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蒙山区肉牛生产集成技术

2016-02-21骆科印王现科葛发权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乌蒙山牧草犊牛

付 强,骆科印,王现科,葛发权

(1.六盘水市草地工作站,贵州 六盘水 553001;2.六盘水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乌蒙山区肉牛生产集成技术

付强1,骆科印2,王现科2,葛发权2

(1.六盘水市草地工作站,贵州 六盘水 553001;2.六盘水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肉牛生产集成技术各系统虽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但每一环节又紧密联系,互相依托,缺一不可,通过综合配套、合理运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益,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改进可为广大肉牛养殖户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肉牛;六良技术;配套体系

乌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极其瘠薄,属于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主战场。为了产业带动脱贫,国家将该区域列为西南优势肉牛产业带,六盘水市在十二五期间结合本地优势,集成推广“六良”肉牛生产技术,发展肉牛产业促农增收,取得良好的效益。

1 良种

品种是肉牛生产的龙头,在整个生产中贡献率最大占到40%,选好品种是发展养殖业的重要开端,我市以前存栏牛多以本地的肉役兼用型的威宁牛、关岭牛等,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低,需要进行杂交改良。

1.1优化品种结构

1.2创新输配方式

乌蒙山区坡高谷深,输配点辐射半径受到极大制约,为增加牛改点单罐输配数量,扩大输配点覆盖范围。2013年在国内首创牛冻精移动输配技术并全市推广,变坐点输配为移动输配,将服务半径由原先的五公里扩大到现在的上百公里,服务范围大大增加,依托全市冻精输配点开展移动输配,总受胎率达到85%,产犊率达93%,存活率95%,较好的改善了全市肉牛的品种结构,朝着培育适宜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中、小早熟肉用型牛的方向有序迈进。

2 良料

“好马配好鞍、良种配良料”。饲草料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在肉牛产业生产中贡献率为20%,按照“草随畜走、草畜配套”的原则,科学规划,选择品种,精耕细作,合理利用,实时补料,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能源。

2.1优选饲草品种

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大季种植高丹草、甜高粱、青贮玉米,小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等高产牧草,年刈割4~6次,产鲜草 150 000 kg/ha以上,较以往传统种植的牧草产量提高了1倍以上。在坡地种植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白三叶等均比较耐旱耐瘠薄,一般产鲜草可达45 000~60 000 kg/ha;在林下种植鸭茅、白三叶等耐荫的牧草。

2.2创新种植模式

在工作中创新出“林-草”套种,“粮-草”套种、轮作,“畜-沼-草”等多年生牧草种植模式。创新“青贮(饲)玉米-多花黑麦草”、“高丹草-燕麦”、“玉米-绿肥”“玉米套种黑麦草”的一年生高产牧草常年轮供种植模式。解决了青绿饲料供应的基本矛盾,保证全年均衡提供青绿饲料,为发展肉牛夯实了饲草基础。

根据本次检测的实际情况(上行下行一一对应),结合统计学原理,各路段上、下行和直、弯道的裂缝情况可看作为一一配对的样本,因此可通过假设检验[7]对对应变量进行比较,看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2.3标准化种植

“草当粮种,精耕细作”。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把牧草当做粮食作物一样的精耕细作,把好土良田拿出来种植牧草,通过调整播种方式、施肥、灌溉等农艺技术,提高了种植水平,通过技术的推广改变了以往牧草种植不施肥、不耕地、不除杂的传统种植方法,大幅提高了牧草产量。尤其是紫花苜蓿苗期的管护技术推广,使得乌蒙山区紫花苜蓿种植取得了成功,解决了优质蛋白饲草。

2.4牧草贮藏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

牧草生长季节不均衡性和动物需草的稳定性是畜牧业生产中的关键矛盾。通过牧草青贮技术既可以长时间保存鲜绿多汁的饲草,也能调整由于牧草生长季节不均衡导致的供给不稳定性,最终解决了肉牛长年饲草料的供给。创新推广的袋装青贮技术,在牧草丰盛的季节,一个人一天利用闲散时间收割50 kg左右牧草,切碎后再装填,技术易理解、易掌握、易操作,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乌蒙山区坡高谷深,收割牧草难度大等一系列青贮中的难点,有效解决了小规模养殖户的饲草问题。

2.5巧用“保健品”

乌蒙山区肉牛养殖都在交通较为不便的区域,运输成本较高,饲料来源较单一,精料主要以玉米为主,严重缺乏矿物质营养和微量元素营养,长期以来尤其是母牛发情较晚,产奶量低一直制约着肉牛产业的发展。项目组在实施技术推广中运用了牛舔砖,不仅满足了母牛对钠盐的需求,同时也补充了母牛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使母牛能正常发情并提高产奶量。据技术组统计饲喂舔砖后的能繁母牛,产犊后发情间隔缩短1月左右,受胎率提高10%。

