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后接骨散外敷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临床研究

2016-02-15罗树风

新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前臂桡骨患肢

罗树风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广州 510440

手法复位后接骨散外敷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临床研究

罗树风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广州 51044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接骨散外敷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56例的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和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接骨散外敷联合太渊、合谷、神门等穴位针灸治疗。治疗时间3月。于治疗结束时采用X线检查2组骨折愈合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T0)及治疗3天(T1)、治疗2周(T2)、1月(T3)和3月(T4)时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治疗不同时期的血清骨保护素(OPG)和骨钙素(BGP)水平。于治疗结束时、随访半年和1年时采用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评价2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同期前臂旋前和旋后角度。结果:骨折临床愈合率观察组92.19%,对照组82.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32.26±3.56)天,对照组(38.18±5.41)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T2、T3和T4血清OPG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T1、T2、T3和T4血清BGP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结束时、随访半年、随访1年优良率均明显好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随访1年观察组前臂旋前和旋后角度均大于对照组,随访半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复位后接骨散外敷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提高OPG和BGP等骨折愈合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促进患肢的解剖学复位和功能恢复情况。

尺桡骨闭合性骨折;青少年;手法复位;接骨散;针灸

尺桡骨闭合性骨折是青少年临床常见的骨折损失疾病。尺桡骨闭合性骨折患者骨折端重叠和移位较大,其治疗和恢复具有一定的困难[1]。以往研究中采用手法复位、手术等方法进行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的治疗,但疗效不一,其治疗效果仍有待改进[2]。因此改善尺桡骨闭合性骨折治疗方法从而提高疗效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针灸、中药外敷等治疗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得以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本研究于手法复位后采用自制接骨散外敷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患者,共280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入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256例,随机分为2组,各128例。观察组男78例,女50例;年龄10~17岁,平均(12.52±8.49)岁;受伤到治疗时间2~35 h,平均受伤到治疗时间(25.52±4.82)h;摔伤84例,撞伤44例。对照组男80例,女48例;年龄9~17岁,平均(13.02±8.62)岁;受伤到治疗时间为1~36 h,平均受伤到治疗时间(26.24±5.72)h;摔伤81例,撞伤47例。2组性别、年龄、受伤、治疗时间、骨折原因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尺桡骨骨折的诊断标准,即存在明确的外伤史、局部疼痛、骨擦音、异常活动及前臂功能障碍并经X线片检查确诊为尺桡骨连续性闭合性中断。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全身慢性疾病患者或其他肿大伴随病症患者、合并其他可影响骨折康复或肢体功能恢复病症的患者、治疗中断或转其他治疗方法患者或不同意参与实验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手法复位和外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和外固定治疗,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伤情,患儿仰卧,取2%利多卡因于血肿处行皮下注射和局部麻醉,根据X线检查结果,牵引患儿前臂和上臂,双手拇指触及尺桡骨背侧远端,其余四指握住手掌侧远端,施加牵引力使骨折远端和近端碰触,然后采用回旋、提按等手法进行复位,先行桡骨复位,再行尺骨复位,患肢纵轴恢复骨头支撑后了解患者屈腕和握拳时是否感觉有力,同时在X光的透视下调整骨折移位。完成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石膏拖和小夹板行外固定,固定后拍摄正侧位X线片并采用前臂悬吊于胸前。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接骨散外敷联合太渊、合谷、神门等穴位针灸治疗。①接骨散外敷治疗,于首次复位后行外固定前行接骨散外敷治疗,其后每天换药一次进行接骨散外敷治疗,接骨散由土鳖虫0.5份、自然铜(醋煅)4份、乳香(醋炒2份)、没药(醋炒)2份、地龙(去土酒炒)2份、桂皮2份、骨碎补1份组成重约20 g的方剂,将上述药材研制成细末混匀后以白酒调敷。将制成的接骨散敷于骨折处四周并以无菌绷带固定。每半个月行X线检查一次,骨折愈合良好患者即停止接骨散外敷治疗。②穴位针灸治疗:于首次复位后行外固定和接骨散外敷治疗前和每天接骨散外敷换药前进行穴位针灸治疗,针灸的穴位包括桡神经、桡动静脉及、尺神经、尺动静脉、经渠、太渊、合谷、手三里、曲池、极泉、神门等,针灸取斜刺和中等强度刺激,每次针灸留针30 min,5天为1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间隔2天再继续下一疗程的治疗直至X线检查显示患者骨折愈合良好。

