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讯2 钱学森对华航、西航、西工大三次题词是绝无仅有的

2016-02-20何洪庆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华航题词院士

何洪庆

简讯2钱学森对华航、西航、西工大三次题词是绝无仅有的

何洪庆

简讯2摘自何洪庆教授2016年春节写的校参考资料2016-02。

钱学森先生对我国导弹和航天科技贡献最为巨大、被尊为中国航天之父;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中央军委同时授予钱学森一级英雄模范奖章,他是获得中央领导首肯、对我国科技最大杰出贡献者前十名之首;是与西工大航空航天历史渊源最为深远,西工大情结最为深厚,对西工大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发展方向最为关切的同门前辈、资深学长和校友。

钱先生的西工大情结要从他的题词和寄语说起。钱先生于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分别为华航、西航、西工大三个时期三次题词或寄语,至2016年已适逢60周年。本文旨在于钱先生题词60周年之际发文,虽仅涉及钱先生生平的一角,也可聊表对钱先生的伟大贡献和他的西工大情结深深的怀念。

第一次是钱先生1956年为华东航空学院青年团的题词。

钱先生对华航非常关注,他在1955年10月8日艰难归国后仅7个月,就题词鼓励华航师生要努力钻研,发展祖国国防迫切需要的航空理论和技术,并着重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统一,才能赶上进展一日千里、先进航空技术成就的辩证关系。

第二次是钱先生1957年6月19日为西安航空学院全院师生的题词。

第二次题词正是人类跨出星际航行第一步的前夜,这一年的10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题词所说的星际航行预见,在我们这一代确实是开始实现了;所指出的“星际航行是航空技术的方向”,要我们“帮助解决”的殷切期望,在寿松涛校长的领导下,当年随即从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系选派了7位青年教师向苏联专家学习火箭专业;翌年又从该两个系选派了二十名优秀学生去北航学习火箭专业(因北航和西工大分工,苏联航空专家进驻西工大,苏联火箭专家进驻北航并建立火箭专业,两校互派人员进修学习);同时成立了“八一研究室”,1958年开始研制西工大探空火箭,钱先生对此非常关心,还专门询问了各项技术参数,不吝指导。1959年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党中央给陕西省委发了祝贺电。也在1959年建立了导弹系,包括弹体、火箭发动机、控制、飞行力学专业,上述这些人员便是导弹系的骨干。

钱先生在座谈中还多次谈到要注意控制、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寿校长随即建立了无线电系,开始有无线电技术、遥控遥测、航空仪表及自动器,随即又发展了计算机、通讯雷达等专业;同时加强了航空航天原有的控制专业。

导弹系和无线电系的成立和成就对西工大在1960年成为重点大学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为西工大占领航空航天制高点创造了条件。

第三次是1962年5月13日钱先生给西工大1962届全体本科毕业生寄语。

这一寄语除了为国防科技增添新生力量而高兴、祝贺,以及鼓励发愤图强、努力奋斗外,又为“三实一新”校风增添了动力。“三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一新(开拓创新)”是继承前身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三个航空系的教风学风的精髓,也是从华航到西航到西工大几十年所形成的宝贵校风。我校的毕业生在“三实一新”的熏陶下成长,在各自的岗位上以精湛的业务埋头苦干,为航空、航天、航海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深得用人单位的赞赏。

钱先生对西工大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这可要从他早年的学历说起。钱先生年轻时就是西工大航空学科主要源头之一交大航空学科萌芽创建阶段的亲历者,他是我们的同门老学长。

钱先生1929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工程学院(后为机械工程学院,设有航空门,后来发展为航空系)铁道机械门;在日寇侵华航空救国响遍全国声中1933年开始学习航空,1934年1月中和6月中“航空工程:课程考试成绩分别为89和91分;此时钱先生对航空研究已有浓厚的兴趣,于1933年4月到1934年12月,在中央航空学校主办的《空军》、以及《世界知识》等杂志上发表了4篇关于航空方面的论文。1934年10月2日清华发布了钱先生考取公费留美,1935年4月由教育部发给为庚子赔款公费唯一的航空留美生,9月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获硕士学位,并转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导师冯·卡门攻读博士,于1938年3月受聘为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1939年6月9日获博士学位。此后在美国从事航空、航天研究工作,担任了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又受聘为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主任,从事火箭研究。从1942年12月1日获准参加海陆空三军、战争部和科学研究发展局等一切军事机密的研究工作起,一直从事机密研究工作,在冲压、脉动、涡喷特别是火箭方面的理论和研制方面卓有成就,多次获得嘉奖令,并于1945年由美国战争部军务局授予上校军衔和专家顾问职位。1949年5月12日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钱先生毅然决定回国,并逐一归还机密资料,提出辞职。美方认为,“钱学森如果不能为美国服务,那将是美国国防事业的重大损失”。美国海军军械实验室拟继续聘任钱先生为顾问。由于钱先生态度坚决,美国移民归化局签署了不准钱先生离开美国的命令,并先后对他进行扣押、审讯、关押,在有正义感的同事缴纳了大笔押金后才释放,随后又遭软禁。在被软禁中钱先生完成了《工程控制论》,这是开创性的科学巨著,英文版于1949年出版。钱先生毅然舍弃优裕的研究工作和生活条件,历经6年奋斗,通过种种艰难曲折终于於1955年10月8日回国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

