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赫哲族渔猎体育舞蹈的肢体语言和文化价值

2016-02-13梁世君贺春林高俊兰姜淑艳朱振娟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渔猎赫哲族肢体

梁世君 贺春林 高俊兰 姜淑艳 朱振娟

赫哲族渔猎体育舞蹈的肢体语言和文化价值

梁世君 贺春林 高俊兰 姜淑艳 朱振娟

赫哲族体育舞蹈是赫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赫哲族传统体育舞蹈肢体语言的历史渊源、具体内涵以及民族特点,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赫哲族;体育舞蹈;肢体语言;特点;传承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6.022

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赫哲人创造了具有鲜明渔猎文化特征的民间舞蹈,其中许多舞蹈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健身、社群、休闲、娱乐功能,成为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所指赫哲族体育舞蹈仅限于赫哲族民间舞蹈中体育功能与性质较强的部分,如萨满舞、天鹅舞、叉草球舞、鱼鹰舞、篝火舞等。

1.赫哲族体育舞蹈肢体语言的特征

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猎、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舞蹈是一种人类身体语言的呈现,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表现手段难以表达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赫哲族渔猎体育舞蹈也不例外。舞蹈活动一般要有音乐的伴奏、相称的服装,有的舞蹈还需配带道具,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文化,被人们称作“一切艺术之母”、“拔高了的简朴生活”。作为舞蹈决定性表征的肢体语言所承载的信息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审美感,一个是文化感。肢体语言的审美感主要表现在动作技巧上,舞蹈动作的技巧美是体育舞蹈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按照罗兰·巴尔特的思想,舞蹈体语的文化感凝聚在“被看过千万遍的仪式化姿势”中。肢体语言属于体态语,是一种“仪式化姿势”,是人类在仪式中保持身体记忆,在身体记忆中保持的“文化能力”。赫哲族传统体育舞蹈既具有舞蹈文化的一般属性,也因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而具有自身的特点。

1.1久远的历史文化渊源

在赫哲族的历史沿革中,我们发现,赫哲族属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支,与北方若干少数民族存在久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活跃在东北地区的通古斯--满语族系的古老民族共同体包括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等,他们在人类体质学上有极为相似的特征。通古斯人一般被认为是公元前2000—1000的肃慎时代形成。满族是肃慎人、挹娄人、勿吉人、(靺鞨)吉人和女真人的后裔,而赫哲族也是女真人的一个分支。北方各少数民族在漫长地历史发展进程中,彼此联系,交互影响,在赫哲族传统文化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显现在赫哲族体育舞蹈的肢体语言方面。比如,萨满文化广泛地存在于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和达斡尔族聚集地区,对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习俗等各个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赫哲族的萨满舞“跳鹿神”和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民族的萨满舞一脉相承,在法具(神衣、手鼓、鼓槌、“档”)以及跳神的程式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另外,在鄂伦春族舞蹈中占主要地位的以模仿动物动作或吼叫为主要方式的舞蹈“群禽舞”、鄂温克族歌舞“斡日切”,与赫哲族舞蹈“天鹅舞”在手臂双腿动作、模仿动物形态等肢体语言上存在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1.2独特的渔猎文化内涵

赫哲族体育舞蹈的肢体语言,在内容上,体现着鲜明的渔猎文化内涵;或者说,赫哲族世世代代的渔猎生产生活以及日常的休闲娱乐本身,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发展,成为赫哲族体育舞蹈肢体语言的主要表现对象。赫哲族传统舞蹈的肢体语言、形态动作与本民族以渔猎文化为中心的生产生活密切相连,通过各种方式把自然神、动物神、人格神及人类自身形象结合在一起,用舞蹈肢体语言表现祈祷、娱乐神灵等活动,为赫哲族民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寄托。这些舞蹈的肢体动作,全部是赫哲民族渔猎文化语汇——打渔、划船、撒网;打猎、骑马、射箭,表现的是原生态歌舞,所有的舞姿舞步,全部来自生活,是赫哲民族对自然、对生活、对爱的直接的表达方式。比如,流传至今的是赫哲族原始宗教舞蹈“萨满舞”,在岁月的洗礼中宗教神秘面纱早已褪去,但审美意识的增加却使其成为传递赫哲族文化和赫哲人风俗的重要载体。“鱼鹰舞”与“天鹅舞”是赫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表现形式,借助赫哲民族史诗“伊玛堪”的传说,用鱼鹰的身姿刚强、动作矫健,表现男子的阳刚之美;用天鹅的妩媚多姿、个性卓然,烘托女子的阴柔之美,此时“鱼鹰”与“天鹅”成为赫哲族吉祥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代表。而“篝火舞”与“叉草球舞”集娱乐与技能训练于一体,反映出赫哲人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叉草球舞”,由渔业生产活动“叉鱼”衍变而来,以草球为鱼,编排叉草球游戏,训练赫哲子孙身体素质、协作精神与敏捷程度,后转变为舞蹈,其矫捷的舞姿与灵敏的身手尽显赫哲人的精神风采。

