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市公共园林绿地市场化管理刍议

2016-02-13唐必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公共绿地福州市绿地

唐必成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福州市公共园林绿地市场化管理刍议

唐必成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文章对福州市公共园林绿地市场化运作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园林绿地市场化运作存在养护企业经费投入不足、从业人员文化低、流动性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养护企业长效管理意识不足、绿地建设造价低,移交后养护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公共园林绿地;市场化管理;福州市

城市公共绿地是指由各级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为市区发展和市民服务的城市公园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和居住区公共绿地等。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省会城市,政府对园林绿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现已基本形成“显山、露水、透绿”的城市特色。福州市园林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福州市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55.3%,绿化覆盖率为42.9%,人均公园绿地12.8平方;与全国31个省会、直辖市园林绿化指标相比,绿地率排名第5位,绿化覆盖率排名第13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排名第6位,绿化整体水平位列全国中上水平。目前,福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采用市场化运作,实现“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科学管理、养护提质”,建立起了灵活高效的绿化管理模式,提升了园林绿化管理效率。但是,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对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对策,对于提高福州市绿地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管理模式

目前公共绿地养护方面有三种不同的模式:首先是双轨制管理模式,也就是按照市场化的模式管理新建的绿地,采取原来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管理原有的绿地。这种管理模式只是一种过渡,到最后还是会转化为市场化管理模式。其次是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由政府部门负责绿化养护。第三是市场化管理模式,也就是政府通过招标,由企业进行养护,政府主要负责绿化养护标准制定,并对绿化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而在实施浇水、施肥、修剪、病虫防治等工作的时候,就要由具备一定资质的园林绿化养护企业来承担。政府部门通过招标方式与绿化企业签订合同,按中标价支付经费,养护工人由绿化企业雇用管理。福州市从2014年1月起正式推行绿化社会化养护,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养护工作。目前,福州市公共绿地由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基园林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三家公司进行养护。

2.城市绿化养护市场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就是指其养护管理权的市场化,也就是说把以往在传统体制下的绿地养护作业的经营权通过市场招标的形式转让给私人企业。要想实现市场化,就要有竞争,并构建竞争机制。通过行驶公共权力,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进而有效地管理好城市绿地养护,确保绿地良好的景观和使用效果,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相比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市场化管理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减本增效,提高政府经费使用效益

原有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由于机构庞杂、人员编制等问题导致管养成本过高。每年城市公共绿地养护费用都是财政预算支出中金额较大的项目,而且每年的费用都在增长。市场化在选择城市公共绿化养护企业的时候,所采取的投标方式基本上都是以合理低价为中标条件,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节约大量的经费开支。当中标的企业为了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的时候,他们就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精简各级管理人员等,这样还能够不断扩大养护绿地面积。

(2)权责明晰,有利于提高管护水平

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中,绿化部门既是绿化建设单位,又是绿化养护单位,还是绿化监督单位,难免存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同目标的矛盾。而市场化管理模式中,绿化职能部门对中标养护企业实行合同管理,明确养护标准和要求,细化考核标准,根据养护质量好坏对养护企业进行奖罚、淘汰,促使养护企业不断提高养护质量,形成良性竞争,从而达到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整体水平的目的。

(3)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养护企业的整体实力

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如果企业想要通过竞争获得中标,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优化自己的养护水平,不断引进先进的养护设备,精简管理和后勤人员,扩大养护绿地面积,进而降低单位面积的养护价格和节约养护经费,最终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与此同时,采取合同的方式对养护企业进行规范,提高养护企业的管理质量,进而不断提升养护企业的整体实力。

3.福州市城市绿化养护市场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养护企业经费投入不足

在养护招标过程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采用低价中标手段,中标之后,为了获得利润,往往投入不足,导致养护质量无法进一步提升。目前,福州的绿地管理可以分为四级:特级绿地养护,其价格标准是18元/ m2,范围主要包括城市广场、交通要道绿地、重点街头景观绿地等;一级绿地养护价格标准是13.99元/m2,养护范围是重点主干道景观绿地,基本上都在城市的二环以内;二级绿地养护价格标准是9.82元/m2,养护的范围主要包括城市次干道绿地,基本上集中在二环三环之内;针对三级绿地的养护,其范围覆盖三环以外的绿地。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福州市养护标准偏低,个别养护企业为了追求更多利润,尽量减少投入,导致部分绿地养护不理想,影响了景观效果的发挥。

