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养猪业的出路何在

2016-02-18李忠书石满恒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16年21期
关键词:养猪业养猪规模化

文|李忠书 石满恒(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工作站)

内蒙古养猪业的出路何在

文|李忠书 石满恒(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工作站)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养猪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从1991年开始,研究并在生产实践中大力推广“四良四改”养猪配套技术,即“良种、良舍、良料、良法”以来,使全区养猪业摆脱了传统落后的局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养猪业的技术革命,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科学养猪水平的提高。但是当前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对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现代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内蒙古养猪生产现状

养猪在内蒙古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内蒙古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牧业连年丰收,养猪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全区先后育成了乌兰哈达猪、内蒙古黑猪、内蒙古白猪3个新品种(品种群、品系),长白、大约克、杜洛克、汉普夏等优良猪种也已引入。全区各地利用杂种优势积极发展商品瘦肉猪生产,以当地的当家品种为母本、国内外瘦肉型良种猪为父本,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瘦肉型商品猪。

全区的生猪生产基本实现了公猪良种化、母猪地方良种化、育肥猪杂交化的“三化”养猪。特别是从1991年开始,全区贯彻实施农牧结合战略,依据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借鉴其他北方寒冷地区发展养猪的经验,研究并在生产实践中大力推广应用了“四良四改”养猪配套技术,即“良种、良舍、良料、良法”。改养本地猪为杂交改良猪,改冬季冷舍养猪为暖棚养猪,改单一饲料为配合饲料,改传统的“吊架子”育肥为饮清水湿拌料的直线快速育肥,使全区养猪业摆脱了传统落后的局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养猪业的技术革命,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科学养猪水平的提高,养猪方式有了较大变化,良种繁育、饲料加工供应、疫病防治、加工流通四大体系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这些方面为养猪生产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猪生产水平和效益,育肥期缩短到180天以下,胴体重70千克以上,瘦肉率60%以上。全区生猪出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达到31597个,占养殖比重的42.9%,规模化养殖水平明显提高,发展加快。政策扶持给力,能繁母猪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和畜牧业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促进了全区的生猪产业发展,为生猪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规模化养殖具有一定基础,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屠宰加工能力和规模得到较大规模提升。目前总的看,初步建立了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机制,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猪肉供给。

二、内蒙古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1.价格起伏较大。近年来,生猪价格上下波动频繁,起伏较大,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养殖户市场风险意识和管理经验不足。生猪价格忽高忽低,养殖户则缺乏市场预测能力,很容易根据市场行情决定进入养猪行业时机,往往在行情好时一窝蜂进入养猪行业,等到出栏时,又集中同时出栏,供大于求,生猪价格下滑。价格低时又都急于出栏,到价格回暖时却不能及时补栏,从而导致养殖户经营亏损,养殖信心受挫。

2.散养户抗风险能力差。由于规模户在生猪养殖的成本、防疫、品质和数量保证等各方面要优于散养户,因此,规模户在生猪的销售价格、效益和抗风险等方面要明显好于散养户。

3.产销对接能力弱。目前肉类产、加、销一体化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多以效益为中心,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链条中,没有发挥组织者、带动者和市场开拓者的纽带作用,没有与养殖户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产销互补的利益联结机制。

4.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病风险增大。一是猪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大。近几年来,猪病呈高发态势,疫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动物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防控难度加大。二是猪只交易流动性大,外疫传入风险增大。三是大部分养猪场户防疫意识淡薄。四是防疫设施条件还不适应当前防疫工作需要。

5.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影响到了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

6.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近年来,内蒙古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生猪养殖仍然以散养为主。

7.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由于内蒙古生猪产业协会或农村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不足,已建立的组织作用发挥有限,没有把养猪户有效地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指导、监管不够,生猪加工龙头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带动力弱,未建立自身原料生产基地,与养殖户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分享与联结机制。

三、发展基本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优化区域布局,加强生猪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猪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发展与保障并重,大力推广优良种猪、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建设。积极扶持种猪繁育、生猪养殖、生猪屠宰、肉食品加工、物流配送等龙头企业发展,按照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合作养殖、政府扶持、部门服务的思路,建设现代养猪业。

