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2-13石海燕卜凡凡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改革体育

石海燕 卜凡凡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石海燕 卜凡凡

高校体育教学在高校教育系统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不仅为学生学习各种专业技能和培养专业能力提供身体素质保障,而且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前树立团结合作,关爱他人的社会集体意识。学校体育集教学和德育于一体,在教授学生掌握几项运动技能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真正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这符合素质教育观的要求,也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通过研究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探讨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以便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6.045

在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作为直接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更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面对近几年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更多的高质量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高校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发展,所以必须针对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在高校教学进行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改革的挑战。体育是负责学生体能增长、身体素质提高的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处于体育锻炼中的青年不仅能从运动中获得乐趣,还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很大帮助。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余年,经过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和学生们的配合,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功。但是当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仍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只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下,进行了改良,而不是彻底地改革。为了实现长远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必要正确看待和反思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得与失。因此,为了适应当前高校事业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展开分析,希望能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1.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

1.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和身体心理素质四方面的辩证统一协调发展。它是发展个性,培养能力为目的,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针对特定阶段和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不是平均教育,而是均衡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建设者和中国梦的实现者,栋梁之才不仅需要有掌握知识的能力,还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教育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2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

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路径。体育教学是实施体育素质的主要手段,指导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发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求面对所有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树立终身学习,终身体育的意识。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直接为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有序地发展。

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2.1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2.1.1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项体育课程基本目标。但在现行的高校教学中,并没有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上,而是仍然把教学重点放在动作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上,以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忽视发展身体素质的要求。以体质教育和运动技术教学为主,轻视健康教育。

2.1.2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学科历来就不受关注。在课程改革进程中,高校体育课程虽也在其行列中,但较于其他学科,仍然没引起社会及学校的足够重视。表明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不均衡。由于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足够的经费去支持体育教学科研,以致目前很多学校还在沿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处于主动地地位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知识的传授,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实际情况中,好多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放羊式"教学形式仍存在。课堂上学生热身后就自由活动,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教学。体育课被当做一种任务,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缺乏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2.1.3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采用体能测试和达标测试来进行体育教学评价。这种只重视结果不注重过程,只追求短期效益不追求长期效益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有失其真实性。在高校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考核方式为一年一次的体能测试和每学期的期末测试;在高校三年级以上开设体育选修课。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其他三类测试项目各选测一项,总共测试六项测试项目。测试内容仅局限于六个测试项目,而且测试时间间隔时间太长,每学年评定一次,造成大多数学生平时不锻炼,测试前对所测项目进行突击练习,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体侧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学生替考的现象,学生并没有认真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理念下全面发展的号召。这种以分数或者达标来评价学生的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不能够科学全面地体现出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2.2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在经济转型,就业新常态的背景下,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70万以上,加上出国留学人员以及处于待业的往届毕业生,预计将有1000万人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下,比起往年,2015年校园招聘企业的数量上虽没有减少,但是所提供的就业职位相对变少。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下,在高校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就业新常态的同时,高校教育要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飞速发展的社会提供能够参与各个行业领域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国经济质的飞跃。

高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进行高校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改革不容忽视。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到“身心可以并完”,“优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毛泽东的体育价值观在当今素质教育中仍具有指导意义。习近平领衔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振兴足球,必须克服阻碍足球发展振兴的体制机制弊端。足改方案的通过,无疑给体育课程改革带来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加强体育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日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不仅有理论知识的要求,还有实践能力的掌握。高校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形成顽强拼搏的品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但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了高校整体教学改革的发展。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3.1以正确态度对待高校体育改革

高校要加大体育教学实践力度,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任务。以体育能力培养为中心代替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从注重运动技能提高到重视身心健康发展,全面贯彻素质理念,提高学生体质,让学生终身受益。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改革教学内容,使其具有多元化。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地使高校体育教学为学生服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质量保障。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改革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

3.2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时间锻炼能力的培养,还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结合教材进行拓展,向学生传达体育精神。在高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应使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和借鉴国外良好的教学观念、方法。在学生学习同一内容时,应根据学生自身差异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达到最终的目标。由过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创新,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采用分层教学,使水平不一样的学生分开练习,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免在学习过程中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还可以采用组内互助,同质分组后,让水平高的学生扮演“小先生”来帮助水平低的学生共同进步,一方面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及互帮互助的品质,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发挥体育课德育教育的作用。

3.3制定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在考虑学生合体差异的基础下,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努力程度、认真态度、积极参与的热情等纳入评价内容中,根据学生是否进步来评价学生,而不仅仅根据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引导学生树立个人目标,并且学会监控自己的进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一种体育活动方式,获得体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其次,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代替传统体育教学中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学习外国的优秀评价方式,借鉴教学经验,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日常考察,期末考试以及学段档案袋评价等工具,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应用。评价过程中淡化评价结果,注重评价过程。在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中,应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俱乐部,并把学生在体育俱乐部的表现作为日常考核的一部分,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并有效地改进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要求。

3.4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学生练习为主的说教式教学。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练习,容易对体育课程产生厌倦感,打消积极性及兴趣。学生处于被动和消极的地位,各方面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下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观念,课堂活动,教师角色,学习活动等方面都与传统教学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信息时代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支持学生的探究、交互和合作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课程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多媒体广泛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利用现代技术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地展示动作景象,使学生迅速掌握动作的重难点。而且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体育新课程的学习。例如在教学时间短缺,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的时候采取微课教学的方式。微课短小精悍,目标明确,应用信息手段使系统知识碎片化,增加课程学习的灵活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终身学习能力,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为翻转课堂的开展奠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的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4.结语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树立新的学生观,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根据我国国情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发展高校教学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引入新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制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目标,为国家建设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刘强.关于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02:148-151.

[2]刘彩玲,寄玉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大学实施中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1:20-21.

[3]孙鸿,刘新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视野——从追求体育功利转向保障学生体育权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02:229-233.

[4]殷征辉.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5,04:67-69.

[5]邓丕超.人性化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2).

[6]郑华艳,张平华.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1:34-35.

[7]陈昌盛,吴家荣.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1,21:14-15.

[8]赵龙.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0,07:125-126.

石海燕(1967-),男,汉族,新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体育),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卜凡凡(1993-),女,汉族,江苏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体育),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改革体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