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研究*

2016-02-21雷艳云

关键词:体系职业体育

雷艳云

(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中国体育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研究*

雷艳云

(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在对现行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对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在类型的构成上,依然由学校体育职业教育和体育职业培训组成,在纵向层次上,以中等体育职业教育为起点;在职业教育专科层次后构架一个应用型本科层次,同时加强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建设力度,建立“中等体育运动学校—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现代化体育职业教育体系。新的体系呈现出高移、融合、两翼平衡的特征。

教育体系;体育职业;创新

1.问题的提出

当期的宏观背景要求职业教育的价值回归,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而发展体育职业教育既是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现实的教育质量困境呼唤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体育职业教育如何根据自身的规律完善和创新有特色的教育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在大量收集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运用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体育科研方法,首先对当前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继而依据相关理论对体育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

2.现行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现实特征分析

2.1 政策导向特征

随着体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体育职业教育生源的特殊性进一步显现,而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定诉求对体育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满足双向需求的体育职业人才理应是体育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不管是教育系统还是体育系统都随之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先后就有144家体育院校申请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这是对体育职业人才需求的直接回应。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又相继批准了63所院校培养职业特征更为明显的体育专业硕士。由此可见,体育职业教育被提到了相对重要的位置上,政策导向特征进一步凸显。

2.2 专业设置特征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除开设运动训练专业之外,大部分院校还设置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教育、体育服务与管理等社会需求较大的常规专业。但也有些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市场的需求相继增设了体育保健、体育新闻、体育表演等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特殊专业。尽管在招生方式和对象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当初用来解决优秀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运动训练专业,当然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核心地位也非常突出。但有些专业的设置缺乏足够的市场数据支撑和理论论证,加之基本上是由普通本科的体育专业“临摹”而来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因而导致培养人才的质量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存在一定的差距[1]。因此,在一定可程度上可认为中国的体育职业教育有着较为明显的普通体育教育的痕迹。

2.3 人才培养目标特征

体育学科是一门技能性和应用性都较为突出的学科,其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对社会所需求人才分析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得到社会认可的人才,办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体育行业人才的类型主要包括:体育师资、体育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教练员、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纪人、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体育健身教练、体育场地工、游泳救生员等。从各类各级学校的培养目标分析可知,虽然各体育院系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稍有区别,但都不外乎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几大类别。从培养目标和规格来看,不管是培养层次还是类型都较为模糊,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3.目前体育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教育类型之间渗透与沟通方面的问题

目前进入单科性体育本科院校、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还是综合性体育院系学习的学生,除了一部分是优秀运动员或体育特长生以外,其余的生源基本上是没有接受正规的体育职业的预备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始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对体育职业缺乏基本的认知,甚至对自己为什么选择考取体育专业进行深造,感到茫然和无助,是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更谈不上所谓的职业规划。正因为缺乏对体育职业的基本了解,导致选择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经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不管是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与改革、教学过程管理还是教学评价,都深深烙上了普通体育教育的痕迹。普通体育教育向体育职业教育渗透的单向性特征明显,具体表现为:参与体育普通教育的毕业生可以接受高一级的体育职业教育,而体育职业教育毕业生因各方面的限制几乎不可能再接受高一层次的体育普通教育。长期以来受管理体制的制约,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渗透是非常有限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缺乏双向沟通的,教育结构体系渗透的单向性,影响了学生接受体育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的协调发展[2]。

3.2 中高等体育职业教育衔接方面的问题

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中高层次,目前初步建立起来的中高等衔接的体育职业教育体系,也只是局限于形式上的衔接。从本质上说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学生既要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文化水平,又要具有中级水平的体育职业知识和体育职业技能,只有具有了这两方面的素质,才能培养出高级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而目前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说都很难超越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加上课程设置的重复,导致中、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内容上的脱节,致使这一群体的学生培养受到影响。一方面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没有体现出高等体育教育的特点,另一方面中等体育职业教育摆脱不了终结性教育的束缚,这种衔接上的缺失,导致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均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3]。

3.3 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问题

要想提高体育职业教育的质量,就必须要有相应的较为优化的教育结构,经过对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层次、类型结构、专业设置结构的分析得知,体育职业教育结构同其所要发挥的功能是很不适应的、失调的。在我国体育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的前提下,要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等,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中国体育体制的特殊性,力求做到与国际接轨、与其它学科接轨。

在我国的税收的政策当中,除了规定了各行各业的缴税要求,也包含了一些缴税的优惠政策,如研究开发费优惠政策、综合利用资源的优惠以及增值税优惠等等。

3.4 体育职业教育科研方面的问题

据资料分析,德国8200万人口,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就拥有400多名科研人员;法国近6000万人口,其国家职教研究所就有200余名科研人员。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并支持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但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科研人员仅只有20余人。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科研能力作为支撑,后奥运时期,尽管许多体育理论工作者不断对体育职业教育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各级各部门也在大力推动体育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但基本上是以引进为主,真正属于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科研力量薄弱,其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仍然很明显,体育职业教育的实践成果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4]。

