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

2016-02-13张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社团阳光

张鹏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

张鹏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终点站,很大程度上对一个人未来的体育运动方式与人的身体状态有定型的作用。随着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大规模开展,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些要求,必须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及相应的动员方法进行调整,完善基础理论教学与体育训练方式,同时建立科学的体育评价机制,采用动态评价的体育教育思想,借此提高体育教学改革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

体育教学改革;阳光体育运动;需求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追求,因此,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生活中拥有了越来越高的地位,特别是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大学生们因为学习或生活原因,在户外的时间呈下降趋势,这与社会对大学生的身体要求呈现出背道而驰的状态。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符合社会对大学生的身体要求,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在2006年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关体育运动的决定》,力图通过三年的时间,在现有基础上做到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达到或超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同时,每天能够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并形成两项以上的运动技能。第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在全国提倡开展“阳光运动活动”,提倡学生走出封闭的环境,走向世界,走向大自然,并在此过程中增强自身体质。之后,这些活动便纷纷通过课程安排教学计划的方式深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自然,作为体育教学终点站的高校也不例外。并且,由于近几年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阳光体育运动计划很大程度上成为进行改革的重要指导方向,在高校体育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于阳光体育运动需求的适应性方法进行探讨,并为未来二者的结合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阳光体育运动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释义及内涵

我们想要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对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首先就必须明白阳光体育运动的释义以及内涵,藉此来对阳光体育运动有一个基础性了解。

首先,看阳光体育运动的释义。所谓阳光体育运动指的是在国家领导下,广泛动员社会各阶层尤其是青少年,全民广泛参加的一项旨在通过户外体育锻炼提升公民身体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完整健康计划的、有目标、有计划的全民健身运动,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配合,共同促进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我们看阳关体育运动的内涵。所谓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指的就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在实质,作为一项国家提倡的体育健身计划,其实就是一项社会健身活动策划。通过此项活动,在全社会兴起对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矛盾的调解,同时通过对青年人“走出去到阳光下去,到大自然去”的号召,提升青年人的朝气与心胸,在集体活动中消弭不必要的矛盾,提升青年的宽容程度,防范青年心理偏激化,帮助之后进入社会的青年有一个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同时,也要明了作为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进行这样的活动,进行这样的培养,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与体育教学的双向对接,这也是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此切合点,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教学指导环境。

(二)阳光体育运动对于高校体育改革的要求

阳光教育运动既然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其对于该校体育改革自然也有相应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制度动员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是教学水平提升要求。

首先看制度动员能力提升。在现实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出现学生动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即体育教育学生参与度不足。而作为阳光体育运动,重要的就是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动员进行高校体育活动参与。由于高校很多大型的体育活动往往带有一种“唯上”的表演性质,在活动过程中大大挫伤了学生参与集体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了阳光体育运动在校园推行出现了大量形式主义,进而又引发了学生们的反感,最后走向愿望的反面。所以,进行新的动员制度的建立,增强活动动员能力刻不容缓。

其次,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现实的状况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很多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尚不及高中教师,并且课上敷衍,课下对于学生的锻炼不闻不问,并不向学生提出可行性建议。但是,也不可否认有一部分教师爱岗敬业,但是在劣币淘汰良币的环境下,他们的坚守却也变得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条件下,提出阳光体育运动计划,要求学生走向户外,同时坚持锻炼,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难度以及工作强度。而且,变相要求体育教师进行大范围的学生体育状况调查,虽然可以通过班级组织以及学生会组织进行相应的活动,但是这样一来,无法保证相应资料的真实可靠,更重要的是,会因信息失误而导致教学失败。由此可见,阳光体育运动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阳光体育运动适应性研究

(一)高校体育运动改革的指导方向适应

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阳光体育运动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指导性作用,相应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与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首先要求进行的就是指导方向的适应。

在原有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办学指导虽然可以总结为“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但是在现在的高校教育中,不免流于空泛,没有强大的可执行性。面对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每天运动、户外活动以及配套评价标准,原有的办学指导更显出其单薄的一面。所以在笔者看来,在进行适应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把阳光体育运动中能够充分实践,并且还能够对现在的体育运动“空心化”现象有效抵制的方面,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办学理念中去,尤其要提倡学生“走出去,到大自然去”,不要沉迷于游戏和长期居于室内,要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实现自身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高校体育教学具体实践的适应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原有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在一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追求,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活动的发展,有必要在其中进行教学具体时间的适应。

首先,从体育教学组织上,可以采用“统一领导下的多元化原则”,不仅可利用课堂这样传统的教学组织,还可以通过党团体系以及学生会体系等组织,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运动会、体育竞赛等形式进行校园体育活动推介,提升学生参与阳光体育锻炼的热情。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通过这样的体系很容易造成“官僚化”的作秀,甚至于到后来引发学生们的反感,反而不利于体育锻炼的推广。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校园中活跃着很多社团,这些社团大多依靠兴趣组织起来,内部志同道合的人很多,同时又有一定的组织力。而且社团类型多种多样,对于阳光运动推广有积极作用的社团,保守来说,就有远足社团、武术社团等两大类型,这还不包括其他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社团。这是一部分很强大的组织力量,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他们进行正规化管理,从而在充分尊重学生民意的基础上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手段,并在此过程中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

其次,就是教师水平的提升与教师责任心的提升。对于这部分,一方面应该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的考评机制,另一方面也应该进行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培训。对于考评机制来说,首先要明确教学与科研考评的不同点,践行教学与科研分类,按比例进行,同时可以把阳光体育运动也纳入到考评体系中进行综合评价。对于高校教师的培训来说,一方面加强他们的师德师风建设,定期到体育教学较好的学校进行相应的参观访问,同时对他们进行前沿的体育教学研究,在立足于本学校的基础上实现本校体育运动的发展。

[1]方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J].商情,2014(19).

[2]薛瑞妮.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J].才智,2014(34).

G718.5

A

1673-0046(2016)6-0104-02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社团阳光
缤纷社团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走在阳光路上
呆呆和朵朵(13)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