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关系

2016-02-16孔玉玲裘玲珊丁佳恩许亮文

卫生软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利他行为分组心理健康

孔玉玲,裘玲珊,丁佳恩,许亮文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6)

•医学教育•

大学生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关系

孔玉玲,裘玲珊,丁佳恩,许亮文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6)

[目的]研究大学生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是否存在相关,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杭州下沙64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χ2、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等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级、专业、性别大学生利他行为存在差异(P<0.05),女生、文科类、大三的学生利他行为较强;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P<0.05),女生、大二学生的心理健康较差;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具有相关性(r=-0.139);控制性别、年级、专业等混杂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利他行为弱的大学生有明显的心理问题,OR值为2.285(95%CI=1.514~3.449)。[结论]大学生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存在相关性,大学生自身需提高利他意识,投身实践,促进心理健康。

大学生;利他行为;心理健康;相关性

利他行为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愿无私助人而不指望得到任何外在奖励的行为。新时期大学生利他行为主要表现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参与爱心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1]。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国家的希望,他们身上能够出现多少的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部分地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未来走向[2]。利他行为具有使他人、群体乃至社会获益,同时促成交往双方和谐关系的特点[3]。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利他行为不仅能够改善人的情绪,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人际和谐和社会和谐[4],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倡导大学生利他行为,通过具体行为来获得认知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心理素质,对于全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意义重大。

Midlarsky和Kahana[5]通过对成人调查得出利他行为能提高人们的道德和自尊,对身心健康带来积极影响。Carolyn[6]研究结果表明,帮助他人与更好的心理健康联系紧密。目前国内针对大学生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很少,邵平贵[7]对1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关系,高利他行为的人,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低利他行为的人在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项目上与高利他行为的人存在显著性差异,然而此研究的样本量较少。Shu Hui Cheng[8]研究发现较少利他行为的大学生,社交焦虑症状水平较高。

本研究在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以大学生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为研究假设,比较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大学生的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有无差异,分析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验证假设,分析原因,从而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理工类、文科类、艺术类专业分层,抽取杭州下沙4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相关的文献,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发生率为39.6%[9],根据现况研究样本量计算公式得样本量为610,本次调查共发放720份问卷,回收660份,有效问卷为641份,有效率为97.1%。

1.2 工具

1.2.1 利他行为问卷

问卷包括利他行为的认知(如是否愿意帮助他人)和利他行为(如志愿服务、献爱心、帮助他人)等共19个条目。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算得分,总分为94分,得分越高说明利他行为越强。以中位数为分界线,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

1.2.2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

采用全国 UPI 课题组樊富珉主持修订“大学生人格调查问卷(UPI)”[10]测试学生(近一年内)60 个项目,其中4项健康项目(校正变量),56项症状项目(躯体症状10项,心理症状46项)。采用是否式选择,肯定选择的题记1分,否定选择的题记0分。UPI总分的计算规则是将除测伪题以外的其它56个题的得分求和。因此,UPI总分最高为56分,最低为0分。①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并且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为A类;②UPI总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者,并且第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为B类;③其余为C类。A类学生有明显心理问题需要进行持续的心理咨询,有一般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称为B类学生,没有任何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称为C类学生[11]。

1.3 统计分析法

用Epdata 3.1录入数据,对问卷调查法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用χ2分析不同专业、性别的大学生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差异以及大学生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大学生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控制混杂因素(如年龄、年级、专业)的情况下,利他行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结果

调查对象中男生286人(44.6%)、女生355人(55.4%);理工类172人(26.8%)、文科类365人(56.9%)、艺术类104人(15.6%);大一300人(46.8%)、大二228人(35.6%)、大三113人(17.6%)(由于大四多在外实习故没有调查);平均年龄为(20±2)岁。

2.1 大学生利他行为现状

大学生利他行为平均得分为(68.4±7.5)分,最小值为42分,最大值为92分,中位数为69分。高分组共291人,低分组共350人。结果显示,有64%的男生为低分组,47%的女生为低分组,说明女生的利他行为较男生强;理工类有65.7%的人为低分组,文科类49.3%的为低分组,艺术类54.8%为低分组,说明文科类的利他行为较其他专业强;大一有47.7%的人的得分处于高分组,大二60.1%的人处于低分组,大三64.6%的人处于低分组,说明大一学生的利他行为比大二、大三学生强。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利他行为比较n(%)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2.1 UPI问卷得分情况

