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多媒体视听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

2016-02-12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辽宁沈阳110818

图书馆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视听资料声像资料

林 凤(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辽宁沈阳110818)



高校图书馆多媒体视听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

林凤
(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辽宁沈阳110818)

[摘要]多媒体视听资料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明确视听资料的采访原则,加强数字化建设,开展多元化的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增长点。

[关键词]多媒体视听资料资源建设多元化服务

知识与信息载体的类型向着多样化发展,多媒体视听资料文献增长迅速,全球的多媒体电子出版产业以年平均24%的增长率发展,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在出版物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大[1]。同时,以音视频为主的多媒体视听资料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图书馆声像服务开始得比较晚,20世纪40年代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就开始提供声像服务,学校图书馆则是从上世纪60年代陆续开展这项服务,有些国家还设有专门的声像图书馆。我国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有一些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开始提供此类服务,但到20世纪80年代末还只限于国家部委省、市一级的文献情报机构和一些大学图书馆提供声像服务。[2]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图书馆用多媒体服务或视听服务等名称代替声像服务。

1 多媒体视听资源概述

1.1视听资料的定义

视听资料又称为声像资料或直感资料,一般是用声音、图像等方式记录有知识的载体。一般来说,视听资料可以分成3种类型:①视觉资料,也称无声录像资料,包括图片、摄影胶卷、幻灯片、无声录像带、无声影片、无声机读件等。②听觉资料,也称录音资料,包括唱片、磁带、录音带等。③声像资料,也称音像资料,包括电影片、电视片、录音录像片、声像光盘等。[3]图书馆收藏的视听资料一般包括各种音视频的学习资料、学习软件、学习光盘,以及国内外经典影片,例如各种多媒体光盘、VCD和DVD、磁带、录像带等。

1.2视听资源的特点

视听资源突破纸质资源的局限性,具有传统文献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利用专门的设备记录、显示声音和图像,包括各种类型的影像资料和录音资料,具有生动形象、使用传播迅速方便、易于存储、便于共享等特点。具体如下所述:

(1)直观形象,生动表达所记载的知识。视听资料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渲染情感氛围,增强使用者的印象。

(2)便于存储传播共享,保存时间长。视听资源能快速、准确、及时地为读者提供最新的文献信息,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便于读者获取信息资源。借助专门的设备,可以使文献按照人们的需求在动、静,快、慢,大、小之间实现转换,便于反复观摩学习。

(3)载体形式多种多样,信息存储量大。载体形式多种多样,便于利用多种设备获取信息,信息容量大,有效节约存储空间。

视听资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教育效果比单纯的文学、图像、声音优越很多,在高校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得到普通使用。有利于拓宽高校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生们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

1.3视听资源服务面临的挑战和冲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广泛使用,各种信息资料的显示、传递、下载和储存功能便捷,传统意义上的音像资料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网络时代,如何继续发挥传统视听资料的作用,发掘视听资料的潜在优势,拓展视听资料新的服务领域,有效服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图书馆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做好多媒体视听资源的建设,如何多元化地开展视听资料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需要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

2 视听资源的建设措施

2.1视听资源建设的现状

视听资源的馆藏建设理论研究相对落后,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利用检索式“篇名=视听资源OR视听资料OR声像资料”进行检索,包括全部学科,时间范围不限,共检索得到446条检索结果,排除视听资料、声像资料在法律中的用途,绝大多数论文是关于视听资源的管理、服务和数字化方面,几乎没有关于采购和资源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图书馆还没制定系统、完善的视听资料采访细则,视听资料的采购缺少计划性、系统性,具有盲目性、随意性,不能统筹规划馆藏。而国外及其他地区图书馆则制定严格的视听资料采访政策,如:亚丽桑那州图书馆都有详细的视听资料馆藏发展政策,台湾的国立成功大学图书馆等几乎都能在其网页上查找到有关视听资料的采访政策。[4]

另外,由于图书馆经费有限,严重制约了视听资源的采购和更新,导致有些高校不能连续定期的购买,只能集中采购几次,无法配合馆藏资源进行系统化的购买。有些高校为配合检查,购买低价格资源,注重追求数量,利用价值较低,造成资源浪费。

