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问题的表象、本质、措施与机遇

2016-02-16吴应辉

关键词:顶层设计东南亚措施

吴应辉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问题的表象、本质、措施与机遇

吴应辉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审视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表象和本质进行分析,认为问题的现象表现为“三教”问题突出、政策支持缺乏、办学经费困难、行业标准缺失、研发机构与研究团队缺乏等5个方面。究其本质,乃组织结构松散,筹资机制缺失。探讨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顶层设计带动地区及国别问题逐步解决;建立地区和国别华文教育筹资机制。提出了组织建设、政策推动、标准建设和能力建设等4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并作出东南亚华文教育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判断。

关键词:东南亚;华文教育;问题;顶层设计;措施

华文教育常被比喻为海外华人华侨的“留根工程”,足见其在海外华人华侨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承中意义重大。在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华人华侨及华文教育曾经并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东南亚国家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共11国,“东南亚华人华侨总数约3 348.6万,约占东南亚总人口的6%,约占全球4 543万华人华侨的73.5%。”[1]由此可见,东南亚华人华侨在全球华人华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相应,东南亚华文教育在全球华文教育体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基础薄弱、经费困难、“三教”问题突出、顶层设计薄弱或缺失等问题。笔者认为,尽管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最为根本的是“散”和“难”的问题,即组织松散和经费困难。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将会随之缓解。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通过顶层设计首先解决“散”和“难”的问题,并以此带动其它问题解决,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升级的若干思路。

一、东南亚华文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问题表象

根据笔者对泰国、缅甸、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等6国的实地调研以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东南亚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三教”问题突出

所谓“三教”即“教师、教材和教学法”。所谓“三教”问题,即缺乏合格的华文教师和合适的教材,教学方法陈旧。对东南亚华文教育作过整体研究的学者和已发表的东南亚有关国家华文教育的论文多表达了相似观点,李谋,[2]严奉强、陈鸿瑶,[3]陈真,[4]王焕芝,[5]廖新玲,[6]黄耀东,[7]叶俊杰,[8]韦丽娟,[9]邹丽冰,[10]李瑞文[11]等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中均重点提出了这一问题。“三教”问题是全球汉语教学面临的普遍问题,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也不例外。即使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两个华人人口比例很高的国家,依然缺乏受过专门训练的华文教师。教材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品种少,满足不了华文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二是适合度低,即教材的内容、形式与当地华文教育接轨度低。教学法普遍陈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理念陈旧;二是教育技术应用不足;三是课堂教学缺乏互动。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之中。

2.缺乏政策支持

东南亚华文教学领域的多位研究者撰文探讨了该地区的某一国家语言政策对该国华文教育的影响,如宗世海、刘文辉,[12]郭熙,[13]王焕芝、洪明,[14]叶俊杰,[8]韦丽娟,[9]邹丽冰,[10]李瑞文[11]等,为了解东南亚各国影响华文教育的有关政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深入的论述。

在东南亚11国中,除缅甸汉语教学尚未取得合法地位但默许开展外,华文教育在其余国家的合法地位均已得到保障,但各国情况各不相同。在新加坡,虽然华人占国家人口的77%,华语在名义上得到了最高的政治地位,属于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但是政府规定英语作为国家行政语言的“英语独大”政策导致使用华语的人口逐渐减少。华文教育虽然像其他三种官方语言教育一样得到了政府支持,但总体处于衰落状态,华语的地位正在逐渐从母语转化为第二语言。“四种官方语言的地位并不平等,只有英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方语言,各民族语言位居第二,既非行政语言,也非教育媒介语言。各民族语言,除了母语教育、母语媒体以及各民族内部有限的使用之外,并没有真正的官方地位。”[13]泰国情况较好,泰国华文教育历史上也历经坎坷,但伴随着泰国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华文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建立了基本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也获得了政府的部分经费支持。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华文教育保存和发展最完整的国家,下至幼儿园,上至大学,保持着除硕、博两个层次之外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马来西亚“一个国家、一个源流、一种语言”的古典民族主义政策,对华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华语在马来西亚的身份具有双重性,一是作为占马来西亚全国人口约24%的华族的民族语言,二是作为一门外国语。如果能让马来西亚政府认识到,开展华文教育就等于开展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为国家培养大批马中经济文化交流的华语人才,马来西亚政府一定会对华文教学给予支持。菲律宾由于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华文教育政策环境比较宽松,且体系完善,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办学层次齐全。然而,由于中菲关系时好时坏,致使菲律宾华文教育受到连带影响。以2014年为例,菲律宾政府制定了非常苛刻的需要八个部审批的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赴菲审批及签证政策,导致菲律宾华校所需300多位拟从中国引进的志愿者教师不能如期赴菲任教,导致许多华校没有华文教师授课,严重影响了该国的华文教育。缅甸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自1965 年4月缅甸颁发了《私立学校国有化条例》,将缅甸300余所华校全部收归国有并按缅甸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起,实际上等于取缔了华文教育。当然,缅北华人的华文教育以民族语文教育的形式在一些学校得以保留。政府也采取了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未予干预。因此,缅甸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汉语教学(含华文教育)的合法化。只有具备了合法的地位,缅甸华文教育才能取得大发展。在越南,华文教育作为一种民族语言教学于1989年取得合法地位,但华文教育发展缓慢,主要体现在规模小、学校少、层次低、经费缺四个方面。综上所述,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除缅甸之外,基本上都已取得了合法地位,但除泰国和新加坡等国之外,政府很少给予财政支持。

