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传统农业大市“四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

2016-02-10李金龙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阜阳市四化协调发展

李金龙



新常态下传统农业大市“四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

李金龙

(中共阜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安徽阜阳236000)

摘要:新常态下,安徽省阜阳市面临着增长速度下滑、资源依赖严重、经济运行风险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等艰巨任务。究其原因,世界经济生态相对较差,受全国大环境的影响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的影响,导致成本上升与资源环境压力并重;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新的支撑经济增长动力和高端项目带动;城镇化建设落后且中心城区带动能力较弱。为此,要推进阜阳市“四化”协调发展,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做文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二是以推进社会信息化为依托,加快信息化进程。三是以产业协调增强中心城区带动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四是促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传统农业大市;阜阳市;“四化”协调发展

从2012年起,我国GDP增速开始回落,2012 至2015年增速分别为7.7%、7.7%、7.4%、6.9%。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重在结构调整,增长速度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变为6.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结构开始逐步转向以消费、服务业为主,更多地依靠内需,更多地从要素效率提升获取动力。因此,“新常态下应力争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以及前期所积累的矛盾限制,中国经济势必换挡回落。”[1]

一、新常态下阜阳市经济发展的特点

新常态下,不但发达地区面临着增长方式转换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传统农业地区也面临着以增长速度下滑为基本表现特征,资源依赖严重、经济运行风险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培育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的艰巨任务。受此影响,2012年以来,传统农业大市安徽省阜阳市出现了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增长速度明显下滑的困境。

(一)经济增速下滑,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2013年以来,阜阳市的经济困难超过了2012年。2012至2014年,GDP较上年分别回落0.3、2.0、1.1个百分点。2015年,因阜合现代产业园区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临庐现代产业园区、颍泉万达广场开工建设,宝龙城市广场、合肥百大购物中心和阜阳市农产品交易中心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才有全年生产总值增长9.5%的现状,较之于2014年的8.6%,提高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仅0.8个百分点。

(二)企业效益不理想,抗风险能力较弱

2013年以来,受价格下行、成本上升两头挤压,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经营效益普遍下滑。而且,税收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8%,位居全省第4位,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0家。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28.6亿元,增长33.6%。工业支柱贡献下降,表现在2011年以来全市工商行业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在逐年下降。

(三)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走上快车道

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83万亩,流转率56.2%,规模养殖比重达76%。新注册家庭农场2090家,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5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64亿元,增长19%。

二、阜阳市经济发展困难的原因剖析

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可分为四类: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和资源等。二是区位条件。三是区域的投资环境。四是区域的外部环境。[2]新常态下,传统农业大市阜阳市经济同样受到世界经济生态相对较差大环境的影响,受到全国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挑战。阜阳市应找准定位,在经济新常态的理念下,分析形成目前较为困难的原因。

(一)世界经济生态处于历史相对较差时期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还没有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运行依然存在波动;欧洲受债务危机影响,经济增长一直处在低迷状态;日本经济近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新兴经济体同样增长乏力,俄罗斯等金砖国家或受能源资源价格下跌影响,或受本国长期以来所积累矛盾的限制,经济增长同样低迷。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减少、增加货币调控的难度、输入型通胀的重大压力和其他问题。纵观世界经济格局,现在仍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世界经济依然处在经济周期中的相对萧条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阜阳市的外贸形势,导致服装、柳编、人发、医用薄荷产品、食用油、电子产品等出口受到较大影响。

(二)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任务艰巨

目前,全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由过去30多年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调整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但也应看到,第三产业、消费需求正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更加稳定的较有利方面。当前,阜阳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发展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民生保障能力有待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形势严峻等方面的矛盾。受此影响,阜阳市经济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和全国全省步调一样,阜阳市的经济增长,也必然要面对并适应以经济增长速度下调为基本表现特征的经济新常态。

(三)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作用的结果

经济周期可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繁荣和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性阶段。而中国经济目前处在相对萧条阶段。[3]经济增长围绕潜在增长率上下波动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从中长期趋势看,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未来进一步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能否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潜在增速决定了经济运行的长期均衡趋势,经济周期决定了经济运行的短期波动态势。[4]和全国、全省步调一样,阜阳市经济目前处在经济周期中的相对萧条阶段,人口、资源红利逐步消失,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还未充分形成。[5]全面深化改革,挖掘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经济规律办事等,对阜阳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更为紧迫。

(四)成本上升与资源环境压力并重,经济发展环境依然较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以及宏观形势的变化,第一,阜阳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劳动力、资金等成本上升,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攀升的问题。并且,阜阳市的经济发展对土地、煤电等资源依赖相对偏重,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一直比较粗放,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第二,和全国一样,阜阳市经济发展同样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艰巨任务,结构调整必然影响增长速度,进而势必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调。[6]第三,和其他传统农业地区一样,阜阳市受传统封建意识影响较重,受外来思想影响较晚、较少,人的干事创业的意识不浓,官本思想较重,政府权力色彩浓厚,服务意识不强,力寻租气氛浓重。一些地方和部门开拓创新意识待增强,工作能力有待提升,少数干部为政不为、缺乏担当精神,从而难以形成亲商、重商的较好经济发展环境。政府工作与全面深化改革、新常态理念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职能转变的任务还很艰巨。