调查显示,UPI问卷的平均分为(16.89±10.61)分,最小值为0分,最大值为53分,A类学生为161人,占25.1%,平均得分(31.64±5.651)分;B类学生为75人(11.7%),平均得分(21.99±2.02)分;C类学生为405人,占63.2%,平均得分(10.07±5.13)分。

2.2.2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表2结果显示,A类女生所占比例大于男生,说明男生的心理健康较女生好;大二、大三的A类所占比例大于大一,说明大一的心理健康较大二、大三好。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 大学生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大学生利他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r=-0.139),即利他行为越强,心理健康越好。大学生利他行为和不同类别心理健康存在相关(见表3),利他行为得分低分组中A类所占比例为30.3%高于高分组中A类比例(18.9%)。

表2 大学生不同类型心理健康的比较 n(%)

控制性别、年级、专业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没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相比,利他行为较弱的大学生患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风险比利他行为强的高2.285倍,见表4。

表3 大学生利他行为与不同类别心理健康的相关性n(%)

表4 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注:a.参考类别:c类;b.该参数设置为0。

3 讨论

大学生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研究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对于培养大学生利他行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际和谐,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防御和干预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发现,大学生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以下特点:

3.1 大学生利他行为的现状

男女生在利他行为上存在差异,女生的利他行为比男生强,这与Fernando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2]。研究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女性会比男性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例如,在公共产品博弈、独裁者博弈和囚徒困境博弈的实验中,女性通常都表现得更加慷慨[12]。但与国内李亚兰等人对当地大学生利他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了党员、男性大学生的利他性更强的结论有差异[13],这可能是因为利他行为调查表的问题设置上存在差异所致。从李亚兰使用的问卷的项目1(一位妙龄女子不慎扭伤了脚不能行走,当你走过她身边时,她含情默默的望着你)中可以看出,这样的问题会偏向于得出男性理利他行为较强的结果。理工科、文科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利他行为存在差异。文科类的利他行为较强,可能是由于不同的专业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比如工科和理科的大学生思维严谨,讲究准确和效率,而文科的学生则由于所学专业的影响,思维广阔,可能更多的关注社会,注意力角度的不同也可能会造成利他行为以及观念的不同。3.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况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3.79%~26.14%[14],且大学生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5]。

本次调查显示:男、女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男生严重,这可能与男女生的生理特点有关。女生天性敏感,考虑问题比较细腻,更在乎别人的评价,更容易引起消极的情绪反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较好,这与以往研究是不一致的。周科慧、薛玉荣等人的研究显示[16-17]: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一年级最多(14.84%),其次为大四(9.85%)、大三(8.98%)、大二(6.07%)。周科慧、薛玉荣等人的研究较早,高校对新生的心理问题可能不够重视,而现在高校对大一新生心理问题越来越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相对以前较少发生。现在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较以前强,且作为大学生学习压力相较高中小,所以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较少。大二的课程安排比大一多,学习压力比大一强,并且大二学生会更多地参与到比赛和评奖评优中增加了压力,造成抑郁、焦虑的心理。大三和大四学生面临着考研、就业等道路的选择,容易产生焦虑、矛盾等心理问题。3.3 大学生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本次研究发现,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利他行为越强,心理健康越好。本次调查结果与Carolyn、邵贵平等学者的结果基本一致[6-7]。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作用的,帮助他人等利他行为可以令人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提高自信心。在进行利他行为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使人克服孤僻、自卑等消极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改善。

4 建议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利他行为和心理健康存在相关性,通过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通过分析研究结果,找到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利他意识

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利用网络、报刊、微信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利他氛围,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讲座、论坛等,弘扬模范作用,激发大学生利他意识,促使他们把体现利他行为的观念内化,塑造利他人格。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加强有利于培养他们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认同感[9]。加强德育教育可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性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减少不安、焦虑的情绪,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4.2 促进激励机制建设,鼓励大学生进行利他行为

