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讯3 从钱学森给西工大的三次题词说起

2016-02-20赵嵋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题词钱学森航空

赵嵋麟

简讯3从钱学森给西工大的三次题词说起

赵嵋麟

简讯3摘自赵嵋麟2016年3月写的学报参考资料2016-03,校学报参考资料2016-03与简讯3同一标题。

1956年5月,钱学森先生回国后仅七个月,就给当时在南京的华航青年学子热情题词,对于向往成为新中国飞机和航空发动机设计师、工程师的年轻学子来说,这位著名航空学科的大科学家和老学长的寄语真是莫大的鼓励。之后,钱学森先生在1957年和1962年又再次给当时的西航和后来的西工大题词,体现了这位同门学长对后辈学子的关心与期望。除了题词之外,钱先生与西工大的领导和教师还多次互动,非常关心学校的学科建设。从1956年5月迄今,一晃整整六十年过去了。由钱学森先生领銜的中国航天人经过艰苦奋斗所创造的非凡业绩举世瞩目,令人钦赞。我国各类导弹武器,卫星,探月工程已成为国力的象征,刚刚成立不久的火箭軍更是国之重器,人民和平生活的战略保障力量。我们学校在这六十年中也经历了巨変和进步。钱学森先生虽然于2009年己离我们而去,但是像钱学森先生这样的航空航天学科前辈老学长的报国情怀、治学理念、感人风范以及与西工大难以割舍的情结,是值得我们追怀和纪念。

钱学森先生1956年5月为华东航空学院青年团的题词是这样的:“青年团华东航空学院委员会各位委员:

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号召青年要做到‘三好’;党在最近又提出了在十二年内把祖国所急需的科学部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现在又逢‘五四’青年节。这三件事放在一起,是有重大意义的!而因为航空技术是祖国国防所迫切需要的一项技术,在你院‘五四’青年节举行的青年‘三好’积极分子大会是有更重大的意义的!我谨向各位提出:

努力钻研航空理论和技术,以结合实际;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航空技术的进展是一日千里,非有明确的理论不能赶上先进成就。但如果不能结合实际,理论就落空。不要忘了这一点真理!

此致

敬礼并祝

青年‘三好’积极分子大会胜利成功

钱学森

一九五六年五月一日

钱先生对华航青年学子提出的要努力钻研航空理论和技术,并且要结合实际的寄语,绝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从他自身治学经验得出的肺腑之言。钱先生在麻省理工读航空工程硕士时,就感到没学到什么新鲜的知识,飞机设计主要还是凭经验,于是他果断转学到学术空气更活跃更超前的加州理工,投身到当时航空界最顶尖的科学家冯.卡门的门下。冯.卡门给钱学森拟的博土论文课题,一是亚音速时空气可压缩性对飞行器性能的影响,二是超音速时用什么理论指导飞行器,这在当时正是提髙飞行器速度极待解决的理论空白。钱先生发挥了他在交大时基础扎实,擅长钻研理论的长处,不仅在193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还发表了著名的卡门-钱公式(即二维定常无粘性亚音速流中估算可压缩性对物体表面压力系数影响的公式),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研究能力跨上了一个髙台阶。于此同时,在加州理工他的兴趣点又转到了当时最新鲜的星际航行上,多级火箭的设想和第一、第二宇宙速度的计算这些理论当时已有人做了,唯缺化学推进剂火箭倒底能否实施,前人还没有做过。于是他参加了由五个年轻人组成的火箭俱乐部,在学校的宿舍里鼓搗起试验来,其间经历了多次失败和爆炸,但终究获得的许多宝贵经验,这就是闻名遐迩的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前身。可以说,没有这一段实践经验,他在日后囬到祖国后,不会有底气向陈赓大将作出中国人可以做出火箭导弾的承诺,也不会有胆量接过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的重担。因此,钱先生的这次寄语实际是在向有理想有抱负的后辈学子无保留地传授他成功道路上的真经。

