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地区维吾尔、哈萨克、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关指标分析

2016-02-18陈慕芝孙学斌巴哈尔古丽力提甫照日格图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医证候类风湿关节炎哈萨克族

陈慕芝, 孙学斌, 巴哈尔古丽·力提甫, 照日格图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 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地区维吾尔、哈萨克、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关指标分析

陈慕芝1, 孙学斌2, 巴哈尔古丽·力提甫1, 照日格图1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 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 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哈萨克、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相关指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住院的496例RA患者,汉族169例,维吾尔族162例,哈萨克族165例,分析不同民族R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结果496例RA患者中,寒湿痹阻证者最多(31.9%);与汉族比较,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RA患者的患病年龄较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96例RA患者均处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分(DAS28)>2.6分],其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但维吾尔、哈萨克、汉族RA患者DAS28评分、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维吾尔、哈萨克族RA患者红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水平的高低排列顺序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RA患者血小板水平与汉族、维吾尔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RA患者血中碱性磷酸酶、球蛋白水平均高于汉族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RA患者血清中白蛋白水平高于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RA患者血中免疫球蛋白G水平高于汉族与哈萨克族RA患者,与哈萨克族RA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哈萨克、汉族RA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RA患者中寒湿痹阻证居多,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RA患者较汉族更易出现免疫功能的紊乱。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证候;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蚀性滑膜炎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RA在中医属“痹证”范畴,古代医籍中又称之为“历节”、“风湿痹”、“鹤膝风”等。目前国内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汉族人群,尚未发现有关新疆少数民族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特点的大样本数据报道。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为该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本研究通过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哈萨克、汉族RA患者的相关指标,旨在了解维吾尔族、哈萨克族RA患者的发病特点,为临床治疗、评估预后以及高危人群的干预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住院的RA患者496例,其中汉族169例,维吾尔族162例,哈萨克族165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和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路志正等[3]主编的《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由于中医辨证分型较多及兼见证型繁多,为了便于统计,只对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肝肾阴虚型、痰瘀痹阻型4种基本证候进行统计学分析。排除标准:(1)不符合RA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的患者。(2)合并有心、脑血管及肾、肝、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者。(3)重叠其他风湿免疫疾病者。(4)合并严重感染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1.2.1实验室指标测定方法 采用魏氏法(Westergren法)测定血沉,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补体C3、补体C4,采用胶乳增强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

1.2.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分(DAS28)[4]DAS28=0.56×sqrt(t28)+0.28×sqrt(sw28)+0.70×ln(ESR)+0.014×VAS评分(mm)[公式中sqrt为开平方根,ln 取自然对数,t28为28个关节中压痛关节计数,sw28为28个关节中肿胀关节计数,ESR为血沉(mm/h)。其中28个关节包括肩(2)、肘(2)、腕(2)、掌指(10)、近端指间(10)、膝(2)关节]。

1.2.3观测指标包括一般资料(民族、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患者对疾病总体状况的VAS评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碱性磷酸酶、血清球蛋白、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补体C3、补体C4、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中医辨证分型(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肝肾阴虚型、痰瘀痹阻型)。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阳性率、性别构成比使用数目及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多组比较时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使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或符合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时使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496例RA患者中,男性105例,女性391例;寒湿痹阻证158例(31.9%)(汉族72例,维吾尔族36例,哈萨克族50例),湿热痹阻证129例(26.00%)(汉族32例,维吾尔族40例,哈萨克族57例),痰瘀痹阻证116例(23.3%)(汉族39例,维吾尔族48例,哈萨克族29例),肝肾阴虚证93例(18.8%)(汉族26例,维吾尔族38例,哈萨克族29例);年龄16~80岁,汉族患者平均(55.59±14.00)岁,维吾尔族患者平均(50.62±12.01)岁,哈萨克族患者平均(46.78±13.60)岁,与汉族比较,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RA患者的患病年龄较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维吾尔、哈萨克、汉族RA患者DAS28评分、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比较496例RA患者均处于活动期(DAS28评分>2.6分),其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值。DAS28评分的高低排列顺序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C反应蛋白水平的高低排列顺序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但维吾尔、哈萨克、汉族RA患者DAS28评分、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维吾尔、哈萨克、汉族RA患者实验室指标的比较汉族与维吾尔、哈萨克族RA患者红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水平的高低排列顺序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RA患者血小板水平与汉族、维吾尔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民族RA患者血中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均值均处于正常范围,维吾尔族RA患者血中碱性磷酸酶、球蛋白水平均高于汉族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维吾尔、哈萨克族RA患者白蛋白水平的高低排列顺序是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RA患者血清中白蛋白水平高于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RA患者血中免疫球蛋白G水平高于汉族与哈萨克族RA患者,与哈萨克族RA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哈萨克、汉族RA患者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C3、补体C4、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维吾尔、哈萨克、汉族RA患者DAS28评分、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比较

