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下一代的图书馆平台化转型

2016-02-12徐黎娟

图书馆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服务平台转型

徐黎娟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52)

面向下一代的图书馆平台化转型

徐黎娟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 郑州450052)

图书馆从知识门户向平台的转型是下一代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图书馆平台化就是将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和知识的基础设施,提供泛在的智慧服务和本地化的空间服务。图书馆平台化转型的动力是图书馆作为知识门户的困境、信息技术革命新浪潮的推动以及平台化思维与图书馆学的想象力。树立互联网思维、利用新技术和制度保障是图书馆平台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图书馆转型服务平台关联数据图书馆学

1 引言

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知识体系和公共组织体系,图书馆发展“必须持续关注可能颠覆我们的基本技术、机制和能力的破坏性技术”[1]。几乎每隔几年图书馆学界和业界都会推出“下一代”图书馆的话语和实践范式,如Breeding[2]为下一代图书馆确立的基本标准就是能够更好地适应图书馆的资源发展和服务进程;Wang and Dawes[3]预测性地描述了下一代图书馆系统的特征;殷红等[4]提出,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应具有全媒体资源管理能力、完整的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和全网域资源发现能力;陈武等[5]考察了市场上7种被称作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产品。由此可见,所谓的下一代图书馆,不是存在遥远的将来,而是正在被图书馆人捕捉到并进行实践的产物;不是为应对当前图书馆发展困境而进行修修补补的结果,而是对图书馆发展模式的颠覆和超越,是一种变革;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切描述它具体的形态,而是要通过实践不断将它构建出来。笔者不打算涉入关于下一代图书馆的争议,而是考察当前学界和业界关注的下一代图书馆发展的一种形态,即图书馆从知识门户向平台的转型,并分析图书馆平台化转型的动力和实现路径。

2 图书馆服务从知识门户向服务平台转型

2.1下一代图书馆运行模式的平台化

当前新一轮的信息技术发展浪潮不仅改变了社会资源的交易模式,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还在重塑人类信息和知识的交流模式。图书馆面对“网页从门户变成平台”,进而需要“寻找到各类业务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继续耦合为逻辑上统一的整体”[6],图书馆必须通过转型寻求新的发展范式。将图书馆从知识门户转型为服务平台,成为学界和业界达成的重要共识。平台是快速配置资源、服务和价值的框架,平台让利益相关者融合其中并创造价值,形成一个资源整合交互的生态系统。最早将平台化理念引入图书馆界的温伯格(David Weinberger)提出了4个原则:“面向所有人开放;开放图书馆所有资源;每个人都能够在图书馆平台上依己之愿进行创造;将所有资源嵌植到整个网络生态系统中”[7]。2015年1月,在东京召开的“面向数字资源的信息架构”研讨会上,欧洲和日本的专家形成的共识就是,要通过平台化将图书馆内外资源融合为一体,图书馆发展从面向借阅的目录门户转型为面向信息交流的开放平台[8];夏翠娟等[9]提出,只有将传统的图书馆目录融入网络数据洪流之中才能浴火重生,并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实现图书馆目录从门户到平台的转型;赵亮[10]将图书馆平台化转型置于更加广阔的视角之下,认为图书馆平台化不仅包括图书馆目录服务,更是以平台化的思维理念来重构图书馆的技术架构与服务。综上所述,图书馆平台化就是将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和知识的基础设施,提供泛在的智慧服务和本地化的空间服务;图书馆通过平台内及平台间相互作用进行竞争演化,推动信息、知识、技术、规则与利益的互联互通,使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与用户需求高效匹配,最终形成融合共生的知识生态系统;图书馆平台化是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新范式,它代表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在图书馆得以运用的最有效的方式和组织原则。

