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植保状况分析与展望

2016-02-18宋一武

河北农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测报植保农药

宋一武

基层植保状况分析与展望

宋一武

随着农作物种植品种、栽培管理技术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进步,产量效益也在迅速提高,于此同时有害生物危害也在不断变异,表现在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和抗性不断增强,这给基层农作物植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精准测报、综合防治、提高植保防治效率,有效降低农药污染,值得我们分析研究。要树立正确的基层植保宗旨,从而进一步提升植保工作效率。

一、基层植保现状分析

现行植保手段存在问题表现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观念淡薄,注重化学防治忽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用药不合理、防治效率低、农药利用率低等不合理现象。必须查找不足,加以改进,才能科学、合理、高效、安全地控制有害生物发生,减少农药浪费和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1、积极的化学除治和消极的农业综合防治

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就是在病虫害大发生以前采取各种措施,使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控制在不足以对作物造成损害的数量之下,从而经济有效的控制害虫的发生。“综合防治”就是从农业生态体系全局出发,制定系统的防治方案,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因地、因时、因病虫制宜,采取系统手段,创造不利于其发生、生长、繁殖和生存蔓延的生态环境条件,将其有效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就达到目的了。不能单一的化学防治,也不一定将其全部灭绝。

基层工作调研发现,现在许多农户不重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尤其是大田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设施蔬菜植保还是基本履行综合防治的,懂得预防、轮作倒茬、土壤消毒处理,使用黄板诱蚜、丽蚜小蜂等综合防治措施的使用。然而,在大田粮食作物的防治中,大部分都是发现了虫子才防治,防治必定喷农药。到了盛发期防治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有效的农业、生物、物理等防治方法,就是再宣传到位,农民也懒得去做。比如:二点委夜蛾防治,清除玉米植株周围麦秸是很有效的防治方法,因为二点委夜蛾是由于耕作制度改变而发生的新型害虫,其成虫躲避在麦秸堆中产卵孵化,幼虫三龄后转移到有麦秸覆盖的玉米植株周围开始危害,钻蛀咬食茎基部,形成玉米苗倒伏死亡。再如小麦禾本科杂草在拔节期以后的人工拔除等,都没有引起农民足够的重视。

2、用药品种、药液配比方法、用药时间、农药用量等诸多不合理因素制约着防治效果

据专家调查喷出去的药液只有25%—50%能沉积到作物上,不足1%的药液沉积到靶标上,只有0.03%的药液能起到防治有害生物的作用,农药产品是高效的,但使用手段却是低效的。

用药品种不选择,更不知轮换用药,人家用啥我用啥,不顾实情大众化。用药配比量大取胜,有时候造成药害。舍药不舍水,药量上去了,却因惜水达不到防效。例如:封地除草剂每亩应用药水不低于两桶,有的却为了省工省时只喷一桶水,常常造成漏喷。

喷药时间存在误区,一是防治适期把握不准,降低了防治效果。例如:玉米耕葵粉蚧,在邯郸一年发生3代,若虫共2龄,一龄若虫体长0.61毫米,无蜡粉保护层,比较活泼,是防治的最好时期,2龄以后分泌蜡粉保护层,体长加大,进入叶鞘中危害,就增加了防治的难度。一般害虫3龄以前防治,这样能事半功倍;二是施药时间:高温季节应该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3时以后。冬季除草剂应在上午10时以后至下午3时以前,既避开露水又有较高温度。例如:冬前利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锄宁)防治禾本科杂草,要求气温8℃以上,并且需要二次稀释,每亩两桶水。

3、重虫害防治,轻病害预防

农民存在偏面防治思想观念,有的虫子能直观的看得见就开展防治,看不见的不防治,如: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尽管每年在4月中旬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每次培训必讲吸浆虫防治,倡导毒土防治蛹期吸浆虫,但是,有些群众知道该防治了,却忽视防治,进而造成损失以后,第二年才积极防治。另一种原因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严重不足,造成无能力防治。还有就是思想麻痹,对种植不重视,任其发展,常常造成较大损失。比如:玉米苗期粘虫防治,2014年是重发生年份,个别农田一夜之间就基本毁种了。对于病害的防治更是无动于衷。像小麦锈病、赤霉病、全蚀病等,根本不去系统防治,供种企业也没有针对性的种子处理,只是例行包衣。