表2 维吾尔、哈萨克、汉族RA患者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注:与汉族比较,*P<0.05; 与维吾尔族比较,#P<0.05。

2.4维吾尔、哈萨克、汉族RA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的比较维吾尔、哈萨克、汉族RA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维吾尔、哈萨克、汉族RA患者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的比较/例(%)

民族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抗体汉族(n=169)164(97.04)58(34.32)141(83.43)维吾尔族(n=162)162(100.00)61(37.65)143(88.27)哈萨克族(n=165)130(78.79)67(40.61)145(87.88)

3讨论

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蚀性滑膜炎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RA的发病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疾病的活动程度随种族和地域的不同而具有差异。RA在中医属“痹证”范畴,《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痹证日久,气血不足,影响气血津液运行,导致痰瘀互结;正气不足,气血两虚,痹及肝肾,而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受损则筋脉拘急,屈伸不利,骨节肿胀变形。因此,风寒湿热痰瘀痹阻经络与肝肾亏虚是本病病机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显示,496例RA患者中,寒湿痹阻证居多,湿热痹阻证及痰瘀痹阻证次之,肝肾阴虚证较少。有研究显示RA患者中湿热痹阻型最多[5-6],这与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是因为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气候干燥寒冷,长期在这种寒冷的环境下生活,人的机体会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而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健康水平和患病特征。本研究显示,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6~55岁,按其年龄均值大小排列顺序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与汉族比较,哈萨克族RA患者的总体年龄偏低,这与罗采南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哈萨克族为游牧民族,主要居住在新疆偏北部靠近边界的高原严寒地区,生活习惯与当地汉族有所不同,考虑环境地域因素对哈萨克族RA的发病产生了影响。

DAS28评分、血沉及C反应蛋白常作为临床上评估RA疾病活动度的指标,DAS28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表明疾病活动度越高。本研究显示,496例RA患者均处于疾病活动期,但维吾尔、哈萨克、汉族RA患者DAS28评分、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已有研究证实:RA患者血小板的增高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8-11]。本研究显示,哈萨克族RA患者血小板水平高于维吾尔族、汉族患者,其高低排列顺序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患者,提示哈萨克族RA患者病情活动度较高。

根据RA患者血清中球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可以间接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程度,RA患者血清中球蛋白水平高于健康人,白蛋白水平低于健康人[12-13]。分析其原因可能是RA患者滑膜中大量的CD4+T细胞活化,诱导B细胞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分泌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等多种类型,并产生类风湿因子等多种自身抗体,故RA患者血清中球蛋白水平较健康人整体偏高。本研究显示维吾尔、哈萨克、汉族血清中球蛋白水平的高低排列顺序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3个民族血清中白蛋白水平的高低排列顺序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RA患者血中免疫球蛋白G水平高于哈萨克族,提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RA患者较汉族患者更易出现免疫功能紊乱。

长期以来,类风湿因子被认为是诊断RA的主要血清学指标,但其诊断RA的特异性欠佳,易造成误诊、漏诊[14-15]。国外学者建立了人工合成环瓜氨酸肽之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被广泛应用于RA的临床诊断中,其对RA 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16-17];本研究显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RA患者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分别为83.43%、88.27%、87.88%,提示其敏感性较高。抗角蛋白抗体是RA血清中一种能与鼠食管角质层起反应的抗体,且对RA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研究报道:抗角蛋白抗体诊断RA特异性较好,但敏感性稍差[18-20]。本研究显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RA患者血清中抗角蛋白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分别为34.32%、37.65%、40.61%,提示其敏感性较类风湿因子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差。

综上所述,新疆RA患者中寒湿痹阻证居多;与汉族患者比较,哈萨克族RA患者病情活动度较高,且总体年龄较小,病情较重;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RA患者较汉族患者更易出现免疫功能的紊乱。分析原因可能是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在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上与汉族有所不同,不能排除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对RA发病的影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4(7):250-25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7.

