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2016-02-19王卫民

乡村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都市现代农业湖南省

王卫民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与运营管理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王卫民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与运营管理学院,湖南株洲412001)

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城乡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和桥梁。因此,从统筹城乡的视角研究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统筹城乡角度下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内涵和意义入手,分析当前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现阶段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设与完善的政策扶持路径与建议。

城乡统筹;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扶持政策

国家一直高度关注“三农”问题,而农业现代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2016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着重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2016年3月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随之,3月31日国家颁布了《2016年国家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政策措施》,共52项相关政策,力度和速度均为前所未有[1]。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强城乡统筹,以城市反哺农村,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打通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湖南省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资源优越,历来是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被誉为“鱼米之乡”,深入研究湖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对实现湖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内涵和意义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现代农业主要以实现第一二三产业以农业为中心的高度融合作为基础和表现形式,进而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全方位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发展模式是特定地区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区域农业经济的历史、经济、文化等背景下所形成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包括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思路、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在统筹城乡视角下研究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一是可以消除妨碍现代农业发展长期以来的体制与制度障碍,以利于从顶层政策设计上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制定正确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二是能带来全新多层次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拓宽农民的视野,搞活农村经济,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指出明确的实施路径;三是能为现代农业发展形成城乡深度融合的长效内生机制,为其持续健康循环发展提供基础性澎湃的动力。

2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区域建设定位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涵义决定了必须因地制宜,围绕区域实际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中部大都为丘陵,多为宽广的盆地和谷地,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水网纵横。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州市的农业基础与主导农业发展方向亦有所差别,发展模式有必要根据区域实际差异化设计和建设,从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2016年湖南省1号文件提出了长株潭都市农业区、洞庭湖生态农业区、大湘南丘陵农业区、大湘西山地生态农业区功能定位。按此规划,笔者认为湖南省各地区应结合当地实际,参考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分析市场需求趋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选择适合的现代农业模式。长株潭城市群以建设大都市为最终目标,都市和流动人口为环长株潭城市群在农产品和休闲农业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可以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洞庭湖区是湖南省乃至全国的“鱼米之乡”,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和养殖基地以及湖南省最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域,可以建设在土地流转基础上的现代集约化农业模式;在湖南省大湘南、大湘西山区丘陵地带可以培育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2]。

3 以长株潭为中心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建设与扶持政策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并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类型主要以园区形式表现,包括农业公园、观光农园、市民农园、休闲农场、教育农园、高科技农业园区、森林公园、民俗观光园和民宿农庄等。根据经验分析,只有城市人均GDP达到3 000~5 000美元时,才有可能进入都市农业阶段。2013年人均GDP长株潭地区就达到75 850元,并且当地现代都市农业已开始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以休闲农业为例,长沙市2015年有1 700余家休闲农业企业,休闲农业综合经营收入50亿元,接待游客2 500万人次;株洲市2015年有315家休闲农业企业,实现经营总收入8.12亿元,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湘潭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仅省三星级以上休闲农庄就有32家。从统筹城乡角度考察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建设原则,应当以实现吸纳大都市工业对农业的投入为根本目标,充分利用大都市的市场优势,采取与大都市相适应的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管理方式,建立与大都市市场相适应的现代化、集约化、设施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综合发挥都市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

由此,从统筹城乡的视角,政府扶持政策的重点在于引导都市工业资源对农业的投入。首先,现阶段应全面布局,制定明晰的都市农业发展路线,编制系统的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引导都市社会资本合理向都市农业聚集,并先期调动资金用于加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投入,建设美丽乡村,为都市工业资源的导入奠定硬件基础。其次,在都市农业用地规划上出台政策引导都市工业资源投入。在保障耕地保护底线的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重点落实都市农业产业园用地政策,优先支持,优先审批,费用从优,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将有限的财政补贴资金重点投向都市农业产业园区,园区建设资金按基准造价定比例适当补助或安排一定数额建设配套资金,同时设立都市农业示范基地专项奖励资金,对获得国家、省级称号的园区予以奖励和授牌。再者,引导都市型现代农业主体小微企业化,以鼓励都市工业资源的投入。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农林牧渔企业营业收入小于500万属于小微型企业。近期国家和省政府密集出台了营改增,税收减免,扩大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有关政府性基金的免征范围,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调整工伤保险费率,取消相应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政府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免征国内植物检疫费、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费农业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扶持政策,应加大落实力度和覆盖力度从而助推都市农业发展。其他方面的扶持政策基于统筹城乡,从引导都市工业资源对农业投入的角度出发,遵循和充分了解都市农业发展规律,以满足都市农业参与者需要为原则后期再针对性陆续推出。

4 以洞庭湖区为中心的现代集约农业发展模式建设与扶持政策

集约农业是在一定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力、资金和技术,在减少单位产品劳动消耗的基础上,以其获得较多的单位面积产量的现代农业。集约农业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劳动力数量和素质的影响,其本质是对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将传统农业的粗放分散低效经营、低技术广种薄收的“糊口”农业升级改造成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化、生产标准化的商品农业,具体表现为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灌溉,增施肥料,改造中低产田,采用农业新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实行机械化作业等。因此,现代集约农业发展模式建设的难度要大得多,尤其需要通过统筹城乡,引进第二三产业的力量和资源协同发展。