4、专业植保队伍的缺失,给统防统治造成障碍

由于农户经营体制局限,地块小、分散不易管理,造成机动喷雾器及大型植保机械难以推广使用,同时也无法组建村级植保专业队伍。以磁州镇为例,以前搞示范方建设时期,大营和三里屯两个示范方村曾经配备机动喷雾器,但由于缺乏专业队伍,最终也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5、基层一线人员匮乏,设备缺失,测报工作相对滞后

由于县里经济及人事体制原因,基层人员十分匮乏,尤其是乡镇基层站更为严重。以磁州区域站为例,辖72个行政村,其中60个农业村,常年小麦玉米等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7.3万亩,而区域站人员仅2人,其中专业人员1名。测报设备及防治器械更是短缺,植保工作存在较大局限性。

6、农药营销环境的无秩序状态,易产生错误导向

现在县乡级农资经销点随意性太强,农业执法力度不足,经营品种农药经销商自己说了算,有的以经济为首要考虑因素,违禁剧毒农药也时常有销售。对高效低毒农药品种的推广使用形成阻力,增强了有害生物抗性,危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如:有的韭菜生产基地仍在违规使用剧毒农药灌根,虽然有了毒死蜱也没人使用。毒死蜱12元/瓶,也能达到杀灭韭蛆的效果,但是,菜农嫌它产生效果慢,半月多就灌一次。3911(甲拌磷)属于有机磷农药,剧毒,在韭菜等蔬菜上禁止使用,17元左右一瓶,可以长年使用,使用后长势旺盛,产品品相好,所以,老百姓算经济账。长此以往既污染了环境,又使人们体内积累中毒。其实,在韭蛆的防治上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甲基异柳磷颗粒剂等只要使用方法正确,都基本可以起到同样防治效果,在每年的4—5月份和7—8月份分别使用一次就可以控制危害,一年两次,用药要均匀,三年一倒茬。

二、展望

以县级统一测报为基础,信息共享,以统防统治为手段,通过规模化经营、散户植保联防运作,逐步实现植保防治机械化和现代化。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建立良好流通和利用机制。

1、建立县乡联合测报预警机制,保证有的放矢,巩固加强乡镇区域站建设,增强工作积极性

形成测报预警常态化、防治措施系统化,从越冬基数——发育进程—孵化期—危害期—防治适期—残虫越冬基数——防治效果进行总结,形成完整测报防控链条;从病害发现——面积消长统计——防治—药效总结——下茬土壤种子处理等环节建立台账,做到有的放矢,争取植保措施的主动性。

逐步加强乡镇区域站的硬件建设和人员配备。重视保障基层人员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增强工作的积极性,改变多年来省市以上荣誉到不了乡镇区域站的弊端,从而为其职称晋升创造条件。可以考虑奖励绩效工资,向基层乡镇区域站人员倾斜政策,从而鼓励更多的技术人员下乡镇区域站工作。

2、组建县级植保专业队伍,带动乡镇区域站植保专业队伍的建设,实现大面积统防统治

县级植保机构组建专业队伍,配置机械化防治设备,有自身测报系统,建立农药采购机制,熟悉防治技术信息,可以实现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发展。自行采购农药实现批发价格,设备是政府职能部门配备,完全可以维持正常运转。现在,农户图的是省心高效,经济账是次要的。例如:磁县今年就配置了无人飞机喷雾器,组建了植保专业防治队伍,向现代大植保迈出了第一步。

3、通过行政引导,有序推进以村组为单位的植保防治单元,变零散地块为规模化统防地块

现阶段规模种植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及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涌现,这为统防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在相当长时期内散户种植仍呈主流,变通的方式就是由村干部牵头,以原先队组为单位或以地块方田为单位组织起来,申请县专业防治队伍进行统一防治的,按照面积和防治次数收取一定费用,也可签订全年防治合同,实现植保防治的规模化运营,实现农户和植保专业防治队伍的双赢。

4、强化农药市场执法力度,形成良好的农药营销秩序

各级农业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制定奖罚措施,采取抽查、暗访、溯源等措施,抵制违禁高剧毒农药的流通和使用。对诚信度高的经销商给予一定的荣誉,或使其成为县级专业防治队伍的农药采购对口单位。宣传倡导农户购买农药索要发票,以便追根溯源。加强对营销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避免药害等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农药配比速查表

三、常用农药的配比方法

为化解现阶段农户农药配比不合理的知识瓶颈,减少农药浪费和污染,现提供农药配比速查表,比较简单实用,不用计算,对照农药使用说明书,即可完成配比,方便实用。

(作者单位:磁县农牧局磁州区域站)

猜你喜欢

测报植保农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