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2016-02-12白俊骞铜仁学院文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起源启示汉字

田 涛,白俊骞( 铜仁学院 文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田 涛,白俊骞
( 铜仁学院 文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摘 要:通过搜集文献中关于汉字起源的各种记载,分析各种观点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得出对探究汉字起源研究的启示,为研究汉字起源问题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

关键词:汉字; 起源; 研究; 启示

白俊骞(1981-),男,河南唐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文字学。

汉字起源问题,是自战国以来从未间断讨论的学术问题。其间研究的人和成果虽然比较多,但说法不一,多未形成定论。本文旨在通过对汉字起源的各种说法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得出对研究汉字起源的启示,以便于对汉字起源问题的深入探讨。

一、古文献中关于汉字起源的记载

对于汉字的起源,从古至今历来有很多种说法:结绳记事;八卦说;图画说;契刻说;仓颉造字;河图洛书;甲子说等,还有一些是这几种说法的延伸,但古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前面的五种,下面分述之:

(一)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顾名思义,指的是人们在原始时期采取的一种用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记事的方法。古人认为结绳记事跟汉字起源有关系,甚至有人认为结绳记事就是汉字的起源。关于结绳记事,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而治,万民以察。”其他如《周易·正义》引郑玄注、《尚书•序》《老子》《庄子》《说文解字•叙》等均有记载。晚晴学者朱宗莱在《文字字形义篇》中说得更明白:“文字之作,肇始结绳。”从这些记载来看,似乎文字是结绳之后出现的,“结绳”之后就有文字了。

(二)八卦说

《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将八卦与文字相比附的是《易纬•乾凿度》,书中说:“☰,古文天字;☷,古文地字;☲,古文火字;☵,古文水字;☴,古文风字;☳,古文雷字;☶,古文山字;☳,古文泽字。”南宋郑樵也认为文字源于“八卦”,是由卦爻变化而成:“文字便从(纵)不便衡(横)。坎、离、坤,衡(横)卦也,以之为字则必从(纵)。故☵必从(纵)而后成‘水’,☲必从(纵)而后成‘火’,☷必从(纵)而后成‘巛’(災、灾)。”(《通志·六书略》)近人刘师培更是在《小学发微》中直言:“大约《易经》六十四卦,为文字之祖矣。”这些记载或把八卦的卦爻和汉字相比附,或明言八卦就是汉字的起源。

(三)图画说

古文献中有关图画说的记载虽然比较少,如《吕氏春秋•句躬篇》说:“史皇作图。”《路史》说:“夥首作画。”尽管如此,后世却有很多认为图画就是汉字的起源,唐兰就在其《中国文字学》中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1]

(四)契刻说

原始先民,曾经利用燧石打猎和自卫,也用燧石刻划痕迹,作为标记,以帮助记忆,发展到后来,这种刻划成为契约,用来作为标记债务的凭据,《老子》:“是以圣人执右契而不责于人。”《列子•说符》中有一段相关的记载:“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释名》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俞樾《诸子平义》又说:“齿者,契之齿也。古者刻竹木以记数,其刻处如齿,故谓之齿。”从这几段文献可知,古代的栔,是在木板边上刻成牙齿般的形状,而契刻的用途是记事。

(五)仓颉造字

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文献中的记载较多,如《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其他如《韩非子·五蠹篇》、《世本•作篇》、《仓颉篇》、《淮南子•本经训》、《说文解字•叙》等都有记载。从这些古文献中可以看出,古人不仅相信有仓颉造字这个传说,而且也认为仓颉所造的字就是汉字的起源。

二、对文献记载的认识

上面都是各个时期对于汉字起源的各种说法的文献记载。这些记载零星且不成系统,乍一看,似乎都是对的,都有道理,但是,笔者通过各方面的综合分析,最后认为这些说法既有合理的部分,也存在着不合理的部分。

首先,部分观点合乎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观念必然会在人们的头脑中有所反映,并在文字中呈现出来。以“八卦说”为例,八卦是古代的阴阳学说,代表易学文化。通过阴爻和阳爻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进行组合,形成八种不同的形式,叫做八卦。相传周文王用任意两卦相叠合,得到了八八六十四卦,“又替每卦做一条卦辞,每爻做一条爻辞,于是成了一部完密的卜筮用书”[2]。在科学极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八卦可以用来象征宇宙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汉字的发明也当会受八卦的影响。如“学(學)”字的小篆为,像小孩两手捧着一个八卦形,“教”的甲骨文为,从學省,从攴,“教”、“学”二字的构形中“采用原始八卦数卜符号作为构字偏旁。”[3]

