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综述

2016-02-13冯石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京津冀红色区域

冯石岗,刘 畅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中心,天津 300401)

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综述

冯石岗,刘畅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中心,天津 300401)

京津冀红色文化是孕育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精神文化形态,京津冀红色文化的资源形态同样是京津冀红色文化的符号与象征。文章通过京津冀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源类型、资源价值的梳理,并结合国内对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知名案例,对京津冀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提供思路,引导学者对区域整合发展进行深入探索,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

京津冀紧密相连,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数百年来曾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反对外国入侵的战略要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祥地。京津冀是全国最早迎来黎明的地方,也是最早感受人民胜利的红色区域。从地域文化传承的角度讲,京津冀区域的红色文化孕育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燕赵大地的传播,形成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得到不断丰富和继续发展,成为融汇燕赵历史文化、现代革命文化和当代京津冀一体化特色的文化形态,既具有历史性,又兼具时代性。从地域文化的广泛联系来看,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必须统筹规划开发,才能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共检到论文22841篇,其中,核心期刊97篇;但是,缺乏研究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文献。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逐渐深入,相关资料也日渐丰富,但缺乏对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

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

(一)对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研究

资源学视角下的红色文化即红色文化资源。既然文化是一种资源,那么红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人文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即是指称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文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载体。其中,魏本权在《沂蒙红色资源文化研究》一书中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做出论述: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创造和发展的物质、制度、精神、行为文化的总称。郭晓平在《“红色资源”的主体是精神》认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是“精神”,特指以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

(二)对红色文化资源特征的研究

曾喜云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中认为:红色文化资源一头连着文化,一头连着资源,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分布的广泛性、价值的潜隐性、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属性。陈建平在《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高、数量大、精品多、地域性鲜明等特点,有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

(三)对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的研究

万生更在《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索》中认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主要包括精神教育价值、历史见证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魏本权在《沂蒙红色资源文化研究》一书中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四)对红色文化资源分类的研究

迟海波在《红色文化资源》一书中,对吉林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和类分,将之区分为遗址踪迹类红色文化资源、建筑与设施类红色文化资源、重要革命历史文物及重要文艺作品四类。曾喜云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中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分为静态文化成果和动态文化形式两大类。魏本权在《沂蒙红色资源文化研究》一书中,将红色文化资源分为红色物化形态、红色精神文化和红色文学艺术三类,其中,红色物化形态主要为组织机构旧址、烈士纪念建筑物、战争战役遗址和革命遗物与文物。

(五)对红色文化资源区域开发的研究

孙和平在《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对四川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保护体系、红色文化产业集群的策划与运作、红色旅游开发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刘建平、刘向阳在《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开发探析》中指出了:开发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应注重加强保护,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整合区域的相关旅游资源,将革命文物与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开发区域内外旅游线路,形成内外循环。刘建平在《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开发探析》中指出,发展红色旅游不能就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而开发,而必须对区域内相关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整合。

(六)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

总体来说,学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先,学界对红色文化资源概念的内涵外延、学科定位、理论体系缺乏深入系统的总结。其次,中国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视角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视角和理论方法较为单一,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方法的研究尚不多见。最后,区域内的红色旅游的研究滞后于实践,多侧重于个案研究,而从整体视角对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等一般性理论研究较少,属于初步的定性描述和探索阶段。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方面,应加强区域间的整合开发,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

二、对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

(一)对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合作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李毅超在《京津冀地区红色旅游现状分析与对策》中认为:从地理特点和历史渊源、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旅游资源的互补、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提高旅游供给能力的需要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讲明了三地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叶红林在《构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中认为: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从政府高度重视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两方面分析了区域合作的可行性。王硕在《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中,从文化发展的历史相似性和资源特性两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归纳。

(二)对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合作发展缓慢原因的分析研究

张昕玲在《京津冀地区旅游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认为:京津冀区域合作发展缓慢主要归因于整体经济发展落后,缺乏整体特色,政府未能发挥引导合作的作用和区域内可进入性差四大原因。张莹在《区域旅游无障碍开发研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中认为:京津冀区域合作发展缓慢主要归因于无障碍机制不健全效率低、区域交通一体化尚未健全、区域接待能力差异悬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李毅超在《京津冀地区红色旅游现状分析与对策》中认为:京津冀红色文化资源合作实施缓慢的原因主要有未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行政壁垒尚未打破、各自为政和推广方案尚未形成等三项。叶红林在《构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中认为: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主要劣势有缺乏精品、市场吸引力有限、旅游环境和服务水平不高等瓶颈问题。范晓梅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京津冀都市圈结构模式探讨》中指出:三地无法组成合力的原因主要归因于缺乏明确的合作模式、合作缺乏深度、政府未能发挥引导合力发展的作用三个原因。

(三)对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合作发展的对策研究

叶红林在《构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中认为:主要可以从细分市场、形成产品系列,组合经典线路、联合打造品牌,整合旅游资源、挖掘特色三个大方面入手研究。李毅超在《京津冀地区红色旅游现状分析与对策》中认为: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在整体推广方面应从确立目标市场、树立统一的对外形象、产品开发策略、促销策略方面提出对策。王硕在《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中,整体规划以拓展人文旅游资源作为切入点,从政策、形象和文化三方面进行整合,提出了提升区域交通、提高旅游整体规划水平、优化分配机制以及建立特色文化产品体系等应对策略。赵建强在《京津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中提出,加大对区域文化资源的宣传,扩大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尽快实现信息一体化,促进区域旅游信息化合作。

(四)以往研究的不足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革命传统、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的结晶,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中,充分提炼红色文化的资源价值,实现红色文化的大众化与时代化,是中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利用的主要方向,也是京津冀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利用的主要方向。如何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传承与创新,是京津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重点和难点。除以上从政府、市场、产品、形象等方面进行开发外,还应注重精神文化的区域性和历史文化根基,可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京津冀区域的开发研究。

[1]魏本权,汲广运.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2]郭晓平.“红色资源”的主体是精神[J].中华魂,2005(2):16-18.

[3]谭东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J].老区建设,2002(7):136-138.

[4]陈建平.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09.

[5]刘争先.红色资源的价值及开发运用原则探析[J].当代经理人,2006(21):76-78.

[6]迟海波.红色文化资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7]张克伟.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

[8]孙晓飞.“红色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及其实现[D].山东大学,2008.

[9]韩燕平.红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D].湘潭大学,2008.

F29

A

1673-0046(2016)6-0018-02

猜你喜欢

京津冀红色区域
红色是什么
分割区域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区域发展篇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