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以科技手段助推殡葬改革

2016-02-11周静波

中国民政 2016年24期
关键词:节地精制骨灰

本刊特约撰稿 周静波

上海以科技手段助推殡葬改革

本刊特约撰稿 周静波

上海:生命晶石

近年来,上海不断提升殡葬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基本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殡葬科技发展新格局。2016年,上海创新性地将骨灰晶石化技术、3D打印技术引入殡葬领域,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以科技手段有力助推殡葬改革。

狠抓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生命晶石”研制。上海市社会经济建设面临着土地及生态的刚性制约,对殡葬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确保逝者骨灰安置,上海市民政局将视角转向骨灰高度减量化的科技创新工作上来。在8年前开始的利用常温下加大压力方法进行的骨灰精制减量基础性试验中,可以使得原本体积较大、形态松散的骨灰体积下降一半,但精制后骨灰的表面十分粗糙,仅是体积的改变。近两年,上海市再次加快骨灰减量科研步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安装在年火化量超5万多具遗体的益善殡仪馆,开展了“生命晶石”的研制。在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16年3月30日,上海正式向社会推出“生命晶石”服务项目,推出半年多以来,已完成全国近200例服务。初步运行表明,生命晶石外形美观,带有多种色彩,具有一定的硬度,其形状、大小可由模具来决定,而体积仅约为骨灰的20%,只需很小容器收纳,为小型墓、微型墓以及家庭合葬墓的推广打下坚实基础,节约了土地和石材,以利生态文明,百姓还可以选择不买墓而节约费用,充分凸显了节地、环保、惠民实效。“生命晶石”项目倡导“居家安放、居家怀念、居家祭扫”的葬式理念,既可收藏在精制的容器中,也可制成精美饰品随身携带,又可置于特制的“人生之书”中。这是火化基础上“源头节地”的新路径,是运用科技实现节地、生态的新尝试,也是深化殡葬改革的新探索。

强化科技攻关,“3D打印遗体修复”技术见成效。遗体修复是殡葬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一些制约常规遗体修复技术发挥作用的因素,如治丧时间的限制、生前形体信息

猜你喜欢

节地精制骨灰
推广节地典型经验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第三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解读
『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花生替代精制谷物或有益心血管健康
九思膜过滤技术在一次盐水精制中的应用
九思膜过滤技术在一次盐水精制中的应用
把骨灰埋在球场
黄芩提取物在纯化精制过程中的味道变化
野马追倍半萜内酯精制工艺的优化
我死后骨灰撒稻田
家庭成员合葬少占地可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