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抽吸术与活检术的应用比较

2016-02-18梁洪享廖志军袁翠堂刘合代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诊断率气胸肿块

梁洪享 黄 燕 张 明 廖志军 袁翠堂 黄 骞 刘合代 丁 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肿瘤科,上海202150

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抽吸术与活检术的应用比较

梁洪享 黄 燕 张 明 廖志军 袁翠堂 黄 骞 刘合代 丁 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肿瘤科,上海202150

目的对比研究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抽吸术与活检术对肺部肿块的诊断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行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术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穿刺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抽吸术组(82例)及活检术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穿刺成功率、病理诊断率、病理分类诊断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抽吸术组与活检术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34%、92.65%;病理诊断率分别为81.71%、89.23%;病理分类诊断率分别为39.02%、89.23%;活检术组的病理诊断率高于抽吸术组,穿刺成功率低于抽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检术组的病理分类诊断率明显高于抽吸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抽吸术与活检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活检术更有利于现阶段肿瘤治疗对病理诊断的要求。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学

肺癌是目前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而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抽吸术与活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获取细胞及组织从而进行病理诊断的方法。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抽吸术与活检术都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使用方便、患者痛苦少等特点[2],选择哪一种穿刺方式进行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尚没有统一分析的标准,往往根据术者的临床经验进行穿刺方式的选择。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本研究通过对比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抽吸术与活检术对肺部肿块的诊断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肺占位穿刺术的使用及选择提供参考。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以下简称“我院”)行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术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两种方法在肺部占位性疾病中的穿刺成功率、病理诊断率、病理分类诊断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行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术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因体检发现肺部肿块,影像学诊断高度怀疑肺部恶性肿瘤,或痰脱落癌细胞检查阴性及不能或不愿行气管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遂行肺穿刺以进行病理诊断。根据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抽吸术组及活检术组。抽吸术组82例,其中男57例,女25例;年龄52~83岁,平均(66.5±14.3)岁;周围型病灶(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的病灶)48例,中央型病灶(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的病灶)34例;活检术组共65例,其中男48例,女17例;年龄48~81岁,平均(65.7±13.5)岁;周围型病灶35例,中央型病灶30例。

1.2 穿刺前准备

穿刺前完善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艾滋病病毒、梅毒及肝炎三对半等常规检查,患者无明显出血倾向性疾病及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穿刺术前阅读CT片,了解肺内肿块的大小、形态、肿块与胸壁内侧的距离、邻近组织、血管和气管的关系,预先设定大致选择穿刺的位置、进针方向及患者体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穿刺术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并签署创伤性检查知情同意书。

1.3 仪器与设备

抽吸术采用PTC细针(21G或22G),由八光商事株式会社生产;活检术采用Bard公司生产的可调式自动活检枪,18G~20G内槽切割式一次性活检针;扫描定位用CT为飞利浦16排螺旋C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8.02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穿刺方法

1.5.1 操作人员资质CT扫描操作人员具备大型医疗设备CT技术员上岗证,穿刺操作人员均为中级及以上职称。

1.5.2 CT扫描定位根据预先考虑选定的穿刺点及进针方向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行常规胸部CT扫描,选择拟穿刺进针的CT层面放置自制的栅栏状定位器(将介入导管裁为平均长度为10 cm,相隔1 cm,用胶布固定做成带状)与皮肤紧贴,再行肿块部位的层厚3~5 mm CT薄层扫描,确定穿刺点,并在CT图片上测量穿刺的方向、角度以及深度,并在选好的穿刺点处的皮肤用记号笔做标记[3]。

1.5.3 抽吸术的操作穿刺点局部皮肤碘酒消毒,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局部浸润麻醉至胸膜,用21G或22G穿刺针自穿刺点按CT图片上测定的角度及深度进针穿透胸壁进入肺肿块,穿刺针的立体角度参考CT立体定位仪[4]辅助判断,然后重复肿块部位CT扫描计划,观察穿刺针的方向、针尖的位置,调整针尖穿刺到肿块实质部位,然后退出针芯,用左手持穿刺针固定,另一只手接上20 mL注射器抽吸成负压,上下提插细针3~5次,去除负压,拔出穿刺针,穿刺内容物涂片2~3张送细胞学病理检查[2]。

1.5.4 活检术操作CT扫描、定位、穿刺进针等操作同抽吸术,获取组织后用95%酒精固定送病理检查。

1.5.5 穿刺后处理穿刺完成后再次行胸部常规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及肺内出血发生,患者坐轮椅送回病房,平卧休息2 h,止咳,嘱患者避免用力咳嗽。

2 结果

2.1 穿刺成功率

抽吸术组82例患者共做了90次穿刺,其中穿刺成功79例,一次性穿刺即获得标本68例,其余11例在同一病灶分别做了第2次穿刺;另3例因患者不配合,未能穿刺穿入肿块,穿刺成功率为96.34%。活检术组65例患者共做了68次穿刺,其中穿刺成功63例,一次性穿刺即获标本58例,其余5例在同一病灶做了第2次穿刺;另2例因患者不配合,未能穿刺穿入肿块,穿刺成功率为92.65%。两种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理学检查结果