将图书馆打造成服务平台,对于图书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图书馆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这不仅意味着图书馆是可以整合知识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社会创新能力的知识生态系统,更表明图书馆要将知识和智慧融入整个互联网并贡献新的知识。第二,图书馆作为知识创新的社区。作为互联网平台的图书馆通过虚拟社区为用户的知识获取和再创造提供支持;作为物理平台的图书馆嵌入于社群,为用户学习和创造性活动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别化的空间、知识和资源。第三,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实现全网域资源的深度整合。数据的开放蕴含着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作为平台的图书馆推动数据开放,意味着人类社会最有序、最有价值的知识体系融入到整个网络生态之中,实现共享和再利用;具有作为平台的图书馆将自身资源与外部资源融为一体,通过基于语义的互操作整合从全网域海量的数据中提取知识。

2.2图书馆平台化转型的动力

2.2.1图书馆作为知识门户的困境

夏翠娟等[9]认为,从1990年代兴起的图书馆门户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中面临着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书目数据封闭性、数据交换和整合局限性和信息流动的单向性。形成于信息化早期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自成体系,封闭守旧,日渐被边缘化;就信息和知识流动本身来说,门户典型的作用就是推送资源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单向度的,忽视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弱化了用户的体验,遏制了用户的创造性。正如温伯格说:“我们需要将图书馆从用户不常造访的门户变成一个如同城市里的道路和大学校园里的教室一样的基础设施”[7],而这个基础设施就是平台化;Sherratt[11]将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DPLA)、欧洲数字图书馆(Europeana)、新西兰数字图书馆(DigitalNZ)和澳大利亚数字图书馆(Trove)看作图书馆平台化转型的经典案例;杨新涯等[12]介绍了重庆大学图书馆正在建设中的下一代图书馆系统,该系统的核心也是平台化。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各种资源和需求“拉”在一起迅速匹配,形成融合共生的知识生态系统,在提供资源、满足需求的同时,创造新知识、新价值。

2.2.2信息技术革命新浪潮的推动

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正在掀起的信息技术浪潮,互联网已经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支撑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意味着所有行业和领域的产品、服务、价值链都可以放到互联网平台上来做,形成了推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化转型的强大动力。朱强馆长认为,当今世界进入数字时代,“信息、知识、文献以及更多东西,似乎不用到图书馆就能被找到,图书馆实际上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13];刘炜等[14]认为,信息技术的指数级增长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背景,必须抛弃传统的线性思维,认真对待图书馆可能被颠覆的问题。源于图书馆门户思维和传统书目控制方法的封闭性,图书馆资源还没有成为一种广为人知的网络存在,不能够被方便地查找、标识、选择、获取、验证、参考引用以及进行再创造[15]。平台的基本要义就是开放数据,并为第三方提供创造性应用的接口。图书馆作为社会行动主体,只有持续关注对人类知识交流方式产生颠覆性技术,将其自身及用户置于信息技术革命的洪流之中去锻造和锤炼,不断地塑造出新的形态结构和行为模式。图书馆服务平台化就是在适应这一趋势,通过重塑图书馆结构,图书馆服务将自由灵活地驾驭信息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所左右,图书馆从“被颠覆者”向“颠覆者”的角色转变。

2.2.3平台化思维与图书馆学的想象力

想象力不只是一个图书馆学的工具,更是图书馆学的底色。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16]。社会学的想象力给图书馆学以启迪,图书馆学的想象力是图书馆人一种特有的心智品质,它将图书馆的命运置于蕴含意义的社会秩序中的位置去理解,引导图书馆清晰而理性地认识周遭世界,以顺利应对并有所作为。当今世界,平台正在成为一种信息技术驱动的普遍的市场形式或行业组织形式。Tee and Gawer[17]认为平台是一种在技术、产品、交易系统中的基石,在其之上大量相互具有技术、组织、产品关联的利益相关者可据以集聚、分工、衍生、竞争与合作;Simon[18]通过对亚马逊、苹果、脸书(Facebook)和谷歌发展战略的梳理了平台化战略的基本要义,平台是一个极有价值且强大的生态系统,具有伸缩性和按需服务的平台能够将利益相关者、技术和资源融合其中。面对平台化发展趋势,图书馆学的想象力为图书馆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如Havens[19]提出通过直观化、数据驱动以及人性化发展图书馆服务平台;韩佳等[20]认为,Intota和Alma图书馆管理系统“是服务也是平台,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集成性”;张红芹等[21]提出,可以将传统图书馆资源管理要素映射到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资源管理模块,实现图书馆服务平台资源管理功能。这些对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研究都是平台化思维与图书馆学的想象力相结合的体现。

