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噪音》中的语言游戏

2016-02-13杨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后现代杰克噪音

杨阳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白噪音》中的语言游戏

杨阳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美国作家唐·德里罗的代表作《白噪音》以美国当代生活为背景,充分地展示了当代美国人处于后现代文明中饱受死亡威胁的困境。本文从分析语言的重复、悖论式矛盾、拼贴方面,探讨《白噪音》所反映的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荒诞性和混乱性以及蕴含着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精神状态的深层关注。

《白噪音》;重复;悖论式矛盾;拼贴

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派小说家,作为一位多产作家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一直以来为评论界的焦点人物。其代表作长篇小说《白噪音》获1985年美国文学大奖“全国图书奖”,受到评论界的关注比其他作品都多,被视为美国“讨论理想与死亡的后现代主义经典著作”。小说中的思想展示了人们在生存压力和精神焦虑的困境之下的现实生活,其中的后现代主义写作特征跃然纸上,淋漓尽致地勾勒了一幅美国后现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作者娴熟地运用这些后现代主义创作技巧,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试图引起现代美国人的共鸣。

《白噪音》揭露了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和身体的伤害——幻想的破灭、内心的痛苦和精神的焦虑。该小说将视线聚焦于一个核心家庭,通过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的生活状态,充分展示了人们恶劣的生存环境,同时呈现了人们焦灼的精神状态。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使用的重复、悖论式矛盾、拼贴的语言游戏,探讨该小说运用独具匠心的文字游戏展现其蕴含的深厚的主题思想。

一、重复

在小说《白噪音》中,德里罗使用得娴熟无比的一个语言技巧就是重复。著名文论家雅克·德里达认为,意义的产生不在于语言的创造,而是它的重复性,脱离语境,意义势必无法确定,但语境永远无法饱和之时:指的不是内容和语义上的丰富性,而是它的结构,它所衍生的或重复的结构。换句话说,重复性不是单纯的语义或内容上的反复,而是在不同语境下的重复活动使其意义产生差异,从而颠覆了原语境的稳定性。

杰克夫妇之间就“谁会先死”这个问题,在小说中重复了三遍。杰克一家生于后现代的文化之中,饱受污染和毒雾所带来的苦楚。毋庸置疑,每一次提问这个问题都是在相互倾诉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通过交谈来抚慰自己不安的心。但是,同样一个问题在小说的不同地方出现三次,每一次出现的语境也大为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和意义也随之产生差异。“谁会先死”这个问题第一次是以轻描淡写的形式出现,没有相应的回答,只是简单地评述了一下这个问题的意义及其不可避免性。这里,德里罗在暗示杰克夫妻俩已经被死亡的恐惧所笼罩,同时照应了小说的主题思想,生硬地插入两大段杰克家人日常生活的叙事中,打破了此部分叙述的平衡性。这个问题第二次安置于第一部分第八个小节的末尾处,同样独立于前后文没有回答。这里出现这个问题出其不意的重复,其一是为了在读者享受整个故事情节的时候,突然袭击,打断读者思路;其二是暗示读者,人们所经受的死亡恐惧会像这个问题一样,无时不刻地萦绕于此。主人公杰克在死亡恐俱的阴影之下,死亡问题变成了一个日常生活的必答命题。所以,他总是在疑惑谁会先死或者考虑怎样才能做到自身比死亡的力量更加强大。这个问题第三次是以自然的形式嵌入杰克夫妻俩的对话中的:“谁会先死?她说,她想先死,因为没有我的话,她会感到无法忍受的孤独和忧愁……”“我告诉她,我想先死。我已经习惯于她的一切,因此,没有她我会感到不完整和可怜”。前两次的问题都没有回应,这次的重复在前两次的铺垫之后,问题的深度已经彰显,以及此刻杰克夫妇对死亡的恐惧已经膨胀到一定程度,顺理成章,他们俩才摊牌似地互诉对彼此的依恋之情以及他们各自心中的忧郁。

