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职业生涯分级教育的模块化探究

2016-02-22柴紫慧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6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大学生

柴紫慧

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 201418 2.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高校职业生涯分级教育的模块化探究

柴紫慧

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 201418 2.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校在职业生涯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上绞尽脑汁,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但实际的教育效果和成效却参差不齐,这与现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先天缺陷和后天不足不无关系,尤其是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和科学而有针对性的教育体系设计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特点,提出职业生涯分级教育的模块化思路。

职业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分级教育

从时间层面上讲,人的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了人职业的从始到终,大学生作为即将迈入职业道路的高素质群体,应当对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合理规划。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不断确立新的职业目标,将职业目标逐渐合理化、具体化,在阶段性职业目标达成或完善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因此,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课业特点、心理特点,在各个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提出大学生职业生涯分级教育对策,构建职业生涯分级教育体系对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宏观问题

(一)忽视职业生涯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需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首先,职业生涯教育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一定的教育科学规律。在“应试教育”依旧被社会过度关注的今天,“素质教育”在思想碰撞中艰难前行。对于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意识不足和关注不够,导致中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严重缺失,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重担落在高等教育上来,使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先天缺陷。其次,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系统性的教育体系。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囿于招生影响和指标数据的职业生涯教育目的性极强,很难将教育关注点落在个体的职业成长和发展中来,而纷杂的校园活动常常流于形式,并不能形成完备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再次,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未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自2008年起国内高校陆续开设起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大部分高校没有专业的课程师资,而是由辅导员兼任课程讲师。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趋于年轻化,大多缺乏教学经验以及工作感悟,对于教学的把握较为欠缺,而把职业生涯教育仅仅归结为一门课程或工作任务,则严重忽视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忽视职业生涯教育的阶段性和个体性,与个体的认知和需求不相吻合

首先,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通过设定目标,使个体有计划、分阶段逐渐实现目标的过程。我国中小学阶段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与大学阶段的生涯教育缺少衔接。大学阶段是个体的职业探索阶段,缺乏早期的职业启蒙,再加上职业生涯教育以就业为目标导向,阶段层次性不突出,与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不相吻合。其次,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尚未明确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大学生的个体特性。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时不能将教育目标笼统的归结为“找个理想的工作”,而是要教会大学生从认识自我开始,逐步深入,根据个体情况设定不同的阶段性目标,进而实现个体的职业理想。再次,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仍以集中教育为主,以课程学习和校园活动为载体,很少区分教育对象的层次和需求。在职业生涯课程设置上,应该满足“学习者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和“课程自身发展需要”,并且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认知接受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根本上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微观问题

(一)专业教学重于职业兴趣培养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中占据主导,专业课教师占据实际主体地位。高校专业课教师依旧存在“上课才来,下课就走”的任务式教学模式,更偏重于“教书”,缺忽视了“育人”的重要职责。事实上,专业课教师对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课堂演讲有激情,对所教授专业更有认同感的专业教师往往更受学生欢迎。经常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适当介绍一些专业发展前景和就业趋势的教师带出的学生具备更扎实的专业功底。而教师对于专业的认同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的工作选择,因此,将职业兴趣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任务有助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重于职业实践体验

高校目前的职业生涯教育多停留在书本上,课程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前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职业实践活动,企业参观、工程实训仅停留在较低层次,并不能完全达到实践教育的目的。在针对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研中,有68.7%的学生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是当前的就业难点,而对企业的走访中则发现:近九成企业招聘主管表示在招聘中更青睐有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的毕业生。企业的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的矛盾从侧面反映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在实践层面的缺失。

(三)政治理论学习重于职业道德塑造

Y=7.78+0.18A+0.23B-0.044C-0.30AB-0.21AC+0.024BC-0.44A2-0.49B2-0.23C2,其中Y为感官分值, A,B,C分别为红茶浓度(g/L)、浸泡时间(min)、浸泡温度(℃)。回归模型经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及拟合度检验,见表3。

高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侧重于政治理论教育,对于理想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其高素质不仅体现在知识水平上,还体现在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教学主要包含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明显较为欠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一定要融合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将崇高的职业理想传递给大学生,将职业法律意识融入到法律基础的教学中去,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与大学生职业理想选择紧密结合起来。

(四)短期就业重于职业理想培育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提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信念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在就业签约率与高校招生生源直接相关的大背景下,高校职业理想教育逐渐变成以就业为导向的短期就业教育,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正逐渐被一种偏面追求数字的信仰所占据。以自我价值为中心和以签约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们普遍的价值认同。