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对实施利他行为的大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满足他们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激发大学生利他行为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制度上的合理引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觉意识,在行为上自我监督,激励自己保持较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18]。

4.3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引导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检测。新生入学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档案。通过网站、报刊等传媒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关心学生的氛围,给予新生亲切的感觉。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调适,树立自信、乐观的品格,采用适当的方法减轻压力。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后,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对其进行面谈和治疗,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4.4 增强大学生利他行为实践

行为实践由于具有内容的生动性、形式的直观性、空间的相对广阔性,对人的心灵有很强的震撼力,能为青年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诸方面提供综合训练条件,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自我教育能力[19],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利他行为。此外,加强学校志愿者协会的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或义工活动。在参加志愿活动的同时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更从容地面对社会和他人。

大学生自身要主动接受德育教育,树立利他意识,不断投身实践,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主动与人交流,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的情绪,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勤于付出,乐善好施;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大学生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参考文献:

[1] 付云华,吴 丽.论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利他行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2):152-154.

[2] 李文辉,李 婵,沈 悦,等.大学生共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5):571-577.

[3] CARLO,GUSTAVO.The Development and Correlates of Prosocial Moral Behaviors[M].Handbook of Moral Development. London:Psychology Press,2013.

[4] 钱新斌.亲社会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27(4):118-120.

[5] MIDLARSKY E,KAHANA E.Altruism in later life[M].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1994.

[6] CAROLYN SCHWARTZ.Altruistic Social Interest Behaviors Are Associated With Better Mental Health[J].Psychosomatic Medicine,2003,65(5):778-785.

[7] 邵贵平.关于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青年研究,1999,(11):45-49.

[8] SHU HUI CHENG,ZIH JIE SUN,I HUI LEE,et al.Factors related to self-reported social anxiety symptoms among incoming university students[J].Early Intervention in Psychiatry,2015,(22):12247.

[9] 商卫星,闫 晨,朱小明.大学生利他行为调查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7):23-24.

[10] 樊富珉.大学生人格问卷(UPI)[R].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印刷,1993.

[11] 余 莉,蔡 玲.大学生人格问卷(UPJ)国内外应用研究的综述[J].职业圈,2007,(21):158-159.

[13] 李亚兰,张雅君,王永会.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调查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校园心理,2015,13(1):41-43.

[14] 唐秋萍,程灶火.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1):16-20.

[15] 袁立新,曾令彬,周汉星,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24(4):74-78.

[16] 周科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SCL-90量表)及对策分析[J].零陵学院学报,2005,26(1):180-182.

[17] 薛玉荣.3368名师大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4):214-216.

[18] 申庆芳.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弱化及教育应对策略[J].才智,2012,(5):253-253.

[19] 钟永淑,袁明锋.新时期青年利他行为分析[J].人民论坛,2011,(17):176-177.

(本文编辑:谢碧钰)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ly health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Kong Yu-ling,QIU Ling-shan,DING Jia-en,XU Liang-wen

(HangzhouNormal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36,China)

Objective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ltruistic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ly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in 641 college students in Xiasha,Hangzhou. Chi-square test,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ofessions,grades and gender(P<0.05). Girls,liberal arts students,junior students had strong altruistic behavi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 and grades was significant(P<0.05),girls and Sophomore’s had worse psychologically health. There was correlation between altruism and psychologically health(r =-0.139). Gender,grade,professional and other confounding factors was controlled by doing logistic analysis,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ne who had weak altruism was 2.285(95%CI=1.514~3.449)higher to have mental disorders than students who had strong altruism. Conclusions 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altruism and psychologically health. Students need to raise awareness of altruism and practice in life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

college students,altruistic behaviors,psychologically health,correlation

2016-05-16

10.3969/j.issn.1003-2800.2016.10.014

孔玉玲(1992-),女,浙江金华人,本科,主要从事环境与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

许亮文(1962-),女,浙江人,教授,主要从事预防医学方面的研究。

B844

A

1003-2800(2016)10-0049-05

猜你喜欢

利他行为分组心理健康
组织中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及其前因机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学生利他行为倾向问卷的编制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研究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