抽吸术组82例,完成抽吸术的79例患者中恶性病变67例,其中鳞癌20例,腺癌12例,找到癌细胞但未能明确分型35例,未找到癌细胞为12例。活检术组65例,完成活检术的63例患者中恶性病变58例,其中鳞癌29例,腺癌20例,低分化及未分化癌9例,见明显坏死组织及炎性组织未能明确诊断的5例。抽吸术组与活检术组的病理诊断率分别为81.71%、89.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术组与活检术组的病理分类诊断率分别为39.02%、89.2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3并发症

抽吸术组7例、活检术组8例发生了气胸,均为少量气胸,未做特殊处理,休息1周后复查自行吸收,气胸发生率分别为8.54%、12.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术组6例、活检术组10例发生穿刺口疼痛,均为轻微疼痛,未行处理,2 d内症状消失,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7.32%、15.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术组3例、活检术组4例穿刺后出现痰中带血,发生率为3.66%、6.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术组0例、活检术组1例穿刺后出现肺内出血,发生率为0.00%、1.54%,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需紧急处理的气胸、出血等并发症,也未发生空气栓塞、肿瘤针道种植等并发症。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的重视,社区及农村定期健康检查及老年体检逐步开展,临床上发现肺占位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气管镜检查及手术活检是临床上最常见且有效的肺占位病变的诊断方法。但大于70岁以上的、合并各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的老年患者,或患者及家属不愿行气管镜及手术检查的情况很多。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对这部分患者的肺部病灶明确诊断呢?目前CT引导下肺穿刺术是临床上常用的病理诊断技术,它可以快速、简便地取得肺部肿块的细胞及组织,进一步明确诊断[5]。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最早于1976年[6],是一种利用CT扫描并结合体表定位标志对肺内肿块进行定位,并引导穿刺针穿刺到病灶位置进行抽吸或活检获取组织标本的诊断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7-8]。

临床上常用的CT引导下肺穿刺技术有抽吸术和活检术两种,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抽吸术与活检术的差别在于获取标本的方法不同,抽吸术以空心细针反复负压抽吸获取细胞标本,而活检术则以活检针切割组织获得标本。本研究总结我院近几年行CT引导下肺穿刺术147例,按穿刺方式不同分为抽吸术组与活检术组,研究发现,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34%和96.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细针穿刺抽吸术的研究结果与我院曾报道的穿刺成功率(98.63%)相近[3],均提示细针穿刺抽吸术与活检针穿刺活检术的穿刺成功率都很高,而且两者无明显差异。在病理诊断率中,活检术组高于抽吸术组(89.23%比81.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理分类诊断率中,活检术组明显高于抽吸术组(89.23%比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肺部占位性疾病的定性诊断中,穿刺抽吸术与活检术的恶性诊断率无明显差异,但活检术在对恶性疾病的病种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姚尉等[9]对比分析了活检枪含抽吸针与自动切割针插入带槽针芯方法对恶性疾病的诊断率,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的恶性疾病诊断率分别为77.2%、65.9%,准确率分别为93.2%、95.5%,从报道的结果可以看出,活检术的疾病诊断率高于抽吸术;蒋杨等[10]报道的对周围型肺肿块患者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其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为88.61%;另有报道也显示,胸部病灶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0%[11];曹凤华等[12]研究发现,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肺内肿块病变的定性诊断成功率达94.83%;秦岭等[13]应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诊断340例肺部疾病,病理诊断结果是恶性肿瘤患者298例,良性病变者32例,不能明确诊断10例,病理诊断确诊率为97.1%;王连学等[14]应用CT引导肺穿刺活检定性诊断肺部占位病变,86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病理诊断确诊率为96.51%。以上研究结果均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活检术比抽吸术更有利肺部恶性疾病的分类诊断,这考虑与穿刺活检术获取的组织标本较多,除了常规的细胞涂片病理学检查,还可以行免疫组化检查有关。而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更有利于病理的分类、分型。另外,活检术取得的病理组织标本除了用于明确病理诊断之外,还可以进行基因靶点检测。马永强等[15]应用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检测76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失败或没有明确病理结果的肺门肿块患者,结果活检阳性率为100%,病理分类为鳞癌32例,小细胞癌13例,腺癌27例,大细胞癌3例,淋巴瘤1例,此外还检测了58例患者的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位点,突变率为46.6%(27/58),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进一步为选择药物靶向治疗及耐药指标测定等提供参考,更加符合现代肿瘤个体化靶向治疗对病理组织诊断的要求。