钱先生1957年6月19日又为西安航空学院全院师生题词:“在你们这一代里人们一定会开始作星际航行,这是航空技术的方向。但是我们国家现在还是一个文化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国家,我们的家底是薄的。怎样才能很快地而又现实地赶上去呢?这是你们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钱先生不仅是一个解决具体难题的高手,更是一个有前瞻眼光的战略科学家。1957年6月,正是人类跨出星际航行关键第一步的前夜(这年10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他已向西航全体师生抛出了一个崭新的大课题,提醒我们今后不仅要继续研究航空,还要研究航天,否则就要落伍。记得当时西航学生中就有一批类似当年加州理工火箭俱乐部的火箭“发烧友”和痴迷者,在六舍一楼的洗潄间里鼓搗,有一次在学校南面的农田里(后来这里盖了房成为西工大南院)进行试飞,七系全体师生都在教学楼窗口观看,试验小组躲在坟墓后面,那次试验不太成功。后来听说试验小组中的朱天鹤同学在一次试验中因爆炸不幸身亡,朱是一位非常聪明开朗的苏州小伙,非常可惜。所幸西航的寿松涛院长是个有战略眼光的好领导,他当年就决策从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系选派了7位青年教师向苏联专家学习火箭专业;翌年又从该两个系选派了二十名优秀学生去北航学习火箭专业(因北航和西工大分工,苏联航空专家进驻西工大,苏联火箭专家进驻北航并建立火箭专业,两校互派人员进修学习);同时成立了“八一研究室”开始研制西工大第一枚探空火箭,这期间钱先生还专门询问了各项技术参数,不吝指教。1959年探空火箭发射成功。上述这些人员便是随后1959年建立的导弹系的骨干。钱先生对西工大新成立的航天学科十分关心,在座谈中多次谈到要注意控制、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寿校长积极筹建西工大的无线电系,包括了计算机;同时加强了航空航天原有的控制专业。西工大导弹系的发展道路並不平坦。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曾经历了发展、动荡、停滞甚至危机。文革前陈士櫓主任领导的导弹系在寿校长支持下顶住了专业收缩的压力得到了很大发展。文革中发展基本停滞。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由于中央部委领导体制职能的変动,上级主管的有些领导主张将髙校航天类专业撤掉,归并到航空类专业中,这一主张在校内也有人响应,“机吃弹”的危机陡然而生。陈士櫓主任在一次国防科委召开的全国国防髙校工作会议上放了-砲,力陈航空、航天专业要分开的理由,受到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上将、国防工办副主任周一平及钱学森的重視和支持。有一次钱学森对陈士橹说:“很多人都说要把你们导弹系撤掉,但我是赞同你的,宇航工程还是国家急需的专业啊!”正是在国防科委领导和钱学森的关心支持下,西工大导弹系才保了下未,成为全国航空院校中唯一没被撤并的宇航院系。

第三次是1962年5月13日钱先生给西工大1962届全体本科毕业生寄语:“你们的毕业,将为祖国国防科学技术干部队伍增添新的力量,祝你们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要发扬严肃认真、丝毫不苟的优良学风和勇于创造的精神。愿你们今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听党的话,埋头苦干,发愤图强,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事业而奋斗!”

钱先生在勇于创新方面的亊例不胜枚举。我国二炮部队到火箭军的创建历程证明他的设想是正确的。钱学森的天赋很高,但不可否认他成材的受教育环境十分严格而优越。我们当研究生的时候听胡沛泉老師讲,当年在交大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学生考试成绩能得七十多分就很不错了,而钱学森平均分能到九十分,拿当下网络的语言讲,他在学生时就是交大的学霸、学神。我们这些从华航、西航到西工大一路走来的老学子,深感西工大“三实一新”的校风不是凭空而来,是继承了其主要前身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三个航空系严谨的教风学风的精髓,並熔入了延安精神所形成的宝贵校风。几十年来我校的毕业生是在“三实一新”校风的熏陶下成长成材的,在国防单位的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业务精湛,为我国航空、航天、航海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深得用人单位的赞赏。

钱先生1955年回到祖国后对几所航空院校和哈军工十分关注,其中对华航以及后来的西航和西工大尤为关心。从以上三次题词来看特别语重心长,字里行间他对西工大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这是因为钱先生年轻时就是西工大航空学科主要源头之一交大航空学科萌芽创建阶段的亲历者,他是我们的同门老学长,这可要从交大航空学科的历史源头说起。

