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产出型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6-02-13卢优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实训院校高职

卢优兰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产出型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卢优兰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高职院校面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和学生就业难问题,构建基于“工学结合”与“能力本位”的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依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和常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对高职院校目前实践教学模式的分析,以创新和资源整合思想如何构建高职经济管理类校内产出型的应用技能实践教学模式提出策略,为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指导和借鉴作用。

高职;经济管理;校内;实践教学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新定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经济管理类专业具有复合性、应用性的特点,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又具有很广的适用性和需求的专业。因此,作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只有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才能有力地推动专业教育的可持续进步。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如美国CBE模式、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模式、英国三明治教育、日本产学合作模式等,这些先进理念和方法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同的国情不能生搬硬套国外先进模式,所以,如何结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情况、专业建设水平等环境因素,以创新、资源整合思路构建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通用技能实践教学模型,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一、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工科类专业不同,经济管理类专业有其自身的先天不足:入门容易,但学好、学深、学精很难,特别是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界定清晰的管理技能比较困难。经济管理类专业技能可以划分为如下两大类,一类是管理的基本技能,如组织、计划、指挥、协调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第二类就是管理的专业技能,如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管理、营销管理、会计等。专业技能是高职管理专业建设的重点。目前,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的实训教学项目是以专业开设的学科为依据,结合社会企业常规管理职能为基本思路而设计的。通过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训项目训练,实现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常规模式类型有:

第一,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由老师通过案例引入、学生研读、分组讨论、小组意见陈述、教师点评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智能力。对实践设备、场所缺乏的高职院校,这种课堂案例学习就是实践教学的全部了。

第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就是老师结合所担任某学科的知识模块拟设计或校外引入一项任务让学生独立或组队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比如“校园创业项目策划竞赛”“农产品营销”“XX产品市场调研”等。

第三,校内模拟实训。通过校内实训室,依靠模拟环境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对职业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模拟训练以及随时进行评价的可能性。模拟实训模式大致有模拟真实情景训练和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训练两种形式。校内模拟实训室是目前高职院校在课堂案例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基础上,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的实践模式。

第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就是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双向互动模式为学生提供实战技能练习。根据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形式或深度,有“2+1”人才培育模式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有以“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开展相对紧密的项目任务式的实训,或以“订单式”实践教学模式。

第五,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如学生股份合作实训基地,有学生间合资、学校+学生合资、系部+学生合资、学生+企业合资、学生+校方+企业合资等,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化投资模式;引入国外先进的美国CBE模式、德国双元制、日本产学合作模式等。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资源实力和专业建设水平与目标方向,多以混合方式开发多种实践教学途径。最普遍的是,在大力投入校内模拟实训室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校企合作的各种教学途径,以实现学生实地技能的学习与锻炼。

二、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由于课业繁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计划中的“课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实际上不能真正地实行,实践教学的课时也由理论课进行讲解带过,不能让学生真正进行经济管理类实际技能的应用学习。

第二,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年轻化,缺少企业一线工作经验,所以,校内模拟实训教学,老师对实训项目设计方面缺乏科学性、实操性与实用性,难以实现专业技能的模拟操练,实践教学则流于形式和过场了。

第三,学校和企业都肯定学生在企业专业岗位上以真枪实干的实习实训后,才能真正掌握技能或学到本领。所以,一方面,学校为了给学生搭建这类实践平台,努力寻找企业合作;另一方面,企业又由于商业机密、管理稳定性、监管成本等原因,不能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当然,由于成本利益的难于平衡,学校和企业也缺少维系双方良性合作运转的纽带,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尤其是校外企业教学基地。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关系难于保持长期性和稳定性,甚至只停留在纸面协议里。当然,“订单式”能保障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但兹于就业双向选择,“订单式”局限于很个别的企业,涉及的学生数量很有限。

第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存在障碍。借鉴、引入的国外实践教学模式,由于教育机制存在国家间差异性,所以更多的是借鉴建设理念或方法,难以实现模式的完整实施应用;混合或综合型又由于学校人力、资源、成本等原因,以及没有一套可行的统筹建设办法,建设质量、使用效率均受到影响。而由学生参与投建的各类型创新模式,也由于场所、资金、设备、学生流动性等硬性问题,加上没有一套成熟可行的运作管理、权益分配机制,最终校园内创新机构仅是“挂牌”,慢慢失去了“教学实践”功能,只剩下盈利赚钱的用途了。

通过分析,传统的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方式,高职院校没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做到“工学结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构建一套可行的、高效能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尤其重要。

三、高职经济管理类产出型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策略

遵循教学的可行性、应用的高效性原则,由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资源整合,共同打造以提供全体学生实践教学需求为主、产出的收益性为辅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高职工商管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由浅入深、由基础向高级升级的全方位锻炼平台。

