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的课程改革研究

2016-02-13张婧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俗体育教师

张婧

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的课程改革研究

张婧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论述了当前高校民俗体育的现状,指出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意义,阐述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的路径。

民俗体育;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课程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6.048

民俗体育是指在民俗活动和民俗节目中产生,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流传的与健身、娱乐、竞技有关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中,民俗体育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了使民俗体育得到传承和发展,应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中,将高校作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首要阵地。

1.高校开展民俗体育的基本现状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加大对民俗体育的关注程度,民俗体育的理论研究日益完善,民俗体育也由民间走向学校,进入了课堂,本文抽取某地区的15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向高校的领导、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民俗体育在高校中的开展情况。

1.1高校体育教学中民俗体育项目的采用情况

在15所调查的高校中仅有5所开设了民俗体育项目,开设的课程以武术、跳绳等竞技性项目为主,突出表现该地区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基本没有,通过对高校领导进行访谈发现仅有30%的领导和体育教师表示了解两个以上民俗体育项目的规则和玩法,这说明该地的高校对民俗体育项目重视度不够,了解程度偏低。

1.2体育教师对民俗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

课程教学最终是通过教师来实现,只有教师认可的课程资源,才能在学校体育中有效开展。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发现,超过七成的教师对将传统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堂持赞成态度,只有少部分教师认为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课堂是不必要的。在对5所开展民俗体育课程的教师访谈中发现,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专门的民俗体育教育的教材,教学理论也未系统化,民俗体育教师大多同构请教民间师傅或者自己阅读相关的文献来摸索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介绍民俗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主,很少涉及到民俗体育文化的教育。在对参与民俗体育的学习和培训中发现,大部分体育教师表示自己并未参与过有关培训,由此可知关于民俗体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并不乐观。

1.3学生对民俗体育的态度

针对学生是否希望民俗体育教育作为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7%的学生表示希望在课堂上加入民俗体育教学,25%的表示比较愿意,只有28%的学生选择不太愿意或不愿意,这反映出民俗体育在高校学生中比较受欢迎。在对5所开展民俗体育教学的学生中进行访谈发现,65%的学生表示喜欢民俗体育课,比较喜欢的有20%,只有15%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或不喜欢,说明民俗体育课的设置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2.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体现高校的办学风格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民俗体育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该地区人们的信仰、观念和生活方式。高校将具有地区特色的民俗文化引入体育教学中不仅是对民俗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展示了该校独特的办学风格。

2.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目前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大部分都是借鉴西方的体育教育,对于传统的民俗体育则重视度不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体育需求。民俗体育所具有的趣味性、观赏性和健身性符合了大学生的身心规律,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打破了西方体育在高校中的垄断局面,遵循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丰富了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要。

2.3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实践证明,学校不仅是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各种文化的传承地和加工厂,更是先进文化的重要集结阵地。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教育中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不仅培养了师生的多元文化意识,也在丰富民俗教育内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建设上,对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路径

3.1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高校体育事业的繁荣程度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志,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将民俗体育教学作为发展高校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独特的民族资源和深厚的民俗传统文化积淀,加大民俗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步伐,改善体育器材,注重加强民俗体育文化知识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在课间、课余自发地组织开展民俗体育游戏活动,使之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把民俗体育项目作为学校运动会的主要项目,让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深刻理解民俗体育精髓,深爱民俗体育运动,进而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民俗体育的强烈意识。

研究发现,导致学生对民俗体育课程不热衷的主要因素在于学生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不了解,为此高校要大力宣扬民俗体育项目,并且通过这些鲜为人知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们寓教于乐,以健康的心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之中,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2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培训

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在于师资,在开发和利用民俗体育课程资源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民俗体育技能,为此高校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民俗体育教师培训计划,加强教师对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正确掌握进行培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组织民俗教师到本市兄弟学校及外地学校听课、学习、交流,不定期聘请有关教育教学专家来学校与民俗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搞好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培养体育教师的合力。

大力选拔和培养民俗体育教学带头人,精心选拔具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有规范化的教师形象、复合化的教学能力、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熟练化的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开放、探索、合作的教学环境。

3.3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体育校本课程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教材是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不同的学校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材,有的高校将满足社会的需要为根本宗旨,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将侧重点放在了满足社会需要上,有的高校以服务学生为宗旨,认为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体育教材才是科学的教材,因此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关于民俗体育教育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的教材,大多是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由民俗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发展规律,编制相关的教材。

为了传承和保护民间体育项目,高校组织本校教师和民俗体育界的专家成立民俗体育研究室,加强对民俗体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在认真研究民俗体育发展趋势和本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编制具有本校特色的民俗体育校本教材,对民俗体育加以挖掘整理,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在保民俗体育不失原创性、民族性、历史性的基础上,将技术动作、活动形式、器械规格进行研究和开发,使之更加符合高校体育实际,拓展渠道,让教学更贴近生活,展示原生态民族特色,体育教师多次外出观摩学习,在增强对民俗文化了解的基础上,编写了符合实际的校本课程,并制定了方案、制度,制作了内容完整、直观的图片及解说,使民俗体育教学逐渐完善,以课堂、活动为载体,挖掘、整理、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推动民俗运动体育的发展。

高校秉承体育精神将民俗体育纳入研究课题,通过民间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教师要收集并开展一些富有民间特色的传统体育游戏项目,同时还要开发具有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经过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和搜集整理,活动推陈出新,精彩纷呈,不但做到了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也在活动中提高孩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开发民俗体育游戏,并在研讨中积极探索学习,不断提升教师对传统体育游戏的把控能力和体育游戏教学组织能力。

3.4加强宣传、积极营造校园民俗体育文化氛围

民俗体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古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对体育文化的认识,蕴含着哲学、美学、宗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于民俗体育的推广过程就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播过程。高校要高度重视抓好民俗体育项目的挖掘、推广,不断加强对民俗族文化、体育的推广、宣传,可以通过发挥校园媒体的强大功能,通过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有线电视、校园网络、团刊、学院或系刊、学生杂志等校园媒体,大力宣传民俗体育,宣传民俗体育特有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加强大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从而养成锻炼习惯。

定期组织民俗体育活动,邀请各民俗体育项目的运动员,来参加活动,为学生进行表演,为学生提供参与和学习民俗体育的机会,使他们能学以致用,并且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对民俗体育的兴趣,加深对民俗体育的认识,充分享受民俗体育所带来的偷快感。除了观赏其表现出来的外在美外,还可聘请民俗体育界的专家学者进入高校开展讲座,讲授这些民俗体育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从而使学生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营造浓郁的校园民俗体育文化氛围。

4.结语

民俗文化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高校要以民俗体育资源的开发为突破口,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借鉴欧美等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经验,吸收西方体育教育的精华,对民俗体育文化进行改良,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具健身性、观赏性和娱乐向,让学生在体验民俗体育的乐趣中,激活自主参与体锻的因子,并延伸到课余学生会自发自愿组织同伴进行各种有趣的民俗体育活动,实现了民俗体育传承与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增强的“双赢”的目的。

[1]张微.民俗体育推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欧阳金花.大学体育课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以湖南高校为例[J].运动,2011,07:76-77+90.

[3]李红梅.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瓶颈与对策研究——以福建省高校为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03:126-128.

2014年陕西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子项目“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编号:201480)。

张婧(1962.11-),女,汉族,陕西宝鸡人,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管理,教授,西安石油大学体育系。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俗体育教师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西藏高校引入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研与分析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