CT引导下肺穿刺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气胸、胸痛、痰中带血及肺内出血等,其中气胸是肺穿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朱柠等[16]报道的肺穿刺气胸发生率为16.67%,出血发生率为24.64%,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中,穿刺抽吸术与活检术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胸痛及气胸,活检术胸痛的发生率为15.38%,气胸发生率为12.31%,相比之下,抽吸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但两者的差异尚无统计学差异。我院既往报道73例肺占位患者行CT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的气胸发生率为6.4%,其他并发症如疼痛、出血、感染等的发生率几乎为零[17]。肺穿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除了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关外[18],还与使用的穿刺针粗细有关,理论上使用套管式活检枪口径较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使用21G~22G的PTC细针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本研究发现穿刺抽吸术与活检术两组患者的胸痛、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两种术式均为安全的穿刺检测方法。有临床报道显示[19-20],穿刺术前严格把握好肺穿刺的适应证,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教育,稳定患者情绪及呼吸训练;局部麻醉时尽量不要穿透胸膜,而且局麻进针点及方向要与实际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一致;穿刺时选择适当的进针路径,减少穿刺次数;穿刺拔针前注入5~10 mL自体固有凝血剂及立刻转换为相反的生物体位静养等安全性措施均能有效减少气胸、肺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CT引导下肺穿刺术过程中需要反复CT扫描,过量的辐射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放射性辐射是不容忽视的问题,CT引导下肺穿刺的整个过程中至少需要4次CT扫描,为减少患者检查过程中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很好的选择。研究表明,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是常规CT扫描放射剂量的1/4左右,完成整个穿刺过程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与完成一次常规CT检查所受的剂量相仿[21]。高伟等[22]对比超低剂量(100 kV,7.5 mAs)与常规剂量(130 kV,90 mAs)CT扫描性肺穿刺检查,结果显示超低剂量组所受的剂量是常规剂量组的1/10,而穿刺的图片质量、穿刺成功率等不受影响。因此使用低剂量或超低剂量螺旋CT扫描引导下行肺穿刺诊断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将明显减少,也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术与活检术均是安全、有效、简便的诊断技术,活检术在病理分类诊断及后续治疗检测方面均优于抽吸术,而两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总结与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差异及不良反应有利于临床上进一步发挥它们的优缺点,便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Chen W,Zheng R,Baade PD,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CA Cancer J Clin,2016,25.doi:10.3322/caac. 21338.

[2]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420.

[3]黄骞,张明,丁昭珩.CT定位下经皮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7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85-86.

[4]梁洪享,黄燕,赵其德.CT引导介入定位仪:中国,201020271305.3[P].2011-02-02.

[5]梁洪享,黄燕,丁罡.CT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诊断肺部病灶的应用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1):1714-1716.

[6]Haaga JR,Alfidi RJ.Precise biopsy localization by computed tomography[J].Radiology,1976,118(3):603-607.

[7]Covey AM,Candhi R,Brody LA,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neumothorax and pneumothorax requiring treatment after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in 443 patients[J].J Vasc Inter Radiol,2004,15(5):479-483.

[8]尹传高,梅蔚德,潘志立,等.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7(7):542-544.

[9]姚尉,张紫寅,李成杰,等.CT引导下不同肺穿刺活检方法的效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9):1175-1176.

[10]蒋杨,潘江锋,董科,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8):52-55.

[11]陈良安,杨震,王平.肺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与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2):83-86.

[12]曹凤华,赵琳.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占位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8):1432-1434.

[13]秦岭,蔡江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5):49-50.

[14]王连学,王宝堂,王树宪,等.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定性诊断肺部占位病变[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12(12):732-734.

[15]马永强,韩嵩博,杨宁.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门肿块的诊断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3):231-233.

[16]朱柠,何剑,夏敬文,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3):483-485.

[17]丁罡,张明.CT引导下经皮对深部占位性病变细针穿刺的临床应用[C]//2005年CSCO学术会论文交流汇编,2005:452.

[18]邵亚军,朱红艳,王西惠,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6):1340-1341.

[19]韩洪林,孙景玲.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临床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1):23-26.

[20]梁改琴,贾有福,张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安全性措施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2):222-223.

[21]李彬.肺部低剂量螺旋CT放射剂量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162-163.

[22]高伟,刘杨月,高晶,等.超低剂量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135-136.

Comparison of CT-guided hematoma aspiration and biopsy in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mor

LIANG HongxiangHUANG YanZHANG MingLIAO ZhijunYUAN CuitangHUANG QianLIU Hedai DING Gang▲
Department of Oncology,Chongming Branch of 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20215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diagnostic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CT-guided hematoma aspiration and biopsy in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mor.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47 patients receiving CT-guided lung biopsies in Chongming Branch of 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0 to May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spiration group(82 cases)and biopsy group(65 cases),the diagnostic rate,pathological diagnosis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uncture success rate in the aspiration groupand biopsy group were 96.34%,92.65%,the pathologic diagnostic rates were 81.71%,89.23%.The pathologic diagnosis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spiration group and the puncture success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spiration group,b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P>0.05).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ate in the biops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spiration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CT-guided hematoma aspiration and biopsy in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mor are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s,but biopsy i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diagnosi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for tumor treatment at present stage.

CT guidance;Hematoma aspiration;Biopsy;Pathobiology

R734.2

A

1673-7210(2016)07(b)-0096-03

2016-03-10本文编辑:任念)

上海市崇明县科学技术发展资金项目(CK2011-34)。

梁洪享(1979.10-),男,硕士;研究方向:肺癌的介入治疗及综合治疗。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诊断率气胸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23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分析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9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