(五)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新的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

2015年,阜阳市财政收入刚刚突破20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8%;三次产业结构为22.6∶41.5∶35.9。[7]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传统产业比重偏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较为薄弱。目前,虽然也定位了六张名片(百亿江淮粮仓、煤电能源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人力资源大市、滨水园林城市)、六大支柱产业(煤电、化工、机械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和九大产业集群(林产品、调味品、毛发制品、塑料制品、柳编工艺品、有色金属冶炼品、三粉加工品、卫生洁具用品、医药及中药材加工品),并在本市范围内有较高影响力,但从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看,还没有具有很高知名度或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或产业模式。从总体上看,阜阳市产业结构不优、企业体量不大、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产业陷入困境。

(六)城镇化建设滞后,中心城区带动能力较弱

“十二五”期间,阜阳市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速,美丽乡村、特色乡镇、县域中小城市、阜城中心城市“四位一体”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8%,比“十一五”末提高6.9个百分点。阜城建设力度加大,五年投入资金500亿元,是“十一五”的12.5倍,建成区面积由76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70万人增加到120万人。但是,12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和120万人的常住人口,与皖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还不相符。[8]第一,城镇化率低,导致城乡差距大,城乡二元结构现象更突出。中心城区难以形成对周边的较高带动能力和辐射效应,自身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难以为培育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或模式提供较好载体。第二,民生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三、阜阳市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四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新常态下面对整体较差的经济环境,阜阳市要摆脱目前的经济发展困境,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之路。

(一)围绕主导产业做文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9]对阜阳市来说,要围绕主导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工业突破,推进工业企业质量提升。

1.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第一,着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产业。第二,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推动绿色食品、机械制造、煤电化工、再生资源利用等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第三,统筹实施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促进传统性服务业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第四,加快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第一,要不断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阜阳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快辖区内太和县安徽省农科院皖北分院建设。第二,支持企业创建科研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第三,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3.加快实施工业突破。第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大小结合、内外结合、土洋结合,多措并举,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二,围绕做大工业总量,一手抓好增量扩大,加强招商引资和对接合作,大力引进一批品牌企业,2016年内力争完成工业投资420亿元。一手抓好存量扩张,挖掘企业潜力,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7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8个,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4.围绕做优产业体系,继续推进工业企业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第一,重点推进太和现代医药、界首新能源和临泉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改造升级农副产品加工、煤电化工和纺织服装产业,着力壮大食品、烟草、酿酒等传统产业。第二,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实施企业减负行动,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第三,围绕做强园区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制度,提升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快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步伐。

(二)以推进社会信息化为依托,加快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信息化能有力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而信息化自身的发展,也有赖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1.加快推进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有助于工业、农业、城镇化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信息资源共享,彻底打破封闭落后的状态;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尤其是对于传统农业大市阜阳市的经济发展滞后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的不发达非常有利。为此,要着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政策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2.提升信息综合承载能力。第一,要以枢纽化、网络化、一体化为方向,加快建设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民航机场为骨架,以普通铁路、公路、航道、城市轨道交通和农村公路为基础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巩固提升阜阳市的交通枢纽城市地位。第二,进一步完善管网、通讯、公厕、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综合保障能力。第三,围绕建设国家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加快阜阳农产品物流中心、国际服装城和临泉义乌小商品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新上一批大市场、大商场、大物流项目。

3.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全民动员完成已定目标任务。第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级明显提升,力争2016年年内光纤到户,无线宽带覆盖阜阳市主城区,4G网络向农村区域延伸。第二,政府信息惠民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市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市直单位的基础信息数据接入和共享;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网上实现汇聚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第三,电子信息产业活力倍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煤炭、化工、机械电子等重点制造行业“两化融合”深入开展。第四,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环保排水、交通物流、城市应急指挥、农业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智慧应用基本建成,城市发展能力、公共设施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4.加快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第一,将市政府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全市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统一承载平台,实现信息基础设施的集约建设、政府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信息安全与运维的统一保障。逐步整合各部门分散的应用系统,探索面向行业和社会公众的商业云服务。第二,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带动云计算上下游企业到阜阳市投资发展,建设阜阳市云计算产业园。以云计算产业园为载体,发展云计算中心及相关应用与产业,逐步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和信息产业集群,带动全市信息服务产业的全面升级。