钱先生回国后,建议中央最高领导决策优先发展两弹,建议组织导弹研究院。钱先生担任了导弹研究院院长,领导开展了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亲自讲授“导弹概论”、“人造卫星”、“工程控制论”等课程;写作出版了《星际航行概论》、《工程控制论》(回国后先后出版的俄文版、中文版)等书籍;对各研究院研制各种导弹、卫星、空间站、星际航行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决策、关键技术、技术难关……都进行无微不至的领导和指导。中国之所以能迅速发展两弹脱出核威胁,导弹和航天技术之所以有今天能飞向月球、火星、发射空间站的成就,能在支援军中建立天军,将二炮独立改建成国家最具威慑力的战略部队,如此地增强国威,与钱先生的努力和贡献是分不开的。钱先生无论在航空航天界的方案决策、理论成就和实践贡献方面,无愧于中国航天之父的光荣称号!

钱先生还对哈军工、交通大学和几个航空学院很关注。由于钱先生与交大航空学科和后来的继承者西工大血脉相连,自然形成了特殊的终生情结,所以特别是对西工大,是钱先生对我国所有大学中最为关注的大学,尤其是对华航、西航、西工大三个时期三次题词是绝无仅有的。他亲临西工大参观、多次与校领导和教师谈话、指导,对西工大的办学方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始终十分关心和期望,对教学科研常有直接指导,尤其与西工大建立和发展航天学院直接相关;(关于钱先生与西工大关系密切和与教师谈话的更多精彩篇章请见:胡沛泉口述、西工大机电学院党支部王文慧、吉庭武根据录音整理,“工大心 中国心紧密相连”, 2016.一文)

就我个人来讲,我拜读过《星际航行概论》、《工程控制论》,虽然由于基础和专业的局限,很多地方并不深入理解,但就是这样,对我广思集益、开拓思路、指导专业也得益匪浅。

西工大及其前身航空航天的校友精英是很多的。

老一辈的有被誉为中国“高速歼击机之父”的黄志千,被誉为“歼8之父”的顾诵芬,被誉为“歼7之父”的屠基达,我国第一台喷气发动机总设计师虞光裕,中国第一枚导弹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海防导弹之父”的梁守槃,空气动力学专家航天部总师庄逢甘,中国直升机泰斗王适存……,他们大都是中、外院士。

西工大建校以来,在“三实一新”精神和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了17万多名高科技人才,校友中已拥有45位两院院士、46为将军。代表性人物有:唐长红,“运-20”、“新飞豹”、“歼轰-7A”等多型中国空军主力战机总设计师;杨伟,“歼-10B”、“歼-20”和“枭龙”总设计师;郭泽弘,“直-8”、“直-9”武装直升机总设计师;尹泽勇,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涡喷发动机总设计师;吴伟仁,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佳,长二丁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卫强,某型号卫星总设计师;任全彬,宇航运载固体大推力发动机总研究师;侯晓,高新发动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中国工程院院士,空空导弹研究院总师,担任国家三个重点型号导弹的总设计师;朱位秋,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与发展了随机激励、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被国际大师推崇为一流学者;杨卫,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张立同,航空高温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远良,水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民,某型号自主水下航行器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中,多型鱼雷总设计师;……。

真是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某一方面贡献很大的领军人物,而钱先生是中国航天界的领袖人物。

钱先生是华航、西航、西工大前身之一交大机械工程学院(航空系的前身)的毕业生,而华航、西航、西工大前身之一是交通大学航空系,钱先生对华航、西航、西工大有如此特别深厚的情结,也许是因为他与西工大是“同祖同行”吧。钱先生对西工大特别亲近关切,使西工大得益匪浅,也是西工大人的荣耀、骄傲和榜样!

伟大的前辈科学家、西工大教职工、校友和学生同祖同行的前辈资深学长校友钱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爱国精神、高尚品格、敬业创新、深广学识……,永远值得敬仰,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凡是热爱祖国、热爱西工大的人,是永远不会也不该忘记、是会永远怀念钱学森先生的!

【1】、总策划郑成良,主编张现民,《钱学森年谱(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文献出版社,书首标明“谨以此书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先生回国六十周年”,2015.

【2】、赵嵋麟,“礼赞航空工程英才的摇篮——纪念华东航空学院成立六十周年”,2012.12.2.

【3】、唐宗焕,“名校有名师 名师育英才——弘扬‘三实一新’精神”,2016.1.3.

【4】、胡沛泉口述、西工大机电学院党支部王文慧、吉庭武根据录音整理,“工大心 中国心紧密相连”, 2016.

致谢:

为本文,胡沛泉老先生提供了资料,赵嵋麟、陈福连提出了精辟的意见和建议,吴心平提供了钱先生1956年为华航青年团的题词照片,虞企鹤作了精心修改,在此一并致谢。

简讯2摘录人:胡沛泉

2016年4月

猜你喜欢

华航题词院士
院士寄语
题词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岛内担忧华航改名会被禁飞大陆
首页题词
题词(一)
题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