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高产集成栽培技术

2016-02-19杨爱花

乡村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周麦病虫草害整地

杨爱花

(周口市川汇区农林局,河南 周口 466000)

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高产集成栽培技术

杨爱花

(周口市川汇区农林局,河南周口466000)

从高标准整地播种技术,优化品种布局、施肥与灌溉技术与栽培模式,防病虫草害等方面,分别介绍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的高产集成栽培技术,为河南省粮食种植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河南省

1 小麦高产集成技术

1.1高标准整地播种技术

突出抓好以深耕(松)、镇压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整地技术的落实,扩大机械深耕、深松面积。旋耕播种的麦田必须镇压耙实,连续旋耕两三年的麦田必须深耕或深松,秸秆还田的麦田必须切碎、撒匀、深翻、压实。

1.2优化品种布局、施肥与灌溉技术与栽培模式

1.2.1优化品种布局。根据近年来小麦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表现,分区域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充分挖掘良种增产潜力。豫北麦区,以矮抗58、周麦22、郑麦366、周麦18和周麦16等品种为主;豫中部麦区,以矮抗58、周麦22、周麦18、豫麦49-198等品种为主;东部麦区,以矮抗58、众麦1号、周麦22等品种为主;南阳盆地麦区,以西农979、衡观35等半冬性早中熟品种为主,晚茬种植郑麦9023、偃展4110、豫麦70-36等弱春性品种;信阳稻茬麦区,以偃展4110、郑麦9023为主,搭配种植西农979、衡观35等品种。

1.2.2优化施肥与灌溉技术。推广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秸秆全量还田以及秸秆快速腐熟技术。积极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施肥和灌溉方式转变,提高配方肥使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

1.2.3优化栽培模式。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选用规范化栽培技术模式,落实关键增产技术。①宽幅匀播技术模式:半冬性品种+秸秆还田+精细整地+种肥同播+扩大行距+增加播幅+重施拔节肥水+机械喷防+机械收获;②小麦深松深耕机条播技术模式:半冬性品种+秸秆还田+深松深耕+旋耕整地+机械条播+机械镇压+灌越冬水+重施拔节肥水+机械喷防+机械收获;③小麦少免耕沟播技术模式:半冬性品种+秸秆还田+少免耕沟播+灌越冬水+重施拔节肥水+机械喷防+机械收获;④信阳稻茬麦“四改一防”技术模式:改播种期+改播种方式+改播种量+改施肥方式+病虫草害的防治(重点预防小麦赤霉病)。

1.3防病虫草害、干热风、冻害与倒伏

1.3.1防病虫草害。按照“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全面推广健康栽培措施。推广药剂包衣拌种,压低前中期病虫危害;开展冬前化学除草,提高杂草防除效果;严密监控病虫危害,确保小麦健康生长。推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统一实施机械包衣拌种、化学除草和病虫防治,提高大面积防治效果,实现节本增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1.3.2防干热风。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一般减产5%~10%,个别严重的可达20%以上。目前生产上一般采用适时浇好灌浆水,结合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减轻干热风给生产上带来的危害。

1.3.3防冻害。选用适宜品种,防止早播,控制播量,冬前培育壮苗,春季合理促控,保苗稳健生长,寒潮来临前及时灌水,小麦受冻后及时追肥浇水补救。

1.3.4防倒伏。加深耕层,机械镇压,适期适量播种,冬前培育壮苗,控制旺长,春季促弱控旺稳壮,构建合理群体结构。

2 玉米“一优三度四集成”高产集成技术

2.1优化品种

玉米的生态适应性较广,省审品种一般全省皆可种植,但各地也要根据当地生态特点,科学选择品种,如紧凑耐密型的郑单958、浚单20、伟科702等。优先推广适合机械化收籽的品种,如宇玉30、桥玉8号等。

2.2控制密度、整齐度、成熟度

密度,因地力、品种特性合理增加密度,667m2增加500~1 000株;整齐度,采用“1-2-1”留苗法、双株留苗法等,多留5%苗并多次间苗;成熟度,改变收获过早现象,在过去习惯收获时间的基础上晚收7~10 d,产量可提高10%以上。

2.3集成“种、管、防、收”四个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

“种”即种肥异位免耕精量机械化播种。采用种肥异位同播、免耕精量技术,机械化铁茬播种,播后浇蒙头水,确保玉米出苗整齐、均匀。“管”即苗前苗后除草、配方施肥、机械化追肥。蒙头水第2天打苗前封闭除草剂,或在3~5叶期选用高效除草剂进行苗后除草;根据土壤基础肥力,提出肥料配方,根据群体发育特征,合理水肥管理,提高结实度;机械化追肥可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全部磷钾肥和氮肥的30%~40%,5~6叶展(或7~8叶展,施肥机械进地不伤苗前)机械化施入剩余60%~70%氮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防”即病虫害预警、统防统治。采用孢子捕捉器、诱杀等仪器设备对病虫害发生进行预警预报,并选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放赤眼蜂等进行病虫害生态防控,增产提质。“收”即适时晚收、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还田等。改早收为晚收(苞叶发黄7~10 d,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增加粒重,提高产量;选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一次性完成收穗(籽粒)和秸秆还田,省工省时,提升地力。

3 水稻高产集成技术

3.1高标准整地技术

采用先进农机设备,推广应用激光平地技术;水旱整地相结合,提高田块平整度;完善稻田排灌设施,做到“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灌水棵棵到,排水处处干”。

3.2优选品种、肥水管理与栽培模式

3.2.1优选品种,充分挖掘品种增产潜力。籼稻种植区主要推广种植Y两优1号、Y两优3399、冈优336、扬两优6号和冈优188等品种,示范种植Y两优900、荆两优10号、Y两优1928等超级稻新品种;籼改粳地区主要推广种植9优418、郑稻18号、宁粳4号等品种,示范种植甬优2640、南粳9108等新品种;沿黄粳稻区主要推广种植郑稻18号、郑稻20、新稻18、新稻22、豫农粳6号和新丰6号等优良品种。直播稻区可推广种植优质早熟郑旱10号、郑稻19等粳稻品种。农业部推荐的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优先选用。

3.2.2优化肥水管理技术,持续培肥地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看苗巧施穗粒肥。以水调肥、以水调氧,干湿交替,促蘖养根护叶,保花增粒促粒重,构建合理高产群体。

3.2.3优化栽培模式,实现增产增效。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选用不同栽培模式,落实关键增产技术。①超级稻高产栽培模式:选用超级稻品种,适时精量播种、培育壮秧,浅水灌溉、早施分蘖肥,宽行稀植、定量控苗,精确施肥,科学分配基肥、蘖肥和穗肥,壮个体,攻穗大粒饱。②粳稻“一晚二密”机械化栽培模式:麦茬稻区推广粳稻适期晚播,泥质法露地盘育秧,精细平地,机械化插秧,合理密植,早促快发,适期晒田,提高成穗率。③轻简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精细整地,精量一播全苗,苗前化控杂草,适时灌水追肥,加强水肥调控,搭建高产群体。因地制宜,合理搭配3种栽培模式,实现水稻规模化生产的高产高效。

3.3“二防”

即防病虫草害、防倒伏,主要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苞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加强水肥调控,合理密植防倒伏。

S510.4

B

1674-7909-(2016)05-14-2

猜你喜欢

周麦病虫草害整地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5个周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及其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荷兰科伯特与加拿大Ecoation合作改进病虫草害智能检测技术
塞罕坝采伐迹地不同整地方式效果研究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