(2)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在养护公司的员工中,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农民,且呈现女工多、年龄大、专业技术水平低的特点;另外,养护工人不稳定,流动性非常大,这样就使得对养护工人的培训不能深入。根据调查,养护工人以前多数是种植农作物或者蔬菜的,对于园林植物一窍不通,仅仅是完成任务而已,谈不上质量。同时,养护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一般都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几十名养护工人,平时都是现场指导,不重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工作,导致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得不到提高,难以达到规范养护的需求。

(3)养护企业长效管理意识不足

园林施工企业是园林养护工作的实施者,还有部分从事养护的企业是挂靠公司,养护管理经验不足,难以保证优质的养护质量。另外,园林植物生长有着长期的动态过程,无论是景观连续性还是病虫害防治都需要进行连续的观测和养护,短期的、一时的养护起不到根治的作用。

4.对福州市绿化养护市场化管理模式的建议

(1)制度合理的经费标准

城市公共绿地自身不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纯公益性的事业。城市公共绿化管理养护的目的是为能够促进植物更好地成长,更好地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在进行招标的时候,一定要给中标企业留足充分的利润空间,依照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标的。如果利润空间过低,养护企业就会绞尽脑汁获取利润,就会降低养护标准,影响了景观效果的发挥,这样就使得经费的投入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因此,设立最高和最低控制价,在招标文书中就显得很重要。在设立最高控制价的时候,一定要科学合理,保证有25%~30%的浮动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避免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不良竞争,另一方面还能够引进更多技术好、管理水平高、信誉优良的企业参与到城市养护市场。通过综合运用强化招投标的养护水平,购置更先进的设备,优化管理人员,扩大养护绿地面积,进而能够降低养护成本。与此同时,通过合同的方式来管理中标企业,按照严格的标准对中标企业进行考核,这样能够不断提高中标企业的养护质量并最终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

(2)督促养护企业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在进行管养企业招标的时候,一定要优中选优,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把关,所参与投标的企业一定要有二级以上的资质,自己要拥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过硬的管理技术、良好的信誉和完备的机械设备等,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其管养方式一定要具备科学性、规范性和持续性的特点。2014年中标的三家企业养护管理人员多数是市郊农民,或者外来务工人员,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缺乏,影响了养护质量。因此,福建市园林局应督促养护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要求从业人员的50%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例如“绿化工”“花卉园艺工”“植保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以此来提高养护企业从业人员素质。

(3)强化监管职能,健全考核机制

首先,要有专业技术队伍。在养护管理过程中,要对养护管理企业的绿地养护管理全程予以技术指导,保证其能够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其次,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进行考核。福州市园林局制定了详细的细则,用以对社会化养护企业的考核,比如制定了《福州市城市道路绿地养护管理质量标准》和《福州市道路绿地养护检查考核办法》等。在考核中,一定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并采取日常考核和集中考核并进,使考核的结果能够直接反应到经济上。当在管养过程中有做的不足的地方,一定要按照标准扣除相应的养护费或者工资;当考核多次不合格的时候,终止其《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协议》。第三,构建长期性的督查机制,对养护过程中的质量和管理问题及时巡查。发现问题之后,要及时解决,迅速整改。在巡查中,一定要日常检查和每月的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在进行考核的时候,要把检查结果当做主要依据,对不合格企业,凡是不立即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时,要减去对应的分数。第四是奖惩要及时兑现。要严格按照考核的结果进行评比,根据不同的名次进行奖罚。当企业管理比较好,或成绩比较显著时,要在年终给予奖励;反之,要坚决给予处罚,以示警告。

(4)把“依法治绿”提高到“依法养绿”的位置

依据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同时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而提升“绿地养护管理办法”、“城区绿地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城区绿地养护质量标准”以及“城区绿地精细化管理评分细则”等文件的要求以及管理标准,这样就会给养护监管过程带来很多便利,也避免了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绿地养护市场化管理是使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步入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实现城市绿地养护产业化发展,是政府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机制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需要。促进城市绿地养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构建并完善各项城市化管理和养护体系,并提高各项养护标准。

[1]张雷.鞍山市公共绿地管理与市场化探索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3):366.

[2]张芳.天津市单位附属绿地养护管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4.

[3]魏海建.公园绿地在引入市场机制中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11(03):40-41.

[4]陆广潮.城市公共绿地养护推行市场化管理的探讨[J].广东园林,2007(03):65-67.

[5]邱丽玲.三明城市公园绿地养护管理探研[J].中华民居,2011(10).

G718.5

A

1673-0046(2016)7-0012-03

猜你喜欢

公共绿地福州市绿地
基于高德API的城市中心区公共绿地时空可达性研究
——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
公共绿地景观绿化项同施上技术要点分析——以138街坊C1-1地块公共绿地项目为例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城市公共绿地养护推行市场化管理的探讨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