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2016-02-13王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主体资源

王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 210016)

[思政教育与心理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王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 2100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相关资源发挥作用的过程。以“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坚持整体性、协同性、开放性的原则,对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迫切需要。因此,有必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意识,从组织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以及财力物力资源等方面创造条件,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整合

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全部实践活动的支撑,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然也需要相关资源的支持,科学地认识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保证。本文将以整体性的视角,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问题,希望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开展夯实基础。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阶级社会中,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产生并不断丰富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利用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标的实施产生重要作用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科学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必须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作用对象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作用对象是特定的,仅限于对大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鉴于进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种类繁多,本文的研究仅限于高校内部的资源要素,重点研究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二是从价值目标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反过来说,只要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的要素,都可以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范畴,包括主体资源、客体资源和介体资源。三是从作用方式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各种资源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纯的某一个资源本身往往并不会自发地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需要教育主体对它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开发、利用,才能对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的作用。另外,不同的教育资源尽管最终的教育目标指向都是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但不同的资源要素在整体中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四是从存在状态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是现实中已经存在的可以被开发利用的资源要素,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依据

整合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指向,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素质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表现为知、情、意、行的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的统一,也是思想政治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统一。很显然,作为价值目标,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状态,它在客观上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应该具有整体性的有机结构,高校的一切资源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目标。高校在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过程中,要从整体入手,考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具体资源,以及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关联,通过分析和把握有效资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对现实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选择性应用,实现对整体教育效果的具体的、历史的把握,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性的理想表现,整体功能建立在各要素资源的单独功能的基础上,但整体功能又可以大于各部分的单独功能之和。

整合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现实需要。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教师讲授的理论与学生体验的“现实”不一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本质讲,我们在课堂上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规律的揭示,应该具有与现实的一致性。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不难看出,是我们学生对现实的体验出了问题,他们或者是对现实做了不全面,或者是做了不正确的体验,这种不全面或不正确的体验,造成的后果就是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和实践资源的整合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不同资源的所有者,即主体资源的优化利用还存在一些主观客观的障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教育主体的资源意识淡薄。教育主体的资源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主观因素,资源意识的强弱自然会影响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然而,目前一些教育者在面对教育资源时缺乏洞察力和主动性,既不考虑如何将各种资源进行整理组合以形成教育合力,也不注重对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开发,降低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二是资源的有机整合机制不顺畅。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在客观上造成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被以各种形式分割开来,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配合明显不足,合作程度不高,人为地限制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导致高校中出现了资源闲置与资源不足共存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倍功半。其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资源的内涵建设不足。在主观上,因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树立起“全员育人”的理念,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被认为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忽视或放松了对其他主体的要求,尤其是忽视了专业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育人功能,以学生自身的教育主体地位造成主体资源功能缺位,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大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性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14SJD040)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丰富的,如何科学有效地整合利用这些资源,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资源整合的确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是我们在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要从整体着眼,通过全面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原则启发我们:应当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其内部包含着若干相互依赖、普遍联系的要素。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是要从整体着眼,理顺教育过程中相关资源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在整体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优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保证其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创造条件让多种资源要素能够形成合力,推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效果的最优化。

(二)协同性原则

协同原则(SynergyTheory)认为,自然界是由许多系统组织起来的统一体,这许多系统就称小系统,这个统一体就是大系统。许多小系统遵循一定的规律引导大系统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发展,实现自我完善,形成“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应。

