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流行校园快餐文化透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2016-02-13陈艺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快餐校园精神

陈艺真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从流行校园快餐文化透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陈艺真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快餐文化正以其娱乐性、通俗性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目前,高校中存在的流行校园快餐文化参次不齐,对大学生精神需求产生强烈冲击,具体表现在对大学生求知需求、价值取向等方面。基于此,文章进一步分析流行校园快餐对大学生精神需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校园流行快餐文化能最大限度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避免其消极因素的影响。

快餐文化;大学生;精神需求;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快餐剧、速成班等以“快”为主题的快餐文化形式,正以一种及时快捷的形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现如今社会上方兴未艾的快餐文化不可避免地涌入高校,快餐文化的传播对大学生健康精神需求的发展、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产生影响。校园流行快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舒缓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有些不良观念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消磨了大学生的斗志等。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抵制不良校园流行快餐文化的消极影响的能力。

一、快餐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快餐文化的定义

互动百科上对“快餐”解释为由商业企业快速供应、即刻食用、价格合理,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大众化餐饮,具有快速、方便、环保等特点,是作为一种市场经济背景下追求高效率、方便快捷的副产品。语言词汇的形成,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因此,在“快餐”一词的基础上衍生而出的“快餐文化”。是比喻追求速成、通俗、流行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即指在社会商品化的环境中,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方便快捷、时尚流行的文化形式。一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与文化形式,被更通俗易懂的传递形式所取代,但同时也不缺失必要的文化信息,就成了现如今的快餐文化。从外延上讲,在人们日常中的流行音乐、流行电视剧、电子书等文化形态都属于“快餐文化”。

(二)快餐文化的特征

1.简单多样,能快速“充饥”

快餐文化流行于现代发展的潮流,形式与内容上都表现得更为便捷、精干简单。处在繁忙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在生活中追求效率,强调时间观念,使得人们没有耐心与精力去接受冗长的信息。这时,快餐文化借助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呈现给消费者一种更为简短有效的信息,比如在线阅读、快餐新闻、速成班等,人们可以不再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获取信息。同时,快餐文化可以借助的传播媒介较多,形式丰富多样。目前,快餐文化通过商业电影、选秀节目、流行歌曲等渗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为“快餐文化”追求快速方便,而且形式内容上相对贴近现实生活和时代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暂时缓解人们精神上的紧张与饥渴,以至于人们都相对容易接受。

2.商业性和娱乐性强,缺乏“营养”

快餐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最终目的是要将一种文化变成通俗适销的商品,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具有较强的商业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人们在工作之余更需要必要的娱乐来使身心得到放松。快餐文化趁机通过一些流行音乐、选秀节目、通俗影视剧等来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和放松的心理需求。不可避免的是,有一些快餐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不断揣摩人们的消费和娱乐心理,从而不顾产品本身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片面追求娱乐效果,使得快餐文化产品往往表现肤浅,缺乏深刻性,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感官刺激,以至于思想和情感内涵不足而缺乏“营养”。

二、校园快餐文化盛行对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双刃影响

校园快餐文化从多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如同任何新生事物,快餐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对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影响力,既包括积极方面,也有消极不足的方面。

(一)流行校园快餐文化对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积极影响

1.流行校园快餐文化丰富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流行校园快餐文化涉及各个领域,从影视文化、网络文化到音乐文化、阅读文化等,并且形式生动活泼、直观易懂,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与效率,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需求。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单纯依靠高校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及时满足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流行校园快餐文化能迅速传递信息,而且贴近社会现实,及时为大学生带来新鲜事物,给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知识,从而满足他们对获得信息的迫切需要,弥补了高校传统教学的相对滞后。同时,快节奏的生活增强了大学生对直观形象材料的需求,在线阅读、手机阅读、耳机听读等不失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文化营养提供了另一种形式,将一种难理解的经典转变为接近生活和时代的通俗形式,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便捷,对于培养大学生求知需求,丰富其内心世界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2.流行校园快餐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流行校园快餐文化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过去单一、乏味的课余生活状况,把大学生从紧张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中解放出来,感受着快餐文化所带来的许多乐趣。大学生心理发展比较活跃,由于离开父母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需要独自去面对许多日常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学习上的各种疑惑、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等问题,他们急切地需要找到合适的、健康的空间去转移和发泄紧张的情绪。这个时候,校园流行快餐文化往往能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放松的空间,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缓解大学生学习和心理压力,满足大学生审美娱乐等需求。在课余时间听音乐、看电影,尤其是直观性强、节奏快,并且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影视作品,大学生都会在闲暇时间选择观看,以此达到放松精神的目的;其中,一些思想性较强,且能深刻反映社会现象问题的影片,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提高是非辨别能力,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二)流行校园快餐文化对大学生精神需求的消极影响