1929年钱学森考入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机械门,他当时的梦想是做一名詹天佑那样的铁路工程师,实现孙中山先生实业救国的宏愿。1931年的9.18亊変,特别是1932年的1.28淞沪战役沉重打破了他的梦想。当时蔡廷锴将军在上海率领的十九路军英勇抗击了嚣张的日寇,钱学森与同学们目睹了日本空军凭着空中优势在上海上空肆意妄为,精神受到极大震撼,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剌激,彻底改変了他要做铁路工程师的初衷。这时他认为,中国人只有自已造出飞机来,才能免遭亡国的厄运。从此他立志改学航空,钻到图书馆里,几乎阅遍了交大图书馆所藏的所有航空类图书。也正是在他入学的1929年,时仼交大校长孙科(铁道部长兼)根据时局与航空学科迅速发展的潮流,决定在交大筹建航空学科,在独立设置航空门之前,于1931年先在机械学院髙年级开设航空工程课程,学生毕业后有的就应聘到航空部门工作,以付急需。这是在中国本土髙校中航空学科发端的起始点之一,迄今已有整整85年。1933年至1934年,钱学森在交大选学了这门课,当时给他们授课的老师是曾桐教授,他是1921年交大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获密歇根大学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囬国后先在杭州笕桥中央航校任教授。曾桐先生应该算是中国航空学科最早执教的教师之一,钱学森1934年毕业前已在公开的航空类杂志上发表了六篇论文,显示了这位青年学子在航空学科方面強烈的学术进取心。他毕业后,考上了庚款赴美唯一的一名攻读航学工程的留学名额,在杭州中央航校等地实习一年后,于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攻读航空工程硕士。这-年,交大在机械学院内也正式设立航空门,许多其它门的学子纷纷转入该门学习航空。所以在那一时期交大机械学院的学生中后来改搞航空的有不少,譬如西工大导弹系建系时仅有的二名二级教授许玉赞与谢安祜先生即是。许玉赞1932年毕业于交大机械学院铁道机械门,1934年考取了航空委员会委托教育部举行的赴意大利留学航空工程的名额(200多人仅取25名),在都灵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交大航空系任教授。谢安祜1935年毕业于交大机械学院铁道机械门,1940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学名额,因欧战改赴加、美留学,与郭永怀、钱伟长是同一批,在加州理工获航空工程博士学位,並留在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回国后任中央大学航空系主任,在国内首次开出喷气推进课程。西工大1959年新建导弹系时,许玉赞是导弹总体和结构专业的学术带头人,谢安祜是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学术带头人,陈士櫓是飞行力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被寿校长誉为该系的“三只老母鳮”,期望他们早日孵出许多“小鸡”来,壮大学科队伍。1942年,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在上海租界办学的交大航空门被迫停办,而在重庆办起了交大航空系。交大航空系的前后三位系主任曹鹤荪、季文美、王宏基三人也都是1934年被录取公费赴意大利都灵大学航空系留学的,曹、季与钱学森在交大都是同届级友,王宏基要髙一届。交大航空学科是在抗日战火中萌芽、发展的,钱学森既是这个过程的亲历者又是念念在兹的见证者。另外,他与范绪箕和柏实义都是冯.卡门的同门弟子,十分亲密,柏囬国后曾任中央大学航空系主任,范曾任浙大航空系主任和华航副院长,因此,他与交大航空学科和后来的继承者华航、西工大血脉相连,自然形成了特殊的终生情结。

西工大的航空航天学科源于交大、南大、浙大航空系和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它发端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艰苦创建历程,几代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心血和才智,给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其中不乏我们引以为傲的各方面的领军人物。我们可以列出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像被誉为“新中国飞机设计第一人”的徐舜寿,“高速歼击机之父”黃志千,“歼8之父顾诵芬”,“歼7之父屠基达”,我国第一台喷气发动杋总设计师虞光裕,中国第一枚导弹总设计师梁守槃,空气动力学家庄逢甘、马明德,屮国直升机泰斗王适存…。到了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又有歼10总设计师宋文聰,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歼20总设计师杨伟…,真是不胜枚举。他们都是西工大航空航天学科成就卓越的精英学长,是这个学科旳光荣与骄傲,也是西工大的光荣与骄傲,当然,这个精英群体中贡献最大、成就最突出的当首推与这个学科历史渊源最久远,关系最密切的资深老学长钱学森,他应该是西工大后生学子值得铭记和学习的榜样。

钱先生给西工大的三次题词都是在他生命力旺盛的壮年期,字里行间都透着对后辈的殷切期望,之后他没有再给西工大题过词。我们很难猜想,在他历练更丰富思想更深邃的晚年,如果要应我们的要求题词,他会对进入21世纪的西工大说些什么,会不会也是那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啊,我们这几十年是培养了许多引以为荣的领军人物,但是我们並没有培养出独树一帜的大师。他的疑问是不是也应该引起我们从亊教育的所有人认真思索,毕竞这是一个战略层面思考的新课题,大课题。

任何一个成功者的人生轨迹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值得挖掘的富矿和活教材,釆撷其中人生智慧的結晶,对后辈的借鉴助益作用有时无法估量。钱学森年轻时就被美国海军髙级将领慧眼认定为“在仼何地方却抵得上五个师”的人材,晚年被公认为中国航天之父,这样一个与西工大历史渊源关系最久远,情结最深厚的重量级的同门老学长难道不是我们值得研究、宣传和纪念的校史上的重要人物?

借钱先生1956年5月给华航题词六十周年之际,写下以上文字,一是以示纪念,二是寄望重视。

简讯3摘录人:胡沛泉

2016年4月

猜你喜欢

题词钱学森航空
钱学森
题词
钱学森之答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首页题词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钱学森的家风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