3 图书馆平台化转型的实现路径

3.1树立互联网思维

评价一个图书馆,不能只看它拥有多少资源,更要看它能否让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共享[9]。平台化是图书馆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的必然选择,而互联网思维是图书馆平台化建设的原动力。李海舰等[22]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全新认识的哲学论,包括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共享),互联网理念(打通虚拟实体、打破时空约束、极致化、模块化、利用大众力量、用户本位主义等),互联网经济即运行模式(长尾理论、市场均街理论、消费者主权论)3个方面。在互联网精神层面推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化,就是要树立开放服务的思维,将图书馆融入整个网络生态系统;要树立平等服务的思维,重视用户参与和体验,尊重用户需求和创造;要树立协作服务的思维,提供互联网平台服务和物理空间的社区服务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服务;要树立共享服务的思维,图书馆的各类利益相关者,如图书馆、馆员、用户、资源商等的角色,在图书馆平台之上可以自由切换,实现分享、免费、普惠。在互联网理念层面推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化,就是要将图书馆置于跨学科、专业、行业与领域的环境之中,推动思想、组织、制度和环境协调创新,重构图书馆的业务结构、关系结构和文化结构,实现图书馆线上线下服务的智慧互联。在运行模式层面推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化,就是要关注图书馆的长尾用户的需求,实现精准感知、定向推送,让知识和智慧实现点对点、端到端的流动,提供开放服务、发现服务、个性化服务、嵌入式服务和数字人文服务等,实现图书馆利益相关者的共贏。

3.2利用新技术支持平台化建设

夏翠娟[23]通过对欧洲数字图书馆和美国公共数字图书馆等平台化建设历程的梳理,认为图书馆平台化建设在技术方面的要求包括:框架化的数据模型、数据的开放关联、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泛在的嵌入式应用、用户协同创新等。构建框架化的数据模型就是图书馆平台要能够支持跨领域跨系统的资源深度整合,容纳多种机构的各种资源在平台上实现基于数据语义的互操作;推动数据的开放关联,就是要利用关联数据开放书目数据乃至所有资源,让图书馆遵循一种泛在的技术规范提供服务,从而将自身融入到整个网络生态之中[24];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就是要提供了多样化的强大的API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再利用和整合;通过泛在的嵌入式应用,就是要将图书馆的服务嵌植于各种公共服务平台、社交媒体、网络社区和APP,实现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推动用户协同创新是图书馆平台化最具特色的功能,协助具有共同兴趣和偏好的用户建立知识社区,用户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同时贡献新知识,创造新价值,生成群体智慧。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关联数据、APP、微博、微信、社交网络、3D打印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二维码、慕课(Moocs)等是平台化建设的技术基础。在建设过程中,科学的流程设计、决策分析、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是图书馆平台化转型的重要保障。

3.3为平台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目前,关于数据开放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要围绕开放数据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保障用户隐私权和著作人权益等问题进行制度设计。二是图书馆要制定战略规划。对转型的过程与成本进行评估,规划图书馆平台化转型的系统更换、数据迁移、工作流程设计、运行效益和人力资源配置等问题;制订关数据开放的指导性规范,对关联数据的存储、检索、推荐、词表和术语、开发利用等进行研究、试验、评估;分阶段有步骤地面向互联网开放数据,形成数据共享的网络社区;加强对国外各大图书馆的平台化建设案例的跟踪研究,尤其是借鉴OCLC、DPLA、Europeana、DigitalNZ和Trove等代表着图书馆平台化建设发展方向的经验。三是要制定图书馆员与平台化建设相适应的知识更新制度。图书馆平台化建设不是仅靠软件系统自动完成的,它需要图书馆员的调试、优化和运营,这也是美国图书馆学会(ALA)、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倡议(DCMI)等机构一直是关注的主题。四是要积极发展图书馆联盟。图书馆平台化建设不仅包括数据开放平台,还包括空间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图书馆联盟的服务平台,使数据开放平台互联互通,实体图书馆空间服务发挥独特效益,提升实现图书馆联盟的整体效益。