2.2明确采购原则,制定详细的采购方案

刘兹恒曾提出了非书资料采访的原则,视听资料的采集必须结合高校及图书馆自身的特点,不同的视听资料在教学、科研、娱乐、欣赏等方面的不同功能和效果采取有区别的原则与政策,因此,必须根据其类型、用途、特点,采用区别对待原则、标准化原则和实效性原则。[5]笔者认为视听资源的采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注重读者需求,通过图书馆主页设置读者荐购反馈意见栏,不定期发放读者问卷调查,咨询专业教师等多种途径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动向和建议,征求采访意见,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合理配置资源,结合学院的特点、图书馆的特点,多订购受读者欢迎的资源。

采购高质量的视听资料,网络上的视听资料对图书馆视听资料的服务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在采购的环节,应尽量回避网络资源,以珍贵资源为主要采购对象,形成特色。例如,网络上的百科类视频相对较少,加强百科类视听资源的收藏,可以满足读者更高层次的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6]还可以收藏有纪念意义的视听资料,如汶川地震的相关视频资料,新中国成立60周年音像制品等。

以教学需求为中心,注重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进行调查,与专业教师共同探讨挑选教学视听资源,针对不同学科的视听资源采取不同的采访策略,如人体解剖、艺术绘画、建筑设计等学科,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形象、立体、生动的特点,需要全面系统地收藏,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影视资料有选择地收藏。

注重特色资源的收藏,根据地方特色收藏视听资料,收藏教师和学生的作品,注重经典文献、不同版本的收藏,例如天津音乐学院将华北地区视听资源的搜集做为重点,注重天津、河北、山西、内蒙等地民间歌曲的收藏,同时,天津市戏曲之乡,注重收藏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艺术家的视听资料,形成科学合理的视听资料库。[7]根据本馆的经费预算、馆藏特点等情况,合理采购高质量、专业化的视听资料。

2.3重视视听资源数字化,建立特色数据库

由于网络的普及、新媒体阅读方式的普及,导致到图书馆使用视听资料的用户逐年减少,一些传统的、经典的、有价值的资源需要进行数字化加工,以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资源。另外,多媒体视听资源类型多样,非结构化的内容居多,尤其是早期的线性结构音像资料,不便于查询和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视听资源数据库也需要深度的挖掘和重组。应将所有的多媒体资源与服务在新的技术环境中集成和利用,多媒体信息服务到了向知识服务转型的关键时期。

高校图书馆可通过购买多媒体视听资源数据库,自建特色多媒体资源数据库两种方式加强资源建设。自建库主要围绕各高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地域民俗特色搜集资源,进行系统建设。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服务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音乐特色数据库”、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的“馆藏中国解放前音乐期刊全文库”等,星海音乐学院建设的“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西安音乐学院建设的“西安鼓乐(长乐鼓乐)数据库、陕北民间音乐资源数据库”,武汉音乐学院建设的“编钟、道教音乐、湖北民歌民器集成”等,这些自建的地域民俗资源馆,具有原创性、传承性和专业性等特点,既是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的客观需求,又是专业服务的发展需求。[8]涵盖了语言学习、音乐欣赏、考试、科普、影视盒纪录片等多种类型,为图书馆的知识增值服务提供了必要条件。

3 视听资源服务方式的拓展

目前,很多图书馆的视听资源服务只提供简单的借还、等待读者查阅的状态,服务水平相对落后。图书馆应改变现状,深化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既要兼顾公共服务,又要兼顾个性化服务,使馆藏视听资源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视听资源的作用,满足读者学习和娱乐的文化需求。

3.1开架外借服务

由于视听资源的载体大多是光盘,容易受损,影响信息读取,因此很多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不开展开架浏览和外借服务,读者将需求告知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帮助查找资源,找到资源也只能在图书馆内的电子阅览室利用。为方便读者,应积极推行开架浏览和外借服务,有些图书馆也在积极地推行此项工作。例如重庆图书馆就采取了一些措施,方便读者浏览和借阅资源,每个光盘柜存放150张光盘,光盘盒放在陈列架上供读者查阅,每个陈列架的光盘盒按同一类别光盘包装盒上第一个汉字的第一个字母排序,方便读者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视听资料。[8]