经济管理类校内产出型、综合型实践教学体系由一个中心、三个区构成,一个中心是经济管理实训战略指导中心,三个区是实训项目建设考评区、模拟实训区、校园商业社区。各组成机构功能与管理运作分析如下:

第一,经济管理实践战略指导中心,属校级管理。由学院实训中心负责人、专家、经济管理各系主任人员组成。职能是统筹规划、开发建设、协调管理全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训教学开展,具体任务是实践教学项目的引入、开发;实践场所与设备的规划、审核、建设、调配、监控、维护等,为全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统一规划建设与高效管理使用,避免因各系部或各专业教研室各自为政而造成的实训项目、场所、设备等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

第二,实践项目设计与评估区。由实践指导中心直属管理,属专业技能实践理论指导部门,由系部资深专业老师和校外企业能手兼职组成。主要职责是以人才培训方案和社会企业管理技能需求为依据,按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结合专业学科开发设计实训项目、编制实训指导书及实践教学绩效评估工作,实践教学绩效评估包括模拟。实训项目的开发设计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优质的实训项目根据学生专业需求,没有系别或专业界线的采用。一方面,解决高职院校教师因年轻化,没有企业工作经验而难于设计高质量实训项目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实训技能在学生教学中重复、无顺、错漏地开展而造成的浪费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现象,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第三,模拟实训区。实践中心直属管理,实训项目设计与评估区协助管理。该区是专业技能模拟实践教学,即专业技能从理论到应用的初级体验或操作。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每学期学科的实训项目,课任老师在实训项目指导书的要求下,组织指导学生完成专业技能的模拟实训任务,实训教学质量接受实训项目建设与评估区的评估。

第四,校园商业社区。直属实战践略指导中心管理,模拟实训区协助管理。校园商业社区是整个校内产出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校园商业社区的开发的实践项目大致分类两类型:一类是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型经营实践项目,主要引入企业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培训服务、中小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服务、项目开发与设计策划、电话营销、产品售前售后服务、物流服务、会计事务所等,以实现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对企业中基层管理技能的实践。另一类是生产型经营项目,主要引入手工或半自动化产品加工流水作业项目为主,比如电子产品组装、产品零备件加工等,生产加工产品一定要求工序简单、生产过程无污染、设备工具轻便易掌控、操作方法易掌握等特点,主要实现制造类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技能的实践。两种商业类型的创建性质均在校企合作的签订下,以企业校园分支机构服务、生产业务承接的方式成立运作,目的是为了解决业务开发、生产订单的问题,保障校园商业实践项目正常运作。

校园商业社区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权力与利益结合一体,以实现教、学、利三方目的的组织。商业区的每个项目投建资本均是:学校在校园内提供服务生产场所,学生提供劳动力,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原料、运作资金。经营管理机制是:企业派驻高层管理员和技术员全面负责项目运作领导掌控,中基层管理工作由该专业优秀实践学生组成,并按年级换届制选任,以师徒带领制的方式开展商业项目的运作管理。利益分配方面:根据服务生产项目的特点,定制学生劳动工资,为了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的保障,根据该商业项目月利润的百分比,用于优秀实践学生工作奖金;校企双方根据各自投入的资本折成股权份额的方式享有该项目月利润,而校方获取的利润又以投入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为主。当然,对于长期不营利项目,校企双方须及时解除合约,实训战略指导中心应寻找新的合作企业。

高职经济管理类产出型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完全遵循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思想,以资源整合、效益产出的社会企业经营的理念构建。这符合国家鼓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育与建设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因资源匮乏而成本高、校外实践场所难以控制实践质量、风险的问题。所以针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力推广构建产出型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是培养企业管理适用型人才的长远之计。

参与文献:

[1]方微,王取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研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275-276.

[2]薛立,刘飞,金益民.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和改进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2-73.

[3]李姝娟,周星岚.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59-160.

[4]郭锐.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298-299.

[5]周明星,李尚群,唐林伟,高涵.泛实践教学论—一所国家中职示范校“三向四级”教学模式解析[J].教师教育学报,2015(1):51-61.

[6]李春芝.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11-112.

[7]魏小英.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2):115-116.

[8]黄当玲.经济转型时期校企联合培养MBA模式的探索[J].当代经济,2015(1):102-104.

[9]谢华燕,王小宁,赵晓林,崔远.基于产学研合作研究的实践教学建设[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105-108.

[10]王虹.基于“双导师”制的高职人才培养对策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3):29-31.

[11]云绍辉,秦峰.ATDE教学模式在经管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5(2):74-77.

[12]黎超.应用科技大学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54-155.

G718.5

A

1673-0046(2016)6-0034-03

猜你喜欢

实训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