播、在线交易、物流打包”等,而不是改变农牧民的社会角色分工。

第二,努力“营造渔场”,完善电商扶贫生态体系。电商扶贫,是产业扶贫的进一步发展,是“扶贫3.0”,扶贫不仅需要“授人以渔”让贫困户掌握“捕鱼”的技术赋能,还需要“营造渔场”生态体系,让贫困户有“鱼”可“渔”。营造“渔场”构建完整的电商扶贫生态圈,需要从生产、流通、仓储等环节多管齐下,在完善农村牧区网络、道路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特色农畜产品开发,做好产品质量溯源、标准生产、包装设计与品牌打造,建立物流支线和毛细体系,创新农村牧区物流模式,提升农村牧区物流配送率,同时加强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推动代运营、设计服务等各种服务商根据农村牧区电商市场需求建立村级服务站,不断完善电商扶贫生态圈,提升造血能力。

第三,建立网销资源体系,挖掘网货“活水源头”。扎实的产业基础是电商萌芽的土壤,为个体创业者通过电子商务创业提供良好的产品资源基础。根据内蒙古草原产品特色优势,充分挖掘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卖点,探索发展“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建立“地方特色馆”,推进农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旅游产品等上网、进城、“崭露头角”。发展基础夯实后,指导企业、合作社、农牧户规模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精准化定位、统一化包装,对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形成规模化生产,提升整体效益,以“农牧户+企业+基地+电商”探索O2O双线扶贫模式。对于网货开发,需要重点抓好流通环节质量监管,建立网销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流通环节进行重点监控,解决区域特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第四,聚焦电商金融扶贫,解决资金瓶颈。探索借鉴包商银行小马bank的“互联网金融+线下平台”模式、京东的“京农贷”等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来扶贫,通过线上平台以众筹、众包等形式募集资金,利用线下平台进行精准放贷,形成线上与线下合作共赢的O2O扶贫模式,有效解决款项投向问题,达到精准扶贫的目标。积极推动线下传统金融机构和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携手合作,将前者的资金优势和后者的电子商务信用数据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扶贫大目标。此外,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量体裁衣地创新网络融资产品,改善农牧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农牧民脱困增收。

猜你喜欢

牧区农牧民内蒙古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可爱的内蒙古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爱在内蒙古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