三、职业生涯分级教育的理论支持和模块分析

美国学者舒波在其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中根据“生活广度与生活空间发展观”总结出“生涯彩虹图”,通过“生涯彩虹图”舒波描绘出个体在不同生涯发展阶段的任务,为职业生涯分级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其中,处于15-24岁之间的大学阶段被其划定为“探索期”。之后舒波将探索期又细化为:试探期(15-17岁),转化期(18-21岁),试验并初步承诺期(22-24岁),并将各个时期的发展任务明确化。在校大学生年龄范围在17—24岁之间,结合舒波对于探索期的阶段细化和高校教育的现实情况,将年级要素作为阶段细化依据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除了舒波的“生涯彩虹图”之外,金斯伯格、格林豪斯等国外学者也对人的职业生涯阶段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划分和细分。受美国职业生涯教育运动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日本正式提出职业生涯教育的官方版本,之后多次将其进行完善。日本完善后的职业生涯教育分为大、中、小三个项目,大项目分为出路援助和就业援助,中项目分为生涯规划辅导、生涯规划实践、就业指导和就业情报四个部分,小项目则又细化为职业意识启发、半工半读等17个专项,这些也为本研究中职业生涯要素的提出和阶段归纳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结合个体成长阶段和高校目前的教育现状将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划分为职业意识教育、职业发展教育、职业实践教育、职业价值教育、职业指导教育五大模块,每个模块由三个小要素组成,三个小要素又由目标相同的教育内容来实现,这样对既有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完善。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模块化的相关理论,根据各类职业生涯教育目标的不同进行模块归纳,在整个职业生涯教育系统中,各个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教育内容的优化配置,大大提升了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五大模块

四、高校职业生涯分级教育模块化

循序渐进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各年级学生特点和教育需求将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模块、要素和内容优化组合,突出不同年级的职业生涯教育主题和重点,形成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本研究将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进行分级,把大一年级归为启蒙期,大二年级归为探索期,大三年级归为实践期,大四年级归为决策期。职业生涯教育五个模块贯穿于四个年级的教育中,既有所侧重、主题突出,又相互关联、前后衔接。

(一)启蒙期:一年级侧重职业意识教育、职业发展教育

大学一年级学生特点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究,对当下生活的迷茫与无知,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针对学生特点,启蒙期的职业生涯教育需要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唤醒他们的职业意识,设定适当的职业目标并帮助他们做好准备。高校开设生涯课程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通过进行早期的职业咨询,结合科学化的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目标。在形成初步的职业目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接触自己的专业,了解实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做到“心中有数”为之后的职业发展和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启蒙期的生涯教育方法以生涯教学和校内实践为主,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将学生领进课堂,给学生灌输基本的职业生涯思想,让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使学生从刚入校门就树立起职业的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就业压力和大学的学习生活。

(二)探索期:二年级侧重职业发展教育、职业实践教育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生将会慢慢接触到所学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必要条件之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要抓牢专业基础教育,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指导能力。一方面,注重课堂的专业教学,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注重第二课堂的教学激发,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骨干、技术人员等参与到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中来,以不同的视角向学生呈现出专业的科研、工作环境,使大学生更加了解所学专业,形成专业认同感。探索期的职业生涯教育要以专业学习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明确阶段性职业目标,拓展职业生涯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适合的职业发展道路。探索期的生涯教育方法以专业学习和校内实践为主。通过专业学习夯实专业基础,进一步了解目标职业的具体内容、行业背景,合理评估自身的优势劣势,拓展专业知识面,逐渐获得职业资格。通过校内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积累相应的职业能力,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

(三)实践期:三年级侧重职业实践教育、职业价值教育

进入大三后,学生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规划,对大学生活也开始产生倦怠感,曾经低年级时热衷的校园活动变得不再感兴趣,外面世界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实践期的职业生涯教育要以实践为出发点,所开设的职业生涯课程需与职业实践接轨,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等方式多角度向大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帮助大学生逐渐完成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此外,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涵盖职业法律法规普及、职业忠诚感、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格、职业认同等方面,充分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法律基础课程、思想品德修养课程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将职业价值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期的生涯教育方法以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为主。这个时期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应注重培育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供校内工作岗位,搭建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平台,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忠诚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大四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四)决策期:四年级侧重职业价值教育、职业指导教育

大四学生面临着择业就业的迷茫和决策,处于决策期大学生特点主要是:由“学生”向“职场人”转变的双重身份,具有较强的就业心理波动。这个时期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主要集中于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开展好求职面试的辅导,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和引导,帮助毕业生调整好就业心态,保持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身份转变。决策期的生涯教育方法以就业辅导和企业实习为主。高校为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入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毕业生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引导毕业生正确解读政策文件,对简历和面试进行修改指导,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鱼”,历经四年系统的职业生涯和规划教育,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不应只停留在浅层次上,而是要通过大学四年的高等教育让学生从“要我就业”变为“我要就业”,从“给我工作”变为“我找工作”,从“不知道做什么”变为“我想要做什么”,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教会学生就业的方法,让学生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设定新的目标,最终实现职业理想,这便是高校职业生涯分级教育模块化力图达到的最终效果。

[1]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洪宇,孙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

本文系2016年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大学生职业生涯分级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6—D—089)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讲师,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职业大学生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