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冠杰教授辨证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6-02-15蓝柳贵吴丽燕范冠杰刘振杰罗露露王丘平

新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红肿痛风性压痛

蓝柳贵,吴丽燕,范冠杰,刘振杰,罗露露,王丘平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广州 510120

范冠杰教授辨证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蓝柳贵,吴丽燕,范冠杰,刘振杰,罗露露,王丘平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观察范冠杰教授辨证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予以中医辨证治疗。疗程为10天。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关节活动受限及受累关节数改善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3.22%;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急性红肿和活动受限情况、受累关节数、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辨证治疗;范冠杰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其临床常见的表现之一。西药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副作用大,且不能完全控制病情,关节疼痛复发率高。而中医药治疗恰恰弥补了西药的这些不足,具有独特的优势。范冠杰教授致力于中医药治疗内分泌及代谢病的研究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独创“动-定序贯八法”中医临床实践思维方法,用于指导各种疾病的中医治疗。现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为例,探讨范冠杰教授“动-定序贯八法”思维方法特点及中医辨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2011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范冠杰教授门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59例,男48例,女11例;年龄(48.07±13.05)岁。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美国风湿病协会痛风的诊断标准(1997)》[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2 治疗方法

基础用药加辨证用药。基础方:土茯苓、百合、薏苡仁、车前草、忍冬藤各30 g,土贝母10 g。辨证用药,肾虚证:狗脊、川断各10 g,女贞子、旱莲草各30 g;阴虚内热证:生地黄、地骨皮、玄参、麦冬各15 g;肝气郁结证:白芍15 g,柴胡、薄荷、牡丹皮各10 g;血分热郁证:牡丹皮、麦冬、赤芍各15 g,玄参10 g;燥热内盛证:石膏、葛根各30 g,知母10 g,连翘15 g;兼有阳明腑实:大黄5 g,枳实10 g,火麻仁15 g;热扰心神证:淡竹叶、远志各10 g,夜交藤30 g,酸枣仁15 g;湿热壅盛证:苍术、黄柏各10 g,绵茵陈、蚕沙各15 g;血脉瘀阻证:丹参15 g,三棱、莪术、泽兰各10 g。

疗程为10天。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关节活动受限及受累关节数改善情况,评价其疗效。

3.2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将患者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活动受限得分相加为总积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13分,总积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参照尼莫地平法即:N=[(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临床痊愈: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活动受限的总积分下降≥95%;显效: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活动受限的总积分下降之≥66%;有效: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活动受限的总积分下降≥33%;无效: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活动受限的总积分下降<33%。

4.2 临床疗效 临床痊愈21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22%。

4.3 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急性红肿和活动受限情况、受累关节数、总评分评分 见表1。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急性红肿和活动受限情况、受累关节数、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压痛、红肿、关节活动受限、受累关节数评分比较() 分

表1 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压痛、红肿、关节活动受限、受累关节数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关节疼痛2 . 7 1 ± 0 . 7 4 0 . 9 3 ± 0 . 6 1①关节压痛2 . 4 1 ± 0 . 5 9 0 . 8 3 ± 0 . 6 2①关节急性红肿2 . 3 7 ± 0 . 5 8 0 . 7 3 ± 0 . 6 7①关节活动受限2 . 4 7 ± 0 . 6 0 1 . 0 6 ± 0 . 5 3①受累关节数2 . 4 7 ± 0 . 6 0 0 . 7 5 ± 0 . 6 6①总积分1 2 . 4 4 ± 2 . 8 3 4 . 0 0 ± 3 . 0 6①

5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关节的红肿热痛为主要特点,反复发作可引起关节畸形及痛风石形成。目前西医治疗以解热镇痛为主,药物副作用较多,不能长期反复使用,而且关节疼痛复发率高。而中医药治疗不仅疗效好,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通过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的整理可知,湿热闭阻是痛风急性发作的主要病机,湿热闭阻贯穿其整个病程,因此在治疗时应以清热祛湿为主。范冠杰教授以“动-定序贯八法”思维方法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抓住湿热阻络这一核心病机,以土茯苓、土贝母、百合、薏苡仁、车前草(车前子)、忍冬藤清热祛湿通络药串贯穿治疗全过程。其中土贝母、土茯苓合用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百合经范教授经验总结及辨证重新认识,认为其有“止通身疼痛之功效”。此外,再加上薏苡仁、车前草的清热利湿之功,忍冬藤的通络舒筋之效,整个用药均为30 g,以起强力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急性期患者使用,否则病重药轻则不效。且范教授多提醒患者,煲药时水可多放,以药代茶,时时饮之,效果更佳。

范教授在治疗过程中紧紧把握中医的辨证论治灵魂,认识到因体质、气候环境、治疗等因素影响会出现多种兼症,将其概括为八个常见兼症,每个证型均有固定的核心症状和药串,根据核心症状选择相应的药串治疗。即肾虚证: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小便频数。阴虚内热证:口干多饮,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肝气郁结证:性情易怒烦躁,或郁郁寡欢,女性月经不调。血分热郁证:面红唇赤,舌绛红,脉滑实。燥热内盛证:多食易饥,口渴喜饮。若兼有阳明腑实:大便干燥或秘结难行,脉滑实。热扰心神证:心烦,多梦,睡眠不安。湿热壅盛证:口干不欲多饮,或纳食不多,小便黄,苔黄腻。血脉瘀阻证:舌暗,舌底脉络粗大曲张,或伴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这样,复杂的辨证论治就变得简单而容易掌握。通过对59例病例的回顾性观察,我们发现,纯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明显,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高。通过长期的随访发现,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疼痛复发率低。

[1]Wallace SL,Robinson H,Masi AT,et al.Preliminary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cute arthritis of primary gout[J].Arthritis Rheum,1977,20:895-90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马力)

R589.7

A

0256-7415(2016)02-0128-02

10.13457/j.cnki.jncm.2016.02.048

2015-09-22

蓝柳贵(1977-),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防治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

范冠杰,E-mail:1392511999@139.com。

猜你喜欢

红肿痛风性压痛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乳房红肿可预防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躲避蚊子有方法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
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