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交叉综合症的机制及康复治疗

2016-02-13封瑞党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综合症交叉关节

封瑞党

上交叉综合症的机制及康复治疗

封瑞党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上交叉综合症的特征及发病机制,还通过不同角度对上交叉综合症进行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中医疗法、物理疗法等。近年来有好多针对颈椎病以及脊椎病等有了相应的医疗治疗,若把运动治疗和相应的手法治疗相结合更有利于上交叉综合症的康复。通过本文可使我们对上交叉综合症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增强我们客观地选择锻炼方法和运动角度以及运动的注意点。

上交叉综合症;机制;运动疗法;中医;物理疗法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6.054

1.前言

肌肉力量平衡和协调在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在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不常运动,长时间低头造成颈部肌肉疲劳,反复的痉挛最终会导致颈椎变直甚至后凸、肩胛骨前引形成了含胸、圆肩、驼背当困扰很多人的办公室疾病。这种现象在老年中也是普遍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质量下降,肌肉的不对称型增加,进而也可导致驼背,圆肩等一系列现象。因此在我们人群中上肢动作模式异常的人较为普遍,我们引出了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 Syndrome)这一名词。

2.上交叉综合症的概念

上交叉综合征是由弗拉基米尔.扬达博士首次提出,是一种上肢动作模式异常综合症。它是以上斜方肌、肩胛提肌、胸大肌、胸小肌紧张而菱形肌、前锯肌、中下部斜方肌、深层颈部屈肌,尤其是斜角肌较为无力松弛而呈现耸肩、驼背、翼状肩胛和头部前倾姿势为特征,表现出的一种肌肉力量不平衡综合症。它的命名源于无力松弛和紧张的肌肉在上身形成交叉状连线[1]。若长期在这种身体姿态下工作,胸大肌过度训练引起紧张和缩短,而拮抗肌是菱形肌和斜方肌中下束,他们则被拉长及弱化。致使肩胛骨前引、含胸、脊柱、肱骨等偏离中立位,导致而成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肩周炎,引起头痛头晕、肩颈、手臂、手指麻木等等一系列的综合症[3]。

3.上交叉综合症的症状

上交叉综合症表现圆肩、头前倾和驼背等,胸大肌以及胸小肌、肩胛下肌、背阔肌肩胛提肌三角肌前部紧张、菱形肌、斜方肌下部和小圆肌等无力或者被抑制,则这些动作模式异常则会使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和颈椎胸椎小关节的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肩关节和颈椎及胸椎出现损伤的风险(如长期杠铃卧推、投掷以及久坐的人等),并且时而不时的显示颈肩胸背部的酸痛;颈椎正常曲度减少甚至严重时压迫颈椎之间的神经,进而引起头痛和手臂痛,脑部供血不足而导致头晕;上交叉综合症属于一种涉及脊椎正常生理弯曲的偏离,从身体侧面看,脊椎是呈“C“型,含胸驼背可能引起呼吸不畅,肺活量减少,引起胸闷;甚至含胸姿势会使横膈膜处于紧张缩短,肩外旋力量减弱,导致在肩关节外展过程中无法使上臂外旋造成肱骨大结节和肩峰的摩擦冲撞,挤压冈上肌及肱二头肌长头腱,触发肩关节外展受限。在我们生活中,伸手触摸东西时,由于上交叉综合症的原因,则须靠腰部力量协助手臂触碰到物体,则会额外的增加腰部的负荷量,引起相应的腰肌劳损,腰酸痛,日积月累还会引起一系列相应的其他疾病。

4.上交叉综合症的评价标准

根据解剖体位的骨性标志来判断是否属于上交叉综合症:1、眼角延长于耳朵上角的连线是否与水平面平行。2、耳垂是否与通过两个肩峰的冠状面重合。3、肩胛骨平面与冠状面的夹角的大小4、肩峰与头部正中面的距离。5、肩胛骨与脊柱棘突的距离。6、颈椎C1-C7的曲度7、站立位时肩关节和上肢躯干与头部是否在一条直线

5.上交叉综合症的发病机制

上交叉综合症并不是老人的专利,许多长期伏案工作缺乏运动的年轻人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年轻女性,但经常锻炼的人也会有这一症状,多是由于错误的锻炼方式或不正确的姿势,或者是一味的锻炼没及时放松整理,进而造成肌力不平衡。

