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

2016-02-13陈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工作坊心理健康心理

陈静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

陈静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心理健康课程的重点是干预、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增强学生心理免疫能力。但大部分高校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落后,不能达到增强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目标,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成为大学生心中的鸡肋课程。如何在遵循教学规律和《纲要》要求的前提下,突出心理健康课程的特点,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模式,是今后课改的重点,也是每位教师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并前瞻性提出了相关应用策略,探索了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工作坊教学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课程改革;应用策略

在充满竞争的21世纪,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是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重视人才的具体而又深刻的表现。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社会人才的主力军,大学生要想承担建设社会、振兴中华的重任,就必须有健康的体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但很多大学生错误地理解了健康的含义,健康不仅仅指的是身体上健康,还应该拥有健康的心理。

国内高校几乎都开展有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但心理健康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讲究的是心灵上的互动。这种互动方式决定了该课程的开展不能像传统文化课程那样采用填压式教学,以期学生被动获得更多的知识,心理健康知识需要学生主动获取,这就要求学生和老师有充分的互动。而心灵上的互动需要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只有改变现有教学模式,采用作坊式教学模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大学生才能主动敞开心扉、交流感情,才能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才有意义。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内涵

工作坊英文称为workshop,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教育和心理学家劳伦斯·哈普林(LaurenceChaplin)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工作坊的核心价值便是为身处其中的人们营造一种便于交流、倾听彼此声音的氛围。由于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是促进教学工作展开的重点,而工作坊教学模式恰恰能够给予学生和老师便于交流的环境,因此工作坊教育模式被逐渐引入课堂。

在工作坊教育模式下,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成绩、性别等特征,将一个班级若干名同学分为不同小组,并基于每个小组不同的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课程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课本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实践活动、多种学习方式并存”的教学实践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课堂活跃性,任课教师也更易于了解学生之所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能够有的放矢,增强教学的目标性。

二、传统式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局限性

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工作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实施多年,根据《纲要》提出的心理健康课程的功能、目标和课程开展建议,教育部编写了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现状编写了对应教材,全国各大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由于国家指导力度不够、学校对成绩之外的课程不重视、教学方式陈旧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步履维艰。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展的现状,总结出以下三个局限性:

(1)课程定位不准确

根据《纲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功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干预阶段,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初期的干预,达到缓解和解除心理障碍的目标;第二,预防阶段,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达到学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目标;第三,发展阶段,增强学生心理问题免疫能力,达到学生具有自我调节心理状态能力的目标。然而,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重点都停留在预防、干预前两个阶段,而忽视心理健康课程最重要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潜能的开发。只停留在前两个阶段的心理健康课程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压力,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但当这些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将更大,没有强大的心理免疫能力,他们如何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如何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

(2)课程体系不科学

心理健康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其他知识性学科一样,应当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存在着教学内容跨度较大、各个课程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找不到学习的线索,在之前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在下一门课程中找不到对应的线索,好比一名小学生刚学完一年级的课程,学会了查数和简单的加减法,下个课程突然开始讲高等数学微积分。虽然上述类比有些夸张,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确定存在着此种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构建有梯度的教学体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备受打击,课程的开展也将寸步难行。另外,心理健康的课程不同于思想道德修养,这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课程,有些学校混淆两门课程,甚至存在一个老师兼任两门课程的情况出现,这种做法是对学生的极度不负责任,教育部应当明令禁止。

(3)教学形式呆板传统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同于传统教学课程,填鸭式教学不但不能起到聊胜于无的作用,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过犹不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程的主导,控制着课堂的节奏。一名好的老师需要做到的就是维持课程秩序,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课程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而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应当注重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形式应当以营造轻松的氛围为重点,以倾听学生心理为目标。而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模式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师在讲台上竭尽全力想听到学生举手发言、提出问题,以便了解学生的内心,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但学生囿于严肃课堂环境,不愿意去提出自己的心理问题,这就使课程的进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不解决此类问题,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将失去原来的意义。

三、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工作坊教学模式虽然具有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和老师交流的优势,但具体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去,还需要各个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以下是关于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的三个策略:

(1)转换课堂角色,增强学生自主性

老师应当明白心理健康课程的主导是学生,因为学生是一切的根源,课程所设的一切都是为了疏导学生心理,解决学生问题,提升学生心理免疫力。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学生将被分成不同的小组,以某个话题作为课堂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将结果呈现给老师。老师在课程中应当转变自己角色,甘当绿叶,同时引导学生去主导课堂,带动课堂节奏,甚至可以和老师辩论,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老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群体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只有这样,工作坊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它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2)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理

工作坊教学模式下心理健康课程环境更加宽松,这就给了老师和学生巨大的发挥空间。课程内容可以增加一些便于学生体验的心理实践活动,比如说,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一些舒缓情绪、缓解紧张的方法,让学生课后进行实践,并让学生及时反馈实践结果。对于那些实践后认为方法有用的学生,应当继续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心理健康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对于那些认为方法没有任何作用的学生,老师应当借助工作坊教学模式提供的宽松课堂环境,对其进行单独指导,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实践决定意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才能终身受益。此外,老师还可以定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活动,统计结果,让学生自己分析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工作坊教学模式的优势才能充分显现。

(3)个人融入集体,发挥团体作用

大学生刚刚从单纯的高中校园中走出来,第一次离开家门独立面对开放性的大学生活,出现心理问题很正常,只要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就能迅速得到解决。但很多学生并不清楚这一点,一旦意识到自己出现心理问题,就开始陷入盲目的恐慌之中,觉得自己在集体中是个另类,会受到大家的歧视,因此故步自封,导致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最终引起心理疾病,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下,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集体感,让学生融入集体中去,敢于在集体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抒发自身的情感,慢慢的很多同学会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是很多同学都出现过的,这样便能减轻他们的焦虑,减少环境带来的压力。在温暖、包容、民主、安全、支持的团体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开放自己,自由地表达、尽情地宣泄、通过相互沟通,无形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支持。

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展的困境有目共睹,课程开展的效果与教育部预期目标相去甚远。导致现在这种窘境,原因有学校重视不够、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师队伍质量不高等,但其中最迫在眉睫的则是教学模式呆板传统,跟心理健康这个新兴课程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有利于打破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境,但实践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课改的道路曲折而又漫长,各位教师同仁应当做好准备,时刻应对挑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引领工作坊教学模式走向成功。

[1]郑海英,李米.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A].现代交际,2015(11):220,221.

[2]郑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8):24-26.

[3]吴彩霞,马喜亭.浅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1-35.

G718.5

A

1673-0046(2016)6-0070-02

猜你喜欢

工作坊心理健康心理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