根据协同作用原则分析,整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相关要素加起来,而是要依据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按照一定的规律,引导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具有特定结构的有机统一整体。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系统的整体合力。因此,高校在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不能单打一,仅仅依靠某种单一资源要素的作用,而要充分引导实现多种资源要素的协同作用。如果多种教育资源能够有效协同,各要素之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资源观的重要特征。马克思始终坚持认为:“我们应该大量吸收国内外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不是封闭僵化存在的,所以在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上一定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在内容、形式,以及资源的功能开发方面可以拓宽思路,多方面增强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容上要具备开放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资源是非常广泛的,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积极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资源,不论它以哪种形式存在,只要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都可以进入整合与利用的范围,总之要尽可能整合利用一切有益的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合力。其次,在资源整合形式方面,也应当多元化,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或方式,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效果。此外,在某一种资源的功能开发上,也应该遵循开放性原则,坚持与时俱进。因为任何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功能都不是静止的,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扩展,所以我们在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必须认识到其功能的开放性,既要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身的理解,考虑到其功能在广度上的扩展,也要考虑到对其深度的挖掘。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路径探索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面的资源意识

思想引导行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要有正确的资源意识的引导。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主体缺位、资源利用不充分或者资源闲置得不到开发等具体问题,往往都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意识不到位有关。因为思想是先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实践上也就难以取得成效。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就是要求我们:既要关注物质资源的开发,又要关注对思想文化资源的挖掘;既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资源利用,也要重视其他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既要重视校内资源的利用,也要重视校外资源的挖掘。总之,要树立全面的资源意识,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挖掘资源、培育资源、保护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全面的动力支持。

(二)善用组织资源,加强整合的制度设计

组织资源是政治保证。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要善用组织资源。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应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前提,也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

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成效,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可以协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整体功能。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有必要加强和改善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建立起一套可行且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教育的目标、方向、过程,以及质量评价等方面为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保障,激发校内党政工团等各部门密切协作,以及教育队伍与教学队伍紧密配合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

(三)妙用人力资源,激发整合的动力源泉

人力资源,其实质就是主体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变革和发展,就是要充分主体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注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如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发主体资源,调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主体的创造性,才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持久动力支持。

从主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角度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就是要让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造就“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自身价值和功能的认识程度,在思想上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并主动参与到育人的过程中。当然“全员育人”的观念需要全体校园工作人员的参与,包括教师、管理人员,以及接受教育的学生自身,大家共处于一个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教育的称雄。但因为不同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和地位是不一样的,因此,高校需要在统一教育目标的前提下,重视并积极推动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主体间的互信、互通,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起主体间和谐的工作关系,保证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四)活用文化资源,拓展整合的育人载体

文化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与物质资源不同,文化资源是可以被重复利用的,而且越是反复多次被利用,其底蕴越深厚,价值越强大。合理有效地开发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可以形成一种精神动力,推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其一,要对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分析其构成要素、内容特性,以及其隐含的教育功能,然后可以有的放矢地恰当使用。其二,对于学校的校园文化而言,每一所高等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积累大量的校园文化资源,学院主管部门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既可以保证各单位和部门对于资源的分享使用,也将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传承发展,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其三,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多元化日益发展,加上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纵观世界、了解社会、分析事态的重要渠道,它们在大学生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些不良的文化和信息很容易在新媒体平台上被广泛传播,如果缺少积极的分析和引导,这些虚假错误的信息就会迷惑学生双眼,引导学生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因此,各高校有必要重视大学生“人手一机”的现象,关注新媒体的发展,占领新媒体阵地,及时应对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充分研究新媒体,利用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体平台,用先进的典型感染人、引导人,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验活动。

(五)恰用财物资源,实现整合的效益最大化

财力物力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物质基础。以开发主体资源为例,主体资源的引进、开发,以及主体教育能力的培养,都需要高校为此支付一定的财力资源,财力资源不到位,主体资源的开发必然受限。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存在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效益问题。因此,有必要以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恰当合理地整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财物资源。

对于财物资源而言,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我们首先应该全面了解高校内部现有的财物资源的综合状况,揭示发现每个资源要素的优势和短板,做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其次,要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物力资源的多样化功能和可能产生的多方面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该物力资源功能发挥的条件和规律,根据其可供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实施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正确研究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相关财物资源之间的联系,把财物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整体性、协同性的原则对相关资源进行组合、配置,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

[1]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5.

[2](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1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唯物论和无神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00.

G641

A

1673-0046(2016)6-0056-03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主体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资源回收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