4 结语

图书馆平台化转型再次印证了阮冈纳赞“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有益教诲。图书馆发展不是自动地产生于赞美的隐喻和共享的评价,而是作为行动者的实践在日常生活互动中被构建起来的。图书馆的平台化转型任重道远,国际上一些重要学术机构给予密切关注,国外一些大型图书馆开始试水,国内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它代表着下一代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代表着突破当前图书馆发展困境,充分展开信息技术革命新浪潮的潜力所需要的图书馆运行新范式。通过树立互联网思维、利用新技术和制度设计是图书馆平台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1]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2.

[2]Marshall Breeding.New Library Collections,New Technolo⁃gies:New Workflows[J].Computers In Libraries,2012,32 (6):23-25.

[3]Wang Y,Dawes T A.The Next Generation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A Promise Fulfilled[J].Information Technolo⁃gy&Libraries,2012,31(3):76-84.

[4]殷红,刘炜.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功能评价与愿景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5):26-33.

[5]陈武,王平,周虹.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初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6):82-87.

[6] 刘炜.关于“下一代图书馆系统”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5):7-10.

[7]Weinberger D.Library as Platform[J/OL].Library Journal,2012(9).[2015-12-9].http://lj.libraryjournal.com/2012/09/ future-of-libraries/by-david-weinberger/.

[8] 塩崎,亮,菊地,祐子,安藤,大輝.国立国会図書館サーチのメタデータ収録状況Europeanaとの比較調査[J].情報管理,2014(57):651-663.

[9]夏翠娟,吴建中.从门户到平台——图书馆目录的转型[J].图书馆论坛,2015(7):1-7.

[10]赵亮.作为平台的图书馆——图书馆服务的转型[J].图书馆杂志,2015(9):13-18.

[11]Sherratt T.FROM PORTALS TO PLATFORMS:BUILD⁃ING NEW FRAMEWORKS FOR USER ENGAGEMENT [EB/OL].[2015-12-9].https://www.nla.gov.au/our-publi⁃cations/staff-papers/from-portal-to-platform.

[12] 杨新涯,袁辉,沈敏.向服务平台转型的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实践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9):23-27.

[13] 朱强.国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5):12-15.

[14]刘炜,周德明.从被颠覆到颠覆者:未来十年图书馆技术应用趋势前瞻[J].图书馆杂志,2015(1):4-12.

[15] 刘炜,等.RDA与关联数据[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 34-42.

[16][美]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第3版[M].陈强,张永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17]Tee,R.,Gawer A.Industry Architecture as a Determinant of Successful Platform Strategies:A Case Study of the I-mode Mobile Internet Service[J].European Management Review,2009,6(4):217-232.

[18]Simon P.The Age of the Platform:How Amazon,Apple,Facebook and Google Have Redefined Business[M].1sted. LasVegas:MotionPublishing,2011.

[19]Havens A.From community to technology…and back again,Part 1 of 2:The rise of personal networks[J].OCLC NextSpace,2013(20):4-10.

[20]韩佳,汪莉莉.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与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J].图书馆杂志,2015(11):82-87.

[21]张红芹,赵乃瑄.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资源管理功能探讨——基于功能映射视角[J].图书馆论坛,2015(7): 98-104.

[22]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雄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23]夏翠娟.图书馆目录平台化的技术实现方案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9):19-22,112.

[24]林海青,楼向英,夏翠娟.图书馆关联数据:机会与挑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7):58-67,112.

徐黎娟女,1973年生,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G250

(2016-02-17;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服务平台转型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转型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