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创建减灾救灾示范县 实现灾害应急管理上水平

2016-02-11汪晓琳

中国民政 2016年15期
关键词:示范县防灾救灾

汪晓琳

积极创建减灾救灾示范县 实现灾害应急管理上水平

汪晓琳

湖北省提出创建全省减灾救灾示范县以来,孝昌县作为全省3个减灾救灾示范县试点之一,主动行动、积极沟通,基本形成“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社会参与、政府兜底”的减灾救灾工作格局。

一、强化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高位推进。一是建机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示范县创建工作,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定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县财政安排116万元的配套资金和7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减灾救灾示范县创建工作。二是明责任。制定出台《创建全省减灾救灾示范县活动方案》,将11大类的主要任务及责任分解到51个成员单位,明确创建工作任务和时限,对创建工作落实情况,定期检查,通报、督办。三是广动员。召开创建工作大会和减灾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的减灾救灾示范县创建工作格局。四是常宣传。开展防灾减灾知识“五进”“5·12”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在城乡主干道制作防灾减灾永久性宣传牌300多块,设置应急逃生指示牌20余块,累计发放《防灾减灾知识读本》、宣传单5万多份。

二、加大投入,巩固减灾救灾工作阵地。一是建设县级中心阵地。根据《湖北省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规划》,多方筹措资金620万元,建成集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物资储备、城区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同时,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减灾备灾中心,核定事业编制3名,将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二是建立避难保障阵地。以城区为重点,在人口聚集处,共建立了13个应急避难场所。形成了以城区自然灾害应急避难中心为主,辐射13个应急避难点的应急避难疏散体系,确保了急救物资在第一时间内可运抵各避难点,有效夯实了城乡防灾减灾硬件基础。三是建设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先后将冯山社区、邹岗社区、白沙铺社区等6个社区打造成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三、健全机制,促进救灾应急规范管理。一是完善救灾管理机制。制定《孝昌县创建全省减灾救灾示范县工作标准》,对6大类24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出台了《自然灾害生活求救助资金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救助程序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编制了《孝昌县减灾救灾标准化建设操作手册》,为全县减灾救灾工作标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完善物资储备机制。依托救灾物资储备库,存储了价值150多万元的棉衣、棉被、账篷等必备应急救灾物资;县政府为民政部门配备了救灾专用车辆,为各乡镇区配备了救灾专用通讯设备等救灾装备,确保急救物资可在1小时内运达,并可辐射周边县市区。三是完善应急救助机制。加强灾害应急救助实战演练,累计开展消防应急逃生演练40余场次,应急救助实战水平不断提高。完善救助资金应急管理机制,对生活救助资金,全部实行银行“一卡通”社会化发放,定期开展救灾资金监督检查,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四、创新模式,全面提升应急工作水平。一是信息发布由救灾向防灾转变。建立灾情信息发布机制,与县气象部门签订气象合作协议,实现气象信息共享。通过夯实防灾减灾救灾的群众基础,逐步实现灾后救援向灾前预警、群众自救转变。二是救灾队伍由临时向专业转变。县、乡、村三级配备了450名专职救灾、灾情预警及灾情上报人员,为灾害信息员配备手机终端,建立灾情核查机制,每年开展1-2次灾害信息员和救灾队伍业务培训,提高救灾人员业务技能。三是资源整合由分散向全力转变。在政策运用上,每年为农村军烈属、低保户、“五保户”全额购买自然灾害住房保险。在参与主体上,依托孝昌县志愿者联合会,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到减灾救灾工作中来,目前已成立志愿者服务队23个,发展队员520余人,注册会员200余人,通过借助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有效降低灾害风险。

(作者系湖北省孝昌县民政局局长)

猜你喜欢

示范县防灾救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以雨为令,防汛救灾中的“橙色身影”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示范县样板路“四好”的浙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