3.5 体育职业教育参与主体方面的问题

不管是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还是体育行业系统内的办学模式,在新时期均已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了矛盾。而承担体育职业培训任务的一些社会机构,因自身软硬件条件的制约,体育职业培训的能力和水平难以满足目前体育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企业片面理解职业教育资源为非生产性资源,从而弱化了企业的职业培训功能,明显暴露出参与主体较为单一,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等现象,职业学校资源流失现象日益严重。此外,在某些体育行业里就业准入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形同虚设,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体育职业培训流于形式,并表现为一次性的终结性活动。尽管有些高校已经进行改革试点,但仍然缺乏竞争机制,在培训的过程中也较少考虑体育职业人才自身和发展的需要。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施,所需的体育职业人才在质量上出现高移,在数量上出现剧增,而逐级培训体制尚未形成,培训的实施方式也较为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数量和质量。

4.中国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

4.1 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的架构分析

4.1.1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的类型结构

教育类型的设计一定是建立在社会对体育职业人才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的。结合社会分工的规律和《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有关规定,将现代社会的人才分为“知识型”(A型)人才、“知识—技能型”(B型)人才、“技能—知识型”(C型)人才、“技能型”(D型)人才四种类型。而体育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涵盖面较广,包括了“B”、“C”、“D”三大类型[5]。体育职业教育体系又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子系统,体系组成类型也不能脱离母体系而存在。新的体育职业教育体系在横向结构上依然是由学校体育职业教育和体育职业培训两翼组成。根据目前体育教育办学的现实特征,在学校体育职业教育这一类型里,可设计由专业型高校和职业型高校两大类别组成,专业型高校由目前的单科性体育本科院校构成,职业型高校就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由专科院校进入本科教育行列的院校,其应承担起应用型本科的职业教育,也可视办学条件承担专业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任务。

4.1.2 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初等形式的职业教育已逐渐退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舞台。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先进因素,结合我国教育层次的特点,对我国学校体育职业教育的教育层次进行创新。因时代的变迁,社会对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新的体育职业教育体系应考虑以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作为起点开始构架,但不能只止步于目前的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应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积极提倡并鼓励现有的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转型,加入到职业教育的行列中,同时相应地增加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数量,设立体育专业博士研究生这一教育层次,并力求与国际接轨。逐渐建立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高职大专—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现代体育职业教育体系[6]。

4.1.3 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的组织形式结构

随着个人和社会的双向需求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职业培训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而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和不同的分类方法,职业培训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培训,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因此要构建各方面参与的职业培训体系。针对培训教育日益扩大的需求,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担当培训重任,企业、行业是就业培训的目的地,具有天然的培训优势。因此,应利用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发挥企业的真实环境优势,使办学更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所以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的组织形式依然分为学校体育职业教育和体育职业培训两大块。

4.1.4 现代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及构架图

遵循“外部环境—功能—结构“的思路来创新体育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构成上不能脱离母体而存在,依然由学校体育职业教育和体育职业培训两翼组成。学校体育职业教育在层次结构上以中等体育职业教育作为起点,在原有的高等体育职业专科教育层次后,构架一个应用型本科层次,并加强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的建设力度。新的体育职业教育体系,应呈现出高移、融合、两翼平衡的明显特征。新的体系既要自成系统,又要与普通教育形成相互沟通和融合的关系,而在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层次上又要突出“办学主体多样”的特点,由专业型院校和职业型院校组成,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体育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学校参与职业培训的功能,力求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等值,进一步推动普通体育教育与体育职业教育的融合和发展,以社会需求和人的需求为最终目的[7]。

5.结论

5.1现行的体育职业教育体系高等体育职业院校的终结性教育特征明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体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渗透与沟通的单向性,中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衔接缺失、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失调、体育职业教育的科研力量薄弱、体育职业教育参与主体单一。体育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质和量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和社会适应性存在差距,体育职业教育体系还需完善和创新。

5.2 依据能力本位论、需求决定论以及终身教育理论,坚持适应性与前瞻性原则、规范性与开放性原则、多样性与高延性原则,对体育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体育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校的培训功能。

5.3 新的体育职业教育体系由学校体育职业教育和体育职业培训两翼组成,呈现出了高移和融合、两翼平衡的明显特征。在纵向层次结构上由中等体育职业教育作为起点,在原有的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专科层次后,构架一个应用型本科层次,并加强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的建设力度,建立一个“中等体育运动学校—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现代化体育职业教育体系。

[1]李锡云.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办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肖建忠,刘克军.学源视角对运动员实施体育职业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2).

[3]王清连,张社宇.职业教育社会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朱其训.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Sharmistha Selfa, Richard Grabowski.Education and long-run Development in Japan[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3(14).

[6]黄美好.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 2009(7).

[7]雷艳云,李艳翎.社会转型期中国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2).

责任编辑:熊先兰

On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of Sports Occupation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LEI Yan-yun

(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12,China)

Based on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existing sports occupation education system’s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the system is innovated and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theories.Regarding the typological constitution, it is still made by two wings,school occup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sport is a starting point.The second floor i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level.The third is undergraduate level.And then enhance professional Master’s and Doctor’s degree construction to establish a “secondary sport schools-vocational college-vocational undergraduate-Master-Doctor” modern sports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The new system embodies obvious features of high migration,integration and a balance between two wings.

education system;sports occupation; innovation

2016-04-10

雷艳云(1970-),女,湖南东安人,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30663)阶段性成果。

G811.6

A

1001-5981(2016)05-0159-03

猜你喜欢

体系职业体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