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

2016-02-15王艳红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教学法

◆王艳红

(河北栾城中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

◆王艳红

(河北栾城中学)

由于高中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在实际授课中通常会选择一些与课堂授课目标息息相关的史料记载、史料记录来进行辅助教学,这种授课手段被称之为“史料教学”法。结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对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目前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参考。

高中历史 史料教学 误区 反思

一、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实际应用探索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已经对每个章节的学习难点和重点,均已经给予了明确的标明。而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材,无论是序言、总结和课后练习所涉及的史料文献均带有较强的典型性、启发性与深刻性。而在新课改环境下的历史教材的教学工作,则需要教师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史学文献记载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课本上所讲述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拓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务必需要做好对文献的通读和理解,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将课后思考题目与史料文献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对书本所涉及的难点进行逐一攻破。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从死读书、读死书中走出来,通过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简单阅读法,来提高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的水平与能力。

例如,在对1900年中国清朝末期,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山东农民、中国基督教徒、清朝军队所引发起的“义和团运动”这个历史事件进行授课的时候,传统的授课方式是通过教师将反清复明与灭洋运动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解,但没有对这段历史事件进行预习的学生就会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将排外和复清作为一种障眼法。而史料教学法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是通过为学生讲解这次历史事件的文献记载中,“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寒战,英吉俄罗势萧然”这段记载,来为学生分析义和团口号中提到的“扶清灭洋”中的“洋”,指的是外国侵略者外还包括涉洋事务。通过这样的文献解析,可以最大程度上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一切历史观点的得出,必须有相应的历史文献作为基础依据。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站在历史学家的视野来推到历史事件研究过程,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追求实事求是的理念。

二、史料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反思

(一)通过史料分析来提升学生归纳、总结历史事件意义的能力

利用史料教学来进行高中历史课堂的授课,能够让学生在对所学历史事件及观点进行深度剖析时,对一些课本上的内容不够详实的知识点及历史事件进行延伸。特别是针对一些历史战争的讲解,应该大量引入史料教学法来进行。例如,传统高中历史课堂,在对鸦片战争进行分析的时候,通常教师会请一名学生来朗读书本上所写的国外、国内背景,随后教师便根据在参考书上摘抄的有关于鸦片战争的分析,来让学生在笔记上记下题目为“结合鸦片战争来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落后就会挨打”的简答题,并千人一面的记录下标准答案已被课后联系。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虽然能够在高考或者其他考试中将这道题进行完整的回答,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此时,如果将史料教学法引入课堂,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很大程度上会引导学生如何去对国内、国外著名的历史事件进行剖析。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一套与鸦片战争有关的文献记载,其中包括鸦片战争时期民不聊生的照片、文物图片、马克思关于《鸦片贸易》的片段和相关视频等,并在上一节课对学生留下预习作业,让他们自行寻找一些相关材料作为补充。在正式授课的时候,教师通过对学生引导整理一系类文献,形成推演并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式会随着学生对史料的认知,来逐渐形成“文明与非文明”“正义与非正义”思想上的交错与统一。

(二)通过适当的活动方式来发挥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授课中的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教学的实践中,历史教师必须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来整理、选择文献,通过思考如何正确运用历料教学来带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保证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与探索手段的提升与开发。在实际授课中,高中历史教师要遵循学习能力与学习方式并用的原则,来选取恰当的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方式的开展,是以对史料进行探索开始的,教师切不可为了单纯的迎合教育革新需要,盲目的为学生制造一些与历史课堂实际需要并不符合的“历史课程活动”。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们以教师讲授世界三大发明对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时,可以先通过对罗盘、炸药、印刷术的相关制作工具模型来开展活动授课。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三种产物的直观感觉,来了解它们的作用,并通过对教师准备的史料文献和视频来与我国的四大发明进行比较。例如,火药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发明应用,主要是用来制作弹药来抵御外来侵略者或者进行扩张之用,而在中国则是用来制作鞭炮用以膜拜神灵;指南针在国外主要用于航海探索,而中国则是过多的用来进行风水方位的探测及预测……通过这些对比,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同样的发明在不同国度的应用范围,来得出中国为什么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被西方一些国家逐渐落下的结论。

(三)以史料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历史的研究与探索,需要以史料的运用和学习为主要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设定历史材料、文献的选择。但很多史料都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这对相当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水品较低的学生而言是一种“煎熬”,甚至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有时候还会对文言文资料产生误读。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的阅读要进行有效引导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文言文的阅读知识作为学好历史学的基础,通过原汁原味的阅读来读懂史料中所传递出的深刻含义,并最终得到自己的看法和论据。

(四)通过有趣的史料教学来激发高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结合课程设定来选择有趣的文献来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侧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以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作为历史教学设计的导向和利器。例如,在讲到古代手工业发展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青铜器、瓷器、故宫博物院的电子展馆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也可以为学生先讲述一个有关故宫建筑的有趣传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将古代手工业产物与世博会的先进工业品进行图片对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界和小组讨论形式,来发现二者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和差异。

相信这种趣味性的史料教学法在导入串联历史相关性的同时,能够为学生带来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模式。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教学的误区

首先,要注意史料运用的时候不能仅仅为了迎合教改要求,而是要寻找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点的文献加以应用;其次,不能将史料教学仅仅的当成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兴趣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学会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最后,要通过不断提升历史专业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同时,保证史料运用的正确与多样性。

四、结语

在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中,史料教学法导入不仅为学生带来了引人入胜的历史传说,还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自我学习、自主思考的大门。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很容易保证课堂授课质量与授课成果。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的紧跟新课标引领,通过对历史资料教学法的不断探索和思考,来革新授课方式,为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贡献力量。

[1]陆晓敏.史料研究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高中教育,2013,(07).

[2]程刚,徐美慧.史料教学中的应用误区及具体应用[J].天津学报,2015,(12).

[3]王赫然,徐梅丽.高中历史教师对史料教学法的应用[J].职业圈,2014,(03).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教学法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史料二则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