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罐法结合针刺治疗落枕疗效观察

2016-02-15苏敏芝黄小燕张瑾蔡庆胡昔权

新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罐法活动度疗程

苏敏芝,黄小燕,张瑾,蔡庆,胡昔权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530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630

运动罐法结合针刺治疗落枕疗效观察

苏敏芝1,黄小燕2,张瑾2,蔡庆1,胡昔权1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530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630

目的:观察运动罐法结合针刺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给予运动罐法及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通过疼痛VAS评分、颈部关节活动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来评估治疗前、治疗1次及治疗1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比较,治疗1次及治疗1疗程后的VA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颈部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1疗程与治疗1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2组治疗1次及治疗1疗程后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均可缓解疼痛,并能改善关节活动度,且治疗组即时疗效及治疗1疗程后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2组均可缓解疼痛,并能改善关节活动度,但治疗组的即时疗效及治疗1疗程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运动罐法结合针刺治疗落枕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落枕;运动罐法;针刺

落枕又称“失枕”,主要因项部肌肉长时间过分牵拉或感受寒邪侵袭而发生痉挛所致。患者颈部疼痛剧烈,常伴有功能活动受限,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的痛苦和困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传统针刺是其常用的治疗方法,笔者结合运动罐法治疗本病时发现疗效良好,可为临床提供既安全且易于操作的另一治疗手段,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一般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所致。②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疼痛加剧,严重时使头部歪向病侧。③患侧常有颈肌痉挛或伴局部肌肉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落枕诊断标准;②发病后未使用影响本观察结果的药物,如非甾体药物等;③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颈部器质性疾病者;②患有严重心、肝、肾等其他疾病者;③对本研究操作不耐受或不配合者;④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①入选病例发现不符合入选标准,或未按方案规定治疗者予剔除。②入选病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自行退出者作为脱落处理。

1.5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2年7月—2015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患者,共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19~48岁,平均31.24岁;病程0.5~10天,平均2.60天。根据就诊时间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各29例。2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落枕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2组落枕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2 9 2 9男1 8 1 6女1 1 1 3平均年龄(岁) 3 0 . 7 2 ± 6 . 6 9 3 1 . 7 6 ± 7 . 1 6平均病程(天) 2 . 6 9 ± 1 . 3 9 2 . 5 2 ± 1 . 3 3性别(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针刺治疗:参照王启才主编的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治疗落枕的方法:①取穴:阿是穴、大椎、后溪、落枕穴、悬钟。加减:病及太阳经加天柱、肩外俞;向肩胛区放射痛加天宗、秉风;病及少阳经加风池、肩井。②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华佗牌,0.25 mm×25 mm,苏州生产)快速进针,针行捻转补泻之泻法,得气后留针20 min。③运动罐法:针刺后在颈部痉挛肌肉的两端附着点及筋膜走行方向上拔罐,拔罐后指导患者颈部进行前屈、后伸、向左侧屈、向右侧屈、向左旋转、向右旋转、肩上抬及肩下压的主动运动,速度慢,幅度在耐受范围内尽可能大,活动到最大幅度时可停留5~10 s,时间约10 min(见图1)。

图1 运动罐法治疗落枕活动示意图

2.2 对照组 针刺处方、针具及操作方法均同治疗组,但不施行运动罐法。

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次为1疗程,每天治疗1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次及治疗1疗程后进行评价。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分别在治疗1次和1疗程后评定,采用国际常用的VAS来评定疼痛程度(VAS评分将疼痛分为11个等级,0为无痛,10为剧痛),患者根据自身的疼痛程度在评分尺上做出标记。②颈椎关节活动度测量的评分标准:依据《康复评定》[3]中颈椎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分别在治疗1次和1疗程后测量患者颈部前屈、后伸、向左旋转、向右旋转、向左侧屈和向右侧屈的关节活动度。参照《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4]对测得的数值量化: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40°,左右旋转>75°,记3分;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30°~40°,左右旋转60°~75°,记2分;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20°~29°,左右旋转45°~59°,记1分;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20°,左右旋转<45°,记0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后再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2组间治疗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治疗1疗程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对落枕的疗效判定标准,结合VAS评分进行总体疗效评价。治愈:VAS评分恢复到0分,颈部疼痛不适消失,颈部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好转:0.5分≤VAS评分≤3分,颈部疼痛较治疗前减轻,颈部关节活动度改善。未愈:VAS评分>3分,症状未见改善。

4.2 2组落枕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 见表2,表3。2组组内比较,治疗1次及治疗1疗程后的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与治疗1次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2组治疗1次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疗程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均可缓解疼痛,并能改善关节活动度,且治疗组即时疗效及治疗1疗程后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表2 2组落枕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落枕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同组治疗1次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③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2 9 2 9治疗前7 . 0 3 ± 1 . 5 9 6 . 6 5 ± 2 . 0 4治疗1次3 . 0 7 ± 1 . 2 5①③5 . 0 3 ± 1 . 4 0①治疗1疗程0 . 7 9 ± 1 . 4 2②③1 . 7 6 ± 2 . 0 3②