3.办学经费困难

办学经费对于华文教育发展至关重要,但经费困难是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绝大多数关于东南亚华文教学的论文都谈到了这一问题。“金钱不能万能,但没有金钱却万万不能”这句话对华文教育同样有效,生动地刻画了华文教育中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难。华文教育千难万难,最根本的困难是经费困难。

4.专业研发薄弱

学术和应用,看似遥远,其实紧密相关。华文教育的发展亟需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的支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除外的东南亚各国,基本没有设立高度专业化的华文教育研发机构。这就导致东南亚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华文教育缺乏专业研究成果支撑。其结果是教材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大打折扣,对新兴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引进吸收反应迟缓,甚至基本没有借鉴。

5.行业标准缺失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至关重要,标准缺失会导致行业发展无据可依,无章可循。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整个行业各行其是,缺乏参照性,导致引领标杆缺失。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中,除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外,其他国家普遍存在行业标准缺失问题,如华文教学基本的课程大纲、字词大纲、能力标准、测试标准、师资标准等行业标准十分薄弱或基本没有,以至于重复教学现象十分普遍,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如许多学校简单地根据学习年限而非实际水平分班,究其根本原因乃源于测试标准缺失,以至于无法对学生华文水平进行科学测试并根据测试成绩分班,进而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安排教学,导致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二)问题本质

把好脉是治好病的关键。东南亚华文教育中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只是现象,问题的本质有两个:一是组织松散;二是筹资机制缺失。

组织松散,指的是东南亚华文教育不论从地区整体上看还是从不同国别来看,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外的各国,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华文教学管理机构。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基本上是公立教育,由政府管理,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则主要由“董教总”①管理,但其他国家的华文教育组织相对薄弱,甚至没有行业组织。其它国家华文教育组织不是较为松散的联络性机构就是连机构都没有建立。如果没有一个全国性组织代表全行业争取各种权益,并开展华文教育领域的组织及规范工作,各华文教育机构就是一盘散沙,不论面对机遇还是挑战,都不可能形成合力,共同争取,共同面对。由此可见,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组织建设任重道远。

筹资机制缺失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外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在办学经费筹措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国均没有专门的筹资机构和良好的筹资及管理办法,以至于在面向国内外筹集经费发展华文教育方面收效甚微。

二、解决思路与办法

(一)解决思路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顶层设计带动地区及国别华文教育问题的逐步解决;二是建立地区和国别华文教育筹资机制,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

顶层设计是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采用系统论的方法,从顶层开始自上而下作出的解决问题的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15]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顶层设计的缺失。而顶层设计必须强调与现实需要的紧密结合,因此,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顶层设计必须针对东南亚华文教育中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在对东南亚华文教学的顶层设计中,我们必须以系统论思想统筹顶层设计。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系统论强调的整体、联系与制约、有序、动态和最优化等观念对我们作好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的顶层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首先应该把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看作一个大系统,其次还应该看到各国华文教育的子系统,以及华文教育内部各个方面的子系统。

该顶层设计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地区顶层设计,二是国别顶层设计,努力做到地区与国别兼顾。地区可“虚”,但国别要“实”。地区华文教育中的顶层设计就是要把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制定出既能推动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发展升级,又能促进该地区各国华文教育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构想、战略设计和保障体系,如组织建设、对外联络、经费筹措、资源建设、标准制定、项目设计等内容。整个东南亚华文教育的顶层设计可涵盖国别华文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但要超越国别,站在地区高度审视该地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地区性重大问题的解决带动国别华文教育问题的解决。国别顶层设计要把重点放在国别问题的针对性方面,如建立国别组织、争取政府支持、筹措办学经费、制定国别标准、建设国别资源共享平台、解决国别“三教”问题、促进华教与国民教育体系接轨等实际问题。