3.2提供专业设备,优化馆内视听环境

多媒体视听资源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才能获取信息,因此很多图书馆都设置有专门的视听资源阅览室。视听资料的特征决定了视听阅览室的环境与其他阅览室略有不同,光线不能太亮,同时,为保护读者隐私,避免干扰,空间上需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视听资料室的设备也需具备一定的先进性,配置一定数量的DVD机、电视、计算机等设备,供读者进行普通阅览。同时积极推进自助服务,以方便用户对多媒体资源、空间与设备的充分利用,实现读者自助刷卡上机、打印、复印、扫描,以及网上预约等操作。为读者提供专业制作软件、设备、教程,为读者保存和收集视听资料提供方便条件,还可让读者通过参与实际媒体作品制作,了解媒体作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了解数字技术与艺术、人文知识的融合过程。

3.3提供网络服务

将各种多媒体视听资源以数字化流媒体形式存储在服务器中,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浏览、下载,即网络化服务。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普及,多媒体视听资源网络化服务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服务模式,图书馆可以采用在线点播和统一检索两种方式提供服务。

建立网络在线点播系统,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参考教材和课程大纲,收集相关的视听资源,统一放置在图书馆网页进行推广。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直播的软件,选取所需资源在教室进行直播教学,学生也可在线点播视频资料进行学习。例如,深圳大学图书馆把馆藏声像资料和本校各专业课程教材制作成多媒体视听资源,存储服务器上,建成一个数字化网络化视听资源图书馆,用户可以实时视听阅览,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便利。

资源统一检索,利用视听资料管理系统,实现视听资源和书刊等资源统一检索,实现视听资料的在线检索、浏览及阅读等功能。在图书馆主页上对新收集的视听资料进行宣传,让师生及时了解资源的动态,逐步提高视听资源的利用效率。

3.4特色推送服务,加强学科化服务

利用先进的信息分析技术,分析用户的习惯、兴趣爱好等相关信息,进而挖掘用户的个性信息需求,以及潜在的信息需求,针对用户特点和需求,对视听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加工,深度挖掘,推送满足用户需求的资源。加强学科化服务,深入院系开展主动服务,根据各个院系的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视听资料目录、索引等材料,将这些材料主动推送给专业教师,为其教学、科研提供服务,还可以帮助有课题的教师查阅整理相关的视频资料,提高其科研效率,建立学科化服务管理平台,以提供学科化知识管理、资料利用与引导、信息咨询服务。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开展视听资源的学科化服务,能深入了解各学科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本校专业学科特点的视听资源采购标准和原则,资源建设好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视听资源建设和学科化服务是互惠互利,需要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媒体电子出版物[2015-06-20].http://baike.baidu.com/ link?url=8GsivTlikJMjpNLGRqu2 Qtlcor VlGQxq DyrXd-LHl-o96YNgDJQOdyFxXhhfvVY4GBRLwPZpOxmAwtjo-WvCZx_

[2]声像服务[2015-09-2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SVgelyuky3l1uPoxlRATYi1 AnZEgw2kJ G36qU 2IaVF⁃ZLMNMEVl9GHEeehRi8TZqnCPmlxf92618fj7JQhJ3P8a

[3]视听资源[2015-09-2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J7L5DrKyq20jsgrppFRXtSRkFBQrq-DKTw2 Re46 Vae8r4 l6BcMHlP4HjBRV3PY7RYK1KRGE7rTS9y7Lm_RSeka

[3]赵波,周群芳.多媒体视听资料馆藏新论[J].图书与情报,2011(4):119-121.

[4]刘兹恒.非书资料采访工作手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5]胡大琴.基于馆藏及利用分析的优化音像资料服务研究[J].图书馆界,2013(5):70-73.

[6]俞绍莉.音乐院校图书馆视听资料的收藏与管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29-30.

[7]温带宝.服务创意的探索与实践——以高校音乐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2(1):130-133.

[8]刘小琳,重庆图书馆视听资料服务管理模式及其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6):108-109.

林凤女,1964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

[分类号]G258.6

收稿日期:(2015-12-27;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视听资料声像资料
浅谈视听资料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浅谈视听资料在案件侦查中的重要性
浅谈视听资料的实际适用问题
基于声像档案管理强化谈企业科技发展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