在小说的倒数第二个小节中,短短的一个小节的文字,杰克重复他找医师格雷寻仇的计划就达到五遍之多。但是在每一遍复述他的计划时,都有加入更详细的步骤。他的计划复述的次数越多,他计划成功的信心好像也膨胀了许多。但是,对于读者,这样反复述说自己的计划反而会带给读者对他行动成功的质疑与担忧。对计划的重复同样泄露了行动的犹豫和多虑,所以,这里的重复反映的是杰克精神的焦灼状态。杰克每次在讲述他的计划时,总是会露出异常的快乐或是兴奋。真正的谋杀决不是这般得意于自己计划的巧妙,不会这般重复自己的计划,反而正是思想混乱之人,才会像作秀一般地去炫耀自己的谋杀行为。同样,类似的重复还有杰克总是在重要场合“戴墨镜,穿学袍”,在得知夫妻双方都在经受死亡的恐惧时,他们俩总在问“感觉如何”。这样的重复,一方面打破传统叙述结构的平衡,营造出后现代的不确定性特点;另一方面强调递增了人物内心的焦虑感。

二、悖论式矛盾

“悖论式的矛盾”也是频频运用于小说中,陈世丹认为这是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写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悖论式的矛盾”主要指小说中的语言没有固定的标准,前后两句话看似矛盾,却有着内在的逻辑;后一句话也可以推翻前一句话,形成一种不可名状的自我消解状态。

小说中的对话之间往往都有这样的矛盾,语言的矛盾表现了后现代的不确定性,语义的模糊不清正是反映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混乱。文中杰克夫妇之间的一段对话:

“你想做什么呢?”她说。

“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我想做对你来说最好的事情。”

“对我最好的事情就是使你高兴。”我说。

“我想是你快活,杰克。”

“我是你高兴的时候,我就快活。”

“我只是想做你想做的事情。”

这段经典对白内容其实非常简单,夫妻俩都希望对方能快乐,只要对方快乐自己就快乐;都甘愿对方做事,为对方做事就是最开心的事情。但经过这样看似相互矛盾、绕来绕去的对话表达出来,让语义模糊不清,也难以辨别其语言的确切性。这种似是而非的语言对话和或彼或此的指涉使得有准确含义的对白显得思绪混乱不堪。读者看到后面也同样会产生思维的混沌和厌烦情绪,这正是作者想表达的后现代社会人们精神世界焦灼混乱。

另外一段,芭比特对于杰克怀疑她服用其他不明药物时,她的辩解也是精彩绝伦:“不是我在服用什么东西而我不记得了,就是我没有服用什么东西而我不记得了……我嚼的不是普通口香糖,就是无糖口香糖。我不是嚼口香糖,就是抽烟。我不是抽烟,就是长体重。我不是长体重,就是跑体育场的台阶。”芭比特原本是在辩解有无服药的事情,后面却上升到生活层面的叙述,她的生活中只有那么几件事,换来换去,单调无比。但是,这段表达用上“不是……而是……”这样一个结构时,作者便用文字游戏和读者打游击。这段文字咋看词不达意、逻辑混乱,但是,细想时这样单一、反复的句式结构,正是表现了主人公单调乏味的生活。这样的表意不清反而滋养出更多的理解:或许是芭比特为掩饰自己故意言之,或许是芭比特在抱怨生活的无意义。无论怎么理解都合理,这样失去准确含义的句式结构,折射出的是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

三、拼贴

拼贴即把不同种类、差异较大的文学元素编织在同一文本平面上,属于后现代文艺文本的一种表达技巧。德里达说:“在拼贴手法的过程中,以直接、大量的引用法和替代法,把原作植入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之中”。换言之,作家将不同文本的元素直接大段插入看似与之毫无联系的叙述中,从而打破小说原有的线性发展关系,费力思索这个拼贴的碎片与前后文的内在联系或者其引入的用意。在《白噪音》中,作者通过拼贴手法制造不连贯的情节,打破小说的整体性给读者一种零散和混乱的视觉效果。小说中的拼贴隐喻了整个被多媒体和高科技所浸透的美国后工业社会的破碎性。