其次,部分观点能在文字得到验证。无论哪一种观点,绝非空穴来风,都有一定的根据。以“结绳说”为例,结绳作为古代的一种记事方式,已经在许多民族地区中得到检验。这种方式对造字应该会有一定的影响,在个别汉字中亦当有所体现。在金文中,“十”作,“廿”作,“卅”作,“世”作,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说“世”字“从止结绳,止即足趾。”由此可知,这些字都是古代结绳遗俗的反映。又如“图画说”,在商周时期的古文中就有许多表现。商周时期的族徽符号当中,有不少出现在成句成段的铭辞中,鹿的甲骨文字形为,“鱼”字的甲骨文为,这些族徽符号,已经具有了文字的性质,“用象形符号表示族名,很可能是表意字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4]

另外,一些观点合乎民族的思维模式。以“仓颉造字说”为例,我国历史悠久,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比较多。人们对于英雄往往比较崇拜,这种崇拜在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传颂中往往被加上神秘色彩而无限地扩大,于是《吕氏春秋·君守》中说“奚仲作车”、“后稷作嫁”、“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所以,自然而然就会有“仓颉作书”,但这毕竟只是历史传说。仓颉以前,肯定已经有造字的人了,他应该只是把已有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最后人们约定俗成的使用这一套由他整理过的文字。

但是,不论哪种观点,都存在着不合理的部分。部分论点中的人物时代不确定。如“仓颉造字说 ”,很多古籍说仓颉为“黄帝之史”,那么他就应该和黄帝是一个时期的人;但是很多资料也说仓颉是古代的帝王,《春秋河图揆命篇》就把仓颉与古帝同列:“仓、羲、农、黄”。如果这样说,仓颉就与黄帝不在一个时代,这岂不与前文矛盾?细细考究下来,其实仓颉其人、其身份也存在值得怀疑的地方,这里不作详细论述。既然人物的生活时代、身份都不清楚,何谈文字的起源问题。另外,部分论点将功能相同的一组事物,误认为性质相同,这也是不合理的。八卦、结绳、契刻等都曾作为初民记事管理的手段。从这一点来说,它们的功能是相同的,但它们与文字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八卦是初民迷信神道,用来问卜的一种符号,显然不可能成为“文字之祖”。结绳,是人们用来帮助记忆的一种工具,起记事符号的作用,它没有更多的社会意义,也不具备构成语言或者文字的要素。同结绳一样,契刻的目的也是记事,既然结绳不是汉字的起源,那么契刻也不可能是汉字的起源。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这些观点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三、对研究汉字起源的启示

从上文的叙述可知,对于汉字起源,我们要多方面对其进行考虑,或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或从侧面进行分析,或跨学科进行研究,以试图说清楚汉字起源这一问题,从而得出对研究汉字起源的启示。

首先,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考虑问题。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汉字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文字系统,我们在研究汉字起源的时候必须把它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部分逐一研究,这样才能研究得深入、透彻。当然,我们在研究了汉字起源的各个部分的同时,还应该从宏观上、从整体上把握汉字的性质,进而掌握汉字形成和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在以后关于汉字起源的研究当中,我们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去全面地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汉字本质的认识。

其次,跨学科对汉字起源问题进行研究。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我们要多角度、跨学科地去研究汉字起源的问题。出土的文物是研究汉字起源的第一手资料,它最为直接,也最为准确,所以,我们研究汉字起源必然要参考出土的文物,而这就需要我们把考古学的知识和汉字的起源问题结合起来,从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其次,还要从民俗学方面进行考虑。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风俗都会逐渐消失,但很多时候,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会有千百年前风俗的遗留,而这些遗风,有可能就是我们研究汉字起源的突破口。当然,我们在研究汉字起源问题的时候,不仅可以从考古学、民俗学方面进行探索,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和更多的方面对汉字起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此,很多困扰了我们很久的问题或许就会迎刃而解。

最后,新结论的确立要建立在新材料的出现之上。汉字起源问题,不仅对文字学十分重要,而且也是考古学、历史学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研究汉字起源,我们必须要持负责任的、科学的、严谨的学术态度。新结论所依据的新材料或许是最近出土的文物,或许是最近发现的古籍。汉字起源新结论的确立必须要有新材料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新的结论才站得住脚,才能让人信服,学术才能发展。

汉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对自己民族特有的汉字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的重大责任,让汉字文化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开明书店,1949.

[2]蒋伯潜.文字学纂要[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32.

[3]徐志奇.汉语文字学概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0.

[4]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J].中国语文,1978,(3).

(责任编辑 白俊骞)(责任校对 张凤祥)(英文编辑 田兴斌)

Research Review on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IAN Tao, BAI Junqian
( School of Liberal Arts,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is conducted to analyze various reasonable and unreasonable views about the records of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by the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which will be conducive to gain enlightenment from the research and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Key words:Chinese character, origin, research, 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H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 (2016) 02-0167-03

收稿日期:2015-12-20

基金项目:本文系铜仁学院2014年科研启动基金学生课题项目“汉字起源研究述评”、铜仁学院特色重点支持学科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 涛(1993-),男,贵州玉屏人,铜仁学院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1)班学生。

猜你喜欢

起源启示汉字
圣诞节的起源
奥运会的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