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2016-02-15苏小军王海东

新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针刀肩周炎肩关节

苏小军,王海东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苏小军,王海东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针刀组第1次治疗选肩关节前区1点、外上区7点,第2次治疗选后区4点,第3次治疗选肩三针加阿是穴等相关穴位进行针刀及针刺治疗。针刺组取主穴:肩髃、肩贞、肩井、肩峰、肩髎、天宗。配穴:曲池、条口、尺泽、太渊、阳陵泉、外关、阿是穴等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Constan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比较,针刀组Constant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Constant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疗法。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针刀组VAS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VAS评分方面疗效优于针刺疗法。2组比较,针刀组愈显率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肩关节炎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均优于针刺组。

肩周炎;针刀疗法;Constant肩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肩周炎是一类引起盂肱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好发于40~70岁中老年人,男女之比为1∶3。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缩,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1]。目前,治疗该病大多仍以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附加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为主[2]。但由于肩周炎的病因尚不明确,故各种疗法大多仍以对症治疗,消除临床症状为主。针刀疗法作为一种闭合型手术疗法,从应力平衡失调的角度对肩周炎的发病提出了新的认识,在此新理论的指导下,使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1]肩周炎诊断标准。①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②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③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④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⑤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⑥X线摄片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摄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新编实用骨科学》[1]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②年龄40~80岁。③近1月内未接受其他治疗措施者。④能积极配合并坚持完成本次临床试验,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病变,如肿瘤、结核、骨性融合、严重骨质疏松者;④合并呼吸、循环、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者;⑤病人拒绝参与者。

1.4 剔除标准 ①患者依从性差,影响疗效者;②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不宜继续治疗者;③因各种原因未完成治疗者。

1.5 一般资料 60例肩周炎患者均来自甘肃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住院及门诊,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简称针刀组)30例和针刺组30例。治疗期间无脱落及剔除病例。60例患者均完成最终治疗。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 治疗方法

2.1 针刀组 ①针具:选用北京汉章医疗器械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IV型0.8 mm针刀。②选点[3]:第1次治疗选肩关节前区1点(肱二头肌短头起点),外上区7点(肱骨小结节处、结节间沟点、肱骨大结节上分处、肱骨大结节中分定位、小圆肌止点、肱骨大结节下分、肩峰下滑液囊)第2次治疗选后区4点(冈下肌起点、肱三头肌长头、小圆肌起点、大圆肌起点);第3次治疗选肩三针(肩髃、肩贞、肩井)加阿是穴等相关穴位。③治疗操作:第1次治疗时,令患者仰卧,充分暴露肩关节,选好操作点位,用龙胆紫标记,局部碘伏消毒后,首先,应以拇指或示指扪清针刀治疗部位,并将其按住。刀口线与躯干纵轴、肌腱走行、皮肤纹理平行一致,刀体与皮面垂直,从压住的手指边缘刺入皮肤,直达操作位置,纵行疏通,横行剥离3~5刀,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局部消毒完成治疗。第2次治疗时,令患者俯卧,充分暴露肩关节,选好操作点位,用龙胆紫标记,局部碘伏消毒后,首先,应以拇指或示指扪清针刀治疗部位,并将其按住。刀口线与躯干纵轴、肌腱走行、皮肤纹理平行一致,刀体与皮面垂直,从压住的手指边缘刺入皮肤,直达操作位置,纵行疏通,横行剥离3~5刀,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局部消毒完成治疗。第3次治疗时,患者选取坐位,选好腧穴后,局部消毒,以引出强烈酸胀感为宜。针刺完成后,快速起针,局部消毒完成治疗。④治疗频率和疗程:每7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止其他治疗方法。

2.2 针刺组 ①取穴:主穴:肩髃、肩贞、肩井、肩峰、肩髎、天宗。配穴:曲池、条口、尺泽、太渊、阳陵泉、外关、阿是穴等。以上取穴参照《针灸学》[4]关于痹证中治疗漏肩风的治疗。②手法操作:使用0.25 mm×40~70 mm华佗牌不锈钢一次性针灸针,75%酒精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平补平泻手法操作参照《针灸学》[4];②治疗频率和疗程:每次留针30 min。每周连续治疗6次后,休息1天。治疗3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止其他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系统[5]制订,关节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估。具体由同一个医生进行检查、测量并记录,每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作疼痛及功能障碍评估。