按照“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绿色安全发展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示范先行、高产高效”的原则,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畜产品集中区。以养殖专业户、专业村组、专业小区建设为主要内容,对生猪产业进行规划布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提倡规模化养殖,增加抗风险能力,及时有效地减少和抵御各种疾病、疫病的发生,积极引导养猪业走生态型、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促进生猪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生态养殖、标准生产、提质增效”的目标。

四、建议及对策

1.建立生猪生产监测和市场预警机制。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生猪和饲料价格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及时了解和掌握生猪生产供需状态,对生猪生产进行及时的宏观预警预报和调控,以保护绝大多数养猪户利益,促进生猪生产及市场协调、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2.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化经营。政府在产业化经营中要加大作为。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予专项工作经费,从项目上给予倾斜,大力扶持发展猪业协会和猪业专业合作组织,并积极指导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合作社这种方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从而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联结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生产,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疫病、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

要指导龙头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创立畜产品品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带动作用。加强培训,提高科学养猪水平,提高业主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养殖和管理能手。要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保证产销渠道畅通。引进基础好、信誉高的现代化肉类加工龙头企业,制定政策鼓励企业与生产者签订收购合同,努力扩大订单比重,强化对基地农户的指导与扶持,把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享、一体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3.拉长生猪产业链。考虑到目前生猪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风险系数不同的情况,有实力的生猪养殖企业应尽可能把自己的产业链拉长,从种猪培育、生猪养殖、生猪屠宰、食品加工到放心肉连锁专卖,走“产、供、销”一体化道路:一方面自己培育优良种猪,可大大降低仔猪购买成本在养殖成本中的比重,也可避免高价买进仔猪、低价卖出肉猪的风险;另一方面自己掌握零售终端,可享受零售部分的利润。因此,拉长产业链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风险,争取利润最大化。

4.规模化养猪与农户饲养并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分散的农民养猪为主,规模养猪为辅的养猪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不仅发展的速度快,在猪的质量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内蒙古养猪应走多元化的道路。要以农户分散饲养和小规模专业户养猪为主,同时适度发展中规模养猪,少量发展大规模养猪,并以企业和私人养猪为主,国家控制一部分专门用于育种、保种的猪场,还可以发展一部分在特定的繁育体系中的原种猪场等。

5.集约化饲养与组织形式的创新。20世纪90年代开始,内蒙古兴建大型工厂化养猪场,现代的技术、管理、设备给内蒙古养猪业很大的带动和促进。进入21世纪后,内蒙古的集约化养猪还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集约化养猪不仅是指规模的扩大,更主要的是饲养方式的改变。如采用“分段式流水线”的饲养方式;哺乳母猪、保育仔猪实行高床饲养;粪便、污水实行净化处理等。集约化养猪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肉猪生产、屠宰、加工、销售形成一体化,变“生产—加工—流通”相互分离为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种猪场、繁殖场、商品肉猪场、屠宰加工厂、肉品加工厂、销售部门”完整的产业链。引导养猪户走联合发展的道路,通过合作社、联合体、养猪协会等各种形式,协调各方利益,共同抵御养猪业的风险。

6.推进科技进步,

提高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养猪生产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发展内蒙古养猪生产的根本途径。要组织科研力量对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攻关,以高产、低耗、高效的养猪业实用技术项目为主线,加强现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如瘦肉型猪标准化饲养技术、生态养猪技术、新品系选育及配套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猪出栏率和猪肉品质。

7.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饲料生产体系、环境工程体系、疫病防治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产品流通体系和加工储运体系等建设,应增加投入更新设施和技术设备,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8.要切实加强质量体系建设,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要求,进行健康养殖,确保肉食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集约化猪场特别是大型猪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加强对粪便及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把它们变为有机肥料等,全面提高养猪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养猪业养猪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2020年养猪业盘点
养猪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尼泊尔养猪业现状与前景展望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