5.1肌肉失衡

肌肉失衡是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力度不平衡,如主动肌张力下降而拮抗肌张力增加,同时为维持运动的正常进行,则受损的运动模式增强,加重上交叉综合症的严重程度。(Graven -Niesen,sven)肌肉失衡常常伴随有疼痛的出现,它又分为急性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对身体反应强烈,使运动模式改变进而保护或代偿受损区域,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强化,且恶性循环理论目前不是很完善,而慢性疼痛恶性循环理论对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的影响确信无疑了。

5.2错误动作的编排和模仿学习

动作的编排要根据解剖学的原理,人体骨骼肌的构造,应顺应人体发力的角度。若把错误动作作为正常的编排,并在日常不断重复练习,形成一种记忆模式,进而强化了一种错误的运动模式。这种模式长期进行下去,则关节压力和本体感觉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肌肉失衡则会改变关节位置,进而影响关节囊、关节面的压力分布,同时也会造成关节功能紊乱。本体感觉的下降可造成关节退化。同时有人认为肌肉失衡比单纯的肌肉衰弱带给关节的危险性更大。

6.上交叉综合症的治疗

6.1运动疗法治疗

6.1.1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

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PNF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是由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 Kabat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并由物理治疗师Knon和Voss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它主要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和应用螺旋形对角线式运动模式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既包括向心收缩,也包括离心收缩和等长收缩,更甚至有利于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同收缩[3]。牵拉时主要利用肌纤维和肌腱内的本体感受器—肌梭和高尔基键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通过缓慢的牵拉肌肉刺激肌肉的高尔基键器官,进而发生抑制性冲动,使肌肉放松。在运动时,我们可利用他有效的作用如放松肌肉,增强耐力、减轻疼痛、增强肌力、增强稳定性、增强协调能力,而这些作用在正常人群和运动员维持或改善运动能力和促进运动后疲劳的恢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身体长期不处于中立位时,如长期伏案工作,身体姿势不正确时,肩胛提肌、上斜方肌、胸肌就长时间过度紧张和用力,就会造成肌群的疲劳、痉挛、纤维化而变得紧张和僵硬,而斜方肌中下束、菱形肌、深层颈屈肌长期处于放松状态,肌力逐渐减弱且肌肉逐渐松弛。上交叉综合症是因上半身姿势异常并根据不同的症状及病理表现诊断为颈椎病、颈部眩晕、偏头痛等疾病,但最终总结为头颈肩背的脊柱疾病。我们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及拮抗肌、协同肌同步病变的角度进行综合调整,遵循放松或拉伸紧张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肩胛提肌、斜方肌中上束、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增强菱形肌、前锯肌、斜方肌中下束、岗下肌、小圆肌和深层颈屈肌力量的原则,即过度紧张的肌肉进行拉伸放松,对弱化的肌肉进行强化。戴哲平[8]通过12周的抗阻训练对斜方肌下束、菱形肌、深层颈屈肌较弱的人进行干预,实验前后发生明显的差别(P≤0. 05)。陈香仙等通过PNF法强化康复训练,采用渐进性递增训练量、强度、难度、刺激关节和肌肉的感受器,使患者伤膝功能和稳定性恢复,位置觉偏差降低,复发率降低,使患者获得很好的治疗。PNF法可以运用到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和斜角肌肩胛提肌和胸大肌的牵拉,牵拉长期处于紧张的肌肉,放松机体,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乳酸含量,加快运动后肌力的恢复。进而与相对应的肌肉协同对抗。牵拉肌肉时要保持正确的体位,脊柱是放松且完全伸展的,头、胸、骨盆的主要重量叠加在坐骨结节前部,或落于髋臼顶端的冠状面上,下额微收,收腹挺胸,骨盆正向前方,动作幅度以被试者的自我感觉为依据,感到酸胀时为宜。

6.1.2强化训练

外旋肩袖肌群、深层颈屈肌和前锯肌可利用弹力带进行训练,力量强的可选择不同磅数的弹力绳进行锻炼,最后利用它同样可以进行放松练习,使肌肉富有弹力。菱形肌和斜方肌中下束可采用哑铃或者弹力带进行直臂划船训练。与胸部肌群相对应的背阔肌也要适当的进行抗阻训练,如高位下来的姿势,借助于斯密斯架、杠铃或者高位下来器等不同组次的锻炼,最后结合健身滚轴或者瑜伽球进行背部放松,这种方法可以携带着按摩了腰部,缓解腰部不适感。上交叉综合症最明显的是胸部过紧导致肌力失衡,我们应增强胸部肌肉的伸展,俯卧于康复床上,身体放松,充分打开肩膀,康复指导老师辅助您完成扩胸扳法改变关节的解剖位置,更有效的达到胸椎功能紊乱的康复锻炼。陈香仙等证实适宜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抗阻运动结合推拿手法可明显改善肘关节软组织损伤现状,并增强了损伤肌肉的力量和降低该部位的疼痛以及增加该关节的活动范围。