(三)以产业协调增强中心城区带动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

2015年,阜阳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8.8%;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提升1.1个百分点。但阜阳市城镇化率仍然很低,低于全省11.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7.97个百分点。[10]这是因为:阜阳市仍有大量农村人口。由于二三产业发展不足,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阜阳市城镇化与全国不少地区一样,还属于浅层的城镇化,进城之后的农民,还没有完全享受到城市人的待遇。这一现象,从另一角度说明了阜阳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巨大。[11]当前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阜阳市要切实推进城镇化,就要在不减少农业和粮食的前提下,协调推进城乡和经济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农村新型社区集中,进而增强中心城区的带动能力。

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第一,抢抓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机遇,按照“四位一体”布局,突出阜城带动,着力扩大城市规模,完善主体功能,提升特色品位,建设大美阜城,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第二,统筹推进辖区内五县市组群式发展。围绕产城一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功能配套,推动县城健康有序发展。按照做大总量、突出特色、转型发展、提高效益的要求,立足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壮大实力,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新路子。

2.做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在做大城市规模上,第一,2016年,阜阳市城区安排建设项目551个,总投资420亿元,确保完成年度投资260亿元以上。第二,科学编制规划,重点推进城南新区建设,适度扩张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建设规模,拉大城市框架。同时,还要支持五县市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强化产业支撑,有效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第三,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及常住居民市民化。在完善城市功能上,进一步加强阜城道路、电力、供水、供气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三馆一院”(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城南文化剧院)建设进度,推进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

3.提升城市形象,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第一,加强阜城水系治理,重点整治中清河、西清河等18条城市内河水系。持续开展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有效实施一批重点园林绿化工程。第二,按照“拆破旧、增绿量、强功能、惠民生”的要求,大力推进全面排查、综合整治、立体提升、精细管理,不断把“三项整治”向纵深推进。第三,加强城市交通秩序整治,优化功能布局,分流缓解主城区的交通压力。第四,加快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加强县城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商贸市场和医院学校。

4.强化要素保障。第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抓紧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次序,严格规划管控,促进城市建设科学有序推进。继续把征迁安置工作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好安置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第二,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积极争取省预留计划指标,保障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第三,加大土地收储出让力度,运用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模式,积极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城市建设需要。

(四)促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阜阳市地处黄淮平原,耕地面积862万亩。多年来,阜阳市着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和现代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至“十二五”,已连续10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00亿斤,用占全国0.5%的耕地生产了占全省1/6、全国1%的粮食。[12]全市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商品化率和科技贡献率,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带。然而,阜阳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农业大市,农业现代化程度还比较弱小。围绕农业规模经营,要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1.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第一,大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升品质。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引导阜阳市三区率先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城郊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副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推动“百亿粮仓”向“千亿厨房”转变。第二,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农业物联网、农业光伏等新技术应用,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经营能力。

2.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第一,深化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确保土地规模集中经营落到实处。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全覆盖。第二,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把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的资本。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探索建立农业风险分担机制。第三,加强农田水利改革工作,创新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体制,确保农用耕地旱涝保收。

3.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一批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中心村。第一,重视规划、科学规划,切实以规划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第二,坚持典型示范、科学引导,循序渐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第三,坚持立足实际、彰显特色,展示阜阳市美丽乡村的独特风格。第四,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撬动资金与土地两个杠杆。第五,坚持城乡一体、服务均衡,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第六,坚持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4.突出环境治理,着力加强生态阜阳建设,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氛围。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阜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阜阳。第一,大力开展造林行动。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层层落实任务,重点抓好城市、村庄、田间地头和国省干道、县乡公路沿线造林绿化工作。第二,大力开展治水行动,科学编制水资源利用规划,按照多用地表水、涵养地下水、治理污染水、节约使用水、保障三生水“五水同治”的要求,着力解决水少、水脏的问题。第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扎实推进种植养殖循环发展、有色金属综合利用、煤化工节能技术应用等“十大重点工程”,推动循环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参考文献:

[1]田俊荣,吴秋余.新常态,新在哪[J].西部大开发,2014 (12).

[2]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

[3][4]李明良.习近平经济战略思想及其时间探究—基于江西上饶的具体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5(04).

[5][6]耿霖等.国家战略背景下“三化”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以阜阳市为例[J].理论建设,2013(01).

[7]阜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阜阳调查队.阜阳统计年鉴[G].2016.

[8][10][12]李平.政府工作报告——在阜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R].2016.

[9]杜传忠.转型、升级与创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系统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

[11]黄家盛,李金龙.加快阜阳城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阜阳城镇一体化问题的研究[J].理论建设,2011 (06).

责任编辑:许如江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6)02-0047-05

收稿日期:2016-02-25

作者简介:李金龙(1960-),男,安徽临泉人,中共阜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本文系阜阳市2015年社科规划课题《新常态下传统农业大市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FSK201503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阜阳市四化协调发展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阜阳市纤检所组织召开市内大商场负责人座谈会
习近平视察阜阳市白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