流行校园快餐文化下,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一些文化传播者缺乏批评地把一些不健康的价值倾向推销给大学生,看似很贴近生活,其实是拆掉了大学生心目中最根本的价值座标,这将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健康精神需求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功利为目的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需求是影响人们价值选择的动力因素,正是需求的存在,才激励着人们对某种价值的不断选择和追求,形成不同的价值观。随着大学生个体的成长,需求层次越来越复杂,加之流行校园快餐文化参差不齐,容易造成大学生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出现价值选择矛盾和困惑,及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观念。一方面,受流行校园快餐文化中功利思想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在外在功利和内在精神的选择上有着明显的功利性倾向。在就业压力下,一些大学生选择压抑自己的精神需求而迎合社会要求,他们获取知识的真正意图不是满足自身的求知欲,丰富自身内心世界,而更多是为了在今后谋求一个好职位。大学校园中出现大量的“考证族”和“考碗族”足以证明这一点。另一方面,大学生努力追求理想实现的过程中,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的得失,忽视了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在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价值选择上存在冲突。显而易见的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首选一线城市及金融、通信等高薪行业,对于偏远地区及基层职位则一般不愿选择。大学生就业本身对其服务社会有着积极意义,如果不做具体分析加以引导,就容易让学生陶醉于经济至上,从而丢失应有的精神需求。

2.过度娱乐化消磨了大学生斗志精神

就大学生来说,不仅有知识、自我实现的需求,还有审美、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当下流行校园快餐文化给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带来诸如电脑游戏、音乐、电影等娱乐形式,但由于其大力烘托娱乐享受的氛围,容易使得大学生对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感到迷茫,出现课堂上精神萎靡不振、意志不坚定等问题。首先,流行校园快餐文化带来的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确实能够帮助大学生缓解紧张的情绪,但由于大学生缺乏坚定的自制力,喜欢从事刺激的活动,使得部分大学生常常终日沉溺于校园流行快餐文化中。部分大学生因为玩游戏荒废大量的时间,严重干扰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远大理想的树立。另一方面,尽管校园流行快餐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却存在部分大学生倍感课余生活空虚无聊、没有干劲。毫无疑问,这与校园流行快餐文化“营养”缺乏是密切相关的。如今,很多大学生把成功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但是,当前校园流行快餐文化更多是将公众人物的私生活呈现在娱乐版面的重要位置,而不是偶像背后付出的努力与正能量的一面,呈现给大学生均是身着名牌服装、开豪华轿车的成功者形象。大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的辩证思维,容易错误地把这些物质当作成功的标准与人生理想的真谛,导致大学生消费后依然感觉精神空虚,消磨了大学生的斗志精神。

3.媚俗化降低了大学生的格调

现如今校园流行快餐文化忽视文化本身内涵,一些媚俗的因素通过媒体炒作、宣传等冲击着高校主流校园文化,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格调。这主要是因为校园流行快餐文化在热衷追求新奇、娱乐性的同时,容易使得文化本身的内涵和深刻精神被忽视和丢弃,生产出来的大多是一些内容浅显、低俗的文化作品,带给大学生的只是一种“快餐式”的心灵鸡汤,削弱了大学生的审美趣味。一来,流行校园快餐文化下各种商业选秀节目、综艺节目和低俗的娱乐文化趁机走进校园,大肆炒作渲染低俗、不健康的文化因素。不少大学生在选择文学和影视作品时,更倾向于关注带有色情、娱乐性的作品,而忽视那些陶冶情操,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品。其次,大学生作为流行校园快餐文化的消费者,大多只是关注流行时尚的外表,忽视文化的内涵,部分大学生以追求外表的光鲜为需求,精神需要的发展受到了过多的物质约束。表现在精神产品消费上,部分大学生热衷于选择一些新潮服饰和发型、追求苹果“三件套”等,对其自身真正想要的精神需求,表现得极其肤浅。