治疗时间均为3月。随访1年。

3 检测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检测指标 于治疗结束时采用X线检查2组骨折愈合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T0)及治疗3天(T1)、治疗2周(T2)、1月(T3)和3月(T4)时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治疗不同时期的血清骨保护素(OPG)和骨钙素(BGP)水平。患者均于受检当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以3500 r/min和3 cm离心半径离心5 min后取血清保存于-20℃恒温箱中保存待测,所有血液标本均于取样后2 h内完成检测。人骨保护素ELISA试剂盒由上海邦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人骨钙素ELISA试剂盒由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提供,酶标仪为德国BMG多功能酶标仪,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和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于治疗结束时、随访半年和随访1年时采用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评价2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检测前采用X线片测定前臂旋前和旋后的角度。

3.2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

4 评价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骨折愈合评价 参照文献[5]拟定。骨折愈合良好:①骨折部位无压痛;②骨折处负重无疼痛或不适感;③扭转患肢骨折处无异常活动;④解除外固定后上肢骨折患者可举重1 kg 1 min,下肢骨折患者可在无搀扶情况下步行30步;⑤X线检测显示骨折线消失或近似消失,骨痂形成;⑥连续观察2周不变形。

4.2 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6]拟定。采用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评价2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评价内容包括疼痛和功能2项,分值0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越好,其中90分~100分为优,75分~89分为良,50分~74分为可,低于50分则为差。

4.3 2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见表1。骨折临床愈合率观察组92.19%,对照组82.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32.26±3.56)天,对照组(38.18±5.41)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4.4 2组血清OPG水平比较 见表2。观察组T2、T3和T4血清OPG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血清OPG水平比较() pmol/L

表2 2组血清OPG水平比较() pmol/L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 P n 1 2 8 1 2 8 T 0 8 . 7 4 ± 1 . 1 5 8 . 7 8 ± 1 . 1 8 0 . 2 7>0 . 0 5 T 1 9 . 9 5 ± 1 . 3 6 1 0 . 2 8 ± 1 . 1 9 2 . 2 6>0 . 0 5 T 2 1 1 . 1 5 ± 1 . 3 5 1 2 . 2 9 ± 1 . 5 2 6 . 3 4<0 . 0 1 T 3 1 6 . 2 8 ± 2 . 1 4 1 1 . 4 6 ± 1 . 1 5 2 2 . 4 5<0 . 0 1 T 4 1 2 . 2 6 ± 2 . 6 2 8 . 4 5 ± 1 . 0 5 1 5 . 2 7<0 . 0 1

4.5 2组血清BGP水平比较 见表3。观察组T1、T2、T3和T4血清BGP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2组血清BGP水平比较() μg/L

表3 2组血清BGP水平比较() μg/L

2 4 . 9 5

4.6 2组治疗结束时患肢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4。观察组治疗结束时优良率均明显好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治疗结束时患肢恢复情况比较 例(%)

4.7 2组随访半年患肢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5。观察组随访半年患肢优良率均明显好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随访半年患肢恢复情况比较 例(%)

4.8 2组随访1年患肢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6。观察组随访1年患肢优良率均明显好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2组随访1年患肢恢复情况比较 例(%)

4.9 2组随访半年前臂解剖复位情况比较 见表7。随访半年观察组前臂旋前和旋后角度均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7 2组随访半年前臂解剖复位情况比较() °

表7 2组随访半年前臂解剖复位情况比较() °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 n 1 2 8 1 2 8前臂旋前角5 . 8 5 ± 1 . 8 9 5 . 9 4 ± 1 . 6 2 0 . 4 1>0 . 0 5前臂旋后角5 . 9 4 ± 2 . 2 8 6 . 0 5 ± 2 . 6 4 0 . 3 6>0 . 0 5

4.10 2组随访1年前臂解剖复位情况比较 见表8。随访1年观察组前臂旋前和旋后角度均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8 2组随访1年前臂解剖复位情况比较() °

表8 2组随访1年前臂解剖复位情况比较() °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 n 1 2 8 1 2 8前臂旋前角5 8 . 7 5 ± 2 . 2 5 5 0 . 2 6 ± 3 . 0 2 2 5 . 5 1<0 . 0 1前臂旋后角6 8 . 9 8 ± 4 . 4 7 6 0 . 6 3 ± 3 . 1 5 1 7 . 2 8<0 . 0 1