洞庭湖区为中心的现代集约农业已有相当基础,以洞庭湖区的益阳市为例,土地集约化方面,在2012年就流转耕地11.2万hm2,占到承包耕地的40.2%,耕地流转率居全省前列;经营模式化方面,2012年承租2.0 hm2以上种粮大户就达1.29万户,种植面积占到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的26.0%;生产标准化方面,农业龙头企业农作物订单面积2012年就达3.3多万hm2,占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0.0%。从统筹城乡角度考察现代集约农业发展模式的建设思路,可做减法,从制约当前集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出发,根据洞庭湖区域实际,分阶段有步骤地系统排除,努力引进第二三产业的力量和资源协同发展现代集约农业。

关于集约农业发展模式的政策扶持层面,由于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于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一直有诸多专家学者持续研究,国家也推出了针对性的详实具体政策对策。国家颁布的《2016年国家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政策措施》52项政策措施中有超过50.0%即至少26项政策与集约农业有关[3]。现阶段,洞庭湖区集约农业的政策扶持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落实“做好减法”。第一,重点落实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扶持政策,引导土地等生产要素合理流转。洞庭湖区可在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加大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改革力度,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并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本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倍以上的给予重点扶持,为引进第二三产业的力量和资源协同发展集约农业扫清制度和体制障碍。第二,重点落实好集约农业经营组织扶持政策,在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政策上做文章,培育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引进第二三产业的力量和资源协同发展集约农业扫清组织建设障碍。第三,重点落实好各项农业补贴政策,通过“三项补贴”改革,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最低收购价政策、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政策、农业保险支持政策以及信贷担保体系支持政策等,向集约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在经营效益方面兜底保障,为引进第二三产业的力量和资源协同发展集约农业扫清经营效益障碍。

5 湖南省大湘南、大湘西山区丘陵地带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建设与扶持政策

特色农业是依托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以科技为先导,以产业链为中心,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农业名优商品,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打造的关键在于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行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特别需要统筹城乡,促成第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

稀缺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要求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匹配。纵观湖南省,具有温光优势、生物资源的大湘南地区和拥有武陵山脉、雪峰山脉独特气候水土环境的大湘西地区极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并已初具规模。永州地区冷水滩的西瓜,新田、江华、蓝山的外销蔬菜,道县的脐橙,江永的香柚,祁阳的茶油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怀化市大力推进烟草种植,规模超过0.4 万hm2,其靖州杨梅、麻阳柑橘、新晃黄牛等有口皆碑;湘西州以优质烤烟、蔬菜、茶叶、中药材为主的特色经营,泸溪椪柑,古丈毛尖、“茶多酚”、“青蒿素”等已成为畅销农产品;邵阳市建立了百万亩草山及5万头奶牛养殖基地,3.3万hm2雪峰蜜桔生产基地,6.7万hm2药材生产基地,86.7万hm2竹木生产基地;郴州市油菜、烤烟、楠竹、水果和香芋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成效,建成了安仁1.3万hm2油菜、桂阳2.0万hm2烤烟、资兴2.7 万hm2楠竹、永兴3.3万hm2油茶及临武0.3万hm2香芋基地。从统筹城乡角度考察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建设思路,应遵循市场规律,从产业链整合出发,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将当地特色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

特色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成败关键取决于能否遵循市场规律与产业链整合程度高低,因此应以营销的思维,以满足市场也就是顾客的需求为中心,“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参与企业和经营者是培育特色农业的主角,政府主要应在政策层面做好引导和辅助性支持工作。首先,组建懂市场的专业化实干型政府组织队伍,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咨询机构作为参谋顾问。

根据大湘南、大湘西各市县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减少特色农产品开发的盲目性,力争“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整体规划与引导大湘南、大湘西特色农业的发展体系。在特色农业产业链的产前环节,着力研究和出台人力资源的扶持政策,如实行免费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政策,返乡创业鼓励政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政策,农业科研机构合作鼓励政策等,在资金扶持政策方面,对大湘南、大湘西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可纳入扶贫开发贷款扶持范畴。在特色农业产业链的产中环节分步骤落实扶持政策。第一步,从特色农业经营主体实际需要出发,制定特色农业加工企业扶持政策,对特色农业加工企业实行贷款贴息,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第二步,研究和出台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培育扶持政策,奖励经营主体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及湖南省著名商标,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地方公共品牌,构建区域品牌伞。第三步,在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上出台扶持政策,激励大湘南、大湘西区域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提高农村宽带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保证“互联网+农业”和“特色农业”紧密协同,突破市场的时间和空间壁垒。第四步,在特色农业商品促销宣传上出台扶持政策,动员组织鼓励当地特色农业与媒体合作,通过节事、展会、广告等进行全方位营销推广。在特色农业产业链的产后环节上制订和完善保障监管政策,方便顾客购买,维护顾客利益就是推动大湘西南特色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执法体系、质量检验体系及质量可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另一方面,做好特色农产品批发零售流通服务,加强特色农产品的批发零售市场建设,加快完善储运物流、分级分类、包装及信息服务等产后市场配套设施建设,从而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配合和引导二三产业在特色农业上高度融合,构建完整的特色农业产业链。

总之,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要求在统筹城乡的思想下,充分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通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使湖南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破解“三农”发展难题。以长株潭为中心的城市周边区域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为湖南农业的转型提质升级探索新的道路,以洞庭湖区为中心的平原水网地带建设现代集约农业发展模式,为稳定粮油菜肉渔等常规农业生产提供新的实施路径,以大湘南、大湘西为中心的山区丘陵地带培育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为湖南省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积蓄整合竞争优势。

[1]刘爱军,张臻.试论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战略[J].江西农业学报,2008(6):119-121.

[2]卢翰.推进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3(3):144-146.

[3]王复磊.安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解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4):28-30.

F327

A

1674-7909-(2016)05-32-3

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2015BZZ1176)阶段性成果。

王卫民(1972-),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都市现代农业湖南省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