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古村流坑

2016-02-09

老友 2016年11期
关键词:董氏乌江古村

文 曼 云

千年古村流坑

文 曼 云

流坑古村位于江西省乐安县西南部,距县城37公里的乌江之畔,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村中有1200余户,近6000人口,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37—942年),面积约4平方公里。现在村中较完整地保存了明清传统建筑及遗址,包括状元楼、翰林楼、“理学名家”宅、文馆等不少纪念性文化建筑,以及数目众多的匾额楹联和家藏文物,使流坑古村成为一座珍贵的历史文化宝库,被誉为“千古第一村”。

流坑古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董氏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又认唐代宰相董晋是他们的先祖。宋代流坑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兴,成为江西大家族聚居的典型。元代,遇兵祸,村子遭毁。明、清时代,村中有识之士,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荣兴盛。从宋初到清末,全村出文、武状元各1名,进士34人,举人78人,进入仕途者,上至参知政事、尚书,下至主簿、教谕,超过百人。现在仍保存有明万历十年 (公元1582年)族谱3本,清代各房谱牒20多个版本,各种宗庙58座。大宗祠遗址更是一绝,五根高8米、直径0.7米的花岗岩石柱,傲视苍穹,被称为流坑的“圆明园”。

流坑古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明代中期村子经过规划,形成了七横一竖八条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设置门楼、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的整体布局,巷道用鹅卵石铺地,良好的排水系统保存至今,别具一格,堪称一绝。村内现存的500余幢建筑中,明清时期的建筑及遗址就有206处,村中古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楼房,质朴而简洁,但建筑装饰十分讲究。

明代建筑怀德堂中的雀(爵)鹿(封)猴(侯)砖雕壁,堪称精品。数以百计的屋宇,堂上有匾,门旁有联。其中保存完好的门头墙壁的各种题榜362方,祠堂名额近60处,楹联72副,共计628方(处)。从流坑沿乌江顺流而下,有一片香樟林,夹杂少许青枫,总计有1万多棵,树龄大多有200~800年,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000多棵,800年以上的有1400多棵,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责编/江南

猜你喜欢

董氏乌江古村
《古村小巷》
又见乌江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意”与“法”—董其昌的书家维度
古村——大芦
自刎乌江(二)
自刎乌江(一)
跨越八省区市的爱心接力
董氏开胃贴治疗湿食困脾型厌食症的实验研究