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闸站厚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2016-02-19陈兴涛邓晓陆刘剑

珠江水运 2015年23期
关键词:闸站施工技术

陈兴涛++邓晓陆++刘剑

摘要:随着闸站施工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厚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混凝土内部的散热条件不良,将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最终形成裂缝,影响施工质量,因此闸站厚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也成为实际工程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以厚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为基础,探讨了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裂缝问题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闸站 厚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闸站结合形式,整体形状布置呈一字型,排涝泵站设于闸站两侧,中间有通航孔。泵站选用4台竖井式管流泵,通航孔宽度24m,兼做自排孔,站身界面尺寸变化大,站身的单孔闸顺水流向,实际中应用的混凝土都可归为大体积混凝土类别,强度等级为C25。

厚大体积混凝土的尺寸一般超过1m,裂缝问题也是实际施工中最为常见的。必须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内外温差控制裂缝产生。厚大体积混凝土有如下特点:

(1)厚大体积混凝土在闸站施工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在厚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难以设置施工缝,因此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采用连续浇筑的方法。

(2)混凝土在完成浇筑后由于水化热会在内部集聚一定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很难释放出来,导致内外温差过大,极易引发裂缝问题,同时可能出现结构增大的现象。

2.施工准备

(1)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对混凝土进行拌和,在混凝土采购过程中做好质量把关,将质量控制工作作为工程管理的重点。

(2)混凝土入仓工作中必须保证良好散热,为了促进混凝土内部均匀降温,必须及时在闸底板中埋设好冷却水管道。

(3)将混凝土芯墙设置于站身流道层的厚大部位,并在芯墙周边安装构造钢筋。

(4)以工程的结构布置为依据,保证混凝土墙体长度合理。

(5)工作人员及时做好配合比试验。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3.1 配合比设计

通过对配合比的优化试验,在混凝土中加入10%的UEA膨胀剂底板流道和芯墙的相关配合设计见表1。

3.2 冷却水管布置

冷却水管采用钢管制成,将三层冷却水管设置于通航孔底板内,每层水管都要连接潜水泵抽水。不同冷却水管的中水的流向相反,每个一定时间变换水流方向,保证闸底板部位均匀冷却。待底板浇筑完成后,及时接通冷却水管,保证充足的冷却时间,通水冷却结束后及时将钢管封堵。

3.3 模板施工

模板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是模板设计,模板以实际施工方案进行严格设计。如果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的方式,可能导致模板侧部受到的压力较大,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速度和外加剂都有可能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造成影响。结合实际施工环境,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模板和支架的稳定度和刚度。闸底板采用的是组合钢模板,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为了避免底板漏水,将支撑钢管灌满混凝土。

3.4 浇筑

闸站施工过程中对浇筑工艺有很高的要求,必须将浇筑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实际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多食由于不成熟的浇筑工艺造成的,混凝土的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会严重应先管道整体项目的质量。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需要有详细的施工步骤作为依据,必须结合各个施工环节计算好浇筑时间,采用连续浇筑的方法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冷接缝。

将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2cm,运输过程中一般采用泵车输送,针对闸底板和流道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闸底板一般采用斜分层法浇筑,流道施工一般采用水平分层法浇筑。为了提高施工质量,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也必须实现合理控制,当前层与次层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必须合理。例如在当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必须保证次层混凝土已经浇筑完成,并且振捣密实。做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细节工作,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避免出现泌水问题。为了避免混凝土产生缩缝,必须保证混凝土浇筑达到设计标高后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及时收面。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

4.1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4.1.1 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浇筑过程中的水泥会表现出水泥水化热效能,产生一定的热量,在浇筑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集中放热,混凝土内部表现出的水化热难以放出,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同,所以最终导致表面出现裂缝。

4.1.2 温度因素

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混凝土的凝固,温度因素也成为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环境温度变化进一步导致混凝土内外出现温差,混凝土内外所受的应力也存在差异,最终在表面形成裂缝。

4.1.3 混凝土配比不当

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将高强度的混凝土水灰比控制在0.24~0.38之间。在水泥出现一定的水化现象之后,一部分水分残留在混凝土内部,这部分水分蒸发后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气孔,混凝土实际的载荷能力受到较大的影响,结合相关力学分析,在施加载荷的过程中,混凝土空隙周围的应力较为几种,此时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4.1.4 混凝土养护不及时

混凝土养护工作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如果养护工作不到位,会导致表面的水分蒸发较快,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另外养护不及时也会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如果温差超过25℃,将在表面形成严重的裂缝。

4.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4.2.1 严格控制原材料

(1)施工之前结合所有技术资料,加强原材料的采购管理,尽量选择膨胀度和收缩性小的水泥,以提高水泥应用过程膨胀期的预应力,增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2)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泌水问题,可以按照适当的配比在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3)为了从根本上控制裂缝问题,必须选择优质的骨料,保证骨料的膨胀系数较小。(4)在原材料的配比过程中适量添加减水剂。

4.2.2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控制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实现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控,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施工,可以降低入仓温度,合理应用冷却骨料,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水管。

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温度不宜高于28℃,浇筑过程中保证连续浇筑,及时测量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内外温差不得高于25℃,混凝土拆模过程中及时做好温度监控,保证拆模后表面温度低于9℃。

4.2.3 厚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养护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为了降低混凝土的约束能力,必须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必须制定出可行的养护措施,减弱混凝土的降温速度,避免温度因素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在降低内外温差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适当提高环境温度的方法,缓解降温速度,以提高混凝土应力,防止混凝土表面干裂收缩。养护期间的混凝土表面与中心温差不得高于2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遇到较为恶劣的环境,必须及时做好排水工作,浇筑过程中保证连续性,以提高施工质量,如果外界环境温度过高,可以对混凝土进行遮盖,避免表面水分散发过快,如果外界环境温度较低,必须及时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

5.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闸站厚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极为复杂,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较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必须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通过合理的试验,确定出科学的原材料配合比,以实际施工方案为依据,结合工作进度对方案进一步优化,重视施工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在缝隙裂缝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及时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注重养护工作,以推进闸站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闸站施工技术
海宁市圩区典型闸站结构设计分析
大都闸站重建工程自动化系统质量控制架构设计
闸站合建枢纽进水流态的特性研究
浅谈基层闸站建设
一级行洪河道设置观测中心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