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的思考

2016-02-13黎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学生党员入党

黎凤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8)

关于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的思考

黎凤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8)

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完善党员发展流程、丰富党员教育方式以及健全党员教育考评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对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的合理构建进行初步探讨,力图实现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持续性与长效性。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在学生群体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体系,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党组织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既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落实提高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重要举措。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现状

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一直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中心。大学生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群体,对于政党的理解和体会更多是通过学校教育、周围的党员榜样以及党员活动来实现。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情况不容乐观。

(一)教育内容空泛,针对性不够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和能力方面整体上会比本科院校的学生稍弱一些,本身的学习动机、理想抱负等都不够强烈,对于理论的学习更不够有兴趣。然而,学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仍然是以枯燥的理论知识为主,未能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特点调整教育内容,未能走进学生的世界,用与学生思想、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也很难使大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学习是有意义的。

(二)教育方式单一化,基本局限在传统的“三会一课”中

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中,基本是以“灌输式”为主,忽视高职院校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渴望。学生被动地接受党员教育,使其容易丧失应有的兴趣。同时,对于不同党员群体和个体的差异性考虑得不够,盲目追求统一性,缺少不同阶段的针对性教育,让大部分学生党员对党员理论教育产生厌倦和害怕感,从而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传统理论层次的教育活动只是片面、暂时的,并未内化为学生内心的核心素养,更别说外化于具体行动了。由此,也容易导致学生党员意识不强,弱化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教育过程碎片化,甚至出现断层现象

在入党初期,虽然会经过多层的筛选和审核,但入选后,却只有相应程序的培训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本身学习底子薄,自觉性不够,又容易跟风,盲目随大流,对党认识不够深刻,相应碎片化的培训、讲座,没有形成相对常态化的教育,导致许多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偏低。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即至少外出顶岗实习一年。在这期间,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冲击和物欲的诱惑,使得立场容易动摇。此时,学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也就容易断层。

由此可见,这些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学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体系有关。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党员具体的教育工作未予以充分的重视,忽略了再教育对于学生党员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对本校学生的具体学情未能清楚定位,对学生自身的复杂性和差异性缺乏有效的研究。

除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对于学生党员也有一定的影响。大部分的家长要求孩子要入党,并未明确告知他入党的原因以及入党后要做什么。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大学入党就是源于虚荣心或者功利心等。家长未能认识到孩子作为一名党员,其言行举止都应做好榜样作用。父母在孩子入党问题上引导和教育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当然,作为学生党员自身,也有很大的责任。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后应自觉按照党章规定,认真加强好自身的党性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锻炼好自身的思想品质,严格要求自己,尤其要慎独自律,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督促自身的行为举止。

二、创新和完善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体系

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党员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很多,这就需要高校能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通过这个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党员获得知识、技能,坚定对党的信仰,使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因此,立足学生党员实际需求,着眼于学生党员的发展规律,构建一整套科学化的培养体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完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发展流程

高职院校三年的学制,致使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从递交申请书到正式成为党员,至少要两年,这就导致教育培养党员的工作紧迫,因此,党员的成长教育工作需要尽早开展。

首先,把握好发展党员的标准。在新生入学之际,充分利用入学教育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党员教育,明确党员的发展程序,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鼓励学生入党。同时,在选拔积极分子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意识、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保障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其次,严格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对于递交申请书的学生,要重点培养和考察。党支部要积极引导,全面细致地安排教育计划,加强入党联系人与他们的交流,保证他们思想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入党联系人要对积极分子做到“三个一”,即每月谈话一次,每个季度将积极分子的思想情况向组织汇报一次,每个学期全面总结一次。争取在思想上引领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帮助学生。同时,要及时指出积极分子的缺点,以便不断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个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等流程要规范严谨。

(二)丰富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方式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对于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开会、培训、专题学习等重理论、轻实践、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党员的发展需要,更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制灵活性的需要。因此,学校应该不断拓展和丰富新的党员培养教育方式。

一方面,高校党组织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学校党委、系部党总支、各支部等各部门共同组成的党员教育体系,共同围绕不同层次学生党员教育的中心工作,组织各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具体落实,形成合力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通过构筑新媒体战略工具来展开学生党员的教育。如开展“微党课进班级”的活动,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将班级的预备党员以及党员集中起来,共同备课,并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严格把好课程的内容和质量,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入党积极分子展开系统性的教育。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多层次开展学习、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党的理论,将党的理论内化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党性教育环境和氛围,激发大学生党员主动接受教育培训的内在驱动力。

此外,学校可以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打造多样化的活动和平台。通过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典型人物、优秀的企业家到学校为学生党员做专题讲座,通过优秀人物的现身说法,不断扩大党员教育影响的辐射范围。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走出去”,让大学生党员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向基层。开展主题教育、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社会调研等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在群众中了解实际、掌握情况,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他们有机会在实践中践行党员责任和使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真正将理论教育落到实处。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要将教育贯彻于党员发展的整个过程,而不是间歇性的碎片化教育。同时,学校要注重加强党员不同阶段的针对性培养教育,使学生党员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如针对以前接受党训较少、党员意识弱的新生党员,学校要重点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提升其党性修养。对于毕业生党员,学校则应该着力于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宗旨意识,引导毕业生党员把自身的职业选择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使其在离校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构建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

评价考核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内化在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中,要形成一种固定的长效机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需要阶段性地外出实习,因而导致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教育也经常被空档。因此,学校必须根据这种特殊性,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新媒体工具的力量,打造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新的党员培养教育的评价考核体系。

首先,学校可将线上、线下联动起来,打造“全程化在线”机制。将全体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信息都纳入系统的网络化教育管理系统中,并将线下学生党校课程网络化,开设一些专题的网络课堂,使学生党员自主学习常态化,并明确学生党员发展的每个阶段相应的学习要求及考察内容,实现学生党员发展过程线上、线下同步监督管理,让学生党员时刻对照检查,不符合党员身份和标准的,要及时加以改进,以达到学生党员的应有标准。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对于党员的评价考核标准是以党章为基准,以党章规定为导向,按照党章中规定的党员基本条件、义务、权利等规定,制作具体化的各项细则。评价考核主要从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行、学习态度、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来进行。在充分尊重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把党员的教育寓于管理服务中,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大学生党员的能力素质。

与此同时,学校要不断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对于学生党员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监督管理,做好各层次的评价工作,将教育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第一,自评阶段。学生党员根据自己在各阶段的实际表现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进一步反思自我、认识自我。其次,群众评价阶段。基层党组织发动广大的老师和学生群众共同监督党员,对党员进行定期的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党员,要给予极大的肯定,并树立榜样,使其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对于表现不佳,甚至犯错误的学生党员,要及时提出批评,进行再教育,使其不断改善进步。第三,支部评价阶段。党支部根据学生党员各时期的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从党员自评、群众评价以及支部评价等不同层次的评价,让学生党员在成长过程中的每阶段都有记录、有考核、有评价,以此来提醒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1]陶大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形式研究探索[J].理论导报,2012(12):51-53.

[2]北京化工大学.构建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着力提高学生党员培养质[EB/OL].[2014-02-20].http://xjc.bjed u.gov.cn/tabid/215/InfoID/14702/frtid/250/Default.aspx.

[3]范洁梅.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6):13-15.

G718.5

A

1673-0046(2016)6-0170-02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学生党员入党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当代农民的农艺教育培养工作探讨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