(二)具体办法

1.组织建设

( 1)建立地区性和国别化的华文教育组织

组织是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没有组织的力量无异于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合力。东南亚多数国家的华文教育普遍存在“散”的问题。“散”指的是组织松散或基本上没有能发挥实质作用的华文教育组织。由于组织松散,各个华校往往势单力薄,缺少互助,自生自灭。针对“散”的问题,我们应该以顶层设计来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建议在地区层次筹备成立“东南亚华文教育协会”,在国别层次筹备成立“XX国华文教育协会”。各国华文教育协会自然成为“东南亚华文教育协会”的理事会成员单位,各国华文教育协会理事会根据本国华文教育情况自行决定组成方式。

( 2)建立华文教育经费筹措机制

制约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的另一个大问题是“难”,即办学经费困难。笔者认为,东南亚华文教育表面上缺的是办学经费,实质上缺的是经费筹措机制。只要建立了良好的筹措机制,经费困难问题必将得到缓解。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华侨对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承怀有深厚感情,许多人都愿意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而且许多人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目前不论从地区整体还是从国别视角来看,都还缺乏一个良好的华文教育经费筹措机制,以至于不能高效便捷地聚拢各种社会资源,用于支持华文教育。马来西亚华人华侨长期坚持捐资兴办华文教育,为各国作出了表率。因此,笔者建议各国成立规范的华文教育基金会,负责面向国际国内社会各界筹集经费,专门用于支持华文教育发展。各国国内社会各界捐赠不必赘言,但从国际渠道筹措经费应予以高度重视。比如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用于支持汉语国际传播的经费逐年快速增长,华文教育作为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大力支持。从中国申请经费的途径较多,主要有:途径一,从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及其主管的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申请专门用于支持华文教育的专项经费和基金;途径二,从中国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申请汉语国际传播专项经费,如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专项经费、孔子学院奖学金等;途径三,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支持优秀华人华侨青年赴中国留学;途径四,从中国台湾、香港等有关机构申请华文教育基金。此外,还可以从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国的一些基金会申请资助。总之,各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应组建专业团队以全球化视野多渠道筹集华文教育经费。

2.政策推动

历史告诉我们,华人华侨所在国的国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华文教育的兴衰成败。因此,努力通过多种合法形式推动本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认可和支持,在尚未取得华文教育合法地位的国家争取华文教育的早日合法化,将是各国华人华侨领袖和华文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在已取得合法地位的国家,如何使华文教育既得到所在国政府的承认和支持,又能保留华文教育特色,也是一项长远工作。新加坡华文教育从第一语言逐渐沦为第二语言的反面案例中蕴含的教训值得汲取。至于是否将华文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原则应该是决策应有利于青年一代社会竞争力的提高。

3.标准建设

标准缺失将使质量管理无据可依,因此应重视华文教育有关标准的建设。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区域性和国别化华文教育有关标准,尤其是国别化标准,如课程大纲、能力标准、教师标准、测试体系、字词大纲、语法大纲、文化大纲等,做到华文教育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4.能力建设

这里所说的能力建设主要指师资培养能力、教材研发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引进及创新能力。

师资培养能力建设主要通过与条件较好的本国高校合作建立高层次华文教育学院,应该力争在本、硕、博三个层次上培养华文教育高级人才,在学位授予及师资力量方面有困难的国家可寻求本国与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有关高校的合作与支持。有条件的国家还可建立独立的华文教育学院以培养和培训华文教育师资。建议每个国家至少设立一所与高校合作的华文教育学院或独立设置的华文教育学院。人口较多、华文师资需求较大的国家也可设多所,但一定要确保聘用高水平师资、制定科学规范的培养方案和精细化的落实措施;也可在东南亚某个国家各方面条件较为合适的城市依托某所高校建立一个面向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区域性华文教育学院,为东南亚各国培养高级华文教育人才。

本土教材研发能力对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十分重要。每个国家不同的国情和文化都毫无疑问地应该在华文教材中得到反映,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华文教材应努力追求语言的规范性,同时也应兼顾内容和形式的适当本土化。因此,华文教材的编写研发能力建设对于编写出高质量的本土汉语教材至关重要。一方面要靠培养高水平的本土汉语教材编写专家,另一方面要重视与中国有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教学方法的引进和创新能力是推动华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全球范围来看,语言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然而,在东南亚华文教育中我们应用了多少?华文教育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今天的华文教育与十年、二十年前的相比已有很大的差别。原来的华文教育只是单纯地对华人子弟进行母语教学,但今天的华文教育可能或多或少地掺入了一些第二语言教学的成分,因为一些非华裔子弟也到华校上学。据统计,不少华校的学生中非华裔比例甚至已达30%-50%。[5]传统的母语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合新的学生构成情况,这就对传统华文教育方法提出了改革的需要。