6.1.3身体功能的再生训练

生物学上的再生是既包括生理性再生,又包括病理性再生的完全病理性再生,从细胞及其分子结构等微观的事物来解释和阐述再生的整个生理机制,进而使其功能再次发挥出来。运动训练上的再生是基于生物学再生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练习手段促进机体的组织修复和功能的增强,如筋膜、肌腱、韧带组织等结蹄组织和器官。张莉莉认为再生恢复训练是在训练中通过按摩、转换运动模式、理疗、营养等一系列加快机体恢复的方法手段的实施,分为主动和被动再生。杨江明提出训练前的按摩更有利于身体关节的打开,总体上提高机体的协调能力。总之,运动过程中身体紧张度适中,运动后全身心放松,做到松弛有度,同时根据身体解剖路径工作。

6.2物理疗法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理疗法有光生物调节、激光、超声波、电磁场等方法。张雪玲利用低频脉冲电流降低神经兴奋性,提高痛阀,使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放松,缓解粘连,进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马粉华等用磁场和超短波联合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率达到97.5%。还有前人以及目前用激光和放射性疗法治疗肩颈肩周炎等,促进组织再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炎症的渗出、充血,进而改善整体的循环。物理疗法有时可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放射性疗法及激光疗法,可能会破坏人体的内环境,

6.3中医学疗法

沙岩研究发现针灸法中的针刺法对急性期的肩周炎的疗效优于推拿疗法,而推拿法对粘连期肩周炎的关节活动改善效益高于针刺法。艾灸法主要是温经络散寒,而针刺法主要是疏通经络气血壅滞,同时都可促进血液循环。

7.小结

综上所述,上交叉综合症是普遍存在的疾病,物理疗法与中医学在我们各个养生会以及医院都得到普遍推广,也是广大群众所信赖的。目前运动界相应的出现了运动疗法,且通过科学的锻炼和相应的运动手法治疗对它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1]Janda.Janda Compendium volii[M].Minneapolis:Or thopedic Physical Therapy Products,1997:7-13

[2]Sady,5.p.Wortman,M.&Blanke D.Rexibility training:Ballistie,statie or proprioeep tiveneuromu secular facilitation?[J].Arehives of physt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1982,63:261-263.

[3]荣湘江,孙绪生,杨霞.体育康运动处方医务监督[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1-38.

[4]唐丹.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9):187-191.

[5]KnottM,VossD.E,PropricePterPtive Neuromuseular Facilitation:patters and Techniques[M].2ndcd.New York:HarPer&Row,1968.

[6]VossDE,PNF Patters and Techniques.3ndcd.New York:HarPer&Row,1985.

[7]陈天笑.上交叉综合症的康复治疗策略[A].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2014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2014:6.

[8]戴哲平.对上交叉综合症的分析及其矫正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9]杨江明,吴佳伟.我国青少年男排运动员体能训练恢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

[10]孙莉莉.功能训练在帆板项目中的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学位论文,2011.

[11]张雪玲.低周波配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88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01

[12]马粉华,张婕,赵仲和.SSP.TDP及超短波联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广东中医,2006,27(11):1752

[13]周建媛.电针配合微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9):34-35

[14]沙岩,王鹰雷,针刺和推拿疗法治疗不同时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9):9-11

[15]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16]Thomas R Baechle,Roger W Earle 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M].New York:Human Kinetics.1999.

[17]郑喜恒.图解肌肉运动疗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8]易传军.天关磊.李忠哲等.交叉综合征[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8,24(1):20-23

[19]叶添文,贾连顺.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和颈椎病的关系[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11.

[20]潘崇海.中医推拿临床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212-215.

[21]Millstein ES,Synder SJ Arthroscopic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rotator cufftears Orthopclin northam,2003,34:507-520.

[22]张印斗,刘洁民.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基础[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5(10).

[23]韦坚.韦贵康.颈椎曲度变化与退变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J].广西中医药.1999,51.

[24]张伯勋,王岩.现代颈椎腰腿诊断和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52.

[25]王伟,PNF牵拉次数对肩关节柔韧性及局部肌肉力量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9.

封瑞党(1989.6-),女,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猜你喜欢

综合症交叉关节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关注夹腿综合症
连数
连一连
梦游综合症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