3.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表示。若方差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若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尼莫地平法,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得分,按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前评分]×100%计算。改善率≥80%为治愈;改善率>50%为显效;25%~50%为有效;<25%为无效。愈显率为治愈和显效例数之和所占百分比,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及有效例数之和所占百分比。

4.2 2组治疗前后Constant肩关节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2组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治疗后Constan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比较,针刀组Constant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Constant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疗法。

表2 2组治疗前后Constant肩关节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Constant肩关节评分比较()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针刀组针刺组n 3 0 3 0治疗前7 1 . 3 2 ± 1 4 . 3 7 7 2 . 1 7 ± 1 2 . 1 6治疗后9 0 . 3 8 ± 2 1 . 0 8①②8 1 . 3 4 ± 1 9 . 2 3①

4.3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针刀组VAS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VAS评分方面疗效优于针刺疗法。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针刀组针刺组n 3 0 3 0治疗前6 . 5 7 ± 2 . 1 5 5 . 6 3 ± 1 . 4 8治疗后2 . 5 8 ± 0 . 7 3①②3 . 7 9 ± 0 . 5 9①

4.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2组比较,针刀组愈显率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是导致中老年人群肩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其病因主要是应力平衡失调。一方面是因外伤、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在组织修复过程中产生瘢痕,致使组织粘连、牵拉,破坏了肩关节的力平衡,使关节内产生了高应力点。另一方面是由于疾病原因,如类风湿关节炎,破坏了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从而出现疼痛。中医学认为,该病属“痹病”的范畴,《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圣济总录》:“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为历节风也。痛甚则使人短气汗出,肢节不可屈伸。”因此,中医认为肩周炎病因是以风寒湿三气杂合、慢性损伤、外伤为外在致病因素;且与患者身体虚弱,腠理空疏,年老肝肾不足,饮食劳倦内伤,而致气血虚弱,精气不足等内在因素有关。

针刀来源于古代九针,针刀医学理论认为,当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修复不全而产生粘连、瘢痕、挛缩、血循环瘀塞及神经卡压等病理改变后,造成肌肉、腱末端、韧带、关节囊及腱围结构的挛缩病变,使本来正常的应力状态改变为异常的高应力状态,这种生物力学改变所致的异常高应力就是肩周炎功能障碍、疼痛等临床表现的根本原因,而针刀闭合性手术通过疏通粘连、松解瘢痕、延长挛缩,进而消除了肌、腱、韧带、关节囊、腱围结构等组织的异常高应力后,恢复了正常应力状态,从而恢复局部力学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等症状[6~7]。

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刀组和针刺组对肩周炎患者Constant评分、VAS评分、愈显率的比较,来评估针刀疗法对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在本研究中观察到,经针刀组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肩周炎患者Constant评分、VAS评分并且提高愈显率。因此,认为针刀的作用机制,首先与作用于病变局部,控制病变局部炎症,增加局部供血,促进肩关节病变组织的修复有关;其次,针刀通过缓解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的痉挛,来调整肩关节力学平衡,从而解除肩关节主要的致病因素;最后,再配合腧穴的治疗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之目的。但其深层次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陶天遵.新编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2]张春龙,曹玉霞,杨丽珍.肩周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8):148-150.

[3]王海东.常见风湿骨病针刀规范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王华,杜元灏.针灸学(2012年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5]Constant CR,Murley AH.A clinical method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shoulder[J].Clin Orthop Relat Ros,1987,214:160-164.

[6]朱汉章,柳百智.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7]庞继光.针刀基础与临床[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淑婷)

R684.3

A

0256-7415(2016)02-0077-04

10.13457/j.cnki.jncm.2016.02.031

2015-09-25

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209FCM029)

苏小军(1980-),男,医学硕士,研究方向:风湿病治疗中西医结合研究。

猜你喜欢

针刀肩周炎肩关节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肩关节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