3 良法

良法是良种充分发挥优势的关键所在,只有良法到位才能使良种产生应有的效益。

3.1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按照母牛营养需求,制定养殖规程,通过补饲精料、移动输配技术、加强产犊母牛护理、饲喂舔砖及犊牛早期断奶等手段,提高了母牛产奶量、缩短了产后恢复时间,达到了能繁母牛一年一胎,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的目的。通过技术推广,母牛总受胎率达到85%以上,犊牛存活率达95%以上。

3.2犊牛补饲、早期断奶

推广犊牛补饲技术、早期断奶技术,确保犊牛在出生1 h内吃到初乳,通过补饲精料锻炼犊牛胃肠功能,并使其三月龄断奶。断奶犊牛可视具体情况开展直线育肥或作为后备牛今早开展养殖,缩短了养殖时间、提高养殖效率。

3.3育肥牛管理

推广直线育肥技术,在犊牛出生后配合早期断奶技术,开展直线育肥,达到促使母、犊分离,促进母牛发情,减少犊牛养殖时间,增加养殖效益的目的。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野生牧草资源,采用放牧育与舍饲相结合的方式。白天放牧,夜间补饲。按照相应月龄相应达到的育肥目标,确定各期粗、精饲料、饲喂量,精粗饲料配比,以确保各阶段营养充分合理,育肥后期把握好时机、适时出栏,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4 良舍

良好的饲养环境可以提高母牛的受胎率、提高犊牛成活率、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等,圈舍的标准化、设施化对牛生产繁育有重要的作用。

4.1新建牛舍的选址和布局

新建牛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址,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放牧和饲草基地的条件。牛场的布局选址在地势高燥、通风、向阳、排水良好、易于防疫的地点,周围无相关的畜牧污染源。牛场内部各功能区严格区分,场内道路硬化,净道和污道分开并互补交叉。

4.2散户牛舍改造

乌蒙山区过去是养牛有两个作用:第一耕地,第二积肥。所以绝大多数农户家饲养所用的牛舍都为深坑圈。为了防盗基本所有牛舍都没有窗户。原来的深坑圈夏天像“水牢”,冬天像“冰窖”即影响了牛

的生长又为牛防疫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指导农户按照标准改造圈舍,圈舍要求改深坑圈为干平圈,地面坚实、干燥,配备饲槽、水槽,增加通风窗、粪沟等,有条件的养殖场配备了自动饮水、通风扇等设备。

5 良防

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制定《兽医操作规程》、《动物防疫紧急预案》,建成了动物防疫冷链设施,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强了项目区防疫工作,做到一类疫病防疫达100%,二类疫病防疫达90%以上,因病设防达80%,确保项目区安全,使项目产品不含病菌和毒素。防疫治病,不得使用含激素和毒性强、副作用大的药品,确保项目产品属原生态的产物。

6 良推

“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精髓,在技术推广中技术组通过规范乡镇技术服务网点,培训村级品改员,建立品改补助制度,健全基层技术培训长效机制。开展肉牛短期育肥、直线育肥、犊牛早期断奶、补饲、青贮、微贮等技术培训,并且组建技术服务组,提供技术支持。

“六良”肉牛生产技术,自成体系,但在整个肉牛生产体系中环环相扣,遥相呼应,相互支撑,每项技术的成功离不开其他技术的支持,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科学应用,才能事半功倍。

[1]葛发权,王现科,骆科印.牛冻精移动输配技术在山区的应用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13,39(2):31-32,37.

[2]严娟.城固县肉牛养殖的发展建议[J].畜牧兽医杂志,2014,33(1):64,67.

[3]江成海,周世玲.肉牛高产养殖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5):63.

[4]王德平,张俊平,彭翔,等.现代肉牛养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J].中国牛业科学,2015,41(5):101-103.

[5]邓主权.提高山区黄牛冷配受胎率的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6):60.

[6]谷逢晓.提高无公害肉牛育肥技术初探[J]. 畜牧兽医杂志,2015,34(3):48-49.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Beef Cattle Production in Wumeng Mountainous Area

FU Qiang1, LUO Ke-yin2, WANG Xian-ke2, GE Fa-quan2

(1.GrasslandWorkStationofLiupanshuiCity,LiupanshuiGuizhou553001China;2.AnimalHusbandryTechnologyExtensionStationofLiupanshui)

Every system of integrated technology is independent during beef cattle production, but which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 and none of which is dispensable. Therefore, the largest profits could be developed only through comprehensively matching systems and reasonable use. Furthermore,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and improvement can provide a developling model for the majority of cattle farmers.

Beef cattle; six good technologies; matching systems

2016-06-13

付强(1980-),男,贵州金沙人,硕士,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草地畜牧技术推广工作。75775562@qq.com

S 823.9+2

B

1004-6704(2016)05-0082-02

猜你喜欢

乌蒙山牧草犊牛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犊牛肺炎巧防治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乌蒙山奔来“幸福使者”
山的国度
宜宾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的创新与实践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