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村社区民居风格的留存问题分析

2016-02-18王泽烨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24期
关键词:建筑风格新型农村民居

文/王泽烨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0

新型农村社区民居风格的留存问题分析

文/王泽烨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0

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当中,新型农村社区民居建设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各种建筑风格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尽显风采,有传统的中式风格,也有传统的欧式风格,还有近代兴起的现代风格。本文笔者对新型农村社区民居风格的留存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新型农村社区;民居风格;问题

建筑风格的选用,有市场的引导,但更多的是农民自身的主导作用,这也是当今政策要求和法律规定的必然程序。从选用的民居建筑风格比例来看,依次是欧式风格、现代风格、中国传统民居风格。经历了千百年发展的中国传统民居在新的时代消费中处于末尾,受到冷落。由此在设计界和商业市场中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民居落后了,过时了,没有多少使用的价值了。这显然是一种短视的偏见和对建筑风格历史发展变迁不甚了解的局限所致。

1、建筑风格与民居风格

建筑风格有数千种之多,分古今中外,如西方的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哥特式风格、巴洛可风格、罗可可风格及近代的包豪斯风格等等;东方的以中国建筑为典型代表,如汉代建筑、唐代建筑、明清建筑、北方风格、南方风格等等,不一而足。每一种风格的形成都经历了数百年或上千年的漫长岁月,因地域、地貌、气候、风俗等差异形成各自的特点和形式,这既是风格的形成过程,也是建筑目标的最后确定。在这其中,因使用对象和规模的不同,又分宫廷建筑和民间建筑。宫廷建筑又称作皇家建筑和政府建筑,主要指为统治阶层建造的大型工作、生活和特殊需要的空间环境,如法国的罗浮宫,中国的故宫、天坛等;民间建筑是指平民阶层自己建造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环境,如世界各地大小不一的城镇乡村。宫廷建筑富丽堂皇、等级森严,无论工艺、材料、建造技术等都是当时的最高水平;民间建筑则浓淡相宜、平等和谐,遵循着以人为本、随遇而安的生存原则。宫廷建筑由于种种原因,使它在形式和风格上受到种种限制,长期保持着一种风格不变;而民间建筑则因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风情等情况自由变换形式和风格,尤其是民居建筑,可谓是风格各异、气象万千。仅我们国家除了东西南北大的差异外,还可以细分出北方四合院风格、晋派风格,江南风格、上海风格,西北风格、陕北风格,江西风格、闽南风格,西南苗族风格、贵州土家风格等等。这些各地的民居风格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洗礼,显现出她们的光辉和强大的生命力,也成了人类一笔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2、传统风格与现代风格

从中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民居风格发展的高峰是在明清两个时期,多样化的民居风格也是在这个历史阶段形成和完善的。五四运动之后,西学东渐,西方文化被大量引人,在建筑领域也有着很多方面的交融与嫁接。民居风格也受到很多的熏染和影响,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民居风格影响最深,如闽南风格和江浙风格,甚至诞生出新的民居风格,如上海风格。应该说,这次大的文化碰撞意义是积极的,对民居风格的发展也是健康的良胜的,它不仅没有损坏中国原有的民居格局,反而对总的格局注人了新的血液和改良元素,为以后的民居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进人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阶段。在建筑领域进行了重大改革与尝试,首先是在政府建筑方面,完成了北京十大公共建筑: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北京火车站、中国美术馆等。在建筑风格上强调了民族化的特色,并借用了西方建筑中的许多元素和手法,结合是成功的,并给后期的更大规模的建设提供了典范。在民居建设方面也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在众多的城市民居建筑中引用了包豪斯风格和东欧风格。

3、民居风格的留存格局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开放,将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房产转变为商品,纳人市场轨道,首次拉开了商品房的大规模建设与开发,同时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与改造也拉开了序幕,掀起了一次空前未有的城乡安居工程浪潮。虽然它不可能与20世纪50年代完成的政府工程—北京十大建筑相比,但它涉及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建筑风格、建筑质量、建筑价格等问题摆到了人们的面前,让大家集体考虑和选择,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民众大规模地参与建筑方案设计最广泛的活动。于是各种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被一次次地搬到桌面上,供大家反反复复的比较、选择。大多数人也是首次面对建筑中的诸多问题,增长了知识也渐渐明白了自己的需求。从近十多年全国各地城乡实施的楼盘与设计项目来看,建筑风格的选择有以下几种格局:第一,城乡有差异。城市的小区人口相对集中,分大、中、小三个层次,大的有几万户为一个小区,小的也有一千户左右为一个小区。由于土地紧张,建筑的容积率比较大,因此建筑空间多为竖向发展,几乎都为高层,建筑的风格大部分为欧式风格和现代风格;乡镇的小区由于人口比较分散,有一千户左右为小区就算是比较大的小区了,楼层上的设计也比较低矮,在建筑风格上选用散民居风格的较多。第二,传统民居风格的影响力。流行几百年的徽派民居风格几乎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影响面广大;另外,气候和地域的因素使得北方四合院风格和晋派风格在华北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第三,西方民居风格的影响。沿海和发达地区的新型农村社区有众多的群体选择欧式风格,这中间有中欧的、北欧的,也有西欧的,或现代新型风格的,显现出一片开放的生活心态。第四,同一个地区多种风格并存。有的同处一个乡镇,会有不同的民居风格共存的现象。这和区域的环境影响有着很大关系,同时也是对一统风格的突破。

结语: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新的建筑时代,它不仅仅是建筑风格的共生与繁荣,更多的是一种新的建筑价值观和审美观的集中融合。传统民居风格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同时它本身也是发展的。民居风格在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需求的同时,也在为建筑风格百花园增添更多的活力与色彩。

[1]段炼.当前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

[2]吴桂英.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J].中国民政,2008.

[3]王云才,刘宾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李昌平.警惕乡村规划设计陷入城市化误区[J].中国房地产业.2014.7

猜你喜欢

建筑风格新型农村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点与对策——以潍坊市为例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张铭:向全球传递家乡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风格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北魏和盛唐中原地区佛塔建筑风格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