(三)挑战与对策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上述顶层设计在实施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挑战。第一,能否涌现出华文教育的杰出领袖。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的顶层设计需要有远见卓识、富于实干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杰出领袖肩负起核心组织领导作用,能否在所有的国家都涌现出这样的领袖是上述顶层设计的一大挑战。第二,中国支持有待争取。东南亚华文教育的上述顶层设计需要中国在经费和专家两方面的强力支持,中国有关机构是否支持这一顶层设计,支持的力度会有多大,都有待在实践中检验。第三,华文教育管理团队依然薄弱。东南亚华文教育不论组织管理团队还是专家团队都还较为薄弱,需要大力充实,尤其需要补充一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管理骨干和教育专家。第四,措施落实是否到位也是一大挑战。落实是顶层设计这一理想变为现实的关键环节。由于上述诸原因,东南亚华文教育顶层设计在落实过程中难免要碰到各种困难和阻力,从而可能影响落实成效。

面对上述挑战,笔者认为,中国作为华文教育的大后方,应该给予东南亚华文教育顶层设计及其实施全方位大力支持,同时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界在有关组织领导的推选方面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基本原则,把那些愿干事、能干事、年富力强、具有全球化眼光的开拓型专业性人才推选到华文教育的领导岗位上来。

三、发展机遇

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期。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国力快速增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现实存在与未来第一大经济体的乐观预期,以及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需要,都将使中国有实力并愿意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支持包括华文教育在内的汉语国际传播事业;二是中国与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之间外交关系良好,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三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合作程度快速加深,主要体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实施,“亚投行”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合作平台的建立,正在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必将带来对汉语人才的大量需求,也必将激励更多的华裔青少年努力学习华语,相应地会给华文教育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是中国正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尤其是在推动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态度积极,保障有力,将为东南亚华文教育提供有力支持;五是中国汉语教学学科快速发展,汉语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参与学校众多,汉语教学的研究和开发实力雄厚,可为东南亚华文教育提供专业支持。

综上所述,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面临中长期重大发展机遇,东南亚华文教育界应抓住机遇,顺势而谋,作好顶层设计,认真组织实施,努力推动该地区及各自国家华文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注释:

①董教总是“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总会”(董总)和“马来西亚华校教师总会”(教总)的简称,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全国性领导机构,长期以来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 : 62-69.

[2]李谋.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J].南洋问题研究,2005 ( 3) : 59-65,90.

[3]严奉强,陈鸿瑶.东南亚华文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4) : 113-117.

[4]陈真.东南亚华文教学的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 4) : 26-30.

[5]王焕芝.新时期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特点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 : 170-175.

[6]廖新玲.东南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八桂侨刊,2009( 3) : 54-59.

[7]黄耀东.东南亚华文教育现状和出路[J].东南亚纵横,2010 ( 1) : 73-77.

[8]叶俊杰.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9]韦丽娟.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0]邹丽冰.缅甸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11]李瑞文.泰国汉语师资短缺解决措施对缅甸汉语师资培养的启示[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2( 1) : 186-192.

[12]宗世海,刘文辉.印尼华文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走向预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 3) : 1-9,18.

[13]郭熙.多元语言文化背景下母语的维持——新加坡个案[J].语言文字应用,2008( 4) : 2-11.

[14]王焕芝,洪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趋势[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4) : 191-195.

[15]央青.泰国汉语快速传播对其它国家顶层设计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2) : 55-59.

(责任编辑傅新忠)

On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Heritage Chinese Education in Southeast Asia

WU Yinghui
(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heritage Chinese education in Southeast Asia.The problems appear as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teaching materials and proper teaching methods,the lack of policy support,the inadequate of financial resources,the lack of criteria of assessment and the lack of relativ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eams.However,in essence they result from loose organization and lack of system of fund raising.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basic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is to initiate a top-level design to solve both the regional and national problems and to build up fund raising system both regionally as well as nationally.Four countermeasures,namely,organization building up,policy promotion,criteria making and ability construction,are put forward.Finally,it is concluded that heritage Chinese education in Southeast Asia is facing great and rar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in future.

Key words:Southeast Asia; heritage Chinese education; fundamental problems; top-level design; strategies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南亚汉语传播的国别比较研究”( 14AYY011) ;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创新团队”项目( 2015MDTD01A)

作者简介:吴应辉( 1964-),男,云南宣威人,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5-10-21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35( 2016) 01-0008-06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东南亚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
美俄聚焦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