5 讨论

尺桡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发生于骨干的远端、中断或近端,一般以远端骨折较为常见。尺桡骨骨折可分为开放式骨折和闭合式骨折,一般由间接暴力导致,其治疗一般采用闭合复位或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均可达到理想复位,但患者骨折愈合和患肢恢复情况不一[7]。改善尺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必要。近年来中医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等骨折患者阴阳平衡遭到破坏导致气滞血瘀,不但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亦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因此尺桡骨骨折等骨折的治疗中应首先去瘀,改善患者气滞血瘀的症状,为其后的骨痂新生和骨折预后提供基础。接骨散中当归、土鳖虫等可活血化瘀,针灸、按摩等亦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疏通筋脉的作用[8]。因此接骨散、针灸、按摩等应用于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的治疗中亦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法复位成功后采用由土鳖虫、自然铜、乳香、没药、地龙、桂皮、骨碎补等制成的接骨散外敷联合桡神经、桡动静脉、尺神经、尺动静脉、经渠、太渊、合谷、手三里、曲池、极泉、神门等针灸治疗对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可明显缩短,治疗3月后的骨折愈合率亦较高,手法复位后接骨散外敷联合针灸是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后接骨散外敷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亦可有效提高骨保护素和骨钙素等骨折愈合相关因子的血清表达水平,促进骨的生存和骨折的愈合。且首法复位后接骨散外敷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为优和良好的患者比例增加,总体恢复情况良好,且患者前臂前旋和后旋的角度恢复更佳,患者患肢解剖学复位效果更好。手法复位后接骨散外敷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可有效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和解剖学复位,改善治疗效果。这与接骨散、针灸等应用于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的治疗中亦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假设一致。手法复位的基础上接骨散外敷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的机理可能是:①手法复位使骨折端复位良好,而外固定可保持骨折端复位不变形,为骨折愈合提供基础。②接骨散中的土鳖虫具有破血逐瘀和止痛的效果,自然铜可消瘀止血,乳香和没药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地龙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桂皮可通血脉和治疗跌损瘀滞,骨碎补则可补肾强骨,续伤止痛[9]。接骨散中各味药材协同作用于尺桡骨骨折可通气血,改善患者气血瘀滞,缓解患者疼痛,调节阴阳平衡,从而促进骨的生成和骨折愈合。③针灸可增加骨折端的刺激应力,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血肿所得吸收,并给骨折端造成有规律的挤压,加速骨折愈合,且针灸亦可影响机体内分泌系统,造成皮质醇含量的降低和睾酮、生长激素、雌激素等分泌的增加,改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锌、铁等骨折愈合相关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促进骨折愈合。④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接骨散和针灸治疗可有效达到通气血,调节阴阳平衡、止痛、促进骨的生成和愈合等作用,因此手法复位后接骨散外敷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然而由于本研究中的样本量较小,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的愈合受患者个体因素的影响亦较大,明确青少年尺桡骨闭合性骨折行手法复位后接骨散外敷联合针灸治疗的具体效果需更大样本量的进一步研究。

[1]王志勇,桑锡光,柳豪.交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回顾性疗效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 (1):78-81.

[2]Ferreira LM,Greeley GS,Johnson JA,et al.Load transfer at the distal ulna following simulated distal radiusfracturemalalignment[J].JHand Surg Am,2015,40(2):217-223.

[3]薛兆平.外敷自制消肿止痛纱垫在尺桡骨骨折早期消肿止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48-4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Kim JY, Tae SK.Percutaneous distal radius-ulna pinning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to prevent settling[J].J Hand Surg Am,2014,39(10):1921-1925.

[6]Anderson LD,Sisk D,Tooms RE,et al.Compression-plate fixation in acute 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he radius and ulna[J].J Bone Joint Surg Am,1975,57 (3):287-297.

[7]郭立宏.接骨散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临床疗效总结[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9):845.

[8]廖伟奇.接骨散外敷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12):83-85.

[9]谢兴文,宋敏,金成强.接骨散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性分化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6):1-3.

(责任编辑:马力)

R683.41

A

0256-7415(2016)02-0113-04

10.13457/j.cnki.jncm.2016.02.043

2015-10-02

罗树风(1964-),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疾病诊治。

猜你喜欢

前臂桡骨患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