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2016-02-18胡树波

河北农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定苗纹枯病高粱

胡树波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胡树波

高粱是我国旱地粮食作物之一,由于近年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高粱米再度“受宠”,成为人们比较喜欢的主食之一,而且高粱还是牲畜的好饲料和酿酒的主要原料,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中等及中等以上肥力地块,最好有水浇条件。播种前耕翻土壤,清除杂草,使耕作层土壤松、细、平、净。

高粱耐旱耐瘠怕涝,注意挖好厢沟、边沟和排水沟,做到沟沟相通,排水良好。高粱播种前,结合深翻每亩施用人畜粪1500—2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肥50—65公斤,钾肥4—6公斤或亩施35%玉米专用复混肥25—30公斤或50% BB肥15—20公斤作底肥。

二、选用良种

种植高粱应选择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如辽杂10,锦杂93,沈杂5,辽杂1等。

三、播种

1、播种时期

适宜播期在5月5—15日或当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播种。常规种植宜早播,杂交种宜迟播。播种期过早、土温低、出苗时间延长,易导致烂种烂芽严重,出苗率低,且不整齐;播期过迟,生育后期易受高温伏旱影响,穗部虫害也重。

2、播种量。亩播种量2—3斤。

3、播种方法

采用坐水法:即用犁开垄沟,浇上足量的水,水落下后,用手工点种子,然后覆土,覆地厚度为4厘米以下,过1天用石磙子碾压保墒,这样播下的种子出苗快,齐而壮,7天即可出全苗,避免因低温造成粉种。出苗后发现缺苗应及时补栽。为确保一次播种苗齐、全、匀、壮,应做到:(1)5厘米深地温≥12℃;(2)下种均匀;(3)播于湿土中;(4)种肥隔离;(5)踩格子;(6)复土厚度适宜(避免过厚过薄);(7)播后及时镇压保墒。

四、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1)查苗补缺。当高粱出齐苗后结合间定苗及时查苗补缺,减少缺窝缺株。

(2)间苗、定苗。出苗后3—4片叶时进行间苗,5—6叶时定苗,这样可以减少水分养分消耗,促进幼苗稳健生和壮苗早发。

2、中耕

苗期中耕2次。第1次结合定苗进行,10—15天后进行第2次。可保墒提温,发根壮苗,又可消灭杂草,减轻杂草危害。拨节后进行中耕培土促根早生快发,增强抗风抗倒、抗旱保墒能力。

3、除草

及时人工除草。一般在栽后7—10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

4、施肥

追肥:适时追施苗肥、拔节肥、孕穗肥。施足苗肥,亩用尿素5公斤、粪水1000—1500公斤;拔节期结合趟地培土,亩用碳铵3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兑粪水1000—1500公斤;穗粒肥亩用碳铵和氯化钾各10公斤。

五、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高梁虫害主要有蚜虫和高梁螟虫;病害主要有紫斑病、病毒病、纹枯病、叶枯病等。

1、物理防治

针对本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加强管理,提高抗病力;采取高粱轮作,可以减轻高粱病害的发生。一般轮作年限为3年。及时清除病株,减少病原,可抑制病害发生。

2、化学防治病虫害

(1)病虫害

蚜虫用灭蚜威或40%的乐果3000倍乳液喷雾防治;各种螟虫在灌浆初期或幼龄期用5%的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浸穗防治,如病情严重,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2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2)病害防治

炭疽病、纹枯病: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用百菌清、多菌灵喷雾,连续使用2—3次。

六、适时收获

高粱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此时籽粒饱满,淀粉含量高,一般在9月15日左右进行收获。

(作者单位:卢龙县卢龙镇农业站)

猜你喜欢

定苗纹枯病高粱
高粱名称考释
高粱红了
金秋时节高粱红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硅对水稻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纹枯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