小说中共有两处这样的拼贴,而且都是有关“提醒注意事项”的通知。第一个拼贴直接插入第三部分三十一小节的开头:

你是否记得:(1)要给“波形动态”有限电视公司开支票吗?(2)要在支票上写你的账号吗?(3)要在支票上签名吗?(4)要寄上全部款项吗?——我们是不接受部分付款的……(12)要在栏框中规定的日期之前三天寄出信封吗?

这个“提醒注意事项”是以上四个有线电视节目组给用户所发收费通知,作者以此直截了当地向读者形象地展示了后现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电视节目收费通知包含了主人公的日常物质消费和日常的精神娱乐,这样赤裸裸地揭示出人们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受困于其消费繁琐的提醒,暗示了大众媒体深入每个家庭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这四个关于健康、天气、新闻和自然的电视节目极具涵义,人们所关注的正是人们所经受的;这段注意事项以碎片的形式插入小说中,打破故事线性发展的同时,与下文重新组合成新的整体。这段引文的插入让读者毫无防备,但是,后现代消费生活的林林总总或者人的精神世界的焦灼不安就是这样,往往都是充满突兀,令人措手不及。

第二处拼贴处于一个小节的末尾处,是一则关于自动化银行卡的注意提醒:

请注意:你的新自动化银行卡将在数日之内随邮件送达。如果它是带银色条纹的红卡,那么你的密码将与目前的相同……警告:不要把密码写下来。不要随身携带密码。请记住:除非你正确地输入密码,你是无法在自己的账号上存取款项的……

小说中,这两出拼贴不是随意地放置,作者自有精心策划。第一处拼贴是在一个小节的开头,而这一处是在小节的末尾处。这便暗示读者后现代生活中类似拼贴这样的繁琐事项或者飞来横祸比比皆是,或许从生命的开始直至生命的结束都会伴其左右。同时,隐喻出美国后工业高新科技渗透到每个家庭,并帮助抑或是骚扰着每个家庭。此外,这样的提醒事实摆在眼前,戏仿了银行提醒的信息,从而营造一种具有真实性的效果。语言游戏的主角是读者,文本的意义不是来自作者对文本的创造,而是来自读者对文本的解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使自己犹如漂浮在符号系统的海洋之中,读者进入文本的唯一希望是获得某种快感的满足。小说将其他看似毫不相干的文本组合到一起,使这些片段或碎片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从而打破传统形式——小说凝固的形式结构,给读者的审美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产生出传统叙述方式无法企及的艺术效果。

德里罗借助重复、悖论式矛盾、拼贴等语言游戏,打破传统叙述表达的整体性,独具匠心地重复语言,打乱语言的形式,拼贴零散的材料元素,以此将《白噪音》文本的艺术效果推向巅峰。通过这些表现手法,深刻地展示了杰克夫妻俩饱受死亡威胁的痛苦、环境污染伤害的生存现状,从而正面剖析了美国后现代社会环境、物质文化、媒体文化等对人民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危害,展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精神状态的深切关注,揭示了美国后现代的不确定性、混乱性和零散性。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赋予小说多重解读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主题思想蕴含。

[1]Ostee nMark.American Magicand Dread:Don Delillo's Dialogue with Culture[M].Philadel phia:Pennsy lvania UP,2000.

[2]陈世丹.关注现实与历史之真实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3](美)德里罗.白噪音[M].朱叶,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2.

[4]王先霈,王又平.文学批评术语词典[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I106

A

1673-0046(2016)6-0188-03

猜你喜欢

后现代杰克噪音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杰克和吉尔
噪音,总是有噪音!
90后现代病症
无法逃避的噪音
变成什么好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