4.简单化消解了大学生的理性思维

校园快餐文化中充斥着大量信息,其中,越具有个人色彩和新鲜感的东西,就越容易受到追捧。大学生虽然接受的是先进的科学知识,但由于大学生缺乏对事物深层的把握和理解,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使得他们在面对这些流行校园快餐文化时往往缺乏理性道德认知与判断力,盲目崇拜与模仿。近年来,韩国流行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他们不惜花大量时间观看偶像剧,模仿明星的穿衣打扮等。同时,在校园流行快餐文化中受所传递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过度地追求享乐,忽略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在人际交往上盲目跟随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缺乏理性。原标题“大学生聚餐成负担,酒桌习气蔓延社会接轨令人头疼”的文章引起网友热议。如今大学生聚餐俨然在高校成为一种风气,每逢节假日轮流请客吃饭,这会造成一些学生的社交压力和心理焦虑,把请客吃饭作为社交的主要获得手段,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增强大学生抵御不良校园流行快餐文化的消极影响的能力

校园流行快餐文化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对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此要有紧迫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满足大学生精神需要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一)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使他们处理好人生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以功利为目的”的校园流行快餐文化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及时帮助大学生厘清思想上的迷茫困惑,引导他们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区别开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首先,需求是大学生进行价值选择的原动力,只有了解大学生的真正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于校园流行快餐文化的态度,以及他们的实际需求,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价值困惑,自觉抵制校园流行快餐文化下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流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抵御校园流行快餐文化消极因素影响的有力武器。对于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存在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一系列不良价值倾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利用好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联系对于就业问题等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和正确的择业观念,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大学生明确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持,在当今竞争剧烈的时代,大学生群体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种精神信仰来激励成长。面对校园快餐文化下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懈怠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适时鼓舞大学生斗志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因此,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扣“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利用课堂教学、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发挥优秀校友及身边典型成功人士实现梦想的事迹来激励鼓舞大学生的斗志精神,进而陶冶大学生的理想情操,使之为实现“中国梦”和个人理想的实现而发奋学习。同时,借助流行校园快餐文化便捷、高效的特点强化大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竞争意识,使大学生珍惜校园时光,促使大学生在潜意识里珍惜时间,自觉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避免沉溺在校园流行快餐文化当中无法自拔。除了要加强大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大学生多参加专题讲座、社团活动、文艺演出等活动,把握自己的兴趣,并找到自己的特长,为实现人生理想努力奋斗。

(三)利用优秀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优秀文化资源来陶冶大学生,避免快餐文化中一些渲染低俗、不健康的文化因素降低了大学生的格调。首先,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神资源。例如“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所体现的勤勉努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体现的艰苦奋斗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体现的担当精神等,借此培养学生应有的传统文化底蕴,避免让学生出现文化迷茫而放弃主流文化。其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针对新事物,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善于利用那些形式活泼、积极向上文化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指导。平时多向大学生推荐一些经典著作、相关专业书籍、优秀影视作品等,增强大学生对优秀文化、高雅文化的认识,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格调;另外,通过细心挑选一些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热门话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让学生在欣赏校园流行快餐文化的同时,使得思想、行为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帮助大学生抵御校园流行快餐文化中过于媚俗化的影响。

(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经济环境,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判断

当前,优化校园经济环境主要是靠学校后勤管理部门的努力,但思想政治本身也负有责任。首先,由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还不成熟,思想政治教育要科学、合理地对校园流行快餐文化进行提炼与引导,积极运用微博、校园广播、学生社团、宣传栏等媒介,主动告知大学生流行校园快餐文化的特点,以生动的例子让大学生看到其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通过提倡科学合理的消费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大学生在对流行校园快餐文化进行消费时,应该注重其思想性和艺术内涵,不要盲目跟风消费。只有引导得当,才能不会让流行校园快餐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各种因素,为大学生的经济活动创立良好的氛围。通过宣传科学的经济文化和经济思想,使校园经济既做到注重物美价廉与文化品位,适应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机会,使他们在兼顾学业的同时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避免沉溺在校园快餐文化当中。

[1]黎德化.现代人精神需要与灵魂拯救[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2]廖志诚.困境与超越——当代大学生精神需求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刘建军.信仰书简:与当代大学生谈理想信念[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钟发亮.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

G718.5

A

1673-0046(2016)7-0071-04

猜你喜欢

快餐校园精神
一只鸡的IPO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拿出精神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