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百年的“微笑”与“温和”

2016-02-15夏香莲

中学语文 2016年9期
关键词:记念和蔼刘和珍

夏香莲



穿越百年的“微笑”与“温和”

夏香莲

优秀的叙事写人的文学作品,往往借着对人物外貌的描绘而获得永恒的艺术魅力。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最突出的莫过于鲁迅先生描写的刘和珍君。她的“微笑”与“温和”,是如此地鲜明,如此地动人,以至于每一个读过《记念刘和珍君》的人,都会像她的亲人们一样在头脑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然而,语文教学参考书却简单地以“作者反复写她的‘微笑’与‘和蔼’,侧面写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象,让人了解这是一批怎样可爱的青年”这样一句话简要的概括,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刘和珍能穿越近百年而魅力犹存,我以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对于她“微笑”与“温和”的精心构思。

一、细节聚焦 刻画形象

细节聚焦是以细节作为焦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一种写作技法。鲁迅先生写刘和珍,本可把她的方方面面都写到,以便给人整体的印象,诸如性格禀赋、勤学苦读、斗争事迹等。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聚焦一点,略去其余。他紧紧抓住刘和珍表情中最突出的细节“微笑”、态度中最典型的特点“温和”,极度渲染,反复强调,使它们成了刘和珍的无可替代的符号——只要一提刘和珍,人们首先浮现在脑海里的,往往不是她的年轻、干练、勇敢,而是她的“温和”与“微笑”,而这,也就成了她留给读者的永远的印象。

二、间隔反复 突出性格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记念刘和珍君》即采用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微笑”与“温和”是鲁迅笔下刘和珍唯一的情态特征。文中只要提到刘和珍,就对她的“温和”与“微笑”进行强调。前后共出现五次,两次实写,三次虚写。不过稍易数字,或作定语修饰,或作谓语描写。每次描写都强烈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第一次,“能反抗一个广有羽翼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有些桀骜不驯的”,但她却“常常微笑,态度很温和”。这个神态描写与刘和珍君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通过这种强烈的对照显示出刘和珍君是个外柔内刚的女子。

第二次,她后来来听“我”讲课,于是作者和她熟悉起来,和她见面的次数多了起来,也还是“常常微笑,态度很温和”。作者在文中写到平日里的刘和珍君就是这个样子,说明了刘和珍君开朗、乐观、温柔、善良的个性特征。

第三次,“况且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以喋血反衬其微笑的形象,使之更加鲜明。

第四次,“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如鲜花般生命凋谢,强化了她温和、微笑的特点,让读者在悲愤中加深对刘和珍的记忆。

第五次,“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緋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在叙及烈士亲人记念刘和珍的同时,实际上也暗示了刘和珍牺牲的价值——激励后人奋勇而前行!

五次提及,反复强调,使刘和珍“微笑”与“温和”的特点越来越鲜明,一方面突出了刘和珍外柔内刚的性格,另一方面表现了她百折不回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同时也传达出她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责任感,这最终成为刘和珍人格美的标志。

三、烘托渲染 寄托感情

烘托与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既可以借人烘托人,也可以借物烘托物,多数情况下是借物来供托人。作品中运用烘托、渲染表现手法,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可以加强气氛,抒情写意,深化主题。《记念刘和珍君》就采用了这种手法。首先是借人烘托人:一般庸俗的市民以烈士之死为谈资并且神态淡漠,走狗文人的下劣、无耻、阴险,中外杀人者的凶暴残忍、面目狰狞,烈士的亲人们沉痛哀伤,作者则愤怒难平……刘和珍的“温和”与“微笑”在周围人的映衬下,如同黑暗丛林中一缕橙红亮丽的阳光,分外温馨,分外迷人。其次是借环境来烘托人:“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中国军人屠戮妇婴”,“有恶意的闲人”散布流言……整个社会似乎就是一个冰雪封冻的世界,既没有活力,更没有温暖,而温和微笑着的刘和珍,犹如广袤原野上一朵艳丽的桃花,灼灼地绽放,是那样的令人心醉,令人沉醉。其三是细节的渲染烘托,作者用精细的笔触描述了她牺牲时的情景:“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细腻的细节突出了她牺牲时的惨象。一个平素微笑与温和的刘和珍竟然遭受如此毒手,表达出作者对反动政府强烈的愤怒。

一个始终微笑、温和的女子,一个美丽、勇敢、乐观的女子,一个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女子,在作者的精心构思下,呼之欲出,穿越百年后,留下震撼人心的悲壮之美!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

猜你喜欢

记念和蔼刘和珍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解读与构思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当青春年少遇上饱经风霜
怕吵到你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小学数学教学略谈
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小心记忆
——记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鲁迅笔下的刘和珍, 真实的她却是一名武术高手
送给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