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朴麻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观察

2016-02-15莫健平

新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麻黄汤肺气肿支气管炎

莫健平

高州市中医院,广东 高州 525200

厚朴麻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观察

莫健平

高州市中医院,广东 高州 525200

目的:观察厚朴麻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厚朴麻黄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1秒率(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2.00%,对照组7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肺功能FVC、FEV1、FEV1/ FVC、PEF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研究组6.00%,对照组4.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麻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明显,且有效的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安全可靠。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厚朴麻黄汤;临床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为临床常见病,主要以咳、喘、痰为临床症状。该病发生后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患者病情可迅速恶化,严重者可发生死亡[1]。笔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厚朴麻黄汤联合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本院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5~73岁,平均(58.37±9.84) 岁;病程6月~13年,平均(6.09±1.25)年。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2~75岁,平均(58.52±9.06)岁;病程8月~14年,平均(6.02±1.04)年。2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以慢性咳嗽、咳痰、伴有或不伴有气短、呼吸困难、胸闷、喘息为临床表现,且连续2年或2年以上每年症状持续时间达3月以上,均行X光检查明确提示肺气肿征象,排除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主要以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为主,使用的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氨茶碱等,病情稳定时采用口服给药,急性期或突发加重予以静脉给药,并持续低流量给氧。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厚朴麻黄汤治疗,药物组成:厚朴、麻黄、石膏各10 g,苦杏仁、半夏各8 g,甘草6 g,细辛5 g,干姜2 g。以风寒为主者加用荆芥、紫菀、百部;以风热为主者加用桑叶、芦根;以痰湿为主者加用茯苓;以燥热伤津为主者加沙参、梨皮。每天1剂,加清水500 mL煎至200 mL,分3次口服。

2组的治疗时间均为3月,治疗期间予以清淡饮食,并忌食辛辣食物,同时适当进行锻炼,并注意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肺功能采用四川思科达公司生产的肺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型号为S-980A(Ⅱ),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1秒率(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4项。

3.2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标准。临床治愈:咳、喘、痰等症状完全消失,哮鸣音等肺部体征不存在或轻度。有效:咳、喘、痰等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哮鸣音等肺部体征较治疗前也有明显减轻。无效:咳、喘、痰等症状以及肺部体征较治疗前无变化或加重。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研究组92.00%,对照组7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研究组6.00%,对照组4.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见表2。2组治疗前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指标F V C ( L ) F E V1( L ) F E V1/ F V C ( % ) P E F ( L / s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n = 5 0 ) 2 . 8 5 ± 1 . 0 6 3 . 5 1 ± 0 . 7 3 2 . 7 2 ± 0 . 9 5 3 . 3 5 ± 0 . 4 6 7 3 . 6 4 ± 1 0 . 2 1 8 6 . 6 2 ± 9 . 7 3 3 . 6 5 ± 1 . 2 3 4 . 9 7 ± 1 . 0 8对照组( n = 5 0 ) 2 . 8 8 ± 1 . 0 2 3 . 0 6 ± 0 . 7 2 2 . 7 4 ± 0 . 9 6 3 . 0 2 ± 0 . 5 8 7 3 . 8 9 ± 1 0 . 2 7 8 0 . 2 6 ± 9 . 5 4 3 . 7 1 ± 1 . 2 8 4 . 2 1 ± 1 . 0 5 t值0 . 1 4 4 2 0 3 . 1 0 3 3 0 . 1 0 4 7 1 3 . 1 5 2 1 0 . 1 2 2 0 6 3 . 3 0 0 3 0 . 2 3 8 9 9 3 . 5 6 7 7 P>0 . 0 5<0 . 0 5>0 . 0 5<0 . 0 5>0 . 0 5<0 . 0 5>0 . 0 5<0 . 0 5

5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多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肺结核、长期吸烟、环境污染、感染等原因导致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过度充气,并伴有气管壁膨胀、破裂而形成[3]。目前对该病首选西医治疗,主要手段包括扩张支气管、祛痰、抗感染等,虽能有效的对急性期予以控制,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属中医学肺胀范畴,患者发生慢性支气管炎后,病情迁延日久,且反复发作,机体正气亏虚、痰湿壅盛,风、寒等邪气趁虚而入,致使痰湿阻于气道,肺气宣发肃降失常,气机上逆形成咳喘,阻于胸中致胸闷憋气。故痰湿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因此治痰是本病的关键[4~5]。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厚朴麻黄汤对5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并选取另50例行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使用厚朴麻黄汤的一组不但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且患者肺功能改善也更为明显,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别。厚朴麻黄汤中厚朴、麻黄具有祛湿化痰、宣肺理气之功,同为君药;苦杏仁、细辛具有降逆、散寒、温肺之能,为臣药;小麦、干姜、石膏、半夏具有除热、祛烦、散里寒、祛痰之效,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同时根据辨证进行加减,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并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获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1]保玉琴.中医辨证治疗5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6(31):185-187.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5-58.

[3]黄满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8):1180-1181.

[4]黄孝锦.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4):89-90.

[5]薄衍.中药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58-59.

(责任编辑:马力)

R562.2

A

0256-7415(2016)02-0035-02

10.13457/j.cnki.jncm.2016.02.015

2015-10-08

莫健平(1971-),男,副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麻黄汤肺气肿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
以《伤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
右旋糖酐联合活血化瘀方治疗肺气肿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