[3]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58-460.

[4]Prevoo ML,van HMA,Kuper HH,et al.Modified disease activity scores that include twenty-eight-joint counts.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in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95,38(1):44-48.

[5]姜泉,蒋红,曹炜,等.47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析[J].中医杂志,2007,48(3):253-255.

[6]马明坤,温学红,肖继,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l6):3063-3065.

[7]罗采南,石亚妹,王爱雪,等.新疆哈萨克族、汉族RA患者HLA-DR4等位基因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联性研究[J]. 新医学,2012,43(9):650-654.

[8]Hutchinson RM ,Davis P,Jayson MI.Thrombocytosi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nn Rheum Dis,1976,35(2):138-142.

[9]Eric B,Nigrovic PA,Katherine L,et al.Platelets amplify inflammation in arthritis via collagen-dependent microparticle production[J].Science,2010,327(5965):580-583.

[10]查青林,何羿婷,卢毓雄,等.血小板数量与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1):29-32.

[11]朱芳晓,周润华,覃泱,等.类风湿关节炎血液系统受累的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3):93-94.

[12]陈红涛,张红雨,谭劼,等.血清蛋白成分分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1):1107-1108.

[13]王志中,方勇飞,罗彦,等.322例湿热痹阻型及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l(4):466-470.

[14]刘金禄,何晓峰,王蕾,等.类风湿因子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27(6):79-80.

[15]严海东,王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65.

[16]胡华丽,张新春,王丽.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相关指标联合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8):1031-1032.

[17]郑 刚, 邵月凤,张 宁.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意义及疾病活动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2):9-12.

[18]陶 月,戴 蕾,宋景秋.抗角蛋白抗体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168-169.

[19]时永辉,陈安辉,胡泽波.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126-127.

[20]陈朴,张立营,李熙建,等.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35-37.

(本文编辑周芳)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index of Xinjiang Uyghur, Kazakh, Ha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CHEN Muzhi1, SUN Xuebin2, Bahaerguli Litifu1, Zhaorigetu1

(1DepartmentofRheumatism,theAffiliated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Hospital,

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830000,China;2OrthopedicCenter,theFirstAffiliated

Hospital,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83005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laboratory indexes of Xinjiang Uyghur, Kazakh, Ha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Methods496 cases hospitalized R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with clinical features and laboratory indicator parameters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rheumatology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Results496 RA patients consist of 169 cases of Han, 162 cases of Uyghur and 165 cases of Kazak, most of which were cold-damp impeding which accounted for 31.9%. Compared with the Han, the age of the Uyghur and the Kazak RA patients are younger (P<0.01); 496 cases were in active stage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condition score (DAS28) >2.6 points], in which 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normal, but the DAS28 score, ESR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of the 3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The red blood cell levels of the 3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while the platelet level order was the Kazakh > the Uyghur > the Han, where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Kazak′s and the Han′s, the Uygur′s (P<0.01); the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globulin levels in Uyghur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an (P<0.05); the serum albumin level in the Ha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Uygur and the Kazak (P<0.01); the serum immunoglobulin G level in Uyghu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an and the Kazak (P<0.05). Moreo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heumatoid factor, anti-keratin antibody,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between the Uyghur, the Kazak and the Han groups (P>0.05). ConclusionMost of the patients were cold-damp impeding type in Xinjiang RA patients, the immune function disorder of the Uyghur and the Kazak patients with RA are more likely to occur than that of the Han.

Keywords:rheumatoid arthritis; Chinese medical pattern; Uyghur; Kazak

通信作者:马翔,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动脉疾病,E-mail:manxiangxj@163.com。 徐新娟,女,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血压基础与临床及血管衰老,E-mail:zcxu@medmail.com.cn。

作者简介:王岩(1973-),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主动脉疾病。 林丽云(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高血压基础与临床。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20139111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4211C028)

[收稿日期:2015-06-11]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6.01.014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51(2016)01-0064-05

猜你喜欢

中医证候类风湿关节炎哈萨克族
写作教学中融入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策略研究
哈萨克族小学生识字策略探究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双唑泰棉栓联合中药冲洗、定君生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