表3 2组落枕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落枕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同组治疗1次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③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2 9 2 9治疗前5 . 3 1 ± 2 . 8 8 5 . 0 7 ± 2 . 5 2治疗1次1 2 . 0 3 ± 3 . 1 0①③8 . 2 4 ± 2 . 9 1①治疗1疗程1 6 . 9 0 ± 1 . 1 8②③1 4 . 4 1 ± 2 . 0 4②

4.3 2组落枕患者治疗1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2组治疗均有临床疗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4 2组落枕患者治疗1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落枕多见于成年人,且发病率高,一般多在早晨起床后,突感一侧颈项强痛,不能俯仰转侧;疼痛可向同侧肩背及上肢扩散,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并带来很大的苦痛。

目前临床上运用针灸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报道较多,疗效参差不一。笔者在工作期间,发现单纯运用针刺治疗落枕虽能缓解疼痛,但残存的痛楚仍对患者带来困扰,即时疗效并未完全令人满意。因此,很有必要寻找新的且即时疗效良好的方法来治疗落枕。于是,笔者采用易罐疗法和康复运动训练结合治疗后,发现该方法可即时减轻患者疼痛,且活动幅度能较快恢复正常,疗效满意。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或受寒邪侵袭,引起颈部气血不和、筋脉拘急所致,形成“痛则不松,不松则痛;因痛增痉,因痉增痛”的恶性循环[5]。因此,缓解肌肉痉挛、疏通局部气血成为本病治疗的关键。本研究使用的运动罐法是将传统火罐和康复训练结合的一种特色疗法。操作时把易罐吸附在痉挛肌肉的两端附着点和筋膜的走行方向上,在此基础上配合颈部各个方向的适量运动。有文献指出,针刺疗法与运动疗法联合配伍应用,二者相辅相成,产生的协同作用能提高针刺止痛疗效[6]。再者,通过运动可使微小错位的小关节自动恢复,发生嵌顿的筋膜得以回位[7]。古人强调治神,当患者活动时,个人神志专注于患处,所谓“动引其气”,治疗作用则向患处集中,效果益佳[8]。拔罐是通过负压的作用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带走因为扭挫伤产生的致痛物质,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9]。而运动罐法是患者带罐运动,吸附在皮肤上的罐作用力到达皮下疏松组织,通过运动对痉挛组织形成较强的牵拉效果,融合运动和拔罐的作用,达到解痉止痛的效果。罗荣等[10]认为,一次5 min左右的运动罐法治疗效果可相当于数次传统疗法,且尤适宜用于一些大范围的软组织疼痛类疾病。两者并用在治疗痛症患者中可增强疗效,缩短疗程[11]。然而,此法在治疗落枕患者方面尚未见报道。而本研究运用针刺结合运动罐法,以在患处直接起到疏通凝滞之气血经脉、解除肌肉痉挛的作用,对疼痛的缓解和颈部活动幅度的恢复效果良好。

易罐是根据火罐原理设计的一种以硅橡胶为材料的工具,相比起传统的玻璃罐和竹管,其使用时不必点燃,吸附在皮肤上,当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能随着身体的活动而变形,不易脱落和摔破,能预防、治疗临床常见的100多种疾病,具有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末梢神经张力、消除皮神经卡压、松弛肌筋膜等作用[12]。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事件、也未见器材破损,可见本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重复性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治疗后在症状改善和临床疗效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治疗1次和治疗1疗程后,运动罐法结合针刺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因此,运动罐法结合针刺即时疗效和治疗1疗程的疗效比单纯针刺佳,可在临床上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王宁华.疼痛定量评定的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738-2739.

[3]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0-141.

[4]张鸣生,许伟成,林仲民,等.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3):151-154.

[5]程宣生.软组织疼痛的机理研究[J].按摩与导引,2004,20(5):3-4.

[6]吕雅妮.针刺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落枕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7):27-28.

[7]任超展,方晓丽,杜小正.颊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56例[J].中国针灸,2014,34(3):245-246.

[8]陈耀龙,陈荣钟,庄礼兴.动气针法在针灸治痛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8):936.

[9]于明克,刘向龙,岳红霞,等.针罐配合背部运动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4):635-636.

[10]罗荣,刘琦,孙丹.运动罐法的操作技术及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13,33(7):665-667.

[11]李媛媛,刘俊昌.推拿配合易罐治疗早期肩关节周围炎6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0):858.

[12]钟士元.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M].3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457-459.

(责任编辑:刘淑婷)

R268

A

0256-7415(2016)02-0096-04

10.13457/j.cnki.jncm.2016.02.038

2015-09-25

苏敏芝(1986-),女,医学硕士,主要从事针灸治疗痛症、脑病临床工作。

胡昔权,E-mail:xiquhu@hotmail.com。

猜你喜欢

罐法活动度疗程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走罐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
火针刺络放血结合罐法治疗痹症的临床体会
迪氏罐法疗法简介和临床应用
WONCA 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2 型糖尿病肥胖成人生活方式改变及活动度
煮罐闪火法的操作方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