1.3鲜明的赫哲民族风范

赫哲族体育舞蹈的肢体语言,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赫哲民族特点。赫哲人对自然依赖的本性与东北地区的区域属性有机融合,形成了粗犷、豪爽、质朴与幽默的审美风范。其舞蹈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肢体语言的节律化和过程的娱乐化特点。赫哲族民族舞蹈以说唱、肢体语言、敲击乐器等形式传达某种叙事目的,以独特的审美趣味彰显民族特色,其舞蹈动作和内容常常是劳动场面的体现,它不仅是娱乐,也是生产和生活斗争的训练。赫哲人渔猎生活习性中的动作与技巧,演化成舞蹈中的肢体语言,完美地映射出远古先民们的精神追求及当代赫哲人精彩纷呈的美好生活。赫哲族人应自然而生,生生不息的民族命脉,将自然万物化为生命本元,模仿宇宙神灵、飞禽走兽,传达着自由、和谐的生态气息,是民族精神最真切地诠释。赫哲族早年所流传下来的舞蹈,比较明显地反映出原始舞蹈模仿鸟兽和山林溪谷、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景况。如今,在民间舞蹈中仍可以寻觅到他们原始先民遗味:刚劲古朴、典雅庄重的宗教舞蹈“萨满舞”,节奏鲜明、动作粗犷,既含有赫哲族的尚武精神,也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将人类与神灵跨越时空隧道美好地相连;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天鹅舞”与“鱼鹰舞”,步伐轻盈,技巧娴熟,既含有赫哲族质朴的情怀,也带有浓郁的游戏情调,将生活与休闲完美结合;欢快追逐、豪迈奔放的“叉草球舞”与“篝火舞”,将勤劳与活泼的民族本性展现出来。

2.赫哲族渔猎体育舞蹈的文化价值

2.1保存赫哲文化的重要载体

体育舞蹈属于外显文化,主要诉诸人的视觉和听觉,易于吸引受众,产生共鸣,引起反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眼球”文化。其肢体语言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信息,能够强化人们的注意,触发人们对这一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赫哲族传统体育舞蹈中肢体语言特有的文化价值,研究其内在的规律、特点。作为赫哲族体育舞蹈的标志性文化符号,肢体语言与服饰、音乐、道具等其他文化要素一道,成为人们了解赫哲族舞蹈乃至了解赫哲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保护传统赫哲文化的主要载体。赫哲族传统体育舞蹈,因其鲜明的渔猎文化特色和实用性、地域性、娱乐性、群众性、观赏性等特点,在传承和保护赫哲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应该重视这一载体在保存赫哲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学界应该加强赫哲族传统渔猎体育舞蹈的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探讨,赫哲族自身也应强化保护和传承意识,使赫哲族传统体育舞蹈在传承赫哲文化方面实现价值最大化。

2.2发展赫哲文化的有效途径

文化的传承保护需要支点,文化的发展创新注重途径。赫哲族传统文化中,体育舞蹈这一重要形式如何发展创新也要遵循这一思路。体育舞蹈的肢体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赫哲族体育舞蹈的肢体语言也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为发展和繁荣赫哲族传统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在体育舞蹈方面应着力融入时代内涵,借鉴吸收外民族优秀的表现形式。创新永远是实现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赫哲族传统体育舞蹈的创新,一是要将赫哲族传统体育舞蹈中的优秀元素、优良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其中仍然具有鲜活生命力和优势竞争力的成分,加以现代化改造,融入时代元素,切合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际,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以此为途径传播推广赫哲族的传统渔猎文化,推动赫哲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另外就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形势,在保持赫哲族传统文化本色的前提下,尊重市场规律,营造网络环境,为赫哲族传统体育舞蹈开辟新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赵德龙.主编.中国赫哲族体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7.

[2]张晓莹.简论赫哲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J]剧作家,2007,4.

[3]孙华义,陈颖,于杰,赫哲族传统体育研究——以渔猎活动为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传统美德修养教育'寓理施教'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BC1212096);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级面上项目"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中体育舞蹈应用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3SH201540)。

梁世君(1966.7-),女,汉族,吉林扶余人,本科,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副教授,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渔猎赫哲族肢体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满语渔猎词语butha初探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不听批评的周厉王
『